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14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品星级农家乐项目研究建议书

XX县XX镇星级农家乐

 

XX省天力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七月

第一章总论4

1.1项目名称4

1.2建设单位4

1.3建设地点4

1.4建设规模及内容4

1.5项目实施期4

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5

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

第二章农家乐发展现状6

2.1农家乐旅游发展概况6

2.1.1国外农家乐发展概况6

2.1.2国内农家乐发展概况6

2.2XX县“农家乐”发展现状8

2.3开发目的9

2.4成功因素10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3.1、区位条件良好11

3.2、带动龙潭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2

3.3、推动龙潭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13

第四章市场分析14

4.1、市场潜力14

4.2、消费群体14

4.3、市场环境15

4.3.1、政治方面15

4.3.2、经济方面16

4.3.3、社会因素16

第五章农家乐产品分析18

5.1、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特点18

5.2、产品特色优势18

5.3、价格优势19

第六章农家乐项目开发策略20

6.1、规范政府的主体行为,走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20

6.2、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20

6.3、提高农家乐旅游规划设计水平21

6.4、打造农家乐精品,塑造区域整体品牌21

6.5、培育绿色观念,规范农家乐旅游的管理22

6.6、加强宣传,树立现代营销观念23

第七章项目设计方案24

7.1建筑设计24

7.1.1平面设计24

7.1.2立面设计25

7.2结构设计方案25

7.2.1设计依据25

7.2.2设计标准25

7.3设备专业设计方案26

7.3.1设计范围26

7.3.2给水系统26

7.3.3排水系统26

7.3.4消防系统27

7.3.5管道材料27

7.4电气设计方案28

7.4.1设计范围及分工界限28

7.4.2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28

7.4.3供电电源28

7.4.4低压配电系统28

7.4.5照明系统29

7.4.6接地及安全29

7.4.7防雷系统30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2

8.1投资估算范围32

8.2总投资32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34

9.1结论34

9.2建议34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XX县龙潭镇星级农家乐项目

1.2建设单位

XX县聚龙农业综合开发公司

1.3建设地点

XX县龙潭镇杨楼新村105国道西侧

1.4建设规模及内容

龙潭镇星级农家乐项目拟占地面积为75亩,其中建设垂钓中心16亩、综合楼及附属楼19亩、采摘园40亩。

农家乐项目建设综合楼及附属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其中综合楼一栋,十一层,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主要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的场所;附属楼一栋,三层,为游客提供农产品交易的场所,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同时完善农家乐项目水、电、路、通讯等内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1.5项目实施期

项目建设期2年。

2012年7月份开始前期工作,2014年7月份竣工验收。

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自筹。

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规模

说明

1

建设规模

1.1

总占地面积

75

1.2

总建筑面积

16000

1.2.1

综合楼

9000

1.2.2

附属楼

7000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8000

3

建设工期

2

第二章农家乐发展现状

2.1农家乐旅游发展概况

2.1.1国外农家乐发展概况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外的乡村旅游,开展的比较成功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早在19世纪,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都市人为逃避城市工业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走进了乡间。

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野外生活。

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缩短了城乡距离,加大了乡村地区的可进入性,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美国、加拿大落基山区成为世界早期的乡村旅游区。

现阶段,农家乐旅游在欧洲及美国、加拿大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如流行日本的观光农业、意大利的乡村度假、澳大利亚的牧场旅游、美国的农场旅游等。

在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政府甚至把农家乐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

2.1.2国内农家乐发展概况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浓厚的农耕文化,加上各地的农业资源丰富,景观差异大,具备了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充足条件。

农家乐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都市农业项目,既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休闲农业的项目之一,其旅游主题既是民俗旅游又是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有机契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家乐旅游异军突起,“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深深受到现代城市人的青睐,旅游者不再只满足于普通的观光型旅游,而是希望获得一次愉悦的经历,强调一种参与和体验,于是农家乐旅游应运而生,继而迅速发展起来。

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条件的日益改善,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1994年我国“双休日”休假制度的改革,以及政府提倡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也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998年国家旅游局把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在全国兴起了农家乐旅游的风潮。

发展到现阶段,我国的农家乐旅游逐渐形成了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中下游以上海为中心,东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西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建设格局,各地的农家乐旅游开发均朝着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最近几年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发展乡村游已使全国2000万人脱贫。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农家乐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增长点。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国小型农家乐的生意出现了很大的反弹,比较去年的生意,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今年以来受到经融风暴刺激,很多的地方已经关门了,大型农家乐好像没有多大的影响,可是随着市场范围的缩小,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经营者就要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注入新的元素,比如把现在流行网上虚拟的qq农场、牧场现实化,让人们更真实的感受到种菜的乐趣。

2.2XX县“农家乐”发展现状

从发展实绩看,“农家乐”的发展起到了小村庄联结大世界,小经营开拓大市场,小投入获取大回报的效果,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相融合,发展与和谐相融合,成效明显,意义深远。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家乐”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农业人口就业问题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它创造了XX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致富的捷径。

据统计,农家乐经营户均收入5万多元,人均收入1万余元,其收入是普通农户的3倍左右。

让农户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

(二)带动了产业的协调发展。

“农家乐”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拓展链和服务延伸链。

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增收增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顺应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实现了一二三产的协调发展。

在一些“农家乐”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已经开始涌现一批特色食用菌、蔬菜生产户、土特产加工户和旅游产品生产户。

(三)促动了乡村面貌的改变。

城市消费者来到“农家乐”旅游消费,为农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有利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农户对外界的认识程度,对自身价值和发展有了新的定位。

通过发展“农家乐”,使经营农户在改房、改厨、改厕、绿化、美化家园等方面,率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会逐步辐射或带动周围群众改进环境卫生、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

“农家乐”的发展不仅致富一方百姓,也活跃了农村经济,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加快农村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发展“农家乐”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拉动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投入,对促进城乡、地区、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筹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3开发目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通过对农家乐这一新热点的挖掘,满足人们迫切希望回归大自然愿望,正确的引导人们在健康的环境中体验农家生活。

真正的把文化特色融入到农家乐旅游中去,将零星分散的热点文化和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项目群,形成供游客可参与的旅游产品,留住游客,从而增加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顾客。同时,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资源,使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2.4成功因素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

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区位条件良好

3.1.1XX县概况

XX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东邻六安、寿县,西与河南省固始县毗邻,南与金寨接壤,北与颍上、阜南隔淮河相望。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低岗丘陵地区,北部为平地湖泊河流,淮河流经全县79公里,内河航运直通长江各口岸,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淮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该县内。

城西湖、城东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区(建国后区行蓄洪25次),总面积953平方公里,占全省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调蓄洪水能力50亿立方米,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2010年全县总面积3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237公顷,辖

3.1.1龙潭镇概况

龙潭镇地处XX西部,与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乡比邻。

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3个街道,4.1万人,耕地5.6万亩。

该镇区位优越、资源丰富。

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理优势,105国道、阜六高速穿境而过,交通运输便捷;有着高储量的石料、紫砂页岩建材资源,建材业发展初具规模;有着稳定的水面,龙潭水库座落境内,沣西干渠南北贯穿,种植业、养殖业效益明显。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优势,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兴镇、三产活镇”战略,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综合实力逐年增强。

2011年龙潭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8%;税收收入175.5万元,同比增长63.7%;财政总收入479.22万元,同比增长52.9%;农民人均纯收入5052元,同比增长9.54%,招商引资1.2亿元,同比增长115.1%。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农业上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全镇8家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联姻;在养殖业上形成了无公害、“名、特、优”养殖,生猪、甲鱼、青虾、皖西白鹅,麻黄鸡五大养殖产业初具规模,远销省内外;在工业发展上形成了银针制造、粮食深加工、建筑建材、运输四大支柱产业群,全镇有银针加工企业5家,粮食加工企业8家,琉璃瓦生产企业4家,塑料管生产厂1家,石料生产厂2家,运输公司2家,拥有运输车辆200多辆。

在项目招商上紫砂页岩、龙井矿泉水蓄待开发,前景广阔,是商家投资兴业好项目。

3.2、带动龙潭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通过统筹发展,建设以具有旅游服务功能完善、主客共享型、特色鲜明功能的星级农家乐,有利于龙潭镇就地解决离地农民的就业与安置问题。

通过开创新型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将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粮食经济转化为精品农业、定单农业等模式,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与繁荣,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助于推动龙潭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以资源为依托,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建设,通过发展旅游的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带动全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这也有利于区域、企业、乡镇、居民互惠互赢的新局面,在龙潭镇的城乡建设、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发挥领跑和先导带动作用。

3.3、推动龙潭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设星级农家乐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推动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纵深发展,促进与农业、旅游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向全市的扩散和拓展。

必将更快、更多的吸引相关企业来龙潭镇投资,完成区域间分工,获得稳定、持续的产业税收,龙潭镇星级农家乐同时会给当地乡镇及居民带来多方面效益,其实际利税贡献、就业贡献、产业综合贡献、社会福利贡献也会大幅度增加,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章市场分析

4.1、市场潜力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

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4.2、消费群体

不同收入群体对农家乐的态度

有40%的人对农家乐有兴趣,超过50%的人对于农家乐很有兴趣,人很感兴趣,随着收入的提高,对农家乐的态度逐渐转低。

分析得出,农家乐的消费模式符合低中层次收入人群的消费习惯,高收入群体更喜欢高雅奢侈的消费方式,由于目前我国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由此推断,农家乐存在巨大的市场。

4.3、市场环境

4.3.1、政治方面

规章制度较为健全,经营发展有章可循。

由商务部出台的《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下称《规范》)开始实施,《规范》对旅游景点、环保和安全等方面作了规范要求并划分等级,这对目前存在问题或无证经营的商家设定了行业门槛。

《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对旅游景点相关设施的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多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还特别根据经营服务的质量划分了5个等级。

此外,《规范》首次对农家乐旅游按经营模式进行了划分,有田园休闲型、山地观景型、民俗风情型等6种类型。

这样的划分,将方便旅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景点。

业界分析,由于农家乐旅游是近几年新兴的细分旅游产品,没有行业准则的情况下,不少商家无证经营,比如一些农家旅馆没有消防许可、卫生情况差等弊端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好好投资和规划过农家乐旅游,仅仅是联合当地一些村民,请他们让出一些房舍作为旅馆,再简单安排一些城市游客下田地参观就收取旅游费用,现在有了规则出台,相信这类“浑水摸鱼”的商家将受到冲击。

4.3.2、经济方面

农家乐能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帮助了农民增收脱贫。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展乡村旅游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它促进了城市一体化发展,在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8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国小型农家乐的生意出现了很大的反弹,比较往年的生意,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近年来受到经营风暴刺激,很多的地方已经关门了,大型农家乐好像没有多大的影响,可是随着市场范围的缩小,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经营者就要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注入新的元素。

4.3.3、社会因素

“农家乐”旅游以其浓厚的乡土、田园文化气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用以留宿过往客人,并为客人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农家乐”旅游的先河。此后,农家乐旅游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以其浓厚的乡土、田园文化气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满足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许多城市游客的眼光。一些地方随之也兴起了“农家乐”旅游的热潮。在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上海等省市“农家乐”已形成了产业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五章农家乐产品分析

5.1、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特点

农家乐旅游是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它凸现了现代农业旅游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

一般来说,农家乐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乡土特征鲜明、平民性显著、原生态特征突出、参与体验性强。

农家乐旅游有别于其它休闲旅游形式,农家乐旅游所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旅游项目就是农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游客可以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同时也可参与采摘、收获、品尝等农业生产活动,让游人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

5.2、产品特色优势

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产品,集吃、住、游、娱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与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参与性,因而产品特色鲜明。

旅游学研究表明,游览风景名胜得到的满足是暂时的,而了解旅游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所得到的满足则是持久的。

对国际游客来说,能亲身体验异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民族文化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状况,更能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空气新鲜的乡野环境,幽静的农家宅院,从地里刚摘回的新鲜蔬菜,老腊肉、农家米酒、土鸡、蛇、石磨豆花等特色农家饮食以及对农活的劳作体验,不论是对久居都市的国内游客还是对外国游客,无疑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些便是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的特色优势所在。

5.3、价格优势

农民经营农家乐,一般是因地制宜,自主经营。

自家农舍便是旅馆,前后庭园便是停车场,再添置一些床铺、被盖等日常用品便可经营,无需购置更多的硬件设施,投资少,成本较低,因而与景区附近的饭店宾馆相比,价格相对便宜。

如常德农家乐的价格一般是每人全天25-30元人民币,三餐一宿的价格则为每天60-80元。

再加上一些农家乐已成片成区,可选择性强,受到工薪阶层的游客尤其是以亲友、同事、同学组团的游客的普遍欢迎。

第六章农家乐项目开发策略

6.1、规范政府的主体行为,走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家乐旅游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农家乐旅游项目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急于求成将于事无补。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对发展农家乐旅游的领导,将发展农家乐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将发展农家乐提升到培植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位置来抓,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当地现有农家乐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在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中扶持培育龙头,让其发挥标杆、示范作用。通过组建农家乐专业协会,提高其组织化程度。通过市场运作,行业规范,引导当地农家乐有序竞争,良性发展,逐渐形成气候。 

6.2、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农家乐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农家乐旅游中去,农家乐旅游才能持续发展。要通过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和保护,将零星分散的地方文化和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项目群,形成供游客可参与的旅游产品,留住游客。同时,还要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资源,使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6.3、提高农家乐旅游规划设计水平

科学规划是农家乐开发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彰显特色又是提升规划水平和品位的基础。农家乐是一个投入较小、市场较大、收益较快的旅游项目,要避免项目雷同、一哄而上、盲目竞争、无序发展的现象,就必须按照农家乐发展的趋势和旅游发展的大环境进行精心的规划,既要适应大众消费,又要体现不同层次的消费要求,要根据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及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有序地发展,避免相互效仿、雷同,而培育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又是其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以差异和特色确定主题,以民俗和建筑体现风格,以淳朴和温馨营造氛围。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深度挖掘农家乐的内涵,充分开发农业旅游、生活体验、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样化功能,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绝不能走“公园化、景区化”的道路。

6.4、打造农家乐精品,塑造区域整体品牌

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农家乐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特色,确定各自的具体主题,组织开发农家乐产品,将农家乐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努力形成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开展农家乐既不能为满足少数客户要求而使之“城市化”,也并非越“土”越好,而要花大力气,逐步把现代化的服务和设施与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

城乡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农家乐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其差异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大。因此,各地发展农家乐要与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相结合,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扩大农家乐的活动内容,增加农家乐的趣味性和参与性。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如植树节,土地日、环境保护日等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加深游客的印象和受教育的效果。

6.5、培育绿色观念,规范农家乐旅游的管理

龙潭镇星级农家乐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出台农家乐管理办法。

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农家乐发展的管理办法和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使农家乐的发展和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要明确农家乐主管部门。

农家乐涉及到的政府部门较多,建议明确当地旅游局作为农家乐的行业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农家乐的规划、指导、评定、督查等;

第三,加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其进行必要的旅游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接待水平和服务水平,使他们真正成为农家乐发展的主体;

第四,培育绿色观念,使龙潭镇星级农家乐可持续发展。

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吸引人,重要原因在于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

因此,在龙潭镇星级农家乐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资源与环境,切实搞好节约耕地、水土保持、绿化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工作,实现农家乐旅游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6.6、加强宣传,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龙潭镇星级农家乐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部门要突出服务功能,对龙潭镇星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进行策划包装,使特色更突出、亮点更亮。

要充分利用报纸、媒体、网络等进行宣传,把具有龙潭镇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宣传出去,可以同旅行社合作,设计一系列的农家乐旅游线路,不断收集游客意见,及时反馈,不断促使农家乐旅游经营者进行整改、完善,使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日趋科学、合理,功能更加优化,以满足更多的人的需求,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树立龙潭镇良好旅游形象的目的。

第七章项目设计方案

7.1建筑设计

7.1.1平面设计

(1)本方案设计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处为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