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66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2014年11月4日第10周星期二第二节

课题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整理乘法口诀,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借助乘法口诀启发学生排列有规律的乘法口诀表。

让学生体会尝试成功的快乐。

3、借助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

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乘法的含义,整理乘法口诀,提高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1、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表内乘法的知识,它包括那些知识呢?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网状结构图:

二、整理交流,提出问题

(1)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了整理,列出1~6的乘法口诀表。

师:

同学们每人都有1~6的乘法口诀卡片,你能把他们进行整理,排列出1~6的乘法口诀表吗?

生:

学生进行整理。

师: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口诀表排列的规律。

(大屏幕出示乘法口诀表)

找规律的活动,分小组进行。

生: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如: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

(2)知识提升

师:

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你们能借助乘法的口诀表的排列规律把1~6的乘法算式卡片摆出排列有规律的表吗?

(让各小组合作把1~6的乘法算式卡片摆出排列有规律的表,然后,组织交流。

(3)知识运用

课件呈现教科书第2题4位小朋友,每人做3朵红花的情景图,用文字显示出问题“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

师:

那位学生来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你能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吗?

请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生:

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小结。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6日第10周星期四第一节

课题练习十五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借助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

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提高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四单元,整理了乘法口诀表,这节课我们来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

1、第1题,应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6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积。

教学时,求学生同时开始计算,限定在2分半内完成。

注意全面检查计算情况,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力争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算完并且没有错误。

2、第2题,用数学。

课件呈现小学生要去植物园的情景。

(1)题提出“买2张票用多少钱?

买3张票呢?

”两个问题,第

(2)题提出“小英拿出20元钱,买5张票够吗?

”的问题。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例如,解决第

(2)题,可以想3×5=15(元),15<20,20元钱够买5张票;也可以想3×( )<20,( )里最大能填6,20元钱够买6张票,买5张票就更不成问题啦。

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画面资源,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比如,让学生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3、第3题,用数学。

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再请各组向全班推荐本组提出的2~3个问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把这些问题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选择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把解决问题的结果报告给大家。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7日第10周星期五第一节

课题复习第四单元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你能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吗?

6x35+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7中第一小题,并说说你能从中知道什么?

问题是什么?

然后继续出示第二小题,并询问第二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2、比较这两道题,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3、怎样列式计算?

请把它写下来,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适时写上:

(1)5x4=20(张)

(2)5+4=9(张)

4、教师提出:

你能用学具或者画图等方式说明你是怎样想的吗?

并根据所画图示请学生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5、组织学生讨论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要检查是否正确解答了问题,先检查什么?

为什么?

然后再检查什么?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一辆小汽车有四个车轮,5辆这样的小汽车有多少个车轮?

2、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

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六只。

(1)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四第64页

板书设计

用数学解决问题

相同点:

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

不同点:

列式

(1)5X4=20(张)

(2)5+4=9(张)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10日第11周星期一第三节

课题讲评第四单元试卷课型复习

一、试题概况分析:

  1、试题主要由基础—能力部分(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和探索—发展部分(包括动手操作、分析推理)两大部分构成。

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

注重数学概念检测,对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考核到位。

试题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是相当精当的。

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运算规律和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熟练应用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精度、广度、深度。

试题贴近身边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2、本次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的简化,各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而计算成份则很少甚至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

轻计算,重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试题继续坚持“贴近生活”“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引导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凭借,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生发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中分桃子、卖书、买球等问题,既做到了知识的应用,又充分体现了生活。

试题在强调思维能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合理的计算、是学生良好的数感、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学生答题分析: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

第三题第2小题规律寻找上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学生在观察物体上有些欠缺。

第五题大多数学生做错,说明平时教学中对观察物体教学不够细心。

4、应用题偏知识应用,将繁、难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一些应用题抛开。

所以这套试题应用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三、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11日第11周星期二第二节

课题复习第一单元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2、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

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

“165( )。

(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我们在第几单元学习的内容吗?

师: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二、回顾知识,整体把握:

师: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

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

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典型示例

1、填空:

1枝铅笔长25( )一本书长22( )

操场的旗杆高10( )1根粉笔长约10()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

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

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你为什么笑啊?

你说说原因?

那应该怎么办呢?

你想改哪一个?

3、填一填。

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

三角形由( )条线段组成。

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

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

线段有长短吗?

()

4、画一画。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方法应用

1.4米=( )厘米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2.这是一枝粉笔。

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粉笔有多长。

你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

(从0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或线段,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可用()作单位。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

3、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B卷

1.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2、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

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六、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13日第11周星期四第一节

课题讲评第一单元试卷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针对试卷中的错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昨天,我们考了第一单元,小朋友都考出了自己的成绩,考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我们考得怎么样,哪些地方是粗心错了,哪些地方是不懂的,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你们说对不对呀?

2.浏览试卷

二、分析试卷

1.错题屋

1)出示学生试卷上的错题

□÷□=□……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2)说说这些小朋友都错哪了,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3)订正

2.出示学生试卷上的典型错题

()里最大能填几?

8×()﹤5×6()×9﹤70……

3.请你来解决

1)出示错题

笔每支6角,5元钱可以买几支,还剩几角?

2)有26名学生,每个账篷住5名,5个能住下吗?

3)你提问题我来答。

4)拓展: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分析,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还不够,你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还有什么建议?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14日第11周星期五第一节

课题复习第二单元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师:

同学们,让我们看一看,谁计算中最认真,出错最少。

生:

独立完成口算。

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师:

看练习七第1题,谁完成的最好?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

师:

同学们,下面以学习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整理的最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交流后,归纳出:

(1)笔算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2)笔算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师引导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师出示主题图

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交流之后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

师:

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

你是怎样想的?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师:

根据板书,同学们自己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17日第12周星期一第三节

课题讲评第二单元试卷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本次单元测试,试题覆盖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共7大题,16小题。

分为计算能力、实际应用两个方面。

具体题型为填空题、判断、填上符号、连一连、算一算、操作题和应用题。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主、客观试题设置合理,既富有综合性,又不乏灵活性。

本试卷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前两个单元特别是第二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动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总体来说,试题难易适中,设计合理。

二、   总体情况: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

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浅显,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

三、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题 共有12个小题,12分,学生出错在1分左右,主要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还有就是有不细心现象。

第二题  分二个小题,第一小题6分,考查学生估算的掌握情况,这一题的失分在1分的较多,原因是计算出错。

第三、四、五题学生们做得很好,出现错的只有少数几个同学,

第六题“看图列式计算”主要的错误是学生们没有理解图的意思,对谁比谁,求谁不会理解。

第七题“小动物过河共2个小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多数同学存在着计算不认真的现象。

丢分较严重。

第八题 考查了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共12分,丢分在4分的占大多数。

原因是对算理还不是很熟练。

第九题“解决问题”共18分,丢分较多,原因1是没有理解题意,在老师读题时不认真听题。

原因2是式子列对可计算出现了错误。

原因3是没有养成写单位名称和答的好习惯。

四、改进与措施:

1、计算教学从算理分析到实际计算要扎实,部分后进生老师要不遗余力地教会计算方法,力求会正确计算。

2、要十分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老师要善于研究这些题目,要学会分门别类。

3、老师首先要学会用抽象和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应拘泥于一个题目,一个类型,一份试卷,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18日第12周星期二第二节

课题复习第三单元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知识点梳理:

1、线段的特点: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

(顶点)

(边)

3、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4、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补充练习

一、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块三角板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3、一个长方形有()角,有()个角是直角。

4、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辨一辨。

1、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三、选一选(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

 

三、数一数。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四、比一比。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在○里填上“>”“<”或“=”)

①②

五、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给下面的图形添上一条线段,使它符合要求。

试一试,你一定能行!

增加2个直角增加3个直角增加4个直角

教学后记:

 

2014年11月20日第12周星期四第一节

课题讲评期中试卷课型复习

考试总体情况还不是特别理想。

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特做如下分析与反思: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包含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范围比较广。

试卷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也适当加大难度,同时还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二、考试情况分析:

我班有33人参加考试,平均分66,优秀率为23﹪,合格率70.2﹪。

跟平行班相比,考得不理想,最高分89分,最低分为0分。

1、答卷分析

第一大题:

我会填。

本题共14小题,共17分。

包含了乘法的意义、长度单位、测量、数学广角这几方面的知识。

第1小题考察学生对乘法的理解,一份有4个正方体,试卷以图示形式出示了5份,让学生填算式和表示的意义。

算式都能填对,可是对于意义,错误率却非常高,有36人写错了,4×5=20,都写了4个5相加。

4×5=20,既可以表示4个5相加,也可以表示5个4相加,本来是没错的,可是试卷中的图示,表示的是5个4相加。

学生做题时就根据老师讲的随便写了一个,并没有仔细考虑题目的意思。

第2小题,36=()×()=()×(),仍有个别学生,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第3小题考察估计能力,第5小题考察长度单位,没什么问题,正确率99%。

第4小题,小强今年12岁,比妈妈小25岁,妈妈今年()岁。

6个错误,3个计算错误,三个没搞清楚数量关系。

第6题测量长度错误率也很高,有十几个小朋友做错了,一大格表示1厘米,有的小朋友写了6厘米,有的写了4厘米,错误率20%左右,可是上课时学生都似乎听懂了,为何还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也不太明白。

第9题错误率也是非常高的,正确率只有61.5%,7、2、0、3这4个数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这是一道提高题,超过了本册的要求,虽然课堂上提到过,可是效果并不好,掌握的人不多,究其原因,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没有渗透。

第11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和缺少生活经验,7辆三轮车一共有()个轮子,学生都写了28,6只小白兔一共有几条腿,学生写了12,后来问了学生,他们以为有4个轮子,小白兔只有两条腿的,4×7=28,2×6=12。

12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粗心大意,没看清楚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

第二大题是选择题,也是失分率很高的一题。

特别是第4小题和第6小题,第4小题十位上是9的两位数有()个,很多学生都选了9个,把90漏掉了,这跟平时缺少这种练习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