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488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docx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编号: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商学院

专业:

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

梁洁枝、罗玉娇、毛杨柳

潘慧舟、潘玉梅

学号:

1100580214

1100580219

1100580220

1100580221

1100580222

指导教师:

梁玉梅

2013年12月18

目录

案例一关于多种成本分配基础下的成本计算2

案例二关于AS公司制定产品价格决策分析5

案例三太平洋渔业公司成本变化与所得税效应案例分析8

案例四政府医疗健康服务的成本性态9

案例五本量利分析11

案例六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目标成本法14

 

案例一关于多种成本分配基础下的成本计算

1理论依据

1.1论述

该案例涉及的是Manchester公司生产X、Y、X三种电路板的成本核算,现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来将成本分配到三种电路板中。

1.2作业成本法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归集对象即成本库来归集,汇总费用,再以各种产品耗费的作业量将费用分摊到成本中,从而汇总计算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制度。

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如图1所示。

图1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分配图

2计算过程与分析

2.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计算步骤

1、确认作业,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奖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2、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2.2作业层次与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计算中的作业可以看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业务活动。

而成本动因,则作为驱动一种业务活动活动成本因素。

作业成本计算中的作业再企业生产经营中可区分为“单位”、“批”、“产品”、“综合能力维持”四个层次。

1、单位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成因。

2、批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

3、产品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

2.3按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

各成本库成本分配率的计算如表2到表7所示。

2.4按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

预计总制造费用=276850-1391000=1365860(元)

各产品预计直接人工小时

电路板X:

4*10000=40000(元)

表2直接人工成本分配表单位:

项目

本月发生额

动因(直接人工小时)

分配率

耗用作业动因

耗用祖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

电路板X

40000

559760

55.976

电路板Y

14400

201510

251.8875

电路板Z

45000

629730

125.946

合计

1391000

99400

13.994

99400

139100

表3机器运转成本分配表单位:

项目

本月发生额

动因(机器小时)

分配率

耗用作业动因

耗用祖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

电路板X

70000

560000

56

电路板Y

12000

96000

120

电路板Z

35000

280000

56

合计

936000

117000

8

117000

936000

表4准备成本分配表单位:

项目

本月发生额

动因(生产交换次数)

分配率

耗用作业动因

耗用祖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

电路板X

100

80000

8

电路板Y

50

40000

50

电路板Z

50

40000

8

合计

160000

200

800

200

160000

表5接收与测试成本分配表单位:

项目

本月发生额

耗用作业动因占比(%)

耗用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

电路板X

52.63

13499.595

1.35

电路板Y

35.09

9000.585

11.25

电路板Z

12.28

3149.82

0.63

合计

25650

100

25650

表6材料整理成本分配表单位:

项目

本月发生额

耗用作业动因占比(%)

耗用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

电路板X

69.44

89994.24

8.999

电路板Y

7.41

9603.36

12.00

电路板Z

23.15

30002.4

6.00

合计

129600

100

129600

电路板Y:

18*800=14400(元)

表7包装与发货成本分配表单位:

项目

本月发生额

耗用作业动因占比(%)

耗用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

电路板X

26.32

30004.8

3.00

电路板Y

21.05

23997

30.00

电路板Z

52.63

59998.2

12.00

合计

114000

100

114000

综合上述有关资料,可得出用作业成本计算的电路板X、Y、Z单位成本,如表8所示。

表8

电路板X

电路板Y

电路板Z

直接材料(元)

直接人工(元)

制造费用(元)

单位层次:

机器运转

批层次:

准备成本

接收与测试

材料整理

包装与发货

70

55.976

 

56

8

1.35

8.999

3

88

251.8875

 

120

50

12.00

11.25

30

 

45

125.946

 

56

8

6.00

0.63

12

合计

193.325

563.1375

253.576

电路板Z:

9*5000=45000(元)

合计:

40000+14400+45000=994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1365850/99400=13.74元/小时

各电路板单位成本计算入表9

项目

电路板X

电路板Y

电路板Z

直接材料

70

88

45

直接人工

55.926

251.8875

125.946

制造费用

54.96

247.32

123.66

合计

180.936

587.2075

294.606

2.5对比分析

对比两种成本计算法所得到的单位成本,可以看到:

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电路板X单位成本略有提高,而电路板Y的单位成本有所降低,电路板Z的单位成本降低较多,而传统成倍计算将企业发生的总成本中电路板X应负担的部分成本转嫁电路板Y和电路板Z,,造成成本指标的歪曲,使企业以成本为基础所进行的各项经营政策,特别是产品定价决策产生误导作用。

以下对采取不同的成本计算法所形成的成本扭曲作具体计算。

电路板X单位成本之差:

180.936-193.325=-12.389(元)

电路板Y单位成本之差:

587.2075-563.1375=24.07(元)

电路板Z单位成本之差:

294.606-253.576=41.03(元)

各种电路板负担总成本差异为:

电路板X:

-12.389*10000=-123890(元)

电路板Y:

24.07*8000=19256(元)

电路板Z:

41.03*5000=205150(元)

案例二关于AS公司制定产品价格决策分析

1理论依据

1.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概述

1、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部分而不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间接成本,所以也称之为“直接成本法”。

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冲减当期的利润额。

因为固定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无直接联系,而与时间联系较密切。

2、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部分又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又被称为“吸收成本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

完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都是产品生产必须要支出的费用,所以不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来处理,而要把当期发生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去。

1.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两种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1、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变动成本法时将全部成本按成本习性来分类,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计入产品成本,其余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如图1:

变动成本法

(按成本习性划分成本)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非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期间成本

固定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非生产成本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2、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完全成本法将总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区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并且将全部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将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如图2:

完全成本法

(按成本经济用途划分成本)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

全部制造费用

非生产成本

销售及管理费用

期间成本

2计算过程与分析

1、相关数据计算

(1)变动间接成本的分配(千元)

电子车间

测试车间

辅助部门

分配前的变动间接成本

1200

600

700

分配辅助部门变动间接成本

400

300

(700)

分配后的变动间接成本小计

1600

900

0

工时(千小时)

800

600

每小时变动间接成本分配率

2元

1.5元

其中:

电子车间分配间接成本=700x800-(800+600)=400(千克)测试车间分配间接成本=700x600-(800+600)=300(千克)

(2)固定间接成本的分配(千元)

电子车间

测试车间

辅助部门

分配前的固定间接成本

2000

500

800

分配辅助部门固定间接成本

400

400

(800)

分配后的固定间接成本小计

2400

900

0

工时(千小时)

800

600

每小时固定间接成本分配率

3元

1.5元

每小时总间接成本分配率

5元

3元

(3)产品成本资料元/件直接材料7元

直接人工

产品成本资料

元/件

直接材料

7

直接人工

10

电子(4x2.5)

6

测试(3x2)

变动间接制造成本

电子(4x2)

8

测试(3x1.5)

4.5

变动成本小计

35.5

固定间接制造成本

电子(4x3)

12

测试(3x1.5)

4.5

完全制造成本

52

(4)相关成本

单位总变动成本

35.5

单位专属固定成本(150000/2000)

7.5

单位相关成本合计

43

其中:

专属固定成本=13000+100000+37000=150000(元)该企业产销量=市场总需求x该公司市场占有率

=200000x10%=20000(件)

2、信息解释:

(1)按完全成本加成法定价

52×(1+25%)=65(元)

52×(1+30%)=67.6(元)

52×(1+35%)=70.2(元)

按完全成本法制定的售价中包括分配来的固定间接制造成本。

从完全成本法角度考虑,最低安全价格为52元,按完全成本加成法确定的售价在65至70元之间。

而竞争者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在60至70元之间,这表明该公司的成本和竞争者大致相同。

如果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产量可超过20000件,成本还可以降低,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产品开发工程主任过于乐观。

(2)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定价

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定价,最低售价可定位35.5元,售价大于35.5元的部分是贡献边际,用于弥补固定成本。

但题中无论什么价格都足以弥补专属固定成本。

根据保守估计,若销售量达到20000件,则最低售价应为43元。

如果销售价格定位65元,则每件产品可获得29.5元(65-35.5)的贡献边际,作为风险指标,弥补专属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为:

150000/(65-35.5)=5085(件)

成本信息是有用的决策参考依据,但现行市价对决策更重要。

该公司应在60元至70元之间选择一个价格。

定价时还应考虑产品有多少新意才能吸引顾客购买公司的产品,推出的新产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有哪些优点。

如果能在各种价格下预测出产品需求量那将是很有用的,价格弹性有助于决策。

但已知资料中只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没有考虑到期间费用的影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题中没有相关信息。

案例三太平洋渔业公司成本变化与所得税效应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原理:

本量利分析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分析的简称,它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规律,从而为有效的制定经营决策和进行目标控制提供有用的方案。

本量利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本量利关系的相关公式,确定产品生产销量的保本点;分析产品销量的安全边际等,通过分析计量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相对更小的成本生产相对更多的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2计算过程与分析

1、盈亏平衡点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就是利润为0时的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550000/(5.00-3.00)=275000(磅)

即:

太平洋渔业公司今年鲑鱼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是275000磅。

2、边际贡献率分析

边际贡献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为企业作的贡献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5.00-3.00=2.00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2.00/5.00)*100%=40%

边际贡献率=(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1-(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边际贡献率)

如果鲑鱼成本提高15%,且保持今年边际贡献率不变,那么销售单价至少定位为:

销售单价=[2.50*(1+15%)+0.5]/(1-40%)=5.63(美元)

即:

太平洋渔业公司销售单价至少为5.63美元,才能弥补鲑鱼成本15%的上升,并保证今年的边际贡献率。

3、如果单价保持每磅5元,鲑鱼成本上升15%,且保持与今年相同的预期税后净利润,则太平洋渔业公司在明年必须实现的销售额:

目标利润=138000/(1-40%)=230000(美元)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550000+230000)/[5.00-(2.50*(1+15%)+0.5)]=480000(磅)

保利额=单价*保利量=5.00*480000=2400000(美元)

即:

如果单价保持每磅5元,鲑鱼成本上升15%,则太平洋渔业公司在明年必须实现的2400000美元的销售额才能保持与今年相同的预期税后净利润。

4、为保持与今年预计的税后净利润,太平洋渔业公司的战略措施建议

(1)适当提高鲑鱼的销售价格,汤锅提高鲑鱼的销售单价,增加销售收入,从而增加利润。

建议至少提高单价到5.63美元以上,才能保持税后利润没有减少,但是销售单价也不能超过市场平均价格,否则会影响销售量。

(2)通过与供应商谈判或协商的方式,尽量避免鲑鱼成本的上升,或降低上升幅度,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有效增加利润。

(3)积极开拓市场,增加销售量,在保持边际贡献率持平或上升的前提下,依靠销售量的增加弥补鲑鱼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确保税后利润没有减少。

(4)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内部整合,减少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在目标利润增长困难的情况下,保持税后利润不变。

5、结论

太平洋渔业公司的经营分析告诉我们,在太平洋渔业公司的经营中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追求利润前,先在保证投入资本的前提下,完成能够维持太平洋渔业公司运营的销售量及销售额的计划。

在产品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提高单价或销售量,保持边际贡献率不变,保持预期税后利润没有减少,更好地对利润目标的实现做出一个科学规划。

只有贷本、量、利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让太平洋渔业公司的经营活动持续稳健发展。

案例四政府医疗健康服务的成本性态

1理论依据

原理:

固定成本通常可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1、约束性固定成本为维持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由于这类成本与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相关联,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

这类成本的数额一经确定,不能轻易加以改变,因而具有相当程度的约束性。

约束性固定成本的特点:

(1)该项成本的预算期通常比较长,如果说酌量性固定成本预算着眼于总量上进行控制的话,约束性固定成本预算则只能着眼于更为经济合理地利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2)约束性固定成本支出额的大小,取决于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

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即不能轻易削减此项成本。

因此,约束性固定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要想降低约束事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入手。

2、酌量性固定成本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经营、财力等情况确定的计划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

由于这类成本的预算数只在预算期内有效,企业领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确定不同预算期的预算数,所以,也称为自定性固定成本。

这类成本的数额不具有约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况加以确定。

酌量性固定成本的特点

酌量性固定成本通常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在每一会计年度开始前,制定年度开支预算,决定每一项开支的多寡,以及新增或取消某项开支。

因而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以下特点:

(1)由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具有前述隐蔽性,管理当局的判断力高低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故其支出额的大小由企业当局根据生产经营方针确定。

(2)酌量性固定成本的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

企业要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就要在预算时精打细算,合理确定这部分成本的数额。

2计算过程与分析

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

​人员工资:

管理者60000元,助手35000元,两名秘书42000元,物料成本35000元,;外购服务成本:

会计服务15000元,保管与维护13000元,安全12000元​;社区心理服务:

工资(两名义工)46000元,运输10000元;门诊治疗:

工资精神病专家86000元,两名义工70000元;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

广告与促销9000元,专业会议与著作14000元,咨询10000元。

2、通过取消所有的酌量性固定成本来减少预算。

这样可以节约的成本为:

9000+14000+10000=33000(元)

我对此建议的看法是:

取消所有的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些成本的支出是可以随企业经营方针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其绝对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做出的判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酌量性固定成本可有可无、可以拒绝,因为从性质上讲酌量性固定成本仍是企业的一种“存在成本”。

可以适当调整这些成本,广告可减少的。

咨询可减少的。

3、给white博士怎样的削减预算建议:

(1)可以适当减少广告与促销费用、咨询费用等酌量性固定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支出是由企业高层领导决定的,但是绝非这种成本是可有可无的。

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究其实质,它是一种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良好条件的成本。

(2)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改善劳动组织,建立岗位责任制,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诊所服务需求增加的需要。

(3)编制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制定出勤率指标,控制非生产性损失,实行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努力降低服务成本中的工资费用。

(4)降低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材料的消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在技术上应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大搞材料综合利用,减少材料消耗;在管理上,应采用有效的措施,使材料成本不断降低。

(5)加强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

案例五本量利分析

1理论依据

1.1本量利概述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1.2基本公式

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该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即:

P=px-bx-a=(p-b)x-a

式中:

P——税前利润

p——销售单价

b——单位变动成本

a——固定成本

x——销售量

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出发点,以后的所有本量利分析可以说都是在该公式基础上进行的。

1.3分析关键

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

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A.按实物单位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其中: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B.按金额综合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其中: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2计算过程与分析

1、将所有的成本分为专业服务成本和汽车成本两大类。

(如下表1)

表1

专业服务成本(元)

汽车服务成本(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