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22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福建省漳浦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漳浦三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

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B.重农抑商政策商帮的出现

C.商帮的出现D.“海禁”政策

【答案】C

考点: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政治权力型经济时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严格,AB三项都属于政府采取的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措施,属于政治权力型经济的表现,不符合设问要求,故排除;商帮的出现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与政治权力型经济无关,故C项正确

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答案】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上海的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崛起,民主革命的政治中心,对外开放的标志。

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因为从头到尾都跟上海有关故应否定A项;改革开放最早是在广东故应该否定B项;红色摇篮是江西瑞金故应否定D;应该理解为从洋务运动的发昌机器厂到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意味着上海在中国工业现代化中的地位,而中共二大会址说明上海在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地位,随着浦东的开放说明上海在对外现代化的热潮中的地位。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考点: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所给的时间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即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是在工业革命之前。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④与时间不符;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奴役、灭绝政策,大量印第安人死亡。

并非将美洲的土著贩卖到欧洲,②与史实不符;正是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和从欧洲带来的疾病,使得土著居民减少。

①③是当时殖民者的入侵给美洲带来的灾难,B符合题意。

4、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A.古希腊B.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

【答案】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材料“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表明人类已经开始对宗教产生怀疑,开始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依据所学,这种意识的觉醒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故C符合题意。

5、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右图是北

【答案】B

考点: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材料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官员的职权分为治理百姓、管理军队、监察官吏三部分,A项错误;“秦之定制”指的是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权和监察,故B项正确。

“非漫然而设”,体现出作者的赞赏态度,C、D错误。

6、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答案】D

考点:

史观·文明史观。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不在于……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可知,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我们昨天和今天,学会以史为鉴,这就是文明的传承,所以答案选D。

7、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图5)。

封面标题为“CHINA’SNEWFACE-WhatReaganWillSee”(意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

里根这时来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标语是

A.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B.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C.小平,您好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B

考点:

一国两制。

A项是体现的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B项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中国统一的指导方针;C项是在1984年9月在建国35周年游行时提出来的;D项是在1978年提出的。

因此B项符合题意。

8、《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开始实行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确立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答案】D

考点:

分封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可知,这讲的是对农民收取地租,而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以知道井田制瓦解,政治上体现为分封制遭到破坏,所以答案选D。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

“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

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

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这类企业是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

【答案】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依据所学及材料“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可知,应是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符合题意。

10、有学者言“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

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答案】C

考点:

本题考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关键信息:

上帝众子、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说明太平天国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ABD说法都错误的,因此选C。

11、《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B

考点:

人民公社。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信息,联系所学可判断出“新的社会组织”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经济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故B项正确;ACD项与人民公社的特点不符,故排除。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

“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该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同落后

【答案】C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说明科举制走向了极端的状态,即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到了八股取士,这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影响了社会进步,故选C。

13、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答案】B

考点:

全球史观。

回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全球史观的概念。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可理解为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故答案选择B项,AC两项说法与史学范式无直接联系,D项应是从文明史观角度得出的结论。

14、2011年5月6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说:

“醉驾入刑”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

下列观点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相类似的是

A.自由与平等是一种自然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

B.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的启示”,发展人的个性

C.灵魂的拯救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靠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

D.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个人的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答案】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分析题干,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联系史实,18世纪启蒙运动开展,理性和自由平等思想才获得迅速发展,而文艺复兴时主要是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分析各个选项,B项混合阐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但其阐述内容以文艺复兴时居多,排除B。

C项完全是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排除。

D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排除D。

A项正确阐述了启蒙运动时的人文精神,答案为A。

15、导致图6(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是: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农村的改革

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

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D

考点: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苏联的僵化的体制。

①项错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③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主要不是解决的农业的问题;因此排除ABC三项。

②项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④项苏联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这使得苏联的农业生产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故选D。

16、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B.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C.封建文人有了臼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

从材料“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可以看出书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不同的需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从材料无法看出统治者的对文化的统治是否减弱的问题,故B、D项排除;C项与题意不符,故应选A。

17、2012年12月,莫言在参加瑞典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活动中演讲《讲故事的人》时说: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对莫言的文学写作风格有重要影响的是

①浪漫主义②现代主义③古典主义④魔幻现实主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D

考点:

近代西方的文学。

从材料“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可以看出莫言的著作借鉴了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和魔幻主义文学的特点,故选D。

18、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变化统计示意图。

下列对此示意图说明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加剧了世界日益割裂

B.反映了全球闯贸易壁垒日益消除

C.说明世界国家间的政治同盟增多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答案】D

考点:

区域集团化。

从材料图示可以看出在1960年后,区域集团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多,反映了出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故选D。

ABC项材料无法体现。

19、“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

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人间喜剧》B.《唐璜》C.《英雄交响曲》D.《向日葵》

【答案】A

考点:

现实主义文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说明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结合所学不难发现A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BCD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

20、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答案】A

考点:

美国民主政治的特征。

由材料信息可知,麦迪逊认为,应该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既要“顺应人性”,又要指出“人性的黑暗”;“自由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这是对人性、自由的肯定和弘扬,任何民主都应考虑人性和自由。

即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故选A。

BCD与材料信息无关。

21、伯利克里说: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雅典的“独创”是

A.城邦政制基础上的直接民主制B.五百人会议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氏族贵族奴隶主成长为新的政治力量D.官职向一切人民开放,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答案】A

考点: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项错误;贵族一直是雅典社会的统治力量,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A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本题选A项

22、1911年4月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设想了一个实验:

一对双胞胎,一个留在地球上,另一个乘坐火箭到太空旅行。

飞行速度接近光速,在太空旅行的双胞胎中的一人回到地球时只不过两岁,而他的兄弟早已逝去了,因为地球上已经过了200年了,这就是著名的双生子佯谬。

该设想的实验所质疑的理论是

A.牛顿经典力学B.电磁感应C.狭义相对论D.量子力学

【答案】C

考点: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该设想的实验质疑的是时空的可变性,A是说时空的不变性,与此不符;B与电力的应用有关;D是关于微观世界认识;C符合题意,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物体运动速度增长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23、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

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

”《时代周刊》这一反映了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大局的认可

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话抗战持悲观态度

D、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答案】C

考点:

抗日战争。

从材料“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可以看出《时代周刊》认为中国的抗战会失败,日本将取代西方成为亚洲的主导,对中国的抗战持悲观的态度,故选C。

24、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1978

97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25

45

2006

4.63

95.37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市场调节价在2006年占到95.37,的确说明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政策,所以本题答案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要认识到“市场调节价”的深刻内涵。

25、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D.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答案】C

考点:

近代西方代议制。

法国是共和制,实行两院制,参议院议员是间接选举产生,C项说法正确。

英国责任制内阁是由占议席多数的党派组建,A项说法错误;B项“直接”说法错误,应为“间接”;德国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排除D。

26、里根在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演讲:

“我们目前的困难,与政府机构因为不必要的过度膨胀而干预、侵扰我们的生活同步增加,让我们以掌握的一切创造力来开创一个国家复兴的时代吧。

”里根为此采取的对策是

A.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B.增加福利开支以提高人民购买力

C.大力倡导凯恩斯主义D.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考点:

结合1981年的时代背景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当时出现了普遍的“滞胀”现象,而里根的主张就是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故选D

27、“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C.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答案】C

考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是指麦哲伦船队的远洋航行,这次远航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因此选C。

在麦哲伦之前还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排除A;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D表述过于绝对化。

28、有学者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A

考点:

《马关条约》。

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故选A。

29、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这表明德国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D.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答案】B

考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从材料“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可以看出这是德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地加强。

故选B。

A项明显错误;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的苏联等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项说的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不符。

30、16.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

1997年之后是什么?

”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A.经济特区B.“九二共识”

C.特别行政区D.澳门回归

【答案】C

考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深圳中英街是深圳和香港的分界线;1980年深圳设立为经济特区,排除A;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宣布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而且1997年7月1日,中国实现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B、D两项表述与香港问题无关。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漳浦三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

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12分)中国封建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