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19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

《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docx

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IJ占缸金.,2012?

03(上)司法天地浅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何蔚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了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侥幸,畏罪,悲观和抵触四种心理特点,并对如何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提出了应对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审讯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心理特点作者简介:

何蔚,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科员.中图分类号:

D9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92(2012)03-137-02一,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特点

(一)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侦查和法律惩罚的一种自信感,是刑事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最常见的心理特点.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会产生侥幸心理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认为自己作案的手段高明,行动隐蔽,没有留下任何作案痕迹,可以瞒天过海.特别是一般贸易价格瞒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实施价格瞒骗时的”洗单”环节都是在香港或者境外进行,一般没有第三者在场,知情人很少,没有留下痕迹,并且侦查人员要进行境外取证的难度非常大,所以犯罪嫌疑人往往会自持只要自己不招供就不会被定案治罪.

(2)认为自己多年来在社会上影响广,利用“钱”,”权”交易编织了不少的”关系网”和找到不少的”后台”,这些都会对自己起到很大的帮助,侦查人员不敢对自己怎么样.(3)认为自己在进来之前订立的攻守同盟牢不可破,同伙不会出卖自己也不敢出卖自己.只要不自乱阵脚,只要自己不供述,侦查人员就找不到自己的有罪证据,就不能给自己定罪.(4)过去经验的影响.那些过去曾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或犯过错误而未被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容易产生侥幸心理,而且经验越多,其侥幸心理就会不断得到强化.有的犯罪嫌疑人虽无上述直接经验,但受一些间接经验的影响,也会产生侥幸心理.例如很多海上偷运走私和在口岸充当”水客”的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是惯犯或者累犯,心态非常镇定,侥幸心理非常强烈.

(二)畏罪心理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惧怕案件事实真相被揭露而受到法律惩罚的一种心理特点.畏罪心理跟侥幸心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追求犯罪利益实施犯罪时,其罪责感是处于压抑状态的,而当罪行败露,面临法律追究时,犯罪嫌疑人的罪责感才被唤醒:

而后者是从形成犯罪动机或者实施犯罪时直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整个过程就已经存在.犯罪嫌疑人产生畏罪心理的主要原因是:

(I)有的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到法律的惩罚;

(2)有的害怕自己的名誉,地位,事业和前途等方面受到影响;(3)有的害怕自己的家庭,父母,子女,亲属和朋友等受到牵连:

(4)有的害怕供述后自己或者家庭成员遭到打击报复等.必须指lJ的是,畏心理是一种带有中性特点的心理,虽然每一个犯罪嫌疑人都普遍存在,但是由于个体心理的差异和犯罪地位的不同,每一个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的的外在表现和侧蕈点都会不同.(三)悲观心理悲观心理是犯罪嫌疑人自知罪行将被揭露面I瞄法律的惩罚而对自己的前途未来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特点.犯罪嫌疑人产生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是:

(1)害怕被判处重刑,或对日后漫长的监狱生涯心怀恐惧,产生自由无望,前途渺茫的绝望感: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无法摆脱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导致丧失生活乐趣和希望;(3)犯罪后自责,后悔,自认为已成为社会的罪人和家庭的累赘,没有继续生活的勇气.悲观心理实际上是畏罪心理的极端化,轻度的悲观心理一般不会影响审讯的正常进行,犯罪嫌疑人此时多数表现为迟钝,沉默,忧郁或者烦躁,侦查人员可运用宽严相济等政策加以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使犯罪嫌疑人的悲观心理逐渐恢复过来;重度的悲观心理则是一种严重的审讯障碍,必须引起侦查人员的极大关注,因为”哀大莫过于心死”,一旦犯罪嫌疑人出现重度的悲观心理往往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要么自暴自弃,要么顽抗到底,甚至自残和寻求短见.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热情,重新唤起犯罪嫌疑人对人生的留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激发其争取光明前途的信心.(四)抵触心理抵触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或公安机关甚至对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强烈不满和敌视的心理特点.犯罪嫌疑人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是:

(1)反动的立场和观点,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2)对自身被拘捕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是有罪不知罪,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犯罪或者有一定的道理,二是在侥幸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认为侦查人员并不掌握证据,却采取了强制措施:

(3)侦查人员讯问方法不当,损害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和自尊心.抵触心理在政治型和宗教型这两类犯罪嫌疑人身上出现的频率比较突出,在走私犯罪等经济型犯罪嫌疑人身上往往表现得不明显.在审讯过程中,一旦犯罪嫌疑人表现H抵触心理,审讯陷入僵局时,侦查人员要冷静面对,先查明犯罪嫌疑人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来缓解抵触情绪.例如,对当前掌握证据不充分的犯罪嫌疑人,可用”缓释法”先不与犯罪嫌疑人正面交锋,让其缓慢释放情绪:

对当前掌握证据充分的犯罪嫌疑人,可用”压制法”对犯罪嫌疑人的情绪进行压制,令其知难而退不敢再发泄对立情绪.二,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应对策略

(一)做好审讯前的准备工作,打好审讯最关键的”第一战”审讯是一项法律性和策略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侦查人员在审(下转第143页)l37IlJ缸金_.,2012-03(上)政法论坛激发人民参与监督的热情.在热情的引领下,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意识将逐渐从尘封中苏醒,从而变身为具有强烈权利意识的公民.

(二)拓宽渠道使利行使途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就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做出了新规定.即在坚持原有走访,书信,电话等形式下,结合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实际,增加了网络,传真等举报渠道,并实行检察长和有关侦查部门负责人接待举报制度.地市级和县级检察院检察长应当定期接待举报.人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必然要求国家机关为权利的行使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便利人民切实享有的权利的实现.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通过增设网络,传真等举报通道,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网络举报比较隐蔽,不受时间限制,灵活性较强,极大的便利了人民行使监督权,而人民监督权行使的便利又有利于激发人民行使监督权的热情.(三)明确救济满意实现结果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专设实名举报的答复一章,该章规定:

实名举报除通讯地址不详外,举报中心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答复举报人.对走访举报的,应当现场答复是否受理;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接待举报人之日起十五日内答复.答复内容应当包括办理过程,认定的事实和证据,处理结果和法律依据.举报人不服不立案决定提出的复议请求和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提出的申诉,由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国家机关应对每一个公民行使的监督权利予以明确答复.只有这样,人民的监督权利才落到了实处,才不至于损害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积极性.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对于举报答复,答复内容,以及答复异议等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体现了对(上接第137页)人民监督权利的尊重.无论哪一种监督形式的设计,都需要仰仗于监督权的实质化和监督操作的程序化.每一种监督权都应具有质感,即都是可操作性的.而这就意味着监督程序的设置必须是具体的,严密的,合理的,可遵循的,可操作的;无论哪一种监督程序的设计,都应注意借助普通公民或组织对自己利益的关切,并力图使之成为监督的启动机制.0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以保证人民监督权的行使为出发点,依次规定了举报线索的受理,管理,审查,实名举报的答复,保护等内容,明确了人民实施监督的具体程序,这就使得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在技术上和价值上分别达到了立法所应具有的可操作性和民主科学的要求.五,结语实施监督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公职人员铭记着自己的身份,诚如巴黎公社公告中所言:

”不要忘本,尤其是不要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脸红,我们过去是劳动者,今天仍然是劳动者,将来也还是劳动者.”人民监督的完善是为了让公职人员始终牢记自己劳动者的身份,只要人人都牢记自己劳动者的身份,我们的法治国家必将形成.注释0李龙.马克思思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观

(一).http:

cn/article/defaultasp?

id=41086.2009年5月2日访问.馐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

=c作司编.马克思量义经典着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156页.张文显.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7页.第297页.庄德水._近年来人民监督理论研究概述.中国脏察.2003(15).第42页.徐映奇.吴艳梅.我国人民航督机制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2005

(2).第44页.罗新璋编.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67页.讯前一要合理组织讯问力量:

二要全面熟悉案件材料和证据状况;三要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四要制定讯问计划,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实践证明,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讯问中的心理防线是最脆弱的,也最容易被攻破的,是审讯的”黄金时段”.如果侦查人员一上去随随便便问几句就草草收兵,或者面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无从驳斥,显露出业务不熟,经验不足,决心不够的劣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优势就会强烈上升,就会藐视侦查人员的审讯能力和坚定抵抗到底的信心,给今后的审讯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

(二)注重细节,攻心为上,重视审讯氛圜和审讯压力的帝】造充分利用审讯的氛围,可以有效消除犯罪嫌疑人的抵抗心理,达到攻心为上的效果.例如,在审讯中侦查人员分别扮演”黑脸”和”白脸”的角色,其中一人不断制造高度紧张的审讯氛围,态度严肃,声音严厉,目光逼视,或突然出示有力证据,或用节奏短促连珠炮式的提问,使犯罪嫌疑人没有时间编造谎言和组织反攻,同时向其指出对抗讯问的后果,造成犯罪嫌疑人情绪上的慌乱及压力:

另一个人则可适时减压,用缓和的语气,亲切的态度与之交谈,或摆家常,或对其犯罪原因表示理解,以促其交待,从而达到紧紧控制,操纵审讯现场整体氛围的目的.再如,有些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会察言观色,会从侦查人员来提审的时间点和准备的材料多少来估算侦查人员审讯的力度,从而考虑尽量不交待或少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侦查人员星期五下午来提审,随身又没带多少案件材料,犯罪嫌疑人就会想侦查人员马上要放假过周末肯定无心恋战,因此就会故意磨时间蒙混过关,让侦查人员无功而返.如果侦查人员来提审时不但随身带了很多案件材料,还带了好几包香烟甚至还带了干粮,一上来就说要陪犯罪嫌疑人过周末,摆出一副不达目的不收兵的架势,犯罪嫌疑人往往就会心生胆怯,在气势上被侦查人员震住,审讯工作就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三)因人制宜,调整讯问策略,巧妙使用各种讯问方法1.对于刚愎冲动型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采用”以柔克刚”的感化法或以硬对硬的激将法策略.采取以柔克刚的感化法,消除其对立情绪,抗拒审讯的意志就瓦解了;采取以硬对硬的激将法,主要促使其感情冲动,干扰其思维,使其理智下降,在供述中出现矛盾和漏洞,然后利用供述中的矛盾进行说理批驳,或在关键的地方使用证据,瓦解其抗拒审讯的信心,破坏其心理防御体系.2.对于老谋深算型的犯罪嫌疑人,要注意证据的应用,采取单刀直入的战术,加强审讯的力度和强度,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促使其神经紧张,在供述中出现矛盾,及时予以揭露,突破其心理防线,迫使其交待犯罪事实.3.对于狡诈表演型的犯罪嫌疑人,可采取后发制人,利用矛盾,迂回式发问的策略,有意识地任其狡辩,充分表演,待其得意忘形之际,适时运用部分证据揭穿谎言,或及时捕捉其在狡辩时的矛盾点,借言推理,迫其就范.应当说,每个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状态,案情等都是复杂变化的,而且随着时间地点情境的变化,犯罪嫌疑人对抗审讯的伎俩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各种审讯策略方法的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机动灵活地加以运用.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