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36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讲 酶和ATP非常学案.docx

第1讲酶和ATP非常学案

第1讲酶和ATP

【基础自主梳理】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催化剂的作用:

提高反应速率,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3)作用机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思考感悟]酶在化学反应中,能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

提示:

不能。

酶只是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会使生成物的量增加。

二、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过程

(1)巴斯德之前: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2)争论

①巴斯德(法国)1857年提出:

只有酵母细胞参与才能进行发酵

②李比希(德国)认为:

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某些物质,引起发酵

(3)毕希纳(德国):

获得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但未能分离鉴定出酶。

(4)萨姆纳(美国):

1926年用丙酮提取出了刀豆种子中的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5)切赫和奥特曼(美国):

20世纪80年代,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2.酶的本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思考感悟]酶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含有哪一种糖?

该糖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

提示:

核糖。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l07~1013倍。

2.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低温下,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不会失活。

[思考感悟]胃蛋白酶在肠道内还会有作用吗?

提示:

不会。

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0左右,但它流入肠道后会自动丧失其功能,因为肠内的pH为碱性。

四、ATP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A-P~P~P,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功能: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五、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水解: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

2.ATP形成: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磷酸(Pi)结合,重新形成ATP。

3.ATP形成的能量来源

(1)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于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则来自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思考感悟]: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为什么?

提示:

不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是指正逆反应都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反应进行的反应条件、场所、能量来源和用途不同。

六、ATP的利用

1.ATP可用于细胞的主动运输、生物发电和发光、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等。

2.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思考感悟]ATP分子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什么?

是组成哪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之一?

提示: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NA

【要点归纳探究】

要点一、酶的本质及实验验证

1.酶的本质及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具体见下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生理功能

生物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特别提醒]酶仅能改变反应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几是活细胞都能够产生酶,这是细胞代谢所必须的。

二、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1)2H2O2

2H2O+O2↑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不同条件下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2.验证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3.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对照组

实验组

2号:

90℃水浴加热

3号:

加入3.5%FeCl3溶液2滴

4号:

加入20%肝脏研磨液2滴

H2O2分解速度用产生气泡的数目多少表示

加入H2O2的量;实验室的温度;FeCl3和肝脏研磨

液的新鲜程度

l号试管

2、3、4号试管

4.实验结论

(1)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l07~1013倍。

5.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特别提醒]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点燃卫生香的时间一般为实验(加入试剂)后的2~3min,这一时间要因气温和试剂的新鲜程度而定,不可千篇一律。

②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用的肝脏要新鲜,肝脏必须进行研磨,使过氧化氢酶释放出来。

③H2O2有腐蚀性,不要使其接触皮肤。

④卫生香不要插到气泡中,以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自主探究1]对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加热和加入催化剂,都能够促进其分解,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

B.前者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而后者不影响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

C.二者都可以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

D.酶和Fe3+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答案与解析]A。

加热主要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达到活化能,使反应进行;催化剂是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使分子原来具有的能量达到活化能,从而能够发生反应,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酶和Fe3+都是催化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只是效率不同。

三、酶的专一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林试剂→砖红色Cu2O↓

(2)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

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2.实验程序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

2mL

2

注入蔗糖溶液

2mL

3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2mL振荡

2mL振荡

4

50℃温水保温

3min

5min

5

加斐林试剂

1mL振荡

1mL振荡

6

将试管下部放入60℃热水中

2min

2min

7

观察实验结果

有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3.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1)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2)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特别提醒]

①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既可以用不同的底物作自变量,也可以用不同的酶作自变量(底物相同)。

即:

②实验所用淀粉酶的来源不同,则所需控制的温度也不同,若来源于植物,其最适温度为40℃~50℃;若来自人体,则景适温度为37℃左右。

四、“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分析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②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

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实验设计思路

(3)实验设计程序

(4)实验的变量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温度

淀粉分解量的多少(用

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深浅表示)

淀粉和淀粉酶的量、溶液的pH、反

应时间等

[特别提醒]

①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②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①H2O2

H2O+02↑。

②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生成量的多少。

(2)实验设计程序

取n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盐酸或NaOH溶液调整出不同的pH(如5.5、6.0、6.5、7.0、7.5、8.0、8.5、9.0)→分别滴加等量的同种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来检验氧气的生成情况。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将减弱。

(2)在最适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催化作用都将减弱。

(3)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4)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特别提醒]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

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自主探究2]酶的催化能力与温度有关。

下列曲线中最可能是酶催化反应的图像是()

[答案与解析]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对酶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结构产生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催化活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某一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活性最强。

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将逐渐下降

[特别提醒]

①本实验中也可将过氧化氢酶和H2O2分别调至同一pH,再混合,以保证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pH。

②本实验不宜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

五、ATP的形成途径及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的形成途径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由上表可看出.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因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特别提醒]高等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基本结构,分析其产生ATP过程的差异。

1.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产生ATP。

但是,在无光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

2.不含叶绿体的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

在氧气充足时通过有氧呼吸;在氧气相对不足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在无氧时,暂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长时间无氧呼吸,将产生大量的酒精或乳酸,使细胞中毒死亡。

【精典考题例析】

类型一

酶的本质

【例1】(2008广东6)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

A.蛋白酶是蛋白质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思路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蛋白酶可以水解特定的肽键,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并不是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固定化酶比液体的稳定性高

【答案】C

[拓展链接]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酶的化学本质还可利用酶的专一性原理进行证明,其方法是将某一待测酶分别用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进行处理,然后观察该待测酶是否还具有催化作用。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

实验组:

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对照组:

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类型二

酶的特性

【例2】(2008上海13)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高效性B.专一性C.稳定性D.多样性

【思路解析】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并受温度和PH的影响。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是酶的专一性的概念。

【答案】B

[拓展链接]具有专一性的物质小结

①酶

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保证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只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②载体

物质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的载体不同,载体的专一性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③激素

激素具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器官、腺体和细胞的特异性。

激素特异性的原因在于它的靶细胞的细胞膜或胞浆内存在着能够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④tRNA

tRNA的种类很多,但是,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其原因在于tRNA上具有反密码子,翻译时能够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⑤抗原(抗体)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同样,一种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类型二

ATP的合成与作用

【例3】(2008天津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路解析】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相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安静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不同。

②Na+运出细胞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而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加强物质的氧化分解,因而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肝糖元转化为血糖,血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使ATP与ADP的含量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B

【速效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08广东,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B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不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还有无氧呼吸;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依赖氧、叶绿体合成ATP不依赖氧;.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某酶

试管I2mL

试管Ⅱ2mL

试管Ⅲ2mL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反应物

2mL

2mL

2mL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件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B曲线图中纵坐标是反应物的含量,由曲线的变化可知甲物质促进了该酶的活性;60℃时该酶失活,因此对甲物质没有反应。

从曲线Ⅱ和Ⅲ的变化来看,该酶在40%、pH=8时活性最高。

40℃的环境中,酶在作用35min后并没有失去活性,只是试管中反应物已消耗完。

3.一些遗传失调疾病,诸如苯丙酮尿症(PKU),常被描绘成严重的人类遗传病。

这种病是由于不能合成何种物质导致的()

A.酶B.激素C.维生素D.碳水化合物

3.A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的总称。

体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大都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催化作用又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4.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

A.④②⑤①③B.③④⑤②①C.①⑤④②③D.③④①②⑤

4.A关于酶的探索过程首先是对酿酒中的化学反应开始的,依次经过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和萨姆纳等科学家,最终认识到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由酶起催化作用,且酶是蛋白质;后来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催化作用。

5.如图表示酶的有关实验:

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淀粉糊。

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水浴中保温5min,乙试管变蓝

B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是为了排除物质用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35℃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D.若用该装置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颜色变化

5.BA的操作顺序应该是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以后,同时取出这两支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乙试管变蓝;由该实验不能得到小麦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该装置不能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缺乏条件对照)。

6.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下列操作不符合要求的是()

A.隔水煮沸用的开水,可提前煮至沸腾状态备用

B.实验用的斐林试剂,需提前配制并充分混合均匀

C.用作对比实验的蔗糖溶液,应现配现用

D.实验前最好用斐林试剂检验一下蔗糖和淀粉的纯度

6.B蔗糖是非还原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查一下蔗糖的纯度。

7.种子萌发时,储藏物质发生水解作用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①脂肪酶②淀粉酶③蛋白酶④转氨酶⑤过氧化氢酶⑥蔗糖酶

A.①②③B.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③⑤

7.A植物种子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必须转化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植物细胞利用,在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各种不同的酶,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使蛋白质、脂肪、淀粉水解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最高。

8.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样条件下α-淀粉酶在35℃时催化效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

该同学想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究实验,下列哪一项探究课题最合理()

A.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B.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淀粉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α-淀粉酶的浓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8.A造成同样条件下α-淀粉酶在35℃时催化效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的原因,不是pH、反应底物淀粉、α-淀粉酶的浓度等因素。

而是温度,故可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来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成分可以是蛋白质、脂质或核酸

B.将加酶洗衣粉溶于沸水中去污效果会更好

C.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D.淀粉酶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9.D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酶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不可能是脂质;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酶将变性失活;酶促反应不一定都是放能反应,有的可能要消耗能量。

10.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ATP消耗的是()

A.神经冲动的传导B.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

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

10.BA、C、D三项是典型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含羞草复叶下垂,是由复叶基部叶枕中的细胞紧张度的变化引起的。

这一过程不消耗ATP。

二、非选择题

11.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装入两支小玻璃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水,使之混合,可见到玻璃管中发出淡黄色荧光,约过15min荧光消失,如下图。

这时,再将ATP溶液加入其中一支玻璃管中,将葡萄糖溶液加入另一支玻璃管中,发现加ATP溶液的玻璃管中发出荧光,而加葡萄糖溶液的玻璃管中不发荧光。

(1)向A、B两管中加水后两管均发荧光,这说明水对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这也说明了发光器研磨成的粉末中含有哪种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对照实验说明:

①萤火虫发光是将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__能的过程。

②这一过程所需的能量由________提供。

③________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若向刚切下的萤火虫的发光器上滴加葡萄糖溶液,你认为会发荧光吗?

为什么?

________。

11.解析:

发光器粉末溶于水后发出荧光,说明粉末中含有少量的ATP。

这是因为粉末中的ATP发生了水解反应:

(用于发出荧光),这也说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上述对照实验说明:

萤火虫发光的本质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这一过程由ATP提供能量,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而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

刚刚切下的萤火虫的发光器细胞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吸收葡萄糖后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供发光之用.但随着细胞死亡而失去发光能力。

答案:

(1)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均要在水中才能进行。

粉末中含有少量的ATP。

(2)①化学光②ATP③葡萄糖(3)会发荧光。

因为葡萄糖进入组成发光器的细胞中后,可被氧化分解,使细胞中生成ATP供发光用。

12.[探究•分析]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