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761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docx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

第四章形状与位置公差

了解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在测量零件的同轴度误差时,可采用测量跳动的原则来代替,其原因是跳动公差带可综合的控制同轴度公差带。

(√)

2.某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值为0.008mm,则该圆柱面的圆度误差值则不大于0.008mm。

(√)

3.某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值为0.008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则不大于0.008mm。

(√)

4.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为0.060mm;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值不小于0.060mm。

(√)

5.形状公差带位置是浮动的,位置公差带的位置是固定的。

(×)

6.实际要素即为被测要素。

(×)

7.基准要素即为实际要素。

(×)

8.关联要素包括给出了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和基准要素。

(×)

9.零件上同一被测要素的圆跳动量包含了全跳动量。

(×)

10.圆柱度同时控制了圆柱正截面和轴截面内要素的综合误差。

(√)

11.圆度不能控制圆锥面。

(×)

12.圆柱度可以控制圆锥面。

(×)

13.零件上同一被测要素的圆度误差包含了圆柱度误差。

(×)

14.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

15.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

16.平行度是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平行程度,同时控制了倾斜度误差。

(√)

17.圆度和同轴度都用于控制回转零件的要素。

(√)

18.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形状相同,二者可互换使用。

(×)

19.平面误差度包含了直线度误差。

(√)

20.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5mm。

(√)

21.所谓被测要素即为图样仅给出形状公差的要素。

(×)

22.同轴度、任意方向的直线度的公差带形状均是一圆柱面。

(√)

23.圆(全)跳动的基准要素必为轴线,(√)

24.径向全跳动可综合控制圆度、圆柱度、同轴度、素线的直线度等多种形位误差。

(√)

25.在图样上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均为单一要素。

(√)

26.端面全跳动可综合控制端面的平面度,端面对轴线的倾斜度。

(√)

27.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

28.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

29.圆度和同轴度都用于控制回转体零件的实际要素,故二者可互换使用。

(×)

30.对称度的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应为中心要素。

(√)

31.位置公差就是位置度公差的简称,故位置度公差可以控制所有的位置误差。

(×)

32.径向全跳动公差可以综合控制圆柱度和同轴度误差。

(√)

33.中心要素不能为人们直接感觉到,因而中心要素只能作为基难要素,而不能作为被测要素。

(×)

二、填空题

1.圆跳动和同轴度,都属于形位公差项目中的位置公差。

2.形状公差的项目有: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

3.形状公差共有4个项目,位置公差共有8个公差项目。

4.圆柱度和同轴度,属于形状公差的是圆柱度,属于位置公差的是同轴度。

5.形位公差带四要素是大小、位置、方向、形状。

6.跳动公差分为全跳动和圆跳动。

7.定位公差有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三个项目。

8.图样上规定健槽对轴的对称度公差为0.05mm,则该键槽中心偏离轴的轴线距离不得大于0.025mm。

三、选择题

1.以下的形位公差带的形状一定是一圆柱面的是A,可能是一圆柱面的是BC。

A、同轴度;B、线对面的垂直度;C、线对线的平行度

2.属于形状公差的是A。

A、圆柱度;B、平行度;C、同轴度D、圆跳动;

3.属于位置公差的有C。

A、圆度;B、平面度;C、端面全跳动D、直线度;

四、名词解释

1.中心要素:

中心要素是指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所表示的点、线、面。

2.理想要素:

理想要素是指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它没有任何误差,在实际零件上是不存在的。

3.实际要素:

实际要素是指零件实际存在的要素,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又不能完全认识的,通常用测量得到的要素来代替实际要素。

4.轮廓要素:

轮廓要素是指构成零件外形的能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得到的点、线、面。

5.基准要素:

基准要素是指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在图样上用基准代号进行标注。

掌握形位误差的检测,形位误差的评定

一、判断题

1.国家标准规定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决不允许采用其它方法来评定形状误差。

(×)

2.百分表检验圆跳动时工件必须转动,而且百分表应移动。

(×)

3.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和位置误差的准则。

(√)

4.测量径向圆跳动时,百分表只要安装在垂直于工件轴线的位置就可以了。

(×)

5.形位误差的合格性判定条件均是形位误差不大于形位公差。

(√)

6.在测量形位误差时,可用V型块来体现基准或被测要素。

(√)

7.评定形状误差时采用的是最小条件。

(√)

8.最小条件是指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

二、填空题

1.形状误差评定的原则是最小条件。

2.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有:

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特征值原则、测量跳动原则和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3.测量圆柱度时,可采用测量直径的最大变化量来测出圆度,这种方法采用的检测原则是测量特征值原则。

4.用三点法测平面度误差时,这种方法采用的形位误差的五项检测原则中的

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

5.测量圆度时,常采用测量直径的最大变化量来测出圆度,这种方法采用的检测原则是测量特征值原则。

三、选择题

1.形位误差的合格性的依据是形位误差值C形位公差值。

A、大于B、小于C、不大于D、不小于

四、简答题

1.对某圆柱体的三个截面测量直径求圆度误差,测量结果如下:

(单位为:

mm)

直径读数

被测截面

第一次读数

第二次读数

第三次读数

第四次读数

第Ⅰ截面

60.010

60.032

60.250

60.036

第Ⅱ截面

60.012

60.035

60.022

60.017

第Ⅲ截面

60.023

60.039

60.045

60.042

完成下列问题:

⑴求该圆柱体的圆度误差值;

⑵问这种测量方法所采用的检测原则属于“形位误差检测原则”中的哪一种原则?

⑶如果给定其圆度公差值为0.013mm,判断给定零件的合格性,并简述理由。

解:

(1)第Ⅰ截面,圆度误差=(60.036-60.010)/2=0.013mm

第Ⅱ截面,圆度误差=(60.035-60.012)/2=0.0115mm

第Ⅲ截面,圆度误差=(60.045-60.023)/2=0.011mm

∴该圆柱体的圆度误差=0.013mm

(2)测量特征值原则

(3)∵圆度误差0.013mm等于圆度公差0.013mm,∴合格

2.已知三点法测平面度误差如下:

(用百分表测量,单位为:

格)

点数

Ⅰ-Ⅰ

Ⅱ-Ⅱ

Ⅲ-Ⅲ

1

32.3

35.3

34.8

2

34.6

32.5

36.7

3

35.9

33.2

37.4

回答以下问题:

⑴计算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⑵试问该方法采用的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是哪一项原则?

⑶假定该平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60mm,试判定其合格性。

解:

(1)平面度误差=(37.4-32.3)×0.01=0.051mm

(2)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

(3)∵平面度误差0.051mm小于平面度公差0.060mm,∴合格

3.对某圆柱体的三个截面测量直径求圆柱度误差,测量结果如下:

(单位为:

mm)

直径读数

被测截面

第一次读数

第二次读数

第三次读数

第四次读数

第Ⅰ截面

60.010

60.032

60.025

60.036

第Ⅱ截面

60.012

60.035

60.022

60.017

第Ⅲ截面

60.023

60.039

60.044

60.042

完成下列问题:

⑴求该圆柱体的圆柱度误差值;

⑵测量方法所采用的检测原则属于“形位误差检测原则”中的哪一种原则?

⑶如果给定其圆柱度公差值为0.013mm,判断给定零件的合格性,并简述理由。

解:

(1)圆柱度误差=(60.044-60.010)/2=0.017mm

(2)测量特征值原则

(3)∵圆柱度误差0.017mm大于圆柱度公差0.013mm,

∴不合格

熟练掌握形位公差的正确标注

一、判断题

1.形位公差标注时,如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其框格箭头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箭头对齐。

(√)

2.形位公差标注时,如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其框格箭头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箭头对齐。

(×)

3.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

4.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基准符号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

5.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框格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错开。

(×)

6.在形位公差的标注,当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符号应与基准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

7.在形位公差的标注,当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符号应与基准要素的尺寸线错开。

(×)

8.框格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所需控制形位误差的方向。

(√)

9.所有形状公差项目的标注,均不得使用基准。

(√)

10.形状公差框格最多为2格。

(×)

11.位置公差框格至少为3格。

(×)

二、填空题

1.形位公差的标注时,如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形位公差框格箭头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箭头对齐。

三、识图

1.解释图中形位公差的含义。

解:

1.圆度:

Ф36h6的圆度公差为0.01毫米;

2.直线度:

Ф36h6的素线直线度

公差为0.01毫米;

3.平面度:

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1毫米;

4.圆柱度:

Ф60f7的圆柱度公差为0.05毫米;

5.Ф36h6、Ф60f7采用独立公差原则,公差要求分别为h6、f7。

2.识读下图中形位公差标注,按要求填空。

①被测要素:

φ25mm圆柱面;基准要素:

φ15mm圆柱面轴线;公差带形状:

两同心圆_;

②被测要素:

槽φ10mm的中心平面_;基准要素:

φ25mm圆柱面轴线;公差带形状:

两平行平面;

③被测要素:

φ20mm轴心线;基准要素:

φ25mm轴的轴心线;公差带形状:

一个圆柱面;

④被测要素:

孔φ8mm轴心线_;基准要素:

φ15mm轴的轴心线;公差带形状:

两平行平面;

⑤被测要素:

φ15mm轴的轴心线;公差带形状:

一个圆柱面;

3.试将下列图中的各项标注的含义用文字表达出来。

解:

⑴下表面对孔Φ26H6轴线A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05mm。

⑵右端一条素线对左端素线B的平行度公差0.008mm。

⑶Ф26mm孔按H6遵守独立原则,公差为0.013mm,Ф50mm外圆按g5遵守独立原则,公差为0.011mm。

零件高度为150.8mm按g5遵守独立原则,公差为0.018mm。

⑷Ф26mm孔的圆柱度度公差为0.004mm。

⑸Ф50mm外圆表面对Ф26mm孔轴线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08mm。

4.按表中的内容,说明图中的公差代号的含义。

解:

代号

解释代号含义

公差带形状

孔Φ30G7的轴线相对于基准Φ16H6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4mm

圆柱形

圆锥面相对于基准Φ16H6的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一段圆锥面

右端面相对于基准Φ16H6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

两平行平面

4个Φ8H9的孔的轴线相对于右端面和基准Φ16H6的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Φ0.1mm

圆柱形

5.试对图所示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进行解释,并按表规定的栏目填写。

解: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名称

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带的形状

形位公差带的大小

a

 同轴度

 外圆轴线

内孔轴线 

 圆柱形

Φ0.025 

b

 圆柱度

 内孔表面

无 

 两同心轴

 0.015

c

 垂直度

 左端面

内孔轴线 

两平行平面 

 0.05

d

 垂直度

 右端面

内孔轴线 

两平行平面 

 0.05

四、标注(熟练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1.将下列各个项目公差要求或其他技术要求标在图上:

⑴左端中Φ30h7的轴线的圆度公差值为0.02mm。

⑵右端中Φ30h7的轴线对左端中Φ30h7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且其轴线相对于A端面的垂直度公差值为0.01mm。

⑶Φ50h6所在圆柱面的圆度公差值为0.02mm。

⑷Φ50h6所在圆柱面相对于尺寸为Φ30h7的两端圆柱面的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4mm。

⑸两端Φ30h7的圆柱面表面粗糙度Ra值不允许大于0.8um和Φ50h6所在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允许大于1.6um,其余各面不允许大于6.3um。

解:

 

2.将下列各个项目公差要求或其他技术要求标在图上:

(1)孔的尺寸为Φ40H7、公差为0.025毫米,遵守独立原则;

(2)外圆的尺寸为Φ80h7,公差为0.030毫米,遵守包容原则;

(3)左端面对孔的中心线垂直度公差为0.02毫米;

(4)外圆轴心线对孔的中心线同轴度公差为Φ0.04毫米;

(5)外圆的圆度公差为0.1毫米;

(6)孔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为0.8微米,其余表面为1.6微

解:

 

3.将下列各个项目公差要求或其它技术要求标在图上。

⑴Ф25

mm圆柱面采用包容要求。

⑵Ф48

mm圆柱面的圆度公差为0.01mm,遵守独立原则。

⑶Ф48

mm的轴线对Ф25

mm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mm,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⑷端面A对Ф25

mm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

⑸Ф48

mm和Ф25

mm圆柱面粗糙度Ra值不允许大于0.8μm,左端面及A端面Ra值不允许大于1.6μm,其余各面不允许大于3.2μm。

 

4.将下列各个项目公差要求或其它技术要求标在图上:

⑴上表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1mm。

⑵下端面对上端面的平行度公差0.04mm。

⑶Ф70mm孔按H7遵守包容原则,Ф210mm外圆按h7遵守独立原则。

⑷Ф70mm孔轴线对上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Ф0.02mm。

⑸Ф210mm外圆轴线对Ф70mm孔轴线同轴度公差为Ф0.03mm。

⑹Ф210mm外圆表面Ra值不允许大于0.8μm,Ф70mm孔内表面Ra值不允许大于1.6μm,上下端面Ra值不允许大于3.2μm,其余表面Ra值不允许大于6.3μm。

⑺Ф70mm孔的公差为0.030mm,Ф210mm外圆的公差为0.046mm。

 

 

5.将下列各个项目公差要求或其它技术要求标在图上:

⑴上表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1mm。

⑵下端面对上端面的平行度公差0.04mm。

⑶Ф70mm孔按H7遵守包容原则,Ф210mm外圆按h7遵守独立原则。

⑷Ф70mm孔轴线对上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Ф0.02mm。

⑸Ф210mm外圆轴线对Ф70mm孔轴线同轴度公差为Ф0.03mm。

⑹Ф210mm外圆表面Ra值不大于0.8μm,Ф70mm孔内表面Ra值不大于1.6μm;其余表面Ra值不大于6.3μm。

解:

 

 

6.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上。

(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2mm;

(2)

35H7中心线对

10H7中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5mm;

(3)

35H7内孔表面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4)

20h6圆柱面的圆度公差为0.006mm;

(5)

35H7内孔端面对

10H7中心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5mm;

(6)圆锥面对10H7中心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五、改错题

1.指出图中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不变更形位公差项目)。

1.需要与尺寸线错开的有平面度;2.需要与尺寸线对齐的是基准B、C;

3.垂直度加基准A框格;4.同轴度公差值前加Ф,与尺寸线对齐;5.平行度公差值前加Ф。

2.指出图中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不变更形位公差项目)。

 

 

1.需要与尺寸线错开的有圆度、圆柱度。

2.需要与尺寸线对齐的是基准A;3.圆锥圆度指引线与轴线垂直;4.直线度去掉基准B;5.圆度(两处)、圆柱度和垂直度公差值前去掉Ф;6.同轴度公差值前面加Ф。

3.指出图中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不变更形位公差项目)。

1.需要与尺寸线错开的有圆度、圆柱度和圆跳动0.02毫米。

2.需要与尺寸线对齐的是基准B;3.垂直度的基准改为A;4.直线度的引线箭头与斜线垂直;5.圆跳动去掉Ф,加基准B;6.平行度加基准A,公差值与平面度对调;

4.指出图中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不变更形位公差项目)。

 

1.圆柱度公差值前去掉Φ;

2.圆柱度去掉基准E框格;

3.同轴度指引线与Φ50m6尺寸线对齐。

4.同轴度公差值前加Φ;

5.对称度:

键槽对基准B的对称度公差框格加基准B框格;

5.加基准B:

在Φ50m6处加基准代号B

6.基准A:

基准代号与Φ30m6的尺寸线对齐。

掌握公差原则

一、判断题

1.用三点法测平面度时,所采用的检测原则是测量坐标值的原则。

(×)

2.公差原则包括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

(√)

3.包容原则所遵守的边界尺寸是实效尺寸。

(×)

4.在零件的尺寸偏差后标注符号

的要素仅可表示被测要素遵守包容要求。

(√)

5.用自准仪测车床导轨直线度时,所采用的检测原则是测量特征参数的原则。

(×)

6.用自准仪测车床导轨直线度和三点法测平面度时,所采用的检测原则是测量

坐标值的原则。

(×)

7.相关原则即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相互关联。

(√)

8.最大实体要求之下关联要素的形位公差不能为零。

(×)

二、填空题

1.在尺寸偏差后标注了符号

表明零件的形状公差应遵守包容要求公差原则。

2.公差原则包括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

3.公差原则包括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

4.相关原则表明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互相关联,存在着补偿关系。

5.对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采取彼此无关的处理准则,称为独立原则,反之则称为相关要求。

6.当图样上无附加任何表示相互关系的符号或说明时,则表示遵守独立原则。

7.某孔尺寸为

,实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40.09mm,则其允许的形位误差数值是0.060mm,当孔的尺寸是40.119mm时,允许达到的形位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轴尺寸为

,遵守边界名称为最大实体边界,边界尺寸为20mm,当实际尺寸为Φ20mm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0mm。

了解形位公差的选用

一、判断题

1.同一被测要素的形状公差应小于尺寸公差。

(√)

2.未注形位公差的部位可以凭经验自由加工。

(×)

3.尺寸公差应小于相应部位的形位公差。

(×)

4.图样标注中

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意确定。

(×)

5.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