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475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宁外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宁波外国语学校

初一科学期中试题

注:

所有的题目都必须回答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给分)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A.海洋水B.陆地水C.地下水D.大气水

2.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B.水循环是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不断减少的原因

C.水循环使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D.水循环时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

4.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5.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A.水电解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氯酸钾加热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6.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7.有三组气体:

①氧气和二氧化碳;②氮气和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可选用同一方法鉴别它们的是

A.通入水中B.用燃烧的木条C.用带火星的木条D.通入澄清石灰水

8.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B.光线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规定的

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的传播不需借助媒介物D.明亮的月光是光源

1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质量相同的物体其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密度可能相同

1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过程的是

A.熔化、液化、升华B.凝固、液化、凝华C.汽化、升华、熔化D.凝华、熔化、汽化

1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纯牛奶  B.澄清石灰水  C.粒粒橙  D.冰水

14.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共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

1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1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6.铸剑时把烧红的剑插入凉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冒出的白气,在这过程中依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升华B.汽化、液化C.熔化、液化D.升华、凝华

17.小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5℃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杯内水的温度高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B.玻璃杯内水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C.玻璃杯内水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D.玻璃杯内水的温度低于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18.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整个雪人同时逐渐蒸发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19.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的液体中,不能确定溶质的是

A.食盐和水B.碘和酒精C.酒精和水D.机油和食用油

20.图2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氢氧化钙溶液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20℃的不饱和溶液 B.20℃的饱和溶液

C.80℃的不饱和溶液D.80℃的饱和溶液

2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硝酸氨溶于水,液体温度变低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23.检验电解水时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的方法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产生的气体点燃,能燃烧

B.阴极产生的气体点燃,能燃烧,火焰红色

C.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阴极产生的气体与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

2

24.要使室内的空气发生对流,则

A.室内空气各部分温度要相同B.一定要有一个热源

C.一定要有一个冷源D.地面附近有热源或上部有冷源或两者都有

25.已知液氧的沸点是-183℃,液氮的沸点是-196℃。

液氦的沸点是-268℃,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液态空气蒸发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氦气D.不能分离这些气体

26.下列物质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氧气用于气焊②液氮用于制冷剂③二氧化碳用于气肥

④稀有气体用于保护气⑤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A.①③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2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时生成一种白色固态物质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同时发出白光

28.下列混合气体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煤气和空气B.氢气和氧气C.甲烷、氮气D.煤粉、氧气

29.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一般有五个步骤,请按顺序排列

①收集氧气;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装置;③向漏斗注入双氧水;

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

A.②④⑤③①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④②③⑤①

30.下列四项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31.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

52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A.天然气作燃料(生成物与蜡烛燃烧相同)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D.煤和石油作燃料

3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选用足量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33.下列各种光不属于复色光的是

A.阳光B.红光C.蜡烛火焰发出的光D.白炽灯发出的光

3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

③植物生长依赖于可见光谱;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5.下列图4中与事实相符的情景是

图4

36.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说明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②太阳是球状体

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A.①②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7.宾馆的自动感应门、洗手间里的感应水龙头及学校的防盗感应装置等这些遥感技术利用的是

A.红外线B.红光C.紫光D.紫外线

38.下列现象不属于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彩虹B.阳光经三棱镜后变成七种色光

C.阳光经钻石后变成几种色光D.霓虹灯发出的五颜六色光

39.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物体上肯定有光进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D.眼睛能发光

40.如图5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瓶内都是空气,导管中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甲瓶涂黑,乙瓶不涂黑,都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

A.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

B.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

C.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

D.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

41.在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记时员为了记时精确,在记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传播得快.

42.五角形的光源垂直照射在一个三角形的小孔上(孔很小),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的光斑是

A.三角形B.五角形C.圆形D.方形

43.自然界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A.黑色花易吸收热量、受高温伤害大,难以生存

B.黑色花不易吸收热量,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黑色花吸收的是黑色光,自然界没有黑色的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4.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这是因为

A.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睛,被眼镜染上了蓝色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光

C.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D.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

4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没有与氧气接触

46.两个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l,体积之比是2∶3,则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

A.3∶1B.4∶3C.3∶4D.1∶3

47.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量,那么液体

A.蒸发不能继续进行B.蒸发能够进行,使液体温度升高

C.蒸发能够进行,使液体温度降低D.蒸发能够进行,使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48.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

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6所示,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腾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

49.图7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克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克M和a克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

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l℃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50.如图8所示,经几小时后,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会出现的

情况是(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老鼠的生命活动,瓶口

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左、右两边都下降B.左边下降,右边上升

C.左边上升,右边下降D.左、右两边都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51.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1)霜是▲ 

(2)雾是▲

52.纯水在▲时的密度最大,为▲克/厘米3。

其意义是:

▲。

水银的密度为

13.6×103kg/m3,合▲g/cm3。

53.用力吹蜡烛的火焰,火就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54.水是由▲和▲组成。

55.写出证明酒精中有水的方法:

化学方法是▲;物理方法是▲。

(各写出一种即可)

56.①植物呼吸②红磷燃烧③橡胶老化④食物腐败⑤铁生锈,上述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57.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是▲和▲。

58.影、日食都是▲产生的现象。

59.光在▲中传播速度最大,值为▲km/s。

60.阳光经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其中偏折角度最小的色光是▲。

61.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62.“b”通过小孔成像的像是▲。

63.已知地球与金星之间的距离约为4.5×107km,从地球发出(射向金星)的一束激光经▲s反射回地球。

64.将a克食盐放入b克水中,得c克食盐溶液,关于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四位同学得到四种不同的答案依次为①a/b②a/c③a/(a+b)④(c-b)/c,

其中你认为肯定正确的是第▲个同学的答案(填序号)。

三、实验分析题(除72题

(1)1分

(2)3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65.小科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测得矿石的质量是210g;

(2)因矿石体积较大,她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得矿石的密度为▲g/cm3。

66.某研究小组对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

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往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往盛有5mlw%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克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③往盛有5mlw%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克三氧化二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④经检验,②、③中反应后试管中仍分别含有a克二氧化锰和a克三氧化二铁。

问题:

(1)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铁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理由▲。

(2)实验②、③中过氧化氢的浓度(w%)以▲为宜。

(3)写出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67.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

(2)B实验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

(3)指出C实验中的错误▲。

68.下面是实验室的常用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④▲

(2)如果要按相关要求制取下列气体,请选择上述仪器的序号填空:

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且随时控制气体的发生与停止用到的仪器是▲;

(3)证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

(5)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则氨气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69.常温常压下,l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图B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通过观察B实验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水)

 

(1)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装置A中除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是:

▲,实验现象是▲。

(2)在B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3)某同学质疑B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70.下表是小华对自己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

气体

吸入气体(体积分数)

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0.06%

5.44%

其它

0.91%

0.88%

 

(1)回答:

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

(2)利用图9装置(A)、(B)可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A、B装置内应加入的物质分别是▲、▲;呼出气体与A、B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呼出气体→a→▲→▲。

71.如图10所示,把细木条作为横梁,在它的中间穿一个孔,固定在

支架上。

然后分别将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封口后挂在细木条的

两端。

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细木条保持水平。

此时分别在图A、B

位置剪同样长的口子,(假设气球不缩小,保持原来的形状)试问:

(1)细木条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如不平衡,哪一端下倾?

(填左右)

(2)解释原因。

72.已知硝酸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5

10

15

20

25

30

溶解度/g

122

130

140

160

190

220

250

20℃时,把70克硝酸铵溶解在50克水中。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要求写出判断依据)(1分)

(2)若上述溶液不饱和,用哪些方法怎样使其转化为饱和溶液?

(通过计算具体说明)(3分)

附加题(共20分,所得分数折半算入总分)

1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进行选种,小明家现有某浓度的氯化钠溶液50千克,为了确定该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小明取出70克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蒸发水的质量(克)

10

20

30

40

50

冷却到室温时析出氯化钠的质量(克)

0

0

0

2.8

6.4

(1)原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在50克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多少千克氯化钠刚好使它成为该室温时的饱和溶液?

2.夏天,当阳光通过树荫的缝隙时,常会见到地面上有一个个圆形光

斑,如图11所示,如果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L,并测得光斑直径为d,

树高为h,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题意从光的传播特性抽象出科学模型(用图表示)。

图12

(2)估算出太阳圆面的直径D(用L,d,h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12所示,在甲、乙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

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

瓶盖振荡,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4.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设计并进行了河

水含沙量的研究。

第一阶段是理论分析:

分别以ρ水、ρ沙、ρ泥水表示水、泥沙、泥沙水的密度,以x表示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称做含沙量),导出了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然后作出了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的图象。

第二阶段是实验验证:

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干燥的黄土,再倒入一定量的清水,计算出含沙量x,并测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接着再多次加入清水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进行同样的计算和测量,由此得出ρ泥水与x的多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表示泥沙水的密度与含沙量关系的ρ泥水-x图象。

他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阶段是实际测量:

在一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采集了40L的水样,称出其总质量为40.56kg。

此前已经测出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

2.4×103kg/m3,于是求出了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导出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

然后根据关系式作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的草图。

(2)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三阶段的计算工作,求出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命题、校对:

初一科学备课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