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90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 物

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2·江苏,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答案:

C

解析:

细胞中各种元素的功能各不相同,无法相互替代;脱氧核苷酸分子中具有含氮碱基;主动运输可以使细胞按照需要选择吸收营养成分、排出代谢废物,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与化合物组成的相对稳定;微量元素是细胞中含量很少的元素,但微量元素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2012·江苏,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并没有弄清楚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遗传因子(即基因)是DNA的事实是艾弗里首先在实验中证明的;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并没有把DNA和蛋白质进行分离提纯,但使用同位素示踪的技术将DNA和蛋白质进行了分开研究,说服力更强;在沃森、克里克之前,查哥夫已证明DNA中嘌呤的数与嘧啶的数是相等的;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说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RNA。

3.(2012·江苏,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答案:

D

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导致淋巴循环受阻,从而使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中,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钙盐过多会引起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导致肌无力;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抗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腹泻会导致消化道对水的吸收减少,并导致无机盐减少。

4.(2012·江苏,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答案:

D

解析: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线粒体内完成有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反应,大部分的能量也是在线粒体内产生的,所以线粒体是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RNA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高尔基体是蛋白质运输和加工的场所。

5.(2012·江苏,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包括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选择的基础;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外来物种入侵可以改变原有的种间关系,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会阻碍生物进化。

6.(2012·江苏,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答案:

A

解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的24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测序,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该计划属于分子水平的研究;该计划测定的染色体为24条,而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为23条;由于该计划最终将会测定出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DNA上的碱基序列,所以会导致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的发生。

7.(2012·江苏,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答案:

A

解析: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或调节细胞的代谢过程实现的;顶芽的生长不需侧芽产生的生长素,相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还会积累在侧芽部位造成顶端优势;生长素类似物也有两重性,不仅可以保花保果,也可以疏花疏果;密封贮藏时,细胞有氧呼吸受到抑制,能量供应的减少会使激素合成减少。

8.(2012·江苏,8)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

A

解析:

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判断,该细胞中两极仍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这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9.(2012·江苏,9)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

B.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

C.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

D.胚胎分割移植实现同卵多胎的成功率较低

答案:

D

解析:

胚胎工程中对供体牛的处理,其目的是使供体牛超数排卵,激素为促性腺激素,而对受体牛的处理目的在于同期发情,激素是性激素、孕激素等;超数排卵的雌性个体可以体内受精,早期的胚胎发育也可在牛体内进行;冲卵,是将早期胚胎从牛体内冲洗出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目前,胚胎分割实现同卵双胎的成功率较高,而同卵多胎的成功率较低。

10.(2012·江苏,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生殖细胞中的基因也是选择性表达,但并非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11.(2012·江苏,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

D

解析:

非等位基因之间有些会发生相互作用,如显性上位、抑制效应等;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具有相同的表现型;测交实验,除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外,还可以检测其他未知个体的基因型;如果F1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则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就不会是1∶2∶1,性状分离比也就不是3∶1。

12.(2012·江苏,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答案:

B

解析:

神经系统和激素都能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其功能是合成、分泌抗体,无法再增殖分化;HIV病毒的宿主细胞是T细胞;某些动物激素如胸腺激素可以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来异物的能力。

13.(2012·江苏,1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答案:

B

解析:

为了防止在杂交过程中转基因农作物将某些基因传递到近缘物种,应将其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动物食入转基因植物后,其消化系统能将植物基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基因不能转入动物体细胞中;转基因生物的花粉可能将某些基因传递到一些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从而影响到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某些微生物能侵入到转基因植物的根系而使基因扩散到这些根际微生物。

14.(2012·江苏,1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

白色隐性基因b(见右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

D

解析:

该植株的基因型为Bb,其配子的基因型为B或b,而含B的配子由于染色体缺失而不育,所以,这种个体作为父本只能产生b的可育配子,如果产生了红色后代,可能是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的频率太低,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有交叉互换会导致该个体产生一定量的B可育配子。

B项叙述是产生配子过程中的正常情况,不会导致变异出现;C项中的现象不会存在。

15.(2012·江苏,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答案:

C

解析:

解离、压片都是为了使细胞分散,便于观察;高倍镜视野太小,所以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但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较少,因而视野中大多数细胞中看不到染色体;探究细胞分裂的日周期性可以作为选择取材时间的依据。

16.(2012·江苏,16)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B

解析: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不耐高温的,不能用热水溶解;实验的观察指标既可以是相同洗涤效果的时间长短,也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溶液pH有关,在最适pH时洗涤效果最好,高于或低于最适pH,洗涤效果都会降低;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的用量都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都能影响实验结果。

17.(2012·江苏,17)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答案:

C

解析:

用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会使部分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酶的活性;作为消化酶时,以口服方式才可进入消化道起作用;试纸使用后被污染,不可以反复使用;海藻酸钠凝胶珠是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在制备过程中也可能混入了杂菌,因而要用无菌水冲洗。

18.(2012·江苏,18)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答案:

C

解析: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洗涤剂无关;DNA的鉴定是在沸水浴后与二苯胺反应变成蓝色,无需冷却;细胞中可能含有分解DNA的酶,从而影响到DNA的提取;DNA可以吸附在玻璃棒上,缓慢搅拌可以增加DNA的提取量。

19.(2012·江苏,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

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脂肪酸

储存能量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提供能量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核酸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糖原不属于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其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甲基绿染液是DNA染色剂,不能用于RNA的检测。

20.(2012·江苏,20)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答案:

C

解析:

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细胞,其形态和结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癌细胞分裂能力很强而分化程度很低,是负相关的关系;由于癌细胞已转变到未分化的状态,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但分化过程是正常的,癌细胞则是畸形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2012·江苏,2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答案:

ABC

解析:

果酒发酵的后期,营养物质减少,酵母菌代谢减慢,产生的CO2量减少,可以间隔较长的时间再拧开瓶盖;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糖源不足时,则利用酒精与氧反应合成醋酸和水;由于发酵液的酒精比例越来越高,因而发酵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制腐乳时,在摆放豆腐的同时,应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22.(2012·江苏,22)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B.单细胞的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C.动物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

D.小鼠体细胞经诱导培育成小鼠

答案:

AD

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D两项均为单个细胞培养成个体的实例,B、C则与这一概念不符,B项为DNA复制,C项则是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

23.(2012·江苏,2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答案:

BD

解析:

根据细胞代谢的特点判断,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为线粒体基质,③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H],由此判断,A项错误,D项正确;在①②中发生反应的不同则是由于酶的专一性,不同场所中的酶是不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也不同,B项正确;大量ATP是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C项错误。

24.(2012·江苏,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

ACD

解析: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是栖息环境的减少,A项正确;种群变小后,其基因库减小,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当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时,物种的多样性就会降低,C项正确;栖息地减少的重要原因是人为干扰,D项正确。

25.(2012·江苏,25)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可初步推测(  )

A.餐后60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答案:

BCD

解析:

胰岛素是一种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其分泌量的下降不会导致血糖浓度的下降;餐后运动会消耗大量血糖,可降低血糖峰值、升高胰岛素含量;在适宜运动的情况下,胰岛素分泌的峰值出现在饭后45分钟,而对照组的这一现象出现在120分钟,实验组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得更早些;饭后的适度运动使血糖含量的下降更早、更明显,这样就减轻了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2012·江苏,26)(8分)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   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   。

 

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解析:

(1)改为人工鱼塘后,由于食物关系的改变,使(食物链)营养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2)改造后的人工鱼塘,植食性鱼类捕食水生高等植物数量增加,会使水生高等植物减少;表中数据显示浮游藻类数量大量增加与水生高等植物竞争,会使水生高等植物减少。

(3)由表中数据推测,2007年湿重为:

560+30+55=645(kg/1000m2)

干重为2g/m3,2010年湿重为:

20+10+750=780(kg/1000m2)

干重为10g/m3,总能量增加,主要原因是投饵中含大量能量。

(4)据表中数据,2010年虾、贝等小型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减少,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肉食性鱼类总量会减少。

鱼类生物量一定,肉食性鱼类减少,植食性鱼类增加。

(5)水生高等植物与浮游藻类竞争中争夺无机盐、CO2及光照,使浮游藻类数量减少。

27.(2012·江苏,27)(7分)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

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   ;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   。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   。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mL。

 

答案:

(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1×108

解析:

(1)图1中,在pH为6.0到9.0之间,绿藻生长速率变化不大,说明绿藻pH适应范围最广;图2中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蓝藻此pH下吸收CO2能力最强。

(2)在对藻类的培养过程中,随着代谢产物的积累,溶液pH会发生变化,影响藻类的繁殖,需要加入缓冲剂以维持培养液pH的稳定。

(3)①由于所用藻类是单细胞生物,繁殖速度很快,取出样液如果不立即固定,藻类数量增加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②如果样液中藻类细胞数目过大,计数时会造成计数不准,所以应对样液进行稀释。

③利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藻细胞数目为20个,每个样方藻细胞数平均为4,则藻细胞密度为

×103×100=1×108(个/mL)。

28.(2012·江苏,28)(8分)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

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    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

 

答案:

(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体细胞杂交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1)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经培养后得到所需多倍体植株;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远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