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江西省樟树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
《市级联考江西省樟树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江西省樟树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级联考江西省樟树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市级联考】江西省樟树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2.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这是_______现象;深秋的早晨,卧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有一层“水汽”,这是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改变了.
4.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_____;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
5.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因为其熔点为29.78℃,也说明它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6.如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驱蚊液变成“白气”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____和____.
8.2021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到达距“天宫二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m/s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二号”缓缓靠拢,如图所示,从30m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______s.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______的.
9.炎热的夏天,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喘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舌头上汗水与空气的__________,从而加快汗液的_______.
10.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运动的快,你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
.
二、单选题
1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妈妈煲汤时,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一小时,汤的温度降低
B.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升华为水蒸气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13.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C.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有时会感到“粘”手
D.90℃的水也可以沸腾
14.下面是小云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凝固来而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上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散开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人冰箱冷藏室内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三、多选题
17.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1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A.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B.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C.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D.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四、简答题
19.“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和“夏天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五、计算题
20.百米赛跑中,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某运动员的成绩是10s,实际成绩是多少?
(设气温为15℃)
21.如下图为萍乡开往到南昌K8732次列车时刻表
(1)从萍乡站到南昌站,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__________
(2)从樟树站到南昌站,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__________
(3)如果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条长450m桥梁,火车通过桥梁的时间是多少?
__________
六、综合题
22.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1)18km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樟树最快需要用________分钟.
七、实验题
23.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
(3)用选好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示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4)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甲:
应立即读数;乙:
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
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你认为____________是正确的.
(5)读出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________
;乙是_________
.
(6)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________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24.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莉就观察盐水状态.测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__分钟.
(2)凝固点为____
,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加入盐后,水凝固点变__了(选填“高”或“低”).
(3)请写出此结论的一个应用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后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5)小莉接着探究盐水的凝固点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的关系.下表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
将如图中温度计示数填入下面表格中__________.
(6)实验数据分析论证:
通过表中的数据分析,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
25.在同一个实验室中两个同学同时做了“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根据各自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
同学的图线,虚线表示
同学的图线,水平部分两同学的图线重合.整个过程中两同学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
(1)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_____
.
(2)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选填:
“相同”或“不同”).从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选填:
“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3)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原因:
有可能是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______.
(4)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但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
2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
1.振动音色
【解析】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2.升华;液化
【详解】
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是升华现象;深秋的早晨,卧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有一层“水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是液化现象.
3.声源处响度
【详解】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声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要素,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是指声音的响度.
4.传递能量信息
【详解】
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5.熔化;晶体
【解析】
试题分析:
将一块金属“镓”放在手心,好端端的一块银白色的金属,却很快熔化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这是熔化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却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金属“镓”是晶体。
考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6.1mm3.80cm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刻度尺测长度时,不能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结果要把左侧部分减去,即物体的长度是:
3.80cm,其中0是估计值.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刻度值的读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估读;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汽化液化
【解析】
【详解】
“白气”是指的液态小液滴,它是驱蚊液先汽化成气体,然后气态的驱蚊液到空气中遇冷液化产生的.
故答案为
(1).汽化
(2).液化
【点睛】
本题通过实验电热液体蚊香器考查了液化和汽化定义的了解和掌握,要学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8.150静止
【详解】
[1]从停泊到相互接触的时间为
t=
=
=150s;
[2]“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以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
9.表面积;蒸发
【详解】
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缓慢的汽化现象,且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狗伸长舌头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汗液的蒸发,使狗感到凉快.
10.乙相同时间内比较经过的路程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所以运动时间相同,由图知道,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知道,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即乙比甲运动的快.
11.A
【详解】
A.课桌的高度约为成人的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B错误;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3m,C错误;
D.正常人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1min,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一小时,汤若继续沸腾,则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A错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气压不同,沸点不同,故B错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所以冰可以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使南极的空气湿润,故C正确;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
13.B
【详解】
冰块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例如: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故A不符合题意;从室外进入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而从室内走向室外,室外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液化,故B符合题意;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时,由于手表面的水分遇冷凝固,所以会感到“粘”手,故C不合题意;液体的沸点随着气体压强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水可以在90℃时也沸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详解】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故A正确;
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汽化,即蒸发现象.故B正确;
C、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汽水瓶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声与能量;音调、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
此题考查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声音能传递能量,乐音的三要素等,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16.B
【解析】
【详解】
减慢蒸发的方法:
降低液体温度;减小液体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A.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加快,A错误;
B.冰箱内温度低,且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后,液体表面积减小,液体表面空气不流动,减慢了蒸发,B正确;
C.中把衣服展开后,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向阳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通风处空气流动快,这些措施都加快了水分的蒸发,C错误;
D.吹风机吹出热风使液体温度高,表面空气流速快,加快了蒸发,D错误.
17.AC
【详解】
声音即可用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听诊器是采用减小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的,故B错误,固体是可以传递声音的,所以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故C正确;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C.
18.AD
【详解】
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AD.
19.吃冰棒凉快是冰棒熔化时吸收了热量,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是因为站在通风处,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较多的热.
【解析】
分析:
分析两种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熔化和汽化的定义进行判断,根据熔化和汽化时吸热和放热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
答:
吃冰棒凉快是冰棒熔化时吸收了热量,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是因为站在通风处,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较多的热.
20.10.294s
【详解】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由v=s/t知道,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是:
t声=s/v声=100m/340m/s≈0.294s,
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时间是:
t运动员=t+t声=10s+0.294s=10.294s
21.76.3km/h76.9km/h30s
【详解】
(1)由列车时刻表知道,从萍乡站到南昌站的路程s=290km,
运行时间t=10:
52-07:
02=3h50min=3.8h
从萍乡站到南昌站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s/t=290km/3.8h=76.3km/h;
(2)由列车时刻表知道,从樟树站到南昌站的路程s=290km-200km=90km
运行时间t=10:
52-09:
42=1h10min=1.17h
从樟树站到南昌站,火车的平均速度是:
v=s/t=:
90km/1.17h=76.9km/h
(3)根据题意知道,火车的路程是:
s=150m+450m=600m,由v=s/t知道,火车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t=s/v=600m/20m/s=30s.
【点睛】
(1)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从列车时刻表中读出有用信息;
(2)本题考查了火车过桥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火车过桥的路程.
22.从该标志牌到樟树还有18km速度不能超过40km/h36km/h27min
【详解】
(1)“樟树18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樟树还有18km;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由v=s/t知道,汽车的速度:
v=s/t=18km/30min=18km/0.5h=36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樟树最快需要的时间是:
t′=s/v′=18km/40km/h=0.45h=27min.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难度不大.
23.热胀冷缩BAFCDEC乙-2258C
【详解】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一般步骤如下: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使温度计和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所以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BAFCDE;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故错误;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侧壁,故错误;D图中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故错误,综上所述,只有C正确,故选C;
(4)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不能立刻读数,与此时温度计示数不稳定,温度计示数还会上升;也不能过较长时间再读数,因为热水会向周围放出热量而降温,所以,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故乙是正确的;
(5)由图知道,甲乙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所以,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分别是-22℃、58℃;
(6)由于水银洒落在实验桌上会迅速蒸发,对人的身体危害很大;若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由于水银的挥发性会危害到学生的健康,即A不正确;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这种做法会危害到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即B不正确;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之后,可以避免水银对人类的危害,即C正确;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并不能阻止水银的挥发,同样也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即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考查知识点较多,但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需要仔细.
24.10-3低冬天在有冰雪的道路上撒盐,降低凝固点,可以熔化的快些变多-8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详解】
(1)由图象知道,盐水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完全凝固完,所以凝固过程经历了10min;
(2)由图象知道,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在-3℃不变,所以凝固点是-3℃;由于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说明水加入盐后凝固点变低了;
(3)上述结论的一个应用是:
冬天在有冰雪的道路上撒盐,降低凝固点,可以熔化的快些;
(4)晶体凝固的条件:
到达凝固点且不断放热;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所以,冰水混合物可以继续放热凝固,使冰变多.
(5)由图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显示的温度在零下,为-8℃;
(6)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水中含盐量越多,凝固点越低.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水和盐水凝固点区别的实验,考查了对凝固图象的分析,从中能够确定晶体的凝固点、凝固过程,并考查了对凝固条件的掌握和应用.
25.99相同不同水的质量大小不同不变需要a
【详解】
(1)根据图像知道,水到达99℃后,只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9℃;
(2)由图像知道,两个同学都是从90℃时开始加热的,所以加热的初始温度是相同的.A同学加热到第8min分钟时,水开始沸腾;B同学加热快到12min时水开始沸腾,所以,从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3)在气压相同,水的初温相同,实验器材相同的情况下,由图像知道,A同学的水先沸腾,则说明加热的水的质量大小可能不同,即B同学杯中的水较多造成的.
(4)由图像知道,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涉及沸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器材、水沸腾的图象等等,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
26.
刻度尺秒表便于计时0.180.225变速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2]3[]由于本实验中需测长度和时间,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停表;
(3)[4]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如果时间过短,不容易记录;
(4)[5][6]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5)[7]小车从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