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92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docx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

县乡村振乡战略规划(2018-2022)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办公室

二〇一九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振兴基础和发展态势

1

第一节

振兴基础

1

第二节

发展态势

4

第二章

总体要求

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7

第二节

发展目标

7

第三章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10

第一节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10

第二节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

12

第三节

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13

第四章

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17

第一节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7

第二节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0

第三节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24

第四节

促进质量兴农科技强农

27

第五节

形成产业开放发展格局

30

第五章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33

第一节

提升农村生态水平

33

第二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6

第三节

坚持绿色生产方式

43

第六章

形成乡村文明风尚

47

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7

第二节

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49

第三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0

第七章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54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54

第二节

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56

第三节

推动乡村法治建设

59

第八章

切实改善农村民生

61

第一节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1

第二节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65

第三节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68

第九章

健全农村发展机制

70

第一节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70

第二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72

第三节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76

第十章

抓好规划组织实施

79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79

第二节

形成强大合力

79

第三节

强化考核评估

80

附件1: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基本情况表

附图1:

区位分析图

附图2:

县域总体空间布局图

附图3:

产业发展规划图

附图4:

**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本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衡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编制。

主要阐明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是全县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振兴基础和发展态势

第一节

振兴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趋优。

2017年,全县实现GDP167.2亿元,增长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6亿元,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537元、19078元,分别增长8.4%和7.9%。

农业生产总体趋好。

201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7.97万亩,总产量21.02万吨;生猪、**黄鸡、小水果、茶叶等产量逐步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5家,家庭农场303家,种粮大户1305户;全县农机拥有量达到81486台(套),总动力40.05万千瓦,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生猪调出大县、油茶产业重点县地位得到巩固。

近年来,我县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成为全国田园综合体试点,成功申报全县首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1个国家级农民示范合作社。

**红脆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黄鸡、南岳云雾茶分别被列入国家和湖南省“一县一特”农业特色产业目录。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了新桥镇石仓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受到省市有关部门好评。

永和乡文桥村、白果镇棠兴村、开云镇双全新村、岭坡乡潮水村等四个村获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奖。

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走在全市前列,获批惠农服务工程省级示范县项目,成功承办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现场会。

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扎实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工作,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低产林改造1.9万亩;油茶新造5000亩,油茶低改8000亩。

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2%,森林蓄积量为157.8万立方米。

对县域内国家自然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整改,对违规违法的矿山企业进行整顿、关停,完成部分矿山企业复绿。

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自然学校”称号,被湖南省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先进单位。

河道保洁和河道管理力度得到加强,河长制全面推行。

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乡村道路绿化169公里。

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发展绿肥生产,有效促进耕地地力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我县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2018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先进县”;白果镇棠兴村、开云镇双全新村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萱洲镇列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2017年底,全县建成秀美村庄34个。

脱贫攻坚有力有效。

2017年,圆满完成8个贫困村的脱贫退出和45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36%下降至2.2%。

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积极对接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

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结对帮扶、“五个一批”政策落实、群众满意度、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第二节

发展态势

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县发展难得的机遇。

深入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省内新形势新特点,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新使命,认清当前发展的挑战,是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举措。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

乡村振兴第一个五年,**县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探索**县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争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率先发展。

多方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课题。

乡村振兴要求达到三产融合发展、城乡融合推进、利益融合共享。

三产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最大效益,城乡融合推进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利益融合共享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必须研究新课题,做好新答卷。

经济转型升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常态。

未来五年,中国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转型关键期。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与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的发展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改革,制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重点推进促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有效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域开发开放是乡村振兴的新支撑。

今后五年将是区域发展从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与深度融合的重要时期。

**县作为衡阳市的北大门,是联系长株潭、珠三角的重要门户,是大湘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阵地,以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湘江等水陆交通大动脉为依托,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京广高铁经济带,不断提高开发开放水平,推动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判断,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

但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县实施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大。

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市场机制不活。

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城乡协调发展不足。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较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体制还不健全;乡村开放程度不深。

对外交往与合作的广度深度拓展不够,农产品出口水平低下,全县经济开放格局较滞后。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借力长株潭,争先大湘南,汇聚正能量,建设新**”的发展要求,着力推进园区提速、城乡提质、旅游提升、民生提标“四大工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将我县建设成为产业升级、生态宜人、幸福小康、政清人和的“新**”。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供给质量得到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乡风更加文明。

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专栏1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17年基期值

2020年目标值

2022年

目标值

2022年比

2017年增长%

(提高百分点)

属性

产业兴旺

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21.02

22.02

22.15

5.38

约束性

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3

68

73

(10)

预期性

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50

>55

>60

(>10)

预期性

4

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

42.5

43

45

(2.5)

预期性

5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5

>3.5

>5.0

>100

预期性

6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1.0

2

2.5

1.5

预期性

7

农村网络零售额

亿元

0.2

0.5

1

400

预期性

8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404

500

800

98

预期性

生态宜居

9

森林覆盖率

%

51.2

53

54

(2.8)

预期性

1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72.4

90

92

(19.6)

约束性

11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48

0.50

0.55

0.07

约束性

12

村庄绿化覆盖率

%

50.2

53

55

(4.8)

预期性

13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

86.2

90

>95

(>8.8)

预期性

14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

45

50

60

(15)

预期性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85

90

95

(10)

预期性

乡风文明

16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98

100

100

(2)

预期性

17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

25

>40

>50

(>25)

预期性

18

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

%

65

80.0

100

(35)

预期性

19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

%

87

92

95

(8)

预期性

20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

12.0

13.5

15.5

(3.5)

预期性

治理有效

21

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

%

-

90

100

-

预期性

22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

98

100

100

(2)

预期性

23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

30

>35

>58

(>28)

预期性

24

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

%

96

98

100

(4)

预期性

25

集体经济强村比重

%

6

8

10

(4)

预期性

生活富裕

26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1.7

30.9

28.9

(-2.8)

预期性

27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6

1.55

1.5

0.1

预期性

28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9.1

>79.5

>80

(>0.9)

预期性

29

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

%

99.2

100

100

(0.8)

预期性

30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

%

80

99

100

(20)

预期性

31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96

100

(5)

约束性

第三章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全县城乡发展空间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第一节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遵循“多规合一、城乡融合”理念,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格局。

在以“一心两副三轴四区”为重点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空间(一心:

县城为核心;两副:

白果副中心、萱洲副中心;三轴:

国道G240空间发展轴、国道G107空间发展轴、G4W2许广高速空间发展轴;四区:

东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西北经济区、环山经济区)和以“一核两带三区”为主要内容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核:

开云新区综合服务核;两带:

环南岳**旅游带、沿湘江休闲旅游带;三区:

造福田园体验区、享福城市休闲区、惜福山水度假区)的基础上,以白果镇、新桥镇、店门镇、萱洲镇、福田铺乡5个重点乡镇、特色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辐射带动旅游名镇、商贸旺镇和农业重镇,实现以镇带村、以村促镇。

推进萱洲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将白果镇培育成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小城镇。

加快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以产带村,把乡村做强、做优和做出特色,使乡村成为优质农产品供给、独特乡村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

按照全县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经济优势互补、产城融合的四大发展区。

东部经济区:

包括开云镇、长江镇。

开云镇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心、制造业基地,要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汽车及机械制造等产业。

长江镇作为衡阳市的北大门、县经济开发区的拓展区和县城的后花园,重点发展城郊蔬菜。

南部经济区:

包括萱洲镇、店门镇、永和乡。

以萱洲镇为中心,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重点发展古镇旅游、湿地公园、旅游地产、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产业,店门镇以山地旅游、水上休闲度假作为发展重点,永和乡重点发展特色瓜果种植、旅游、商贸业等产业。

西北经济区:

包括白果镇、新桥镇、贯塘乡、江东乡。

以白果镇为中心,推进小城镇规模提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

新桥镇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植、商贸物流等产业,贯塘乡、江东乡等乡镇发展优质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环山经济区:

包括东湖镇、岭坡乡、福田铺乡。

以东湖镇为中心,整合岭坡乡的竹海资源,重点发展高端山地旅游度假,完善环山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功能。

福田铺乡以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生态农业作为发展重点。

第二节

优化乡村发展空间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立足资源优势、承载能力、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等,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形成优势突出、类型多样、规模经营、产出高效的生产格局。

引导乡村产业逐步融入四大发展片区,构建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探索现代产业经营生产模式,实现集聚集约高效发展。

顺应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趋势,推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

优化布局生活空间。

依据人口发展态势,科学布局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标准,根据空间发展的人性化、多样化原则,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规划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中心、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综合配套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完善乡村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电子商务等大众化服务设施。

根据乡村发展需要,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

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生产力,为科技、金融、人才、信息进村打下坚实基础。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塘、少拆房。

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矿山植被恢复、裸露山地绿化,强化对乡村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山脉、森林、河流、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转向对数量、质量和生态的全面管护。

第三节

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任务的长期性,明确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发展基础,聚焦阶段任务,准确定位,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分区推进乡村发展。

立足四大发展片资源优势,分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东部经济区(开云镇、长江镇)重点开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三项工作;南部经济区(店门镇、萱洲镇、永和乡)依靠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全域旅游、特色农林业(小水果)等产业发展;西北经济区(新桥镇、贯塘乡、白果镇、江东乡)以低山丘陵为主,农业特色突出,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环山经济区(东湖镇、岭坡乡、福田铺乡)依托林业生态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林产加工和农产品种植加工等产业。

专栏2

**县(乡镇)推进乡村发展规划

区域

乡 镇

主 要 内 容

东部经济区

开云镇

**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信息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心,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汽车及机械制造等产业。

长江镇

**经开区的储备区,重点发展蔬菜种植。

南部经

店门镇

**南部旅游副中心之一,重点发展滨湖休闲旅游度假、席草种植、林业等产业。

萱洲镇

**县南部的中心镇,大**南部旅游副中心之一,重点发展古镇旅游、湿地公园、旅游地产、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产业。

永和乡

重点发展小水果种植、旅游、商贸业等产业。

西北经济区

新桥镇

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品深加工、特色种植、商贸物流等产业。

贯塘乡

重点发展产业可增加特色农产品种植(茶叶、蓝莓、辣椒)。

白果镇

**县西北部中心镇,后山地区商品物资集散地。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和乡村旅游产业。

江东乡

重点发展优质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环山经济区

东湖镇

重点发展竹木加工及养殖业等产业。

岭坡乡

重点发展林产加工、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福田铺乡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高端生态农产品等产业。

  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根据不同村庄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资源情况和发展趋势等,将全县村庄划分为四种类型,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城郊融合类村庄。

主要是指县城近郊区以及中心镇所在地、具有向城镇转型条件的村庄,如开云镇、白果镇、萱洲镇。

强化产业集约基础支撑,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

强化人口聚集,引导部分靠近城镇的村庄逐步纳入城区范围或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变,建设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面向周边乡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

  集聚提升类村庄。

主要包括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一般村庄,这类村庄占据了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将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村庄。

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避暑、养生保健、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旅游业态。

重点对涓水片、萱洲片、白云片等村庄,因地制宜,改造提升。

特色保护类村庄。

主要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敏感的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生态村庄。

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及特点又划分为文化传承型、生态保护型村庄,文化传承型主要为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村庄;生态保护型主要为具有环境污染少、生态优美特征的村庄。

要挖掘和丰富村庄的资源价值,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推进文旅融合和农旅融合,打造“文化突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特色名片。

搬迁撤并类村庄。

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村庄、不具备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将进行搬迁撤并,暂不额外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通过子女教育、生活便捷、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方式逐步引导村民转移到中心村、城镇等聚集区居住,不强制迁出。

对于迁出村民,保障其土地承包权、林权以及村集体股份等权益,旧村庄可通过土地整理恢复农业生产功能。

对于不愿迁出的居民,通过社会服务保障正常生产生活。

村庄消失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行政强制,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推进。

第四章

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和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支撑,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六大强农行动”,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各乡镇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传统农耕文化,巩固基础产业,同时围绕旅游发展特色产业,落实“一县一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