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244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

B.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

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C。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饱和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稀释等质量的3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

C.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硫酸加水稀释仍显酸性,pH小于7,不会等于7,且10%的稀硫酸的pH要比30%的稀硫酸的pH大,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可知,每56份铁参与反应时,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时不再改变,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a图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B.b图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c图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D.d图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不断产生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对应关系正确;

B、镁比锌活泼,镁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较快,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镁和锌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对应关系正确;

D、首先粉末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的,所以对应图象斜率要大,同时由于碳酸钙质量相同,所以二者图象的终点也相同,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B。

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①表示向一定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B.②表示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

C.③表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足量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

D.④表示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形成沉淀,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B、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pH会逐渐减少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C、镁比锌活泼,故镁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符合题意;

D、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图中c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Na2SO4和NaOH

C.b.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反应完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硫酸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溶液pH>7,溶液为碱性,A选项错误;

B、c点溶液pH<7,为酸性溶液,所以溶液中应有H2SO4,B选项错误;

C、b点溶液pH=7,说明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选项正确;

D、溶液由碱性→中性→酸性,因此是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选项错误;

故选C。

6.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图②: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图③:

在密闭容器中,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D.图④: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澄清石灰水呈碱性,其pH值大于7,它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溶液,所以当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值要变小,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pH值等于7,如果继续滴加则会使溶液变为酸性溶液,即溶液的pH小于7,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溶质质量不断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继续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过量,溶质质量增大,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不断增加,镁条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选项图像错误,故符合题意;

D、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所以加入硝酸钾之前,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不为0,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加,达到饱和状态时KNO3固体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7.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向pH=4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

C.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4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溶液的pH会不断趋近于14,但不会大于14,不符合题意;

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该过程不会产生沉淀,氯化铁再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当盐酸少量时,因为加入盐酸的质量相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当盐酸过量时,根据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C、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片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产生的氢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的pH,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

B.a点溶液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

C.b点溶液的温度高于a点

D.c点与b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曲线图可知,溶液的pH逐渐变小,碱性减弱,酸性增强,所以,实验过程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A正确;

B、a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B不正确;

C、已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b点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度最高,而a点氢氧化钠还没有完全反应,放出热量较少,故b点溶液的温度高于a点,C正确;

D、c点时氢氧化钠已反应完,盐酸过量,b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故c点与b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相等,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硝酸

D.

等质量不同状态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但会剩余二氧化锰,所以质量不能减少为0,故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开始便会产生沉淀,故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开始时溶液显碱性,pH>7,慢慢减小一直到pH<7,故正确;

D、相同时间内粉末状碳酸钙放出二氧化碳质量大于块状,且最终二氧化碳质量相等,故错误。

故选C。

1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用水稀释KOH溶液

B.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过量

C.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

D.

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稀释KOH溶液时,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直至降低至原温度,符合题意;

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图像能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点代表没有加水,溶液的pH应为9,加水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无限趋近于7,故A错误;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后与碳酸钠反应,且有气体产生,当碳酸钠反应完全,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镁的活动性大于铁,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想稀盐酸加等量的金属,镁先反应完且产生气体多,故C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能继续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84.8%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

【详解】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由表中数据控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52g,

x=8.48g,

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84.8%,

答:

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4.8%;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测得的纯碱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1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

【答案】高锰酸钾;D;降温.

【解析】

【分析】

【详解】

(1)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

(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是复合肥,故选D;

(3)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所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15.人类对金属的冶炼和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1)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________。

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____。

(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2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3)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色固体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13.2g80.0%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

(1)一氧化碳易燃烧,混有杂质气体会发生爆炸,故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黑;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为

;一氧化碳有毒,易燃烧,故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设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故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点睛】

16.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數利用图I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

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I所示。

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II数据计算: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7.5g25.0%偏大

【解析】

【详解】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

(2)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设原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3.3g

=

,解得x=7.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故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1-75%=25.0%

(3)如果考虑盐酸的挥发,则C装置中吸收少量的氯化氢,故测量结果偏大;

17.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小丽周末回家观察了妈妈包饺子的全过程,发现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包饺子所用的原料:

面粉、水、食盐、芹菜、大葱、植物油、牛肉。

其中芹菜富合的营养素是__;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

(2)煮饺子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进行检验。

日常生活中常用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煮饺子用的不锈钢锅是一种__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饭后用洗涤灵清洗碗筷利用了洗涤灵的__作用。

【答案】维生素蛋白质;肥皂水煮沸;合金;乳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1)面粉富含糖类,植物油富含油脂,食盐富含无机盐,芹菜、大葱富合的营养素是维生素,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而软水含有较少的或不含钙镁离子,所以当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后,硬水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泡沫,而软水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据此来选择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在加热时会转化成沉淀而析出,故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软化硬水;

(3)煮饺子用的不锈钢锅是一种合金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洗涤灵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解成小的油滴,再用水将其冲掉。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8.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

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g.

(3)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后称量:

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只写一条)。

(5)反思:

白磷燃烧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2.6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故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27.6-(20+5)=2.6g。

(3)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

(4)燃烧后称量:

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白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故答为:

(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2.6;

(3)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

(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19.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从化学教材下册37页得知,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反常,如图1。

①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②现有一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2,烧杯A中盛有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

现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时,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答案】降温结晶;加入硝酸钾;ab。

【解析】

【详解】

(1):

①由图中溶解度曲线知低温时,硝酸钾会析出,氯化钠不会析出,故可以用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②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添加溶质,故可以添加硝酸钾;

(2):

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变小会有析出,故水会变浑浊,选ab。

【点睛】

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进而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有物质析出,做出正确结果。

20.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