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教案.docx
《行星地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星地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星地球教案
适用学科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i
咼中一年级
1i
2课时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L」
1.宇宙中的地球
I|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5.地球的圈层结构
■■■■■■■■■■■■■■■■■■■■■■■■■■■■■■■^・i■■■■■■■■■^・i■■■■■^・・■■■■■^・・■■■■^・・■■■■■^・・■■■■
!
I
II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II
2.理解太阳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
教学目标
;|3.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I4.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1^IIIIIIII■・■・■・■・■・■・l■I
教学重点I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I■・■I■・■I■・■I■・■・■・■I■・■I■・■I■・■I■■■・l■I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理解地球
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生学习本节时可能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困难:
1.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容易混淆。
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以理解。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学建议】
关于行星地球的考题,主要是考察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一些记忆性的内容,并且这也是高
中年级的第一堂地理课,应为学生建立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积极性为主要内容;同时地球运动部分内容相对较难理解,教学实际操作以及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不
断探索新的、更完善的教学思路、方法,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牢固撑握本章知识点。
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
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
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地球的普通性
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巨行星:
E木星F土星
远日行星:
G天王星H海王星
M: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的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1充足的水分。
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③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分析地
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
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知识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a、光球层用肉眼可以观测到;色球层只有在日食时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日冕层只有
用特殊仪器才能看到。
b、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
⑵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
第2页
然料和成本
发射时间
的重要标志。
⑶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地球气候:
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2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3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1)空间分布:
1不同纬度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相同纬度分布:
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低处太阳辐射弱
(2)时间分布:
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
从国部太海辐部量逐渐分析。
高值中心
在青藏高青藏高原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
布如右图所示盆地
卫星发射基地和回收场地的选择条件
卫星发射
(1)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
基地选址
(2)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节省;
条件(3)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5)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物资的运输
(6)安全因素:
国防安全的考虑
(1)在一天中一般选择晴朗无云的夜晚,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2)我国发射时间一般在冬季,便于对卫星的监控管理和回收,因为我国有多艘远
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回收场地
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址条件好
知识点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方向:
(1)侧视图中:
自西向东(如图甲)。
(2)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3)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3.速度:
类型
大小
特点
角速度
约15°/h
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线速度
赤道上约1670km/h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⑵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
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为晨线。
(2)甲、乙现象的成因: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⑶周期:
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图中C点和0点因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C点在0点东方,地方时比0点早,
且两地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区时: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
这个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是不一致的,东边时刻"早”一小时,即多一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转原因:
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不偏转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1.晨昏线的主要特点
(1)昼夜半球:
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
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
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
据此可知,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CD)。
(2)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3)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
⑷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⑸晨昏线(圈)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的判断
(1)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t晨线昼进入夜t昏线
⑵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6时t晨线18时t昏线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如图中,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为昏线,为晨线。
3•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2)确定日期和季节
1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时:
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2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
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
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
(3)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
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4)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
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日期的变更
1.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
1自然界线:
即0(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或24)时所在经线
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
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西向
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2.图解日期变更
a.经线展开图
b.极地投影图
注意:
①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零时时。
②为了照顾180。
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日期的统一,人为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有三处
偏离了180°经线,从北极点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侧,经过萨摩亚、斐济、
汤加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侧,继续沿180°经线到达南极点.
(知识点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1.地球公转的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⑵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图中A处于远日点位置,每年7月
初经过,公转速度慢;图中B处于近日点位置,每年1月初经过,公转速度快。
2.黄赤交角的产生和影响
⑴
(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产生及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
3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各地在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3)季节变化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
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如下图所示:
3.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形成原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
夏季:
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冬季:
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月为春季,以此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
界线:
回归线和极圈;五带:
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一年中,不同地区的日出和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时,太阳是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⑵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是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太阳是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4)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
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⑴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
时。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前后,经
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3)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
离。
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考点四:
光照图的判读
以极地投影图为例说明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内容
知识点5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
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
B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
体
质的性质而变化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1界面C:
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界面D:
古登堡界面,A波传播速度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壳:
C以上部分。
(2)地幔:
CD之间部分。
(3)地核:
D以内部分(外核E和内核F)。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温馨提示]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F
ZO
岩石勵
地球外部圏层示盘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A)
(1)范围:
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000〜3000千米处。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含量
作用
干洁空气
氧
二者占干洁空气
体积分数的99%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氮
含量很少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二氧
化碳
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含量很少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3)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特点s空气对流运动十分显著
1对流层天气变化最大
•作用:
与人类关系密切
r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
特占<
2平流层<小、空气大多作水平运动
.作用:
臭氧层保护生物;利于航空飞行
-特点:
密度非常小;存在电离层
②高层大气<
作用:
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2.B水圈
(1)组成:
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上的湖泊、河流、
冰川、地下水、沼泽水等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
(2)分类:
地球上的水97%A上是海洋咸水,淡水占3%。
(3)意义:
水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C生物圈
(1)范围:
存在于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2)特征:
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圈层。
二、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
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答案】A
【解析】第一步:
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
(1)从题干中可知,地球、①、②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
(2)从图中公转轨道的弯曲和“地球公转轨道”可知,①为火星,②为金星。
第二步:
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
该题可用排除法,锁定正确答案。
B项中强烈的太阳辐射不利于生命存在;C项中复杂
的地形和岩石圈不是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D项中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不利于生命存
在。
例题2
【题干】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有利条件:
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
天气多变。
【解析】要想分析①地建设航天基地的条件,必须明确①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状
况和天气状况等信息。
I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w区高,主要
例题3
【题干】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因为I区()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答案】D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解析】太阳年辐射量等值线及其变式图,都是以一定区域为背景的。
这一类问题要在三个
方面注意:
定位要准确,把图示区域范围和位置确定准确;等值线的含义要把握准确;原理
和理由表述要准确。
本题中一般原因剖析着眼于纬度、地势、天气等要点,但是内蒙古高原
和四川盆地相比,纬度位置不占优势,而且天气和地势的影响力远大于纬度,因此解题理由从地势、天气两个方面分析。
例题4
【题干】读某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年等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答案】分布规律:
自南向北递增。
原因:
南部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
【解析】从图中可知年等太阳辐射量自南向北递增,这与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等有关。
例题5
匕
i"-一」75f、
◎
La*.
■js
◎
4"
@轴击-70-^等人阳辐射誠
°城'(4.2干爲耳/平方駁来•年)
【题干】读某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在图示地区建设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
试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答案】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能量多;靠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非洲,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且距离欧洲较近,可以向欧洲输送电能。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2019-2019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试卷)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等
级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河外星系
B、地月系一太阳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太阳系一星座一宇宙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宇宙
【答案】D
【解析】目前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其包括河外星系和银河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
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2.(2019-2019学年安徽合肥中汇实验学校高一上期中试卷)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观
察到罕见的日全食天文现象,下图示意日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图中体现的天体
系统有
A•太阳系、地月系B•河外星系、太阳系
C•河外星系、银河系D•河外星系、总星系
【答案】A
【解析】天体系统是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组成系统。
读图,图中有地月系、太阳系,
A对。
不能体现出河外星系、银河系、总星系,B、C、D错。
3.(2019-2019学年湖南张家界高一上期末试卷)太阳大气层,从外向里分别是
C.日冕、色球、光球D.日冕、光球、色球
【答案】C
【解析】太阳大气层由外向里分别是日冕、色球、光球,C正确。
4.(2019-2019学年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一下期末试卷)太阳外部圈层与太阳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A•日冕层一一耀斑B•色球层一一黑子
C.光球层一一黑子D.光球层一一耀斑
【答案】C
【解析】太阳外部圈层与太阳活动相对应的关系是,日冕层一一太阳风,色球层一一耀斑和
日珥,光球层一一黑子。
C正确。
5.(2019-2019学年浙江金华十校高二上期末调研试卷)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A.地球B.天王星C.海王星D.冥王星
【答案】C
【解析】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达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最远的是海王星,C对。
巩固
6.(2019-2019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考地理卷)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界线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的公转方向D.黄赤交角的大小
【答案】D
【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存在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大
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纬度范围。
故选D
7.(2019-2019学年河南郏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期末地理卷)夏季我国下列四地白
昼最短的地方是()
A.漠河镇B.曾母暗沙C.帕米尔高原D.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
【答案】B
【解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纬度越低,白昼时间越短;结合
第13页
选项中的四个地点,曾母暗沙位于40N附近,纬度最低,所以白昼时间最短,B项正确;漠
河镇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故A项错误。
&(2019-2019学年安徽黄山屯溪一中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地理卷)6月1日这一天()
A.太阳直射点已向北移,但仍在南半球
B.南半球昼比前一天短,但昼长于夜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侧,赤道上昼长于夜
D.23.5°N比23.5°S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答案】D
【解析】6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已向北移,且在北半球,A错。
南半球昼比前一天短,
且昼短于夜,B错。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侧,赤道上昼等于夜,C错。
23.5°N比23.5°S
的正午太阳高度大,D对。
9.
(2019-2019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一上第一次双周练地理试卷)中国国庆节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答案】C
球,且向南移动。
12月22日前后到达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
所以太阳
直射点的位置是位于南半球,先南移后北移,C对。
A、B、D错。
10.(2019-2019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一上第一次双周练地理试卷)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四季更替B.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C.昼夜长短变化D.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B对。
昼夜长短的变
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的意义,A、C、D错。
拔高
11.(2019-2019学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考地理卷)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完成下题。
第14页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
B.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
C.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
D.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
【答案】D
【解析】图示地区没说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无法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