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441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docx

京师杏林药师方剂学笔记

理气剂

总论

一、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二、分类

气病的范围较为广泛,但不外气虚、气滞、气逆三个方面。

气虚证治之以补益剂中的补气剂;气滞当以行气;气逆当以降气。

故本章方剂分为行气和降气两大类。

三、注意事项

1.使用理气剂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2.气滞而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若兼气虚者,则需配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3.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用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或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等,均当慎用。

行气

越鞠丸

组成:

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6g。

方歌: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神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功用:

行气解郁。

主治:

郁证[1]。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方解:

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之功;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共为臣佐使。

[1]本方证治之郁证系由肝脾气机郁滞,以致气、血、痰、火、食、湿等相因成郁。

故此病又称为“六郁”,其中气、血、火三郁责之于肝胆;痰、湿、食责之于脾胃,虽言六郁,但以气郁为主。

不加治痰药是由治病求本之故。

柴胡疏肝散

组成:

柴胡、陈皮各6g,香附、川芎、枳壳、芍药各5g,炙甘草3g。

方歌: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功用: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方解:

方中重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香附理气疏肝,以助君药;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共为臣;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

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

四磨汤

组成:

人参6g,槟榔9g,沉香6g,天台乌药6g。

功用:

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

肝气郁结证。

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

瓜蒌实24g,薤白12g,白酒适量。

方歌: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功用: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

胸痹。

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方解:

方中以瓜蒌实理气宽胸,涤痰散结为君;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为臣;一祛痰结,一通胸阳,相辅相成,为治胸痹之要药;佐以辛散温通之白酒,行气活血,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附方:

1.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实24g,薤白9g,半夏12g,白酒适量。

功用:

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

胸痹。

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1]。

2.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2g,厚朴12g,薤白9g,桂枝6g,瓜蒌实24g。

功用:

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

胸痹。

气结在胸,胸满而痛,心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2],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1]此为有痰湿阻滞者。

[2]此为胸阳不振,阴寒之气上逆者也。

三个方剂所治之病证依次加重。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9g,苏叶[2]6g。

方歌: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功用: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梅核气[3]。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解:

方中半夏辛苦温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温通,助半夏和胃止呕,共为佐;苏叶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为使。

因其用药多苦温辛燥,故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

[1]生姜:

此处一物三用,和胃降逆止呕;辛散水气以消痰;振奋脾阳加强运化。

[2]苏叶:

为解表药,此处用之意在使气上行,以配合诸降气药,使气机升降通顺,亦可治梅核气。

[3]梅核气:

每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为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

枳实消痞丸

组成:

干姜3g,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枳实15g,厚朴12g,黄连6g。

方歌: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功用: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

方解:

方中以辛温之枳实行气消痞为君;辛苦性温之厚朴下气除满为臣;苦寒之黄连清热燥湿以泻痞,半夏辛温和胃而散结除痞,干姜温中祛寒,三药相合,辛开苦降,调其寒热,助枳、朴行其开痞;以麦芽消食和胃;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中健脾,祛湿和中共为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

方中重用枳实、厚朴,且黄连之量大于干姜,故本方消重于补,寒大于温,其治当属实多虚少,热重寒轻之证。

厚朴温中汤

组成:

厚朴、陈皮各9g,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各5g,干姜2g,水煎服,加生姜三片[1]。

方歌: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功用: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主治:

寒湿气滞证。

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方解:

方中厚朴辛苦温燥,辛散行气以消胀,苦温燥湿以除满,为君;草豆蔻辛温芳香,温中散寒,燥湿健脾,为臣;陈皮、木香行气宽中以消胀除满;干、生姜助草豆蔻温胃暖脾以散寒止痛;茯苓、甘草渗湿健脾而和中,均为佐使之用。

[1]干、生姜合用,另外回阳救急汤亦为干、生姜合用。

良附丸

组成:

高良姜、香附子各9g。

功用:

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

气滞寒凝证。

胃脘疼痛,胸闷胁痛,畏寒喜热,以及妇女痛经。

金铃子散

组成:

金铃子、玄胡索各9g。

功用: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天台乌药散

组成:

天台乌药12g,木香6g,小茴香6g,青皮6g,高良姜9g,槟榔9g,川楝子12g,巴豆12g。

方歌:

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功用: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

小肠疝气[1]。

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方解:

方中乌药辛温,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青皮疏肝理气,木香行气止痛,小茴香暖肝散寒,良姜散寒止痛,共为臣;用槟榔下气导滞,直达下焦而破坚;取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是为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功,又可制其苦寒之性,“去性存用”者也,共为佐使。

[1]本方主治疝气为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

“诸疝皆归肝经。

”“治疝必先治气。

橘核丸

组成:

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各9g,木通、厚朴、枳实、木香、延胡索、桂心各6g。

方歌:

橘核丸中川楝桂,朴实延胡藻带昆,桃仁木香于木通,颓疝痛丸盐酒吞。

功用:

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主治:

颓疝[1]。

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

方解:

方中橘核苦辛性平,入肝行气,散结止痛,为治疝气之要药,为君;川楝子入厥阴气分行气而止痛;桃仁入厥阴血分活血散结以消肿;海藻、昆布、海带软坚散结而消肿胀,共为臣;延胡索活血散瘀;木香行气散结;厚朴下气除湿;枳实行气破坚;肉桂温肝肾而散寒凝;木通通利血脉而除湿,均为佐使。

[1]本方证治以睾丸肿胀为特征。

是由于寒湿客于经脉,肝经之气血郁滞所致。

暖肝煎

组成:

小茴香6g,肉桂3~6g,当归6~9g,枸杞子9g,乌药6g,沉香3g,茯苓6g。

方歌:

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功用: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

肝肾虚寒证寒疝。

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解:

方中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两药共为君;当归辛甘温,养血补肝,枸杞子补养肝肾,两药共补肝肾之不足;乌药、沉香行气散寒止痛,均为臣;阳虚阴盛,水湿不化,故用甘淡之茯苓渗湿健脾;少佐生姜,温散寒凝,为佐使。

加味乌药汤

组成:

乌药砂仁木香延胡索各10g香附10g甘草5g

功用: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

痛经。

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降气

定喘汤

组成:

白果[1]9g,麻黄9g,苏子6g,款冬花9g,杏仁9g,桑白皮6g,黄芩6g,半夏9g,甘草3g。

方歌: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

功用: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

哮喘[2]。

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平素有热痰,又感风寒邪气,内外合邪,表里同病。

白果、麻黄配伍,麻黄解表宣肺化痰,白果敛肺止咳定喘,二者配伍,散收结合,既可加强其平喘之功,又能方麻黄疏散太过[3]伤气。

杏仁、苏子、款冬花、半夏皆能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因痰为热痰,故用桑白皮、黄芩;甘草调和药性为使。

热痰用本方,寒痰用小青龙。

[1]白果:

因为本方证有外邪存在,故量必须小。

[2]本方治标,然治本者以健脾补肾为主。

[3]白果甘涩,佐制麻黄。

旋复代赭汤

组成:

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4枚。

方歌: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随,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1]。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解:

旋覆花(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下气化痰,为君;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为臣;二者配伍:

代赭石寒而伤胃,故量少,以祛邪不伤正;又因本证为寒证,而旋覆花温,代赭石寒,故前者宜多。

[1]温降法治之。

橘皮竹茹汤

组成:

橘皮12g竹茹12g生姜[1]9g甘草6g人参3g大枣5枚方歌: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功用: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

呃逆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

方解:

用清降之法。

竹茹清胃止呕,生姜温胃止呕,橘皮行气,参、枣、姜、草益气和胃,甘草又可调和诸药。

[1]生姜:

呕家圣药。

丁香柿蒂汤

组成:

丁香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

功用: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主治:

虚寒呃逆。

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

苏子降气汤

组成:

紫苏子、半夏各9g,当归6g,炙甘草6g,前胡、厚朴各6g,肉桂3g。

二片生姜、一个大枣、五片苏叶同煎。

方歌: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下实上虚之咳喘证[1]。

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活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方解:

治上者:

苏子、半夏、厚朴、前胡。

针对上实,皆为降药。

治下者:

当归(3点用途:

可以治咳逆上气;养血润燥以佐制半夏、苏子之辛燥之性;肝肾同源,当归补肝血、滋肝阴,可加强肉桂温补下元的作用)、肉桂(温补下元,补命火)、甘草。

用苏叶者,略似半夏厚朴汤中之苏叶,在大量的降气药中加入少量苏叶,使气机升降相得益彰,但量要小。

原书一方用橘红,则燥湿化痰之力更强。

若痰涎壅盛,咳喘气逆甚者,则可加沉香,用沉香面1~2g,冲服。

[1]本方证为中阳不足以致肾阳不足,不能纳气化饮,故应补益肝肾。

但以“上实”为主。

理血剂

一、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或出血证的方剂。

二、分类

活血祛瘀剂和止血剂

三、注意事项

1.治疗血证必须探明致病原因,分清标本缓急,正确运用急者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的法则。

2.逐瘀过猛,易伤正气;止血过急,易致留瘀。

3.活血祛瘀剂性多破泄,故凡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组成:

桃仁12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方歌: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功用:

破血下瘀。

主治:

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1],甚则谵语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2]。

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方解:

本方证为太阳不解,传入下焦,瘀热互结所致的下焦蓄血证。

方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组成。

方中桃仁破血祛瘀,大黄攻下瘀积,二者瘀热并治而为君药;芒硝软坚散结,桂枝“温经通脉”、“散下焦蓄血”共为臣;炙甘草护胃安中,和解诸药以为佐使。

服后“微利”,使蓄血去,瘀热清,诸证自平。

本方的应用不外乎破血下瘀,引热下行。

如表证未解者,先当解表,而后用本方。

[1]小便自利:

本证为下焦蓄血而非蓄水,病在血分,膀胱气化正常,故小便自利,这是蓄血证与蓄水证的区别。

[2]热在血分,故至夜发热。

血府逐瘀汤

组成:

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5g,赤芍6g,牛膝[1]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燥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

本方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的胸痛胸闷。

“胸中的血府血瘀”之证。

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2]--活血化瘀;

牛膝--引瘀血下行;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

桔梗、枳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去瘀不致伤血;

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

即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附方:

通窍活血汤:

有麝香、葱白以温通经脉,

功用:

活血通窍。

主治头面瘀阻的头痛昏晕等证。

膈下逐瘀汤:

有五灵脂,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膈下瘀血,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等证。

少腹逐瘀汤:

有小茴香、干姜、延胡索、蒲黄、五灵脂。

功用: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

少腹淤积疼痛,经期少腹胀满,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

身痛逐瘀汤:

功用:

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

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身痛,经久不愈者。

[1]牛膝:

用其药势,量宜大,如>15g。

[2]此五种药再加上地黄则为桃红四物汤,这里地黄用的是生地,其意是凉血清热,兼有四物汤之意。

补阳还五汤

组成:

黄芪[1]120g,当归尾3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类中风后遗症[2]。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

方解: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化瘀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1]本方证以正气虚为主,故用生黄芪量宜重(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2]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为“因虚致瘀”。

复元活血汤

组成:

柴胡9g,天花粉9g,当归9g,红花6g,甘草6g,穿山甲6g,酒大黄12g,桃仁9g。

方歌:

复元活血草柴胡,粉归山甲黄桃红。

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方解:

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行,且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

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穿山甲--破瘀通络;

天花粉--入血分消瘀而续绝伤,清热散结消肿;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加酒煎药--增强活血通络之力。

温经汤

组成:

吴茱萸9g,当归6g,芍药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牡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

方歌: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功用: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停经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

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方解:

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脉,为君;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丹皮--活血祛瘀,退虚热;

阿胶、麦冬--养阴润燥清热,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

人参、甘草--益气和中;

半夏--降气散结;

生姜--温里散寒,温中和胃;

甘草--又能调诸药。

生化汤

组成:

全当归24g,川芎9g,桃仁6g,姜炭2g,炙甘草2g。

方歌: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独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功用: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桂枝茯苓丸

组成:

桂枝、茯苓、丹皮、芍药各6g。

方歌:

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功用: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

瘀阻胞宫证。

腹痛拒按,或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妊娠胎动不安等。

方解:

本方证治妇人素有癥块,导致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之证。

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

桃仁--化瘀消癥之要药;

丹皮--散血行瘀,清退瘀久所化之热;

芍药--养血和血;

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

为保胎元,不得不用消癥之法。

癥去则血自归经,而血止胎安。

失笑散

组成:

五灵脂、蒲黄各6g。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瘀血停滞。

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丹参饮

组成:

丹参30g,檀香、砂仁各6g。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血瘀气滞,心胃诸痛。

鳖甲煎丸

功用:

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主治:

疟母。

第二节止血

止血剂,适用于血溢于脉外二出现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

热证出血,血遇热则行,侧柏叶、小蓟、白茅根用于下焦尿血;槐花、地榆用于下焦便血为主。

寒证出血。

突然的大出血的情况下,必须大补元气,补气摄血,如固冲汤。

又要防止血留瘀,如犀角地黄汤。

“见血休止血”是说不要一味的着眼于止血,要辩证审因。

上部出血忌用升提药,可以加牛膝、大黄等引血下行;下部出血忌用沉降药,可辅以荆芥穗、升麻、黄芪等升提药。

止血剂

四生丸

组成:

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

功用:

凉血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

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方解:

血宜温宜静。

侧柏叶凉血止血为君;生地凉血清热,养阴生津为臣;生荷叶凉血化瘀,治血不留瘀为佐;生艾叶辛温不燥,可增强本方止血之功,又可避免血止留瘀,起到兼制的作用。

咳血方

组成:

青黛6g,瓜蒌仁9g,海粉[1]9g,栀子9g,生诃子6g。

方歌:

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粉山栀共瓜蒌,青黛泻肝凉血热,咳嗽痰血此方投。

功用: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木火刑金”,本证病标在肺,病本在肝。

治之以清肝宁肺(舍标图本法),凉血止血。

青黛、栀子--皆归肝经,泻肝经实火,澄本清源为君;

瓜蒌仁、海粉--前者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后者清肝降火,软坚化痰;

生诃子--清热下气,敛肺化痰。

问答题:

四生丸主治何证?

病机有何特点?

方中为何有温性的艾叶?

咳血方主治何证?

方中为何以青黛、栀子为君?

结合主治证加以解释。

比较题:

咳血方和百合固金汤两方都可以治疗咳血证,二者有何不同?

[1]海粉:

即是海浮石。

小蓟饮子

组成:

生地30g,小蓟15g,滑石15g,木通6g,蒲黄9g,藕节9g,淡竹叶9g,当归6g,栀子9g,炙甘草6g。

方歌: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

血淋、尿血。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方解:

血淋、尿血。

为下焦郁热,损伤膀胱血络,故尿中带血。

膀胱刺激症:

尿频、尿急、尿道刺痛、尿血。

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为君;

小蓟--凉血止血;

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消瘀,使止血不留瘀;

滑石、木通、竹叶、生地--含导赤散、六一散之方意;

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其性温,且可防止寒凉太过,血止留瘀;

炙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

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

槐花散

组成:

槐花12g,侧柏叶12g,荆芥炭6g,枳壳6g。

方歌:

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功用:

清肠凉血,疏风行气。

主治:

肠风(脏毒)下血。

便前出血近血,或便后出血远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

方解:

肠风脏毒下血证。

槐花是治疗风热便血、清肠泄热的专药,如地榆槐角丸。

槐花--泻热清肠,凉血止血,为君;

侧柏叶--清热凉血,燥湿收敛,为臣;

荆芥炭--微温不燥,炒炭入血分,可疏风理血;枳壳--宽肠下气,为佐使。

配伍特点:

本方寓行气药于止血中,寄清疏于收涩之内,相反相成。

黄土汤

组成: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各9g,灶心土30g。

方歌:

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

阳虚便血。

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以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方解:

阳虚便血。

脾阳虚,脾不统血的虚寒性出血证。

灶心土温中收涩止血,为君。

灶心土煎汤代水煮药,阿胶烊化。

附子、白术脾肾双补;阿胶、生地滋阴养血;黄芩[1]可以止血,又可佐制温热以防动血;甘草和药益气调中。

[1]黄芩:

其性苦寒,但有附子等大量温热药于方中,则无碍方之大意,且其可以防止诸温热之品动血之嫌。

问答题:

小蓟饮子主治何证?

方中为何配伍辛温的当归?

结合病机加以解释。

黄土汤主治何证?

方中为何配伍苦寒的黄芩?

结合病机加以解释。

比较题:

槐花散和黄土汤两方都可以治疗便血证,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