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528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

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

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

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

D、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大于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

【点睛】

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对应是否相符。

3.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D.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应减少,故错误;

B、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横坐标是硫酸的量,故等量的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当金属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2价的金属),则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铁,故正确;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pH小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3,更不能小于3,故错误;

D、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沉淀,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4.分析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

向两只装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与铁,则图中a线表示的是加入镁对应的变化

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线表示的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b线表示的是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

C.

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该图表示的是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的关系

D.

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该图表示的是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稀硫酸的质量相同,设溶质硫酸的质量为98g,根据

计算可知,镁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22g,铁与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54g,故铁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大,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会加快反应速率,则b线表示的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a线表示的是加入二氧化锰的变化图,故B错误;

C、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优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则沉淀不是一开始就生成的,故C错误;

D、烧杯中原本有溶液,则溶液质量起点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B.

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C.

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Mn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由于盐酸是足量的,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要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就较少,所以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故选项图象正确;

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C.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逸出到空气,剩余固体质量减少,但是根据锰元素质量守恒,锰元素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当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完毕,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在改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分数先增大然后保持不变,选项A错误;

B、金属活动性为镁大于锌,镁与盐酸反应速率大于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所以代表镁的曲线斜率大于锌的,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所以开始时镁对应生成气体质量大;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由于加入盐酸的量相同,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相等,选项B错误;

C、一定温度下,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氯化钠,因此刚开始氯化钠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C错误;

D、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相同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选项D正确。

故选D。

 

7.观察实验图象,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

B.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

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冷却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至恢复原样,符合题意;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

C、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同时,氢氧化钡也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由于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故一开始就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

D、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是不会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

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7,但是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B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

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水的电解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盐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正确;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等到稀硫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稀硫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错误;

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质量比为1:

8,故C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是会放出氢气,氢气的量应从零开始,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选项A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剩余的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能为零,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迅速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应从零开始不断上升直至反应结束,选项C错误;

D、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会迅速放出氧气直至反应结束,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选项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pH不会大于和大于7,故C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弱,每54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B.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通电

C.

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D.

稀盐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足量的Mg粉、Fe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固体碳和气体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的质量要增加,气体的最终质量不为零,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是1:

8,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压强增加,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减小约了原来的五分之一,最终压强小于起始值,不符合题意;

D、将稀盐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足量的Mg粉、Fe粉。

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镁先反应完,氢元素全部来自于氯化氢,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故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工业流程,

流程一:

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生产流程如下:

(1)加入过量的A物质,该A物质为______。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操作a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写出流程图中的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B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流程二:

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2)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而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铁过滤漏斗引流Fe和CuH2SO45:

4:

6双碱法中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解析】流程一:

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所所加试剂是过量的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反应后得到是固体铜和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过滤可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应过滤,过滤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将铜和铁的混合物中的铁除掉,得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应加入的试剂B为稀硫酸,因为.Fe+H2SO4=FeSO4+H2↑,而铜和酸不反应;流程二:

(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40:

32:

3×16=5:

4:

6;

(2)Na2SO3+Ca(OH)2=CaSO3↓+2NaOH,2NaOH+SO2==Na2SO3+H2O;因此用双碱法(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联合使用)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14.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

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用硝酸钡溶液,会引入新的硝酸钠杂质无法出去向上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使钡离子完全沉淀不能,有碳酸钡固体悬浮在液体中,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不严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能用硝酸钡,因硝酸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而引入新的杂质;

(2).利用硫酸钠与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小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硫酸钠已除尽,反之则没有除尽;

(3).除硫酸钠时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如果不除掉会引入杂质,所以加入碳酸钠,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使钡离子完全沉淀;

(4).③、④的操作顺序不能交换,否则碳酸钡无法除掉,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5).此设计方案不严密,会使得滤液中混有碳酸钠,加热蒸发得到的NaCl固体不纯,应在蒸发结晶前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将过量的碳酸钠除掉。

15.氯化钠具有广泛的应用。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添加氯化钠B减少氯化钠C调节平衡螺母D添加砝码

②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15%。

(2)探究某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

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①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

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分析)

a.步骤I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b.乙同学认为步骤Ⅲ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____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B<硫酸钠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不同意需要先除去步骤Ⅱ加入的碳酸钠(目的是排除碳酸钠对硫酸钠检验的干扰),再用氯化钡检验硫酸钠是否存在

【解析】

【分析】

对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分析如下:

步骤Ⅰ.样品中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没有氯化镁,因为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

步骤Ⅱ.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依然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没有氯化钙,因为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

步骤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步骤Ⅱ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全部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最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有硫酸钠,因为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

【详解】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偏大,接下来的操作是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使天平平衡。

故选B。

②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不变,则质量分数偏小,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

(2)探究某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①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分析,甲同学得出结论:

此氯化钠样品中没有氯化镁、氯化钙,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②实验分析:

a.步骤I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

因为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

b.乙同学认为步骤Ⅲ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故不同意。

其原因是:

需要先除去步骤Ⅱ加入的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硫酸钠检验的干扰,因为碳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用氯化钡检验硫酸钠是否存在。

16.四氧化三铁可用于医疗器械、电子等工业。

某实验兴趣小组从工厂采集废液(含FeSO4和少量ZnSO4、MgSO4),进行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实验。

(阅读资料)

(1)25℃时,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表

Zn(OH)2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5.7

7.6

10.4

沉淀完全的pH

8.0

9.6

12.4

(2)25℃时,Zn(OH)2可溶于pH>10.5的碱溶液。

(3)制备Fe3O4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2)操作a的名称为___。

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等。

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

(3)溶液1所含溶质有_______(至少写两种);溶液3所含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

【答案】2NaOH+ZnSO4═Zn(OH)2↓+Na2SO或2NaOH+FeSO4═Fe(OH)2↓+Na2SO4过滤漏斗引流硫酸镁、硫酸钠、氢氧化钠(两种即可)硫酸亚铁

【解析】

【分析】

【详解】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调节PH至9.6,可以判断能形成得到氢氧化锌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ZnSO4═Zn(OH)2↓+Na2SO4或2NaOH+FeSO4═Fe(OH)2↓+Na2SO4;

(2)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固体和溶液,所以可以判断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过滤需要漏斗,玻璃棒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为引流;

(3)加入氢氧化钠后,硫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氢氧化镁只有在pH值等于10.4时,才会沉淀,所以溶液中还含有硫酸镁,向固体1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根据题给信息可以知道25℃时,Zn(OH)2可溶于pH>10.5的碱溶液,所以氢氧化锌要溶解,剩余的固体2为氢氧化亚铁,所以加入稀硫酸后溶液3的溶质为硫酸亚铁;

故答案为:

(1)2NaOH+ZnSO4═Zn(OH)2↓+Na2SO或2NaOH+FeSO4═Fe(OH)2↓+Na2SO4;

(2)过滤;漏斗;引流;(3)硫酸镁、硫酸钠、氢氧化钠(两种即可);硫酸亚铁。

17.金属钛(Ti)因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誉为“未来金属“。

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加热至红热时,能与常见的非金属反应。

工业上由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图:

(1)反应前将钛酸亚铁和焦炭磨成粉末状的原因是_____。

(2)TiO2与C、Cl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TiCl4和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是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Ar起保护气作用)在高温时生成金属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4)今年来,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TiO2来制取金属钛获得成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工业利用该方法制备金属Ti的缺点是_____。

(5)如何从反应③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