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期末复习练习题.docx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期末复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期末复习练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期末复习练习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期末复习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2—4题。
2.关于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沉积岩 ②喷出岩
④变质岩 ⑤岩浆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①⑤
3.图中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③→②→④→⑤
B.③→⑤→①→④→③
C.③→①→④→③
D.②→④→①→⑤
4.从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的相应矿床是
A.①天然气B.②煤炭C.④大理石 D.③石油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附近地区地形图和河流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由河流甲乙丙三处河床断面形态可知,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顺序为( )
A.甲 乙 丙B.乙 丙 甲C.丙 甲 乙D.丙 乙 甲
6.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之间相对高差介于200~255之间
B.M河谷形成是因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流水侵蚀而成
C.B地降水量大于A地
D.图示区域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
7.“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形成这些玄武岩石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D.岩浆活动
8.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地质环境,箭头线代表地质过程。
有关地质环境和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I——变质环境①——沉积作用B.Ⅱ——熔融环境③——重熔再生作用
C.Ⅲ——变质环境⑤——变质作用D.Ⅱ——沉积环境
——重熔再生作用
9.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该地区
A.曾发生过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B.岩石形成①早于②、②晚于③
C.④处岩石受挤压容易被侵蚀D.地形以背斜谷、向斜山为主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
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
11.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下图甲中数字为海拔高度,不同符号为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层。
图乙中的数字为不同的地质作用。
据图完下列各题。
12.图甲中甲地的地貌为()
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背斜谷
13.图甲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乙中的()
A.1B.2C.6D.3
当地时间2012年8月19日,位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通古拉瓦火山喷发,距离火山较近的居民已经被紧急疏散。
读图回答小题。
14.该区域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15.当地有许多农民到火山口附近去种地,原因是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下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
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
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6.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 )。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流水侵蚀
17.该岩石属于( )。
A.aB.bC.cD.d
18.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塑造路南石林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A.风力侵蚀岩浆岩B.流水侵蚀沉积岩
C.冰川侵蚀变质岩D.海浪侵蚀沉积岩
图甲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
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
读图完成小题。
19.“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乙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0.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风化作用
读下图“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完成下列问题。
2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2.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大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B.③C.④D.⑤
23.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读图“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图示a、b、c、d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且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是()
A.aB.bC.cD.d
25.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
A.aB.bC.cD.d
在内蒙古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景观,花岗岩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座座石峰,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
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玄武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
27.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完成题。
28.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29.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丙代表沉积岩B、丁代表岩浆岩
C、③代表变质作用D、②代表重熔再生
30.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
处可能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B、日本暖流C、西澳大利亚寒流D、巴西暖流
31.若图示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某山地俯视图,读图完成小题。
32.该山地为( )。
A.褶皱山B.断块山
C.火山D.背斜山
33.该山地一般分布在( )。
A.大陆边缘B.地壳坚固地区
C.板块边缘D.大洋内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4.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35.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B.富士山C.华山D.泰山
36.读下列地貌景观素描图,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是:
A.B.C.D.
37.下图中,某山坡地质景观的岩类和地质构造分别是
A.岩浆岩背斜B.变质岩向斜C.沉积岩背斜D.花岗岩向斜
38.下图为北半球的河流示意图,沿岸的各点中受到流水侵蚀作用明显的是()
A.bcfB.adfC.adeD.def
图Ⅰ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Ⅱ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小题。
图Ⅰ
39.欲使直径为0.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cm/sB.0.5cm/s
C.0.7cm/sD.30cm/s
40.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颗粒直径(mm)
河流流速(cm/s)
P
0.02
200
Q
20
7
A.侵蚀、搬运B.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D.搬运、侵蚀
41.能够反映图Ⅱ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42.关于图中山脉D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相撞形成
43.关于图中C处的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布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布
D.温带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44.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A处气候资料的是
ABCD
45.关于图中B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叙述是
A.混合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B.大牧场放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
C.商品谷物农业,经营的规模很大D.季风水田农业,水力工程量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6.读自然界的两种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火山喷发能加剧地球升温,有人说火山喷发会使地球降温。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并简述理由。
(2)图中①②各表示哪种地质作用?
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对地貌的影响。
(3)人类活动能加快图中所示的两种物质循环过程,各举一例说明。
47.读下面的两幅地质剖面图,分析下列问题。
(1)根据甲图信息判断,该区域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岩,理由是。
(2)甲图中地点3缺失地层B,其原因可能是。
(3)若乙图中C、D、E三处均出现煤层的露头,那么,在A.B两处分别打钻井,何处地下能打到煤层?
(填字母),原因是。
(请在乙图上绘图说明)
(4)若要在乙图地区要开凿一条地下隧道,隧道走向应是,选在B地还是在A地地下更合适?
。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有哪些?
4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
(1)~(3)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板块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一致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且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等
C.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不同板块的交界地带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3)有人说,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的长高,而红海在几千万年以后将成为新的大洋。
请你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其原因。
4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日积月累,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三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mm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材料四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4)图中的山脉是_______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_,板块a为________板块,板块b为________板块。
(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50.看下列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地质构造,C属于____________山,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属于____________谷,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属于上列_______(填字母)地形。
(2)要修隧道,若只考虑背斜或向斜的构造,应选择在______处,试分析其原因(要求:
至少写两点)
51.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地形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
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_______循环,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A 3.B 4.C
【解析】第2小题,①为沉积岩、②为侵入岩、③为岩浆、④为变质岩(大理石)、⑤为喷出岩。
第3小题A错在④→⑤,不可能由变质岩转化为喷出岩。
C错在③→①,不可能岩浆直接转化为沉积岩。
D错在①→⑤要,不可能由沉积岩转化为喷出岩。
第4小题,①处为向斜,是储水构造,②为岩浆岩,不可能煤炭,③为岩浆。
5.B6.B
【解析】5.在河流上游,河水流速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较深。
河流下游,河水流速较慢,流水沉积作用强,河床较浅。
6.A地的海拔介于100~150之间,B地的海拔介于300~350之间。
所以,图中AB之间相对高差介于150~250之间,A错误。
A处为东南坡,B处为东北坡,图中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降雨来自于东南季风,A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于B坡,C错误。
图示地区位于北纬28°以北,为亚热带气候,D错误。
考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
7.D
【解析】根据岩石的形成条件,玄武岩只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其它地质作用不能形成岩浆。
所以D对。
海浪侵蚀、风化作用、风力侵蚀都是外力作用,其它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不能形成岩浆岩,A、B、C错。
考点:
地质作用,岩石形成的条件。
8.C
【解析】该图示的突破点在于形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所以Ⅱ——熔融环境,
——重熔再生作用,③——冷却凝固,I——沉积环境,形成沉积岩,①——沉积固结成岩作用,Ⅲ——变质环境,⑤——变质作用,故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9.A
【解析】读图,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有地壳运动。
岩层中有变质岩,说明发生过变质作用,A对。
沉积岩下面是老岩层,①早于②。
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
③岩层切断了②,说明②早于③,B错。
④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C错。
图中最上层是沉积物,地形以沉积平原为主,D错。
考点:
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貌形态。
10.D11.C
【解析】10.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分析,乙处气温高,周围气温低,地貌状况可能是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
根据地质构造图,乙处岩层向上搭起,属于背斜构造,D对。
A、B、C错。
11.沉积岩的沉积顺序是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
所以甲处后沉积,乙处先沉积,①错。
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②对。
上部后沉积,下部先沉积,③错。
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④对。
所以C对。
A、B、D错。
考点:
海拔与气温的关系,地质构造。
12.D13.B
【解析】12.读图甲,根据岩层年龄判断,中间老,两翼新,应是背斜构造。
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判断,中间低,周围高,应是谷地。
所以是背斜谷,D对。
A、B、C错。
13.图甲中地貌形成是外力侵蚀形成。
图乙中根据三类岩石的转换关系分析,a是岩浆,b是变质岩,c是沉积岩,d是岩浆岩。
所以2、5是外力作用,B对。
1是变质作用,6是高温熔化,3是冷却凝固,A、C、D错。
考点: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14.C15.D
【解析】14.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
15.火山灰含有多种养分,使土壤肥沃而深厚,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许多农民到火山口附近去种地。
16.B17.B
【解析】16.根据“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及图中岩石的形状特征即可判断出,该类岩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
17.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岩石为岩浆岩,而从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a和c分别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b表示岩浆岩,d表示岩浆。
18.B
【解析】路南石林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容易被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或溶蚀,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所以B对、C错。
云南是湿润区,降水多,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侵蚀主要表现在干旱地区,A错。
云南不临海,所以外力不会是海浪侵蚀,D错。
考点: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岩石的分类。
19.B20.D
【解析】19.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和图中“变质作用”的信息,可确定丁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甲为岩浆;由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确定乙为岩浆岩;剩下的丙为沉积岩;“猴子”由花岗岩组成属于岩浆岩。
20.“猴子”是典型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地质作用主要为风化作用。
21.C22.C
【解析】21.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结合所学知识,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是进过变质作用(气压升高、气温升高)而成。
22.考查板块运动。
大洋中脊为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相互张裂,地壳薄,岩浆沿裂缝上升喷出,受海水作用,不断冷却,形成岩浆岩。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④地为冷却作用,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23.C
【解析】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A项为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构造,主要是受地壳运动形成的;B项是岩层受挤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位移形成的断层,主要是受地壳运动所形成的;D项为火山爆发,属于岩浆活动;C项为河口三角洲或冲积平原,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形成的,选择C项。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4.D25.C
【解析】24.读图,图中岩浆指出的箭头指向a、b,其中a是喷出岩,b是侵入岩。
只能C指向岩浆,说明c是变质岩,水圈中的沉积物指向d,说明d是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且可能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D对。
A、B、C错。
25.结合前面分析,图示循环中,只有变质岩形成岩浆,所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c,选项C对。
A、B、D错。
考点:
地壳物质循环,三类岩石的特征、岩石转化条件。
26.D27.C
【解析】26.由材料可知,图中为花岗岩景观,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是岩浆向上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结而形成的,所以选项D正确。
27.图中“石林”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向上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向上抬升使该地突出地表,最后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最终形成石林景观,故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8.D29.C30.B31.A
【解析】28.本题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气压分布规律。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为上升气流,气温比乙处高,甲处气压比乙处低。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丙处气压比甲处低,又因为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故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29.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丙代表岩浆岩,丁代表沉积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①代表重熔再生,②代表冷却凝固。
30.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甲、乙两地位于赤道。
由图中洋流方向可知,此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模式,故③处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②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①为赤道暖流;④为西风漂流。
处位于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有可能为日本暖流。
31.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②表示海洋上水汽蒸发,④表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①为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考点:
该题组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海陆间水循环、洋流分布等知识。
点评:
本题组难度中等,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对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洋流分布等基础知识进行考查。
图示内容简单,但考查的信息量相当大,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功底。
32.C33.C
【解析】32.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该山地中间有火山口,则可以判断其为火山。
33.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最易出现火山。
34.C35.B
【解析】34.M反映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断层组合,中间岩层相对上升)。
而形成的地貌:
山岭。
故选C。
35.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典型的地貌:
庐山、泰山、华山等。
故选B。
考点:
地质作用。
36.B
【解析】直接结合选项的地貌特征判断,A图表示沙丘属于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B图为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C图为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D图表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点评: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选项判断地貌景观,并结合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和外力作用的分类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注意外力作用的动力形式的差异。
37.C
【解析】从景观图中可明显看到岩石的分层现象和岩层的弯曲变形状态。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
从岩层向地表弯曲,可判读属于背斜地质构造。
C项正确。
考点:
岩石;地质构造。
38.A
【解析】图示a、b位于河流直道,故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原理,水流将向b岸冲刷;c、d、e、f位于河流转弯处,根据河流转弯处,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原理,则c、f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考点:
本题考查流水侵蚀作用。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直道和弯道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原理即可判断。
39.C 40.C 41.B
【解析】39.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为搬运状态,当河流流速低于沉降速度时,颗粒物可以在河床中堆积。
依题意,在横坐标0.1处作垂线与沉降速度线相交,过该交点作水平线与河流流速轴相交,此点速度即是答案,故C项正确。
40.依上题作图,可判断P、Q两点所属图中区域,得出答案。
41.图示现象为河流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降低而堆积形成三角洲,同时,河流堆积作用表现为先是颗粒大的堆积,后是颗粒小的堆积,则河流入海口处为颗粒小的物质堆积,故B项正确。
42.C43.D44.B45.B
【解析】42.从图中区域轮廓判断该山脉为南美西侧的安第斯山脉,它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