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404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docx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汇编

煤(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参见综合应急预案中《不连沟煤矿事故风险分类统计表》。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为了有利于救人和保证救护队员本身安全,避免瓦斯连续爆炸,及时恢复通风系统、查明引起爆炸的真实火源是救灾工作中的技术关键。

制定救灾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发生二次事故特别是发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制定防止二次爆炸的措施。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3.2不连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

4.1.1.1矿井配有足够的测尘人员和测尘仪器,按规定布置粉尘测点。

井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2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4.1.1.2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管理体系,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确保所有防尘设施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4.1.2煤(粉)尘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4.1.2.1防止煤(粉)尘沉积和飞扬

4.1.2.1.1井下要有完善的防尘管路系统,皮带巷防尘管路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防尘管路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防尘用水必须保持足够的供水量。

4.1.2.1.2合理配风,在满足最小风速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排尘风速,防止煤尘积聚或飞扬。

4.1.2.1.3采煤机、连采机、综掘机必须具备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各转载点使用防尘罩,达到最佳除尘效果;综采面放煤时架间喷雾必须开启,煤机割煤期间下风侧喷雾装置正常开启。

4.1.2.1.4防尘洒水管路到位、系统完善。

主要进、回风巷道及采掘面按规定安设净化水幕,保证水幕雾化良好,能够全断面封闭。

4.1.2.1.5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安设消尘管路,保证供水量、水压满足生产及防尘需求。

4.1.2.1.6喷雾设施前加装过滤装置,保证水质不致出现堵塞喷咀的现象。

通风准备队、各采掘队设专人负责喷雾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

发现雾化效果不好,及时检查供水软管、过滤器、喷咀等部件是否出现堵塞现象,并及时进行维修、更换。

转载点进行封闭,下风侧设喷雾,减少煤尘的产生。

4.1.2.1.7按照综合防尘管理规定各队定期冲洗所负责巷道的积尘。

主要进、回风井筒、大巷、盘区主要进、回风巷道每旬至少清扫、冲洗一次积尘;采掘工作面每班冲洗一次;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巷道每天至少清扫、冲洗一次。

粉尘污染程度严重,造成风筒、电缆、机电设备、皮带管架等积尘较大时,应安排随时进行清扫、冲洗。

4.1.2.2防止火源产生

引起煤尘爆炸的点火源很多,主要分为四类,即明火火焰、炽热表面和炽热气体、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和电火花。

4.1.2.2.1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入井、使用灯泡取暖、井下拆卸、敲打、撞击矿灯。

井口房、主要通风机房20m范围以内,禁止有明火。

4.1.2.2.2入井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规定,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运电器设备。

井下供电要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4.1.2.2.3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和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每班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摩擦高温点。

避免截割坚硬岩石。

为了防止产生摩擦冲击火花,采煤机、综掘机、连采机不得割顶割底。

4.1.2.2.4加强爆破管理,爆破作业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4.1.2.3防止煤(粉)尘事故扩大的措施

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各采掘面实行独立通风;入井人员必须配戴压缩氧自救器;在巷道中设置辅助隔爆设施,盘区和主要通风巷道应设置主要隔爆设施,一旦发生煤尘爆炸时能有效阻隔爆炸蔓延,防止其继续传播发展,减少危害。

4.1.2.3.1主要隔爆水棚的安设位置:

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联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等巷道;相邻的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道;相邻的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安设主要隔爆水棚。

水量要求:

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400L/m2。

4.1.2.3.2辅助隔爆水棚的安设位置:

在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及半煤岩掘进巷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安设辅助隔爆水棚。

水量要求:

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200L/m2。

4.1.2.4预警条件

4.1.4.1防尘供水系统、防尘设施、隔爆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水和起到应有作用。

4.1.4.2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煤尘浓度严重超限。

4.1.4.3巷道、管线积尘未按规定冲刷,连续积尘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

4.1.4.4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煤尘浓度接近爆炸下限(45g/m3)。

5信息报告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6应急处置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6.1处置措施

1)一旦发生煤(粉)尘爆炸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立即通知停止工作、撤人并按顺序通知有关领导和单位。

并立即组织灾区及受威胁区域人员佩带自救器按避灾路线撤离现场。

2)发生灾害时,由指挥部下令,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及其他有关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供电。

3)立即组织救护队侦查,准确查明事故的性质、原因、范围、遇险人员数量和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情况,为制定救灾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救护队员在进入灾区抢救之前,应查明井下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控制风流及防止发生连续爆炸的措施。

注意检查沿途气体情况、温度变化情况,以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

4)迅速组织两个救护小队抢救遇难人员。

到达事故现场的小队首先侦察爆炸区域的情况,检查CH4、CO、CO2的含量,按照先抢救重伤、轻伤人员,后抢救遇难者的原则,积极抢救受困人员。

在抢救受困人员中,要注意遇难人员的姿势和倒向,做好记录。

在抢救中要严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爆炸区域,防止中毒扩大事故。

5)在组织抢救遇难人员的同时,要组织人员迅速恢复爆炸区域的通风。

6)恢复送电时,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地区有害气体浓度不超限,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后,指挥部按照先送风后送电的原则,下令向指定地点逐级送电。

7)如果爆炸区域巷道距离较长、温度高、烟雾大,巷道冒落严重,瓦斯浓度在允许范围内时,可采取安装局部通风机、逐段接风筒、逐段稀释烟雾的方法进行抢救遇难人员,存在高温和高浓度瓦斯时,不得采用此法。

8)救灾过程中,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观察灾区气体和风流变化情况。

当有爆炸危险时,救灾人员必须立即撤到安全地点,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险后再重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9)煤尘爆炸后,可能造成巷道和通风设施的破坏,使通风系统紊乱,通风准备队应根据救灾需要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10)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流人员时,为紧急救人,在进风侧人员已安全撤出的情况下,可采取区域或局部反风,解救回风侧被困人员,但必须经过周密分析,慎重采取行动,避免造成事故扩大。

11)进入灾区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若火势大,无法灭火或灭火无效时,应立即予以封闭。

12)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

13)爆炸后,遇险人员应立即带上自救器,并搀扶不能行走的伤员沿避灾路线迅速撤至新鲜风流中,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等待营救。

14)事故附近人员应尽量了解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各种办法向调度室汇报,并通知相关人员了解灾情。

15)现场人员汇报时要讲清时间、地点、遇险人数等,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等,不可随意推断,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16)积极抢救: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害和损失。

17)安全撤离:

撤退方向按避灾路线迅速向安全出口方向撤离。

应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撤退时,要注意防护。

18)妥善避灾:

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或利用压风自救装置妥善避灾。

避灾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和维持自身的生存条件,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

19)冷静、不惊慌,判断事故地点和自己的位置。

20)在进风侧时,迎风撤;在回风侧时,迅速配用自救器,尽快转入进风侧。

注意连续爆炸的威胁。

21)注意躲避处的生存条件,有危险时,设法改善,条件允许时可以转移。

6.2避灾路线

6.2.1正常通风情况下:

6.2.1.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2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3其他地点、硐室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2若副斜井堵塞或无法通行时:

6.2.2.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2.2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2.3其他地点、硐室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3反风情况下:

6.2.3.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6煤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6.2.3.2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6.2.3.3其他地点、硐室6煤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6.2.4当井下发生灾害,造成采掘工作面顺槽或主要大巷等巷道受损堵塞通道而无法撤离时,应在调度室的统一指挥下,及时进入井下的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进行避灾,等待救援。

7应急保障

7.1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存放

矿井地面供应站、地面消防材料库和井下消防材料库要按规定配备工具、消防器材和工程材料,定期由调度室牵头负责监督检查、物供部负责物资补充,确保应急物资能够满足应急需要。

物供部和调度室要保证应急物资的储备量,不能随意挪用,要定期检查维护。

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都要明确。

(参照消防材料库清单附件三)。

7.2应急抢险救灾物资设备调运方式

当现场应急物资和设备供应不能满足需要时,请求指挥中心迅速下达命令,由物资供应中心调用各种排水、供电、开关、电缆等机电设备,进行抢险救灾。

7.3自救器管理

井下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压缩氧自救器,由通风准备队管理、维护、校验。

7.4急救设备管理

医务室要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和技术人员,提高医务室应对事故的救治能力。

7.5交通运输保障

矿调度室、综合管理部、车队必须保证24小时有值班车辆。

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后,井下所有车辆必须立即为救援车辆让行;根据地面交通情况必要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特殊通道,确保救援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照明及防雷接地方案

本工程为山西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成品罐区的一个分支部分,地点位于山西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项目混合醇、甲醇罐区以及石脑油、重柴油罐区,本工程主要为照明及防雷接地安装。

本区域为2区爆炸危险环境,爆炸危险等级为dⅡAT3,电气设备按dⅡBT4级选择。

主要实物量如下:

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防爆壁式金卤弯灯BAD72-70b1H12个防爆护栏式金卤弯灯BAD72-70b1H58防爆金卤泛光灯BAT53-L250x20 防爆照明配电箱BxM51-12K1BxM51-8K1BxM51-6K1照明线路ZR-YJV-0.6/1-3*2.52755.5m接地主线-40*4铜包钢1045m接地支线-25*4铜包钢385m软铜复绞线截面25mm2300m断接卡 8个接地端子板8个端子13个人体静电消除器 18个镀锌钢管 120m 照明及防雷接地安装工程编制。

本方案以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蓝图、设计变更以及相关规范一并作为指导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

 本方案依据相应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编制而成,明细如下: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48-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17-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2010《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HG50237-9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定》GB/T50328-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4.1为控制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成本,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如图所示:

 电气技术员应及时做好技术交底,施工队长、安全员要针对每天不同的施工内容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交底,重要部位安装需进行书面交底。

  5.1设备、材料的检验1、外观完好、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资料齐全。

2、设备开箱时,应通知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及生产商四方到场,做好开箱记录,并经四方签字认可。

3、所有设备由专人妥善保管。

 5.2电缆支架、桥架的安装1、电缆支架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

(2)支架应焊接牢固,无变形。

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3)支架焊接以前要做好除锈及防腐刷漆工作,焊接以后要对焊口处做重新处理并防腐。

2、电缆桥架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桥架、电缆桥架的支(吊)架、连接件和附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2)电缆桥架的规格、支吊架跨距、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桥架对应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件应牢固,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桥架的外侧。

当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15m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应采用伸缩连接板。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

 5.3电线导管、电缆导管安装1、电缆保护管不应该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应有严重锈蚀。

2、电缆保护管的加工要符合规范要求。

3、电缆保护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4、每根电缆保护管的弯头不应该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5、电缆保护管应安装牢固;支持点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6、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2mm的钢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7、引至设备的电缆保护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影响拆装和进出。

并列敷设的电缆保护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8、利用电缆保护管(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再敷设电缆。

有螺纹连接的电缆保护管,管接头处应焊接跳线,跳线截面应不小于30mm2。

导管丝扣至少为管件的1/2,外露丝扣不得多余2扣。

9、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当连接有困难时,应采用防爆活接头,其接合面应严密。

防爆导管间及与灯具、开关、线盒等的螺纹连接处紧密牢固,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连接处不跨接接地线,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酯或导电性防锈酯;10、钢管切割或套丝后,管内壁不准有毛刺及铁屑,切割口用锉刀锉光滑,以免割破导线。

11、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

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于室外土壤内。

12、室外导管的管口应设置在盒、箱内。

在落地式配电箱内的管口,箱底无封板的,管口应高出基础面50~80mm。

所有管口在穿入电线、电缆后应做密封处理。

由箱式变电所或落地式配电箱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

13、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下面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规定。

14、金属导管内外壁应防腐处理;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内壁应防腐处理,外壁可不防腐处理。

15、室内进入落地式柜、台、箱、盘内的导管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80mm。

16、暗配的导管,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现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明配的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的距离150~500mm范围内设有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敷设方式导管种类导管直径(mm)15~2025~3232~4050~65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支架或沿墙明敷壁厚>2mm刚性钢导管1.52.02.52.53.5壁厚≤2mm刚性钢导管1.01.52.0――――刚性绝缘导管1.01.51.52.02.0 5.4电缆线路安装工程的施工1、电缆的保管电缆在到达现场后,首先进行外观的检查及存放。

产品的合格证及技术文件齐全,电缆型号、规格、长度符合订货要求,附件齐全,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规格、电压等级、长度,存放处没有积水。

2、电缆的敷设

(1)电缆敷设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电缆的型号、电压等级、规格;对电缆的外观进行检查不应有损伤,当对外观和密封状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绝缘强度进行检查,其绝缘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高压电缆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范和产品技术要求。

(2)电缆敷设时合理安排电缆盘的位置,便于敷设,电缆的起点和终点要有熟悉情况的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负责,保证电缆的规格、型号使用正确,回路位置敷设准确,标签齐全、清楚。

电缆转弯处设有专人看护,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符(见下表)合施工规范要求。

要有人协调指挥,使电缆受力均匀,不受损伤,电缆摆放整齐,减少交叉,逐根绑扎牢固。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型式多芯单芯控制电缆非铠装型、屏蔽型软电缆6D—铠装型、铜屏蔽型电缆12D其它10D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钢凯护套10D裸铅包护套15D钢铠护套20D塑料绝缘电缆无铠装15D20D有铠装12D25D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铝套30D铅套无铠装15D20D有铠装20D—自容式充油(铅包)电缆—20D注:

表格中D为电缆外径。

(3)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下表中的规定;当温度低于下表的规定值时,应采取措施(若厂家有要求时,按照厂家要求执行)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电缆类型电缆结构允许敷设最低温度(℃)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充油电缆—10其他油纸电缆0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15铅护套钢带铠装—7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0控制电缆耐寒护套—20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5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0(4)敷设在支架上的电缆,按电压等级排列,高压在上面,低压在下面,控制电缆在最下面,电缆沟内的电缆要排列整齐,绑扎牢固,并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要在电缆终端头、拐弯处装设。

(5)穿入保护管内的电缆,保护管内不能有接头。

(6)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处要留有备用长度,且电缆距各支持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7)在带电区域进行电缆敷设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8)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严禁将电缆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特殊情况应按GB50168—2006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电缆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项  

目最小净距(m)平行交叉电力电缆间与控制电缆间10kV及以下0.100.5010kV以上0.250.50控制电缆间—0.50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0.500.50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2.000.50油管道(管沟)1.000.50铁路路轨3.001.00电气化铁路路轨交流3.001.00直流10.01.00公路1.501.00城市街道路面1.000.70杆基础(边线)1.00—建筑物基础(边线)0.60—排水沟1.000.50注:

1、电缆与公路平行的净距,当情况特殊时可酌减。

2、当电缆穿管或者其他管道有保温层等防护措施时,表中净距应从管壁或者防护措施的外壁算起。

3、电缆穿管敷设时,与公路、街道路面、杆塔基础、建筑物基础、排水沟等的平行最小间距可按表中数据减半。

 

3、电缆、电线穿保护管

(1)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

(2)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

(3)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导管内。

(4)电线、电缆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

管口应有保护措施,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电线、电缆后,管口应密封。

(5)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地线(PE线)应是黄绿相间色,零线用淡蓝色;相线用:

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

5.5灯具安装1、产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2、灯具配套齐全(金属护网、灯罩、接线盒等);3、灯具的安装位置离开释放源,且不在各种管道的泄压口及排放口上下方安装灯具;4、灯具及开关安装牢固可靠,灯具吊管及开关与接线盒螺纹啮合扣数不少于5扣,螺纹加工光滑、完整、无锈蚀,并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酯或导电性防锈酯;5、开关安装位置便于操作,安装高度1.3m。

6、对灯具有妨碍的模板脚手架已拆除;灯具到货后,检查灯具的技术文件,配件齐全。

7、灯具的安装位置依图纸进行,根据现场情况如需变动,取得设计院及甲方的同意。

8、灯具的高度及中心线一致,标高依图纸施工。

9、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相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相接,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相接,左孔与零线相接,上孔与接地线相接。

10、开关及插座的安装附合GB50303-2002的有关规定。

11、照明通电试运行

(1)照明系统通电,灯具回路控制应与照明配电箱及回路的标识一致;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风扇的转向及调速开关应正常。

(2)公用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24h,民用住宅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8h。

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5.6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1、接地线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处刷沥清漆,与设备的连接采用镀锌螺栓连接;2、明敷接地线先进行平直,接地线距墙及地面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3、防雷引下线在距地1.0m处设置断接卡子,并穿钢管保护。

4、接地线过伸缩缝、沉降缝时,设补偿器。

补偿器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5、接地线过墙、楼板和地坪处加装钢管保护套,在接地线易受损的地方用钢管或角钢保护。

6、接地系统施工完毕后,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接地电阻,并符合设计要求。

否则征得设计及甲方同意增加接地极的数量。

7、避雷带沿女儿墙敷设应平直,无扭曲或高低不一现象,在转角处弯曲弧度应统一。

8、避雷带的搭接焊焊缝处严禁用砂轮机将焊缝打磨平整。

9、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10、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理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11、接地模板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