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docx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一、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心理与行为的典型表现
(一)、青春期的人格发展特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接受教育的目标和职业目标,学习处理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
这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质或可能出现同一性混乱时期。
自我同一性是在前4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青春期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这时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并带有成人的因素或色彩。
思维复杂,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
这时的注意力学会移——过去只看到自己,现在也看别人,追溯自己的过去,也在考虑未来,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评价自己或拿别人对比自己,希望社会认同、接纳自己,以别人为榜样,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自己的发展。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特征的。
如果孩子在前几个阶段顺利地建立起信赖、自主、创新、勤奋的品质,这就可以通过整合过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较容易地形成同一性的品质,可以无约束地进入青春期。
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在这一时期初步或基本定型。
在这个时期,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成为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的统一风格的自我。
一个人的理想(包括长大了充当什么社会角色,干什么事业等)一般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
如果个性发育、发展得好,形成忠诚(于自己)即自我同一性的品质,他就有健康的人格。
所谓忠诚的品质,是指忠诚于自我的信念、价值观和自我同一性,而不是忠诚于包括父母的外部环境。
反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或扩散,就无法认知、调节、控制自己,会陷入不适应状态,觉得难于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自己,经常处在犹豫状态中,甚至会成为极度孤僻的人。
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会使自己难以正确认知自己,进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乱,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谁,要干或在干什么。
在这个时期,父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即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能伤害孩子。
因为这样的伤害是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否定,破坏了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所以孩子就要自我维护。
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这时期的孩子逆反。
父母说的对或错,他都不听;因为此时孩子的不是对、错,而是父母是否要破坏自己的同一性,他要维护、忠诚于自己的这个同一性。
面对着否定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门关闭了;倘若打骂,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
所以,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发展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或扩散。
(二)、一些中性或负性的典型心理与行为:
青春期学生有许多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这些心理与行为在其它年龄段是不显著甚至是没有的。
如少女的白日梦、照镜子、无名烦恼、感到没意思、倦怠症状等等;少男的烦恼、沉默、想出家遁世等等。
(三)、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晃,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并存。
1、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
对一切都不愿顺从,特别是不愿听父母的话;但又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闭锁性与开放性即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对父母闭锁,认为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把要说的话写在日记里并锁在抽屉中;另一方面,在同龄中寻找知音,一旦找到,必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3、勇敢与怯懦。
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在公众场合不能坦然从容。
4、高傲与自卑。
凭借一时一事下结论,因偶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或因偶然的失利而认为自己无能。
5、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
希望别人承认自己已经长大,但又留恋童年的无忧无虑。
在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前感到惶恐,特别希望能像小时候那样自由并得到父母的庇护。
6、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7、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四)青春期的孩子,其个性特点是不平衡性,往往是或极端或偏执,所以容易产生如下的心理行为偏差。
1、心理生物性紊乱。
如面部表情失控,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情感冷漠、对环境不感兴趣,被害、夸大妄想,等等。
2、可能产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等。
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是产生诸心病的重要原因。
3、可能产生代沟。
孩子从开始步入青春期到满18岁或到完成学业、经济独立、成家立业以前,同母亲是交叉关系并向并列关系过度。
孩子一方面想摆脱母亲的控制,一方面又因为自己不成熟的原因而摆脱不了,从生理到心理都是既依赖又独立。
而母亲一方面因为惯性想继续控制,一方面又感到力不从心控制不了了。
这属于成长过程的矛盾冲突。
这种矛盾冲突,程度大小、时间长短而已,不可逾越。
一般到了大学毕业前夕或参加了工作,有的最晚在结婚后,就渐渐缓解或消失了。
但这段时期,如果母子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交叉的幅度越来越小,便是代沟。
二、形成青春期心理(特别是产生反抗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原因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一旦想法及行为受挫、不能被现实接受,就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成人特别是父母,于是便产生了对成人特别是父母的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3、要求独立的意识过于迫切。
将父母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把老师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
4、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的儿童期,以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
5、青春期既是孩子的黄金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从心理成长角度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
一是3—4岁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16—18岁的第二反抗期(心理危机)。
反抗心理,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外在一切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当孩子生长到十来岁时,由于他们对事物认识能力和世界观都正在初步形成,开始进入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时期;因而此时他们总会有一种我已长大了的感觉,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独立、自强的个性。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开始产生要求提高独立程度的意愿及与异性交往的新的需求。
在人际交流方面,自然就不愿、也不便同父母在一起玩,不愿意与家长交流;而是喜欢交家庭成员以外的伙伴,追星,模仿成人,特别是喜欢与同龄的异性在一起,开始公开对对方表示好感甚至成双地走路、交谈、嬉戏打闹,去追求共同的志趣,即使是共同的苦恼也一起分享。
这才是正常现象。
相反,天天围着父母,父母会把青春期的青少年当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孩子在心理方面永远也长不大。
这反而是不正常的。
这时,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也从对儿童(家庭的依附者)变到对成人(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者)这样的显著变化。
这些变更在短时间内急剧发生,这就很容易使青少年来不及调适自我心理,进而诱发出矛盾和冲突。
这些心理的变化,对其智能水平、人格模式和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
其实,青春期既是危险期,也是黄金期。
特别是到了青年初期,更是人生求知、求职、求爱的关键时候,往往三者一齐来。
有人兼而得之;有人顾此失彼;一旦处理不当、适应不良,会三败俱来。
所以,一方面,孩子自己要有适应社会包括接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就看怎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
三、家长和老师常常走不进孩子的心灵里,殊不知青少年有三道心理防线
第一道是情绪防线:
亲子或师生对话,首先不在于你说得、批评得对不对,而在于是否在平等的前提下沟通。
你居高临下,孩子就情绪抵触,不买你的帐。
第二道是事实防线:
如果说老师是因为要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时间、精力不允许,所以难免会不问青红皂白;那末,父母可是面对一个孩子呀,孩子回到家来要允许他辩解,不管是否有掩饰,都要把孩子的话听完。
第三道是理论防线:
家长、老师搞训政、讲大道理,是下策。
如讲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扫大街。
孩子的应对马上就是:
扫大街就扫大街!
难道扫大街不是人干的吗?
第一道防线打不开,第二、三道就别想打开。
四、教育孩子的三个原则:
1、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良好的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2、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3、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
五、父母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
1、呵护,主要是情感的,而不是物质的;主要是对心理的,而不是对生理的。
2、不要控制,控制孩子,是母亲的一种远祖潜意识——所谓远祖(集体)潜意识,就是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共同心理现象,是从原始社会以来本民族的老祖宗那里遗传而来的。
如人类怕黑暗、蛇等猛兽、洪水、孤独、疾病等,又如男人有大丈夫主义和家长作风、女人妻管严和控制孩子等。
如家长给孩子人生的设计、生活的亮点只有一个——学习。
一旦失去学习的机会或学习不好,人生便没有希望了。
这使孩子生活兴趣范围变得非常狭窄,成为成长中的烦恼。
孩子18岁以前,委托父母抚育;18岁以后,是社会的,是孩子自己的!
你有权利控制么?
你能永远控制么?
你能控制得了么?
控制与反控制。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控制越厉害,反控制或逆反就越大,极限就是离家出走。
3、重孩子,让孩子主动选择。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情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事情是正确的。
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事情,不露声色地与其它几种可能要做的事情摆在一起让他选择。
这既表现了他的独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
4、搭个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阶。
如果孩子因故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或有其它挫败,你一定不能对他嘲笑讽刺;因为这会适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归路。
而面对现实,当顺其自然,听孩子倾诉,多安慰鼓励。
5、因势利导,让孩子尽兴地做完一件事。
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父母打断而要求他做他不愿意的事,这正是引起孩子对抗的导火线,会发展成与父母对抗,甚至采取极端之举。
6、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应集中注意力听。
7、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不能马上反驳他。
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8、学会对孩子示弱。
家里的有些事也可以征求、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意见同家长的一致,就以孩子的意见做出决定。
这一来可以增加孩子的责任感,二来也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9、无论孩子发生什么事情,家长都必须保持冷静,避免做出过激反应。
高二年级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
从初中到高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即将步入成年人的关键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二学生的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
经研究发现非重点学校的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一)智力水平相对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增强,思维活跃,喜欢变化,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但相当部分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表现懒散。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流行时尚信息好奇心强,接受快,但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方面缺乏动力和自觉性。
当问到你自习课或晚修时,多数时间在做什么?
,回答做作业、看学习有关的书籍占65%,有25%在看与学业无关的课外书,有10%在玩、聊天、睡觉、无所事事等;当问到空闲时你怎么度过?
,回答看学业有关的书占55%,有30%在看小说等、上网,15%在宿舍睡觉、聊天或无所事事。
由此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课余时间很少投入到对学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中。
前来咨询的学生也反映,他们的部分闲暇时间都是在看漫画、小说或闲聊中度过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虽然高中生的成人感、渴望自立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仍然难于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看管,家长的监督,虽然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部分同学学习自主性差,有目标无行动,得过且过混日子。
(二)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心理冲突明显,在学习、生活上表现有很强的上进心,但行动力不够、自信心不足。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由于他们面临升学、社会化等课题,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更加明显,同时随自身体验的增加。
当问到你认为自己的自信心如何?
回答一般或差的同学占
67%,回答较强或强的同学只占
33%,学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因为他们都是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过去的不成功经历带给他们的是自卑等负面情绪体验,自我评价比较消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特别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在咨询中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别人为什么老是议论我?
,对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信。
在问到你想提高个人素质吗?
这一问题时,有65%的人回答想,但缺乏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虽然想上进,想提高个人素质,但现实中缺乏行动力。
在学习中也常常出现自己理想的学习成绩与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
我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老上不去?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希望尽快提高,但在学习困难面前又缺乏勇气和恒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成绩的提高不如想象的那么快,就容易处于一种慢性焦虑状态,对现状的不满。
有些同学甚至出现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症状。
也有些同学的目标定得太高,又在现实中却缺乏行动和恒心,而不能实现,引起内心的冲突。
(三)学生的社会情感日益丰富,理智感、审美感发展日趋成熟,友谊感、道德观有了新发展。
但的情绪反应强烈、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对你会经常情绪低落吗?
原因是什么?
调查显示:
90%的同学回答会,原因有学习不好、同学关系不好、情感问题等。
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情绪感受性显著提高,常常容易兴奋,兴趣较易移,意志易动摇,情绪反应强烈,有时一个眼神,可以使他们闷闷不乐,一句表扬,又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感到激动。
他们的情绪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容易走极端,情绪高涨时像火山,情绪低落时又像冰山。
取得成绩时,兴高采烈,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遇到挫折时,又会悲观失望,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
另外,由于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表现出否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否定的倾向表现为他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喜欢怀疑一切,他们内在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
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经常处于不愉快、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
尤其是他们面对各种难以应对的新情况时常有各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感到一种莫名的烦恼。
(四)学生性意识有了显著的发展,早恋现象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
在回答你认为在我校学习期间谈恋爱是否适合?
理由是什么?
这一调查问题时,认为合适的高一有20%,高二有31%,高三有35%,随年级增加有上升趋势。
认为合适的理由有:
早恋可以使双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进入青春期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渴爱有个异性朋友伙伴等等。
究其原因,一是高中生随着身体的成长和性生理成熟,他们的性意识萌动和发展。
他们正处在向往和接近异性期时期,他们对性的问题感到好奇,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对异性感兴趣,喜欢接触异性,倾向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二是在充满憧憬的初中阶段,没能进入重点中学,原来有意无意被暂时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得以爆发,渴望通过恋爱让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三是一些学生生活学习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是否能够考上理想大学迷茫,感觉到生活太单调,于是想找一个恋爱对象来充实空虚的心灵,寄托自己的感情;四是从众的心理,使早恋现象随着年级增加,有上升趋势。
虽然一些学生进入高中时表示全力以赴认真学习,考取理想大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周围的同学谈恋爱,就会产生困惑,自然会激发恋爱意识和行为,原先的信念就动摇了,有些同学会觉得别人谈而自己不谈,别人会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本事,产生危机感、失落感,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于是自己也加入到恋爱队伍只中。
二、教育对策
(一)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以刺激S—心理过程O—反应R学习理论为指导。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心理过程O,它的实质是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心智为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人的潜能,鼓励和支持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性倾向性动力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动力源泉。
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并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倾向。
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贪玩的、不自觉的、不成熟的,同时又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巨大发展潜力和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学生求知成才欲望是主流,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激发。
教学中吸引学生听课是第一,只有让学生听的课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愉快、轻松的积极情感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动,进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相反,压抑、烦闷等消极的情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此,教师要注重营造吸引学生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弹性地适应学生素质,完全接纳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视觉去了解有关信息,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张驰有度,有人说:
好的老师驾驭的课堂就象是一曲完美的乐章,有波澜起伏,也有风平浪静。
每40分钟一节课,大部分学生注意集中时间大约20—25分钟,要适当给学生说的时间或作轻松调侃,学习时的愉快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动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教师观认为:
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角色,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如何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方法方面。
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对所教科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及时、适时的指导,可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醒。
如,课堂讲课中哪些内容该做笔记、如何做,要随时提醒,反复强化。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其次,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适应高中紧张学习特点的指导。
3、教学设计个性化、人性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均有其缺点和特长,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设立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多设案例,多使用直观感性的教学语言导入主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能力感。
跟据学生差异,制定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学习效果,也要体现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注意多表扬、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基础好的更上一层楼,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成不骄,败不馁,及时总结、提高。
这样,能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塑造学生的成才心理品质。
成才是要付出努力的,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非常艰巨,要学到真本领,就必须加倍努力。
成才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自我控制能力是成才的核心,塑造成才心理品质的过程就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
可以有以下途径:
一是发挥榜样教育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人生观可塑性极强的高中生,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学生对高目标追求的欲望。
典型可包括伟大人物、班内或校内的先进人物、学校已经毕业考上大学本科的优秀学生等。
组织学生学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请其中一些校友回母校作报告,以其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立志成才。
有了学习的榜样以后,关键是让学生找出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及原因并制定切实的计划,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是经受挫折,稳定心态。
挫折感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学生面对挫折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坦然地经受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自我情感体验,维护心理平衡,在困境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三)创建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既是班级的组织者又是班集体的成员,应与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班风。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风建设的主体,认识到班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班风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教师可以开展班风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统一目标;同时可以开展自评、自控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评分,相互监督。
让学生就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办法、提建议;通过民主集中的办法创建团结和睦的班集体,营造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正确引导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减少早恋的消极影响。
早恋现象禁而不止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对早恋问题,宜疏不宜堵。
要引导异性同学间正常适度的交往。
正常适度的异性交往有积极意义:
一是促进互补,健全人格。
男女生是有差异的。
男女生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可以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广泛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人格相互渗透,人格互补,人格健全,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感情体验更为丰富,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二是丰富感情。
人际交往间的感情是丰富而微妙的,两性的感情特点是有差异,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感情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
三是产生动力。
由于异性效应,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
但必须教育学生要把握好异性交往尺度,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成熟,过早涉足早恋很可能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书育人,方法有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标一致,殊途同归。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非重点高中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的双重实效。
高三年级
一个学生成才,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高三学年对每个高三学生来说是他们走向人生成功、人生辉煌的关键学年。
为使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达成和谐与共识,我从高三学生具有的特点及家庭教育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从三个方面理解高三学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胸围、脑容量、骨骼、肌肉、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2、外部体形已成人化。
3、各种生理功能已接近成人,并迅速成熟。
根据这些生理特点,家长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做好饮食服务,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的丰富性;二是做好生理成熟方面的引导,如早恋问题;三是引导学生良好的生活规律,如入睡与起床时间等都形成规律。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在心理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接近成年人。
从这一特点看,要尽量尊重孩子,不要把家长意识强加于孩子,非得按家长的意识要求学生得怎样或怎样,这样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而适得其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表现认为不妥的地方要通过耐心的引导来实现。
2、高三学生的各种品格和理智感明显增强。
这一特点使高三学生做人做事的盲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上,因此要求各位家长在家里的言行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
3、理性思维和创造思维水平提高迅速,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抽象性的增强,已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心理环境和闭锁的情感世界。
这一特点要求我们作家长注意,孩子不愿同我们说的事就不要追根问底,不愿让我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