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570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精选

经济常识精选

一、经济基础

1.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他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凯恩斯---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

3.萨缪尔森---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FoundationsofEconomicAnalysis(1947年)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最大化问题。

给萨谬尔森带来国际声誉的却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该书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进行综合,从而推动经济学的普及。

4.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是:

⑴三大基本问题为:

①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

②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

③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⑵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为:

①互为补充、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不是微观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四大基本问题是:

⑴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⑵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⑶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⑷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二、微观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2.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

⑴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种企业制度:

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法人)制。

⑵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企业。

⑶我国的公司制企业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⑷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通过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三种机制来实现的,其中核心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

⑹马克思曾经把个别商品的出售形象地比喻为“惊险的跳跃”。

3.偏离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主要三种:

①销售收入最大化;②经理效用最大化;③内部人控制。

4.需求的价格弹性: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5.供给的价格弹性: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6.需求的收入弹性:

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7.需求的交叉弹性: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相关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8.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答:

⑴需求价格弹性可以分为无弹性(Ed=0)、缺乏弹性(0<Ed<1)、单位弹性(Ed=1)、富有弹性(Ed>1)和无限弹性(Ed=+∞)

⑵影响因素:

①商品可替代的程度。

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⑤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9.简述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答:

⑴供给价格弹性可以分为无弹性(Es=0)、缺乏弹性(0<Es<1)、单位弹性(Es=1)、富有弹性(Es>1)和无限弹性(Es=+∞)

⑵影响因素:

①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

②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

③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提高的程度。

④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

10.替代效应: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11.收入效应: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12.试论述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需求曲线间的关系。

3

答:

综上所述,消费者对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该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方向及大小。

⑴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该商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为正值,因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⑵对于低档商品而言,该商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为正数值,而收入效应则为负数值,但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小于替代效应,那么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继续向右下方倾斜。

⑶对于吉芬商品而言,该商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为正数值,而收入效应则为负数值,但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那么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继续向右上方倾斜。

13.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0.4。

14.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前者又称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产品的生产而对该产品的价格规定的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后者又称最高限价,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的最高价格。

1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

16.无差异曲线:

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17.边际替代率(RCS1,2):

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第一种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8.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逐渐减少的。

19.消费者均衡:

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得了最大的效用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为消费者均衡。

★★20.简述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答:

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特点包括:

⑴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⑵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⑶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

⑷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21.简述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

答:

等产量曲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特点包括:

⑴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产量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⑵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⑶等产量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⑷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22.试论述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其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各有什么特点?

答:

⑴劳动投入量L1对应着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L2对应着边际产量等于0或总产量最大的电。

这样,劳动的投入量被分成为三个区域:

从0到L1为第一阶段,L1到L2为第二阶段,超过L2之后为第三阶段。

2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24.等产量曲线: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25.边际技术替代率(RTSL,K):

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每单位该要素可以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2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每单位该要素可以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是逐渐递减的。

27.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指厂商使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组合点。

28.规模经济:

指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

29.瓦尔拉斯定律:

指当把所有的市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时,无论商品的价格是多高,经济中所有的支出总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收入总和。

30.帕累托最优状态:

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

31.看不见的手原理:

指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又一直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32.科斯定理:

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予谁,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予谁,最终结果都是效率的。

33.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答:

短期均衡条件是AR=MR=P=MC,长期均衡条件是AR=MR=P=LMC=LAC

★★3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满足帕累托最优要具备什么条件?

(此答案可以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答:

帕累托最优状态:

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

具备的条件如下:

⑴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任何两个消费者消费任何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⑵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任何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⑶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任何两个消费者消费任何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35.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答:

短期均衡条件是AR=MR=P=MC,长期均衡条件是AR=MR=P=LMC=LAC

★★3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满足帕累托最优要具备什么条件?

(此答案可以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答:

帕累托最优状态:

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

具备的条件如下:

⑴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任何两个消费者消费任何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⑵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任何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⑶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任何两个消费者消费任何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37.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答: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四种情况为:

⑴市场均衡价格P高于平均成本(AC)的最低点

⑵市场均衡价格P等于平均成本(AC)的最低点(盈亏平衡点)

⑶市场均衡价格P低于平均成本(AC)的最低点,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最低点

⑷市场均衡价格P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最低点(停止营业点)

相应于给定的任何一个市场价格,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厂商就会按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的条件来确定产量。

也就是说,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出数量为边际成本曲线上对应于市场价格的产出数量。

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之上,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即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8.试论述古诺模型的假定和结论。

6

答:

古诺模型假定行业中只有A和B两家寡头厂商,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曲线,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使自身利润为最大的产量。

古诺模型最终得到了一个均衡的价格和产量。

但该模型假定寡头厂商的最有行为是以竞争对手的产量不变为条件的,这显然不符合现实中的寡头行为。

古诺模型的结论: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1/(m+1),其中m为行业中寡头厂商的数量。

39.试论述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和结论。

答: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对寡头厂商的行为假定是当一家厂商降低价格时,所有其他的竞争对手马上作出反应,相继降低价格。

而当一家厂商提高价格时,所有其他的厂商并不随之提高价格。

这样一个厂商试图通过降低价格来促使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意图得不到实现,而提高价格则会使得对其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结果在这种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折弯的。

根据该模型可以得出在需求既定的条件下,无论寡头厂商的成本发生多么大的变动,只要边际成本仍然位于两段边际收益之间,那么厂商就不会改变价格。

★★40.什么是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试解释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会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进而使劳动者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其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而此时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增加而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增加而减少,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三、宏观经济

★46.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23.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

13

答:

一般说来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主要有四个: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每一个特定时期,政府的政策目标有所侧重,但也要顾及总体目标的实现。

其中物价稳定不是通货膨胀为零,而是当经济中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时就认定为实现了物价稳定。

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进出口。

★18.简述支出法和收入法分别是如何测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10

答:

支出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GDP的方法。

GDP=C+I+G+(X-M)。

收入法是用出售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

GDP=C+S+T。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C+I+G+(X-M)=C+S+T

★19.简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答:

消费函数描述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储蓄函数描述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⑴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

⑵平均消费倾向APC与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恒等于1。

⑶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

★12.试论述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变动的乘数效应并阐释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11

答:

乘数理论指出:

单位自发性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支出连锁地增加,从而使总产出以一种放大的形式增加。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该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购买乘数指由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由税收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税收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者税收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额恰好等于1。

投资乘数Ki=1/(1-b),政府购买乘数Kg=1/(1-b),税收乘数KT=-b/(1-b),平衡预算乘数=Kg+KT=1

投资乘数理论表明投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会以1/(1-b)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会以1/(1-b)倍减少。

其它的乘数效应也都是双向的。

同时乘数定理成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为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以及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

★51.IS曲线和LM曲线:

I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时的均衡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

LM曲线表示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的均衡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

★52.IS—LM模型:

指使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的均衡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组合。

★14.试写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并用IS—LM模型说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12

答: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为:

I(r)=S(Y)----

(1)

m=L1(Y)+L2(r)----

(2)

★★15.试论述LM曲线的斜率与政策效果。

13

一般说来,依据斜率的大小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

萧条区域、垂直区域和中间区域。

萧条区域也叫凯恩斯区域,此时由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因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而改变LM曲线的位置对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影响,而移动IS曲线则可以使得国民收入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变。

因此,在该区域内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区域是LM曲线上的另一个极端情况,此时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接近于零,因而改变LM曲线可以降低利息率,同时又会提高收入水平,而IS曲线的变动只会影响利率。

所以在该区域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其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取决于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所处的LM曲线的位置。

此时,政府往往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

★53.流动偏好陷阱:

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在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67.菲利普斯曲线(价格调整曲线):

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的曲线,由于一个国家的工资增长率基本上与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的变动方向,因而该曲线又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17.简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利、债和费。

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不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19.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效果及扩大内需应采取的政策。

⑴财政政策的工具(政府购买、税收、政府转移支付),货币政策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⑵效果:

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较长,外部时滞较短;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外部时滞较长。

⑶扩大内需应采取的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20.论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及其政策含义。

14

答:

⑴在短期内经济可以处于萧条、滞涨和繁荣的状态,即短期内经济会出现波动,而在长期内,经济的长期趋势是出于充分就业的潜在水平上。

⑵相应的政策建议是:

①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采用相机抉择的政策,即在萧条时期增加总需求,而在繁荣时期减少总需求。

②在长期内,经济持续出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因而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也就不再必需。

总之,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分析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短期内出现不稳定,但适当的经济政策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而在长期中经济自身的调节使得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21.试论述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4

答:

当消费、储蓄、投资、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当税收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当出现自然和人为的灾祸、工资等要素的价格上涨时,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当出现技术革新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22.试论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含义、基本公式和稳定增长的条件。

15

答:

⑴哈罗德—多马模型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高,经济的增长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⑵其基本公式为G=△Y/Y=S/v,其中G表示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v表示资本—产出比。

⑶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为实际经济增长率(GA)=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人口增长率(Gn)。

一方面,只有当GA=Gn时,经济才有可能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当GA>Gn时,劳动力就会构成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经济就不可能长期稳定增长;反之,当GA<Gn时,劳动力出现过剩,经济中就会出现失业。

另一方面,只有当GA=GW时,投资才会按照维持不变的增长率所需要的数量进行。

一旦出现GA≠GW时,结果要么出现无限的扩张,要么出现无限的收缩。

但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表明并没有理由认为在实际中三个增长率能够自动保持相等。

相反,一旦三个增长率出现偏离,经济将趋向于更大程度的波动。

★★23.试论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稳定性条件及对不发达经济的含义。

15

答:

⑴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sf(k)=nk+K,其中s表示储蓄率,n表示人口增长率,k表示人均资本量,K表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f(k)表示产出量。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含义是非常明确的:

整个经济按人口png军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按照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是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

也就是说,经济社会所有的储蓄被用作为资本的广化和深化。

⑵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条件为人均资本改变量K=0或者人均储蓄量恰好等于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资本量即sf(k)=nk。

⑶对不发达经济的含义: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来提高人均收入量。

★★25.论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

16

答:

⑴含义:

指一般价格总水平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⑵形成原因:

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工资推进、利润推进、进口成本推进)、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

⑶经济效应:

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使工薪阶层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收益、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者受到损害、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就业和产量效应(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大,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小,甚至没有)

⑷对策:

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通过借助于财政或货币政策来减少总需求从而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针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通过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来抑制通货膨胀。

四、金融经济

1.重要事件

1580年,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160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

1694年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银行的诞生。

⑴1918年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⑵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营业,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营业。

⑶1991年8月证券业协会成立。

⑷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中国资本市场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1998年,国务院证券委撤销,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

⑸我国第一家专业型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于1987年成立。

⑹2001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登记结算体系的形成。

2.货币供应量划分口径

M0:

流通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