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968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整体教学

主备:

冯玉清从备:

张晓军庞翠英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

《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

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

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

的意识。

6、 明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

他人。

7、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 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4、 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 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在成长中的收获,积教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名人的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或别人成长中的故事。

如何写信和回信的教学。

教学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4课时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备:

冯玉清从备:

张晓军庞翠英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

 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学生:

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积累背诵(交流课外阅读或诵读经典)

1、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快乐的事情。

——周恩来语录

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语录

3、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

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

——周恩来语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三)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

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

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

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

“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

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四)抄写、积累

1、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较难的几个字。

【第二课时】

(一)积累背诵

分角色背诵课文10——16自然段。

(二)细读重点句段

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

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

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

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表达运用

  1、过渡:

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沉痛、悲伤)

(四)交流汇报(突出教师的引导、点拨、小结、提升)

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

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

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延伸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5、请同学们课下好好思考,在小练笔上写一写你的志向,在班上读给大家听,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加油!

(六)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

疑惑——目睹——立志  

            博大的胸怀  远大的志向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与我一样走进了当时落后的中国。

从文字的字里行间,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帝国主义的无耻行经,中国这种腐败落后的国情,让中国的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跟随着伯父的叹息,...

这节课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与我一样走进了当时落后的中国。

从文字的字里行间,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帝国主义的无耻行经,中国这种腐败落后的国情,让中国的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跟随着伯父的叹息,学生也了解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和伯父的无奈。

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有志的中国人也为之一惊。

课堂的最后,我也在班级里进行了提问:

“请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学生答:

”我是为了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而读书;我是为了生我养我的父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读书的;我是为了今年能得到下埝底学校之星,证明我自己的实力而读书的。

……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庆幸,孩子们的读书目标都很现实,也许他们理解: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大家努力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目标不一定要远大,让学生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并有学习的动力就够了!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主备:

冯玉清 从备:

张晓军庞翠英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使他们懂得不下苦功夫,不认真是写不好作文的;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到其他事情,无论学什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四、教学准备

⒈课件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五、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积累背诵

童年的回忆(儿童诗歌)

童年像一汪泉水――清澈透明,纯洁无暇。

童年像一挂瀑布――高山流水,源源不断。

童年好像一阵清风,不经意间从你身边飞过。

童年好像一条小溪,缓缓地从你的脚下流过。

童年像遥不可及的太阳,又像触手可得的月亮。

在童年成为记忆时,你

才感觉到童年的珍贵,童年的时光就是快乐的时光。

 【关闭】

【关闭】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先生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3、板书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自渎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明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型。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

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

(教师板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主要是讲叶圣陶先生修改肖复兴的作文,还请肖复兴到他家做客。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四)抄写、积累

书写生词,抄写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积累背诵(课文重点句段朗读指导、背诵)

自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细读重点句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2.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请些学生读读画出的句子,教师选择特别重要的,提醒大家都做上记号。

3.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4.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

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5.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6.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7.贴出用大字抄写的部分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

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

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

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8.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

肖复兴也很受启发。

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

(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

能找得到吗?

(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读一读。

)这句话你们懂吗?

(教师析书“受益非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

“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三)表达运用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

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

第一次说:

“这样好!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第三次说:

“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

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5)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

(6)试背诵喜欢的部分。

(四)交流汇报

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五)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

失败时他们回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回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

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六)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作品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一丝不苟

 人品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六、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如:

《一张画像》的原文及修改文,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预设是美好的,课堂是遗憾的。

今天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游离于课堂之外,致使课堂感悟不深,教师教学吃力。

其次,本课时另一遗憾的地方是教学时间不够,这与我的课堂教学机智不够有关。

在王科文提出:

"从这里我看到了叶老的认真平和温暖。

"时,我没有抓住这次机会,顺势而下:

"丛哪里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感悟理解,而是再让一位学生继续说,浪费了很多时间。

另一个原因是与我设计时只关注了内容,脱离了学生实际有关。

我们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课前预习习惯差,平常我要用三课时来上的课,在本次设计中我只用了两课时,使之原本丰富的词语教学

 

27*乌塔

主备:

冯玉清 从备:

张晓军 庞翠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三、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地图、课件。

五、教学环节

【一课时】

(一)积累背诵

回忆背诵曾经学过的描写童年的古诗有哪些?

《古朗月行》、《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

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

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

(板书课题)

(三)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归纳主要内容。

3、不好认得生字词多读几遍。

细读重点句段:

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四)交流汇报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六)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

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六、教学反思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主备:

冯玉清从备:

张晓军庞翠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积累背诵

谚语积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导入:

师:

森林里,一群鸟儿正在争论,争论什么呢?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

同学们,听了它们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呢?

(全班交流)

师:

(板书课题)谁来说一说一对这句成语的理解?

过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又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三)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我会读:

指名认读生字词

3、我会填:

指名填空;选词造句

(三)细读重点句段:

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

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

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

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

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三)表达运用

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

(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

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

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

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

(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

(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四)交流汇报(突出教师的引导、点拨、小结、提升)

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

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五)拓展延伸

作业:

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六)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主备:

冯玉清 从备:

张晓军庞翠英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书信的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六、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主备:

冯玉清  从备:

张晓军 庞翠英

学习目标

   ①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