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40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一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47-2018学年高一12月考

化学试题

1.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是

A.青铜B.黄铜C.白铜D.钢

【答案】D

【解析】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是钢,答案选D。

2.常温下,下列分散系中最稳定的是

A.豆浆B.氯化钠溶液C.泥水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B

3.人们利用焰色反应制造了绚丽多彩的烟花,下列物质的焰色为黄色的是

A.Na2CO3B.KClC.CaCl2DCuSO4

【答案】A

【解析】A、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A正确;B、含有钾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B错误;C、含有钙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C错误;D、含有铜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绿色,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焰色反应的颜色,应注意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例如只要含有钠元素,则焰色反应即为黄色,另外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4.“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钢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有机物B .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盐

【答案】B

【解析】不锈钢刀、铝质易拉罐、铜导线均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应将它们归为金属或合金一类。

5.食品容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质,放在装有月饼的袋子里常放有干燥剂及铁粉,这是利月了铁粉的

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

【答案】D

【解析】铁是活泼的金属,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利用的是铁的还原性,答案选D。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反应的现象,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中不能得出的钠的性质是

A钠的熔点较低B .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D.钠很活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因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所以看到钠熔成闪亮的小球,与性质有关,故A不选.B、钠的密度比水小,所以钠浮在水面上,与性质有关,故B不选;C、硬度大小与反应现象无关,所以与性质无关,故C选;D、因钠很活泼,能与水反应剧烈,所以与性质有关,故D不选;故选C。

考点:

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与钠的性质

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分液D.蒸馏

【答案】D

【解析】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用蒸烧的方法分离,为蒸馏操作,故答案为D。

8.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获得,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做出的贡献。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 .H2SO4B.NaClC.NH3D.Fe

【答案】A

【解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A、硫酸由分子构成属于电解质,A正确;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但不是由分子构成的,B错误;C、氨气由分子构成,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D、铁是金属单质,不是由分子构成,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按照个数比1:

1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NaCl只能表示化学式,不能表示分子式。

9.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与氧气反应B.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成分相同

C.都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同的盐

【答案】B

【解析】A、氧化钠能与氧气反应,过氧化钠不能,A错误;B、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成分相同,均是氢氧化钠,B正确;C、氧化钠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化合反应,C错误;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相同的盐,即碳酸钠,D错误,答案选B。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药品有剩余都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中

B.除去铁粉中棍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氧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C.用蒸发的方法,除去酒精溶液中少量的水分

D.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

【答案】B

【解析】A.并不是所有的试剂用完后不能放回试剂瓶,如钠、钾等对原试剂没有污染的药品,用剩的可放回原瓶,A错误;B.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B正确;C.酒精与水为互溶液体,不能蒸发分离,应选择蒸馏法,C错误;D.天平可精确到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常见操作的原理、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

1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气体受热膨胀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B.液面高度不变,锥形瓶内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C.气体受热,气压增大,将水压入导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D.上下移动橡胶管两端,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右端气体的压强随着变化,两端液面高低有差别。

现在两端液面水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验原理是气体受热气压增大。

12.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FeCl3B.NaOHC.Ba(NO3)2D.KCl

【答案】A

【解析】A.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根据方程式可知,溶液减少的质量=m(H2)+m[Fe(OH)3]-m(Na),A正确;B.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根据方程式知,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2),B错误;C.钠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根据方程式知,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2),C错误;D.钠与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根据方程式知,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2),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钠的性质,注意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为易错点。

13.下列有关反应X+2Y=X2++2Y-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X被氧化,Y 是氧化剂B.Y被还原,X是氧化剂,

C.X是还原剂,Y被氧化D.Y 被还原,X2+是还原产物

【答案】A

【解析】反应中X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X2+是氧化产物;Y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Y-是还原产物,答案选A。

14.25.4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RCl2 中含有0.4mol的Cl-,则R的元素符号为

A.MgB.CaC.FeD.Cu

【答案】C

【解析】25.4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RCl2中含有0.4mol的Cl-,则该氯化物的物质的量是0.4mol÷2=0.2mol,相对分子质量是25.4÷0.2=127,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35.5×2=56,所以元素符号为Fe,答案选C。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2-+H2↑

C.Fe3O4溶于盐酸:

Fe3O4+8H+=3Fe3++4H2O

D.铁跟氯化铁溶液反应:

Fe+2Fe3+=3Fe2+

【答案】D

【解析】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2H2O=2Na++2OH-+H2↑,A错误;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2Al+2OH-+2H2O=2AlO2-+3H2↑,B错误;C、Fe3O4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

Fe3O4+8H+=2Fe3++Fe2++4H2O,C错误;D、铁跟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Fe+2Fe3+=3Fe2+,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四氧化三铁的化学组成,或者把四氧化三铁用FeO·Fe2O3表示来分析解答。

16.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氢气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水含有1mol水分子

D.16g氧气含有NA个氧气分子

【答案】B

【解析】A、56g铁是1mol,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错误;B、2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1mol氢气,即NA个氢气分子,B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水含有的水分子,C错误;D、16g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6g÷32g/mol=0.5mol,含有0.5NA个氧气分子,D错误,答案选B。

17.氢化钠(NaH)是一种生氢剂,可发生反应:

NaH+H2O=NaOH+H2↑,对这一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NaH是氧化剂B.生成1molH2转移2mol电子

C.NaOH是还原产物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

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作还原剂,A错误;B、生成1molH2转移1mol电子,B错误;C、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所以氢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氢氧化钠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C错误;D。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1,质量比是1:

1,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名师点晴】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较多,因此应注意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外延的掌握。

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同一反应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产物,也可以是同一种产物。

③由于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或还原剂并没有全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求氧化剂或还原剂的质量或两者的比例时易发生错误。

18.若在能溶解Al2O3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Mg2+、HCO3-、AlO2-B.Fe3+、SO42-、Cl-、Na+

C.NO3-、Na+、K+、CO32-D.NO3-、K+、AlO2-、OH-

【答案】A

【解析】能溶解Al2O3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则A、如果显酸性HCO3-、AlO2-均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Mg2+、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A正确;B、如果溶液显酸性Fe3+、SO42-、Cl-、Na+可以大量共存,B错误;C、如果显碱性NO3-、Na+、K+、CO32-可以大量共存,C错误;D、如果显碱性NO3-、K+、AlO2-、OH-可以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19.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错,有

B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

氯化铁与KSCN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Ⅰ对,Ⅱ对,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用于航天员的供氧

Na2O2能和CO2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但碳酸钠碱性较强,能腐蚀胃,所以不能用于治疗胃病,A错误;B.氯化铁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红色,不是沉淀,B错误;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与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没有因果关系,C错误;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I、II正确,D正确,答案选D。

20.向100mL未知浓度的AlCl3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AlCl3的浓度为

A.0.005mol•L-1B.0.01mol·L-1

C.0.2mol•L-1D.0.1mol•L-1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当镁离子和铝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aOH+MgCl2=2NaCl+Mg(OH)2↓、3NaOH+AlCl3=3NaCl+Al(OH)3↓,所以70mL为生成Mg(OH)2和Al(OH)3需要的NaOH溶液的体积,当沉淀最大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OH+Al(OH)3=NaAlO2+2H2O,根据反应可知

NaOH+Al(OH)3=NaAlO2+2H2O

11

0.1mol/L×0.01Ln

n=0.001mol

所以氯化铝的浓度是0.001mol÷0.1L=0.01mol/L。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以镁铝化合物为载体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知道曲线拐点及变化趋势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再结合方程式来分析解答,注意铝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和沉淀完全溶解需要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的关系,为易错点。

21.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会形成胶体。

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中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Cr,因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1)用一束光照射明胶水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

(2)Na2CrO4是工业上常用的氧化剂,工业上可用FeCr2O4(Cr元素的化合价为+3)制Na2Cr2O4,其反应为4FeCr2O4+8Na2CO3+7O2

8Na2CrO4+2Fe2O3+8CO2↑。

①FeCr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FeCr2O4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每生成1molNa2CrO4时,转移电子____________mol。

【答案】

(1).丁达尔(或其他合理答案)

(2).+ 2(3).FeO·Cr2O3(4).Na2CrO4、Fe2O3(5).3.5

【解析】试题分析:

(1)明胶水溶液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当用一束光照射明胶水溶液时,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会观察到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

(2)①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在FeCr2O4中,由于O化合价是-2价,Cr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所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FeCr2O4的化学式是FeO·Cr2O2;②在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FeCr2O4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Fe2O3中的+3价,Cr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FeCr2O4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a2CrO4中的+6价,所以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a2CrO4、Fe2O3;根据方程式可知,每产生8molNa2CrO4,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8mol,则每生成1molNa2CrO4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8mol÷8=3.5mol。

考点:

考查胶体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计算的知识。

22.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常用的物理量,请完成以下有关计算:

(1)0.6gH2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2)标准状况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2 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

(3)100mL硫酸钠溶液中n(Na+)=0.2mol,则其中c(SO42-)=_____________。

(4)6.72 L(标准状况)CO 与一定量的Fe2O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答案】

(1).0.6

(2).2:

1(3).1.0mol·L-1(4).11.2

【解析】

(1)0.6gH2的物质的量是0.6g÷2g/mol=0.3mol,其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2=0.6mol。

(2)根据分子式可知标准状况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2的体积之比为

(3)100mL硫酸钠溶液中n(Na+)=0.2mol,则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2=0.1mol,因此c(SO42-)=0.1mol÷0.1L=1.0mol/L。

(4)标准状况下6.72LCO的物质的量是6.72L÷22.4L/mol=0.3mol,根据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可知,生成Fe的质量为0.2mol×56g/mol=11.2g。

2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粉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C 内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增加16g时,生成H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圆底烧瓶

(2).无水CaCl2(或P2O5或碱石灰)(3).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4).3Fe+4H2O(g)

Fe3O4+4H2(5).22.4 L

【解析】

(1)铁粉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则A的作用为提供水蒸气,所用玻璃仪器为圆底烧瓶;

(2)C中药品为碱石灰,可干燥氢气;(3)D中是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所以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成;(4)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5)B中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所以B中增重的质量其实就是氧的质量,B的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增加16g,即氧元素的质量为16g,物质的量为1mol,氧元素来源于水,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所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参加反应的水有1mol,根据关系式H2O~H2可知产生的氢气为1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

点睛: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的设计,把握发生的反应及装置的作用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5)计算时方法有多种,注意技巧。

24.在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几种离子:

H+、K+、Ba2+、SO42-、Cl-、CO32-。

取该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

②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溶液呈碱性时,再加入Na2C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要检验可能存在的离子,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l-、Ba2+

(2).CO32-、SO42-(3).进行焰色反应(4).H++OH-=H2O(5).Ba2++CO32-=BaCO3↓

【解析】①溶液呈强酸性,说明溶液中肯定含有H+,与H+发生反应的不能共存,CO32-一定不存在;②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溶液呈碱性时,再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肯定含有Ba2+,而Ba2+能与SO42-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SO42-,根据溶液显中性可知一定存在氯离子。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H+、Cl-、Ba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SO4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K+,要检验钾离子,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进行焰色反应;

(2)实验②加入氢氧化钠时首先中和氢离子,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H++OH-=H2O、Ba2++CO32-=BaCO3↓。

25.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混合溶液中的AlCl3和FeCl2。

(1)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沉淀A转化为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溶液A中是否含有Fe2+时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OH)2

(2).Al3++4OH-=AlO2-+2H2O(3).4Fe(OH)2+O2+2H2O=4Fe(OH)3(4).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酸化后,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适量氯水,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2+,否则不含(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亚铁沉淀,A是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转化为氢氧化铁,即B是氢氧化铁。

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投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

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偏铝酸钠,通入CO2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