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兴国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
“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一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
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
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
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
“当人类走到现代化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归去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化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然,字义封。
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
权问曰:
“卿如不起,谁可代者?
”蒙对曰:
“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
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
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
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便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
忠战不利,质等皆退。
九年,复征柤中。
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
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然临行上疏曰:
“马茂小子,敢负恩养。
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
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
”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
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
“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
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帷然莫与比隆。
寝疾二年,后渐增笃。
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
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
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君对臣的称谓,“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
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
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
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
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
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译文: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③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
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
③擘钗破镜:
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8.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
9.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之上苍茫景象的名句是“,。
”
(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承上启下从上片的故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匀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部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代”,为此他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家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签署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只好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装备起了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在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2009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
“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
(节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做出保证,第三次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
请简要分析。
(6分)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从“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先生的音乐才能,对作品的完美诠释,赢得了乐迷和观众的欢呼与喝彩。
②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
③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那就无法生存。
A.超尘拔俗混为一谈舍我其谁B.出类拔萃浑水摸鱼舍我其谁
B.出类拔萃混为一谈唯我独尊D.超尘拔俗浑水摸鱼唯我独尊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力发展体育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6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段文字,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无法改变它的天性
——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
A,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飞走。
B.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C.甚至不愿回来,飞走,远远地飞走。
D.远远地飞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在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束缚之下,中国人勇于言义,羞于言财。
但是,这种情形并不是①。
在传统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对财的追求可谓始终如一。
自从个人财产出现以后,②,民间对财神的崇拜就是追求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供奉财神之时,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③,几炷香火,一片痴情。
16.下图是对北京“社会组织从业青年”的调查结论图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和文字,写出调查的两个结论。
每个结论不超过25字。
(6分)
(1)
(2)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兴国三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理解错误,由第一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
2、AA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3、CA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
B项,强加因果。
“所以”说法不当。
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4、D根据人名和动词就可以正确断句。
5、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6、D“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7、
(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
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恩爱”1分,“统事”l分,“董”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
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交通”1分,“垂”1分,“治戮”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
参考译文:
朱然,字义封。
(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
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
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
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重。
孙权问:
“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
”吕蒙回答说:
“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
”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
魏派遣张郃等将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
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
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
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
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
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
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讨柤中。
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
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
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
九年,又征讨祖中。
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人,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
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
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
“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
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
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
”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
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
“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
”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
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
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
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
朱然生病两年,后来病情渐渐加重。
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
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
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
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8、答案:
“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词人多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
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
9、解析:
从写作角度分析,整个时代社会的悲剧通过夫妻的离散来表现,抓住这一点,就能较好地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
答案:
词的上片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词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之情,亦包含了怀念故土之意。
10、
(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11、
(1)A、E(选A给3分,选E给2分,选C给1分,选B、D不给分)B项,“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的说法曲解原意。
C项,“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的说法不确切。
D项,“三顾茅庐”的具体内容属无中生有。
(2)答案:
①描写了沈葆桢故居的环境(内容);②烘托出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内容作用);③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
(结构作用)(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答案:
①平叛太平天国运动七战七捷;②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③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④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⑤明确提出“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的主张;⑥建设台湾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
(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4)答案:
观点一:
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
观点二:
读书能帮助人获得成就和声誉。
观点三:
无私一定能帮助人获得美誉和成就。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2、C超尘拔俗,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
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类拔萃: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多用于否定句。
浑水摸鱼: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含贬义。
舍我其谁:
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唯我独尊: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狂妄自大。
含贬义。
故选C。
13、BA项,“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项,“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打造”句式杂揉。
14、B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语段的内容要点,要明确所选的语句是对上文的延伸,然后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其次要做到所选句式能使语句表达连贯通畅,第三要注意句式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