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35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docx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

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和我市提出的“聚人心、打基础、促发展、树品牌”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云浮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立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开展一轮先行先试的农村改革,争当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完善一套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争当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排头兵;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争当发展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建设一批具有云浮特色的宜居村镇,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

二、目标任务

通过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争取到2013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制度架构初步建立。

农村机制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到2013年,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乡镇治理机制和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增强,关爱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制度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力争到2020年,建成主导产业突出,绿色生态农业大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有较大突破,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高,大宗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市。

其中,到2013年力争实现十大目标:

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到15个,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其中省级以上5家,市级以上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0个,创办现代农业园区3个,建设现代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年生产能力保持在25万吨以上,建设现代标准禽畜养殖场50个,打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0个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6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以上。

——优势农业更大更强。

一是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

做大做强绿色优质稻和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到2013年,全市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0万亩,年产值达4亿元;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达到5万亩,年产值达4亿元。

二是打造现代畜牧业发展基地。

到2013年,全市年产肉猪80万头,年产肉鸡5000万只,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0%以上。

三是打造特色林产品基地。

做大做强肉桂和蒸笼两大产业,到2013年,肉桂和蒸笼产值达到4亿元。

四是打造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建成我省乡村生态旅游、环珠三角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

——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总量和效益,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镇域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要成为农民收入的新来源。

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以上。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资源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13年,争取成为广东省重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环珠三角生态休闲旅游首选地、全省人居环境优秀城市。

——宜居村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争取用4-5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运输、处理,自来水、卫生厕所逐步普及。

到2020年,村容镇貌大有改观,基本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镇和村庄。

三、工作重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推进“六项改革”、实施“十项工程”。

(一)推进“六项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建设试验区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彻底打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因此,重点推进“六项改革”。

第一项改革:

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围绕土地要成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大力推进种养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土地的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一是建立与土地要素市场相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流转市场主体。

三是加快出台规范农村用地、土地流转行为的相关政策或制度,重点是制定非农企业进入农业租用农民土地的准入条件和行为规范,健全土地经营权的退出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

(国土资源局牵头,农业局、林业局、城规局参与;附城街道率先推进)

第二项改革: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着力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民间金融并存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畅通农村投融资渠道,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

一是加强财政与金融合作,发挥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引导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面向“三农”开展服务,实现“银政企农”良性互动。

二是规范发展多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镇村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

三是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经营中的“双向信贷”模式,充分利用产业组织内部所具有的信息优势、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拓展产业组织的信贷服务功能,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灵活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户互相担保或联保的小额信贷,加强适合“三农”特点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四是加快农村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诚信知识宣传,提高农民企业的信用意识、法制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培育农村信用文化,建立覆盖全部企业和农户(个人)的信用数据库,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和贷款风险。

建立信用监督管理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

(财政局牵头,人民银行云浮市支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三项改革:

建立广覆盖的涉农保障体系。

围绕降低农业产业风险,防范农民因灾因病返贫,大力推进涉农保险改革。

一是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涉农保险产品。

二是积极探索新机制,大力拓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业务。

三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把做大做强政策性涉农保险作为公共财政强农惠农的重要体现。

四是做好涉农保险基本覆盖大宗农产品的规划和推进工作,到2020年保险业务基本覆盖大宗农产品。

(财政局牵头,农业局、民政局、畜牧兽医渔业局、人保财险云浮支公司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四项改革:

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率先在建立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机制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一管理的机制。

二是改革和创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享受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

2013年实现一体化管理。

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争取到2013年农村养老参保率达到60%以上,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保障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国家社会救助法规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建立优抚安置双拥工作体系;加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

加快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任务。

制定并实施全市职业教育调整规划。

到2013年,全市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1.5万人以上。

五是健全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第一、二、三项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参与;第四项由教育局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残联、扶贫办参与;第五项由卫生局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五项改革:

建立关爱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

围绕促进干部队伍的稳定和优化,公共服务的改善,建立关爱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市直机关公务员的职位空缺主要从镇街优秀公务员中选拔制度。

二是建立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和镇(街)机关工勤人员、站所(事业单位)缺编职位重点从村干部中招聘制度。

三是坚决贯彻落实省、地组织人社部门组织实施的从优秀村(社区)两委干部中选拔镇街领导干部制度。

四是加快建立城乡公共财政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补贴和村两委干部补贴机制。

(市委组织部牵头,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六项改革:

建立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

围绕建设好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依托上级力量,积极探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更合理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建立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

三是建立空气污染物减排补偿机制。

(第一项由林业局牵头,财政局、环保局参与;第二项由水务局牵头,财政局、农业局、环保局参与;第三项由环保局牵头,财政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城规局、农业局、林业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二)实施“十项工程”

根据我市的实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实施“十项工程”。

第一项工程: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一是要做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园区。

抓好现有优质粮、无公害蔬菜等六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围绕大宗特色产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到2013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均有现代农业园区;到2020年,所有大宗特色农产品均有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要发展绿色农产品工程。

围绕大宗特色农产品,推进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到2013年,全市发展绿色优质稻面积20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面积5万亩。

同时,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争取用2年时间建立健全镇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农业局牵头,科技局、经贸局、环保局、畜牧兽医渔业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二项工程:

现代畜牧业发展工程。

大力推广温氏集团公司、生力凉亭公司的“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优质鸡、鸭、猪等畜牧产品,壮大畜牧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实行畜牧饲养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标准化、养殖技术科学化,提高畜牧饲养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

(畜牧兽医渔业局牵头,农业局、科技局、经贸局、环保局参与;围底镇、船步镇、太平镇率先推进)

第三项工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步伐,确保2013年底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三是加快大型引水灌区工程改造,力争2020年底全面完成市属引太、引沙等六大引水灌区改造建设任务。

四是加快全市水利“五小”工程建设。

抓紧对全市866宗农村小型塘坝、水陂、水池和475宗小型自流灌区、401宗小型扬水灌区、12宗小型井灌区及18条乡村河流进行全面改造。

力争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五小”工程改造建设任务。

五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水利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五是抓好节水灌溉工作,力争在2020年底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80%以上达到节水灌溉标准。

六是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村水环境整治,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中小河流整治为重点,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打造良好的农村水生态环境。

同时,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继续深化农村水管单位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作绩效评价和奖励激励体系等。

(水务局牵头,农业局、环保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四项工程:

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工程。

要把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力争在“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期间,全市乡村旅游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

一是配套完善龙湾生态旅游区、罗镜旅游度假区、聚龙洞风景区、蒲洞生态旅游区,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二是建设连州茶、天子茶、“亚灿米”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旅游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农业局、林业局、民宗局、文广新局、国土资源局、城规局、交通局、环保局参与,相关镇街分别推进)

第五项工程:

农民创业就业工程。

一是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增强农村劳动力创业、择业竞争力。

二是以打破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三是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四是实施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项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财政局、残联、扶贫办参与;第二项由公安局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口计生局参与;第三、四项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经贸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办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六项工程:

农村经济集聚发展工程。

围绕不断增强市内以工补农的能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围绕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涉农工业。

二是围绕集聚效应加快依法设立的四个工业园区建设,实施错位竞争,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使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是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软硬环境建设。

切实加强对农村供电、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进来兴办企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同时,积极建立引导非农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新机制,以此吸纳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

(第一项由农业局牵头,科技局、经贸局、林业局、畜牧兽医渔业局参与;第二项由经贸局牵头,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城规局参与;第三项由农业局牵头,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城规局、林业局、交通局、环保局、中国电信云浮分公司、云浮供电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七项工程:

村镇统筹规划工程。

一是加快建立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的“三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推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高质量推进宜居村镇建设。

重点加快编制好村级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解决“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老大难问题上实现新突破。

到2013年完成18个镇街的镇区总体规划。

(城规局牵头,国土资源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建设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务局、扶贫办参与;塘镇率先推进)

第八项工程:

农村清洁工程。

一是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

争取2013年覆盖20%以上的村,2020年覆盖70%以上村庄。

二是加快推进镇村污水处理工作。

2010年抓好城区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附城街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15年,建成分界、泗纶、罗镜、船步、围底污水处理厂。

同时,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镇、村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三是大力推广使用沼气。

到2013年基本实现有条件的村庄普及沼气。

(第一项由城市管理局牵头,建设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城规局、水务局、爱卫办参与;第二项由环保局牵头,建设局、国土资源、城规局、水务局、爱卫办参与;第三项由农业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九项工程:

农村福利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2013年实现60%以上镇级卫生院有医学本科毕业生,2020年全部配备医学本科毕业生。

加强县级医院、镇级卫生院的硬件建设和农村卫生站的规范化建设,2010年完成连州、苹塘、榃滨薄弱卫生院改造,重点解决业务用房不足的矛盾;2011年前完成市中医院新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大岗医院新综合大楼建设;2011年实现全市305个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2013年完成市人民医院三期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到2013年全市医疗设备状况明显改善。

积极稳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医药卫生队伍建设,推广使用农村基层适宜医疗技术。

到2013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着力抓好“千间敬老福星工程”项目的升级扩建工作。

到2013年前对尚未进行扩建或改造的敬老院完成扩建改造工作。

到2020年实现全市敬老院达到省二级以上。

抓好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在2010年底前完成集“儿童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艾滋病孤儿救助中心”于一体的云浮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第一项由卫生局牵头,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与;第二项由民政局牵头,财政局、残联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第十项工程:

农村民主自治工程。

围绕如何进一步规范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运作、如何实施有效监督、如何增强村、组的发展后劲、如何凝聚干部群众的智慧谋发展等方面继续开展探索创新,务求新的突破。

(民政局牵头,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党建办参与;各镇街分别推进)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中心工作任务。

因此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扎实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发展。

为确保我市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顺利发展,市、镇和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整体发展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途径,广泛宣传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重要意义各项改革政策,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家喻户晓,提高认知度和接受度,增强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提高自觉性,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氛围。

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把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通过强化公众参与,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

(三)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层级责任。

各职能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本系统本行业的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层级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与分工,做到定任务、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和措施到位。

(四)积极筹措资金,解决资金投入。

一是加快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加大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和对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法定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

要加强与省直部门沟通联系,想方设法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省级的项目笼子,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推进。

三是引导本地社会商人、能人和社会闲散资金增加投入,切实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三农”制,、高素质人力资源,并带动一批城乡家庭增收脱贫致富。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强化检查指导,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检查考核制度,加强面上的检查指导,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试验区的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专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相关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市试验区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