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815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学年七年级段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莘县俎店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答案写到表格内)

1.图1人物“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那个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而且经常有野兽出没,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

2.人和动物有很多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D.会不会直立行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和动物的区别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3.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农耕文化”,判断下列皆符合这些信息的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属于我国的远古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水稻,发现了干栏式房屋,出土了磨制石器耒耜,还有陶器,河姆渡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4.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决定南北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B.生产工具C.劳动技术D.自然条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以比较的方式考查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状况。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他们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冬天寒冷,他们所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房屋,决定他们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条件,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5.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

其中,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汉族的前身是()

A、元谋人   B、炎黄族    C、秦人   D、华夏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华夏族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6.现代民主政治所追求的“选贤与能”,相近于中国古代制度中的()

A.禅让制B.世袭制C.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其中舜和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尧舜禹的“禅让”

7.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的时段应是图2年代尺上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的王朝的建立情况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8.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图3)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周历史的准确识记。

题干里的“《封神演义》”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最后商朝灭亡,《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就是讲这段历史的,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9.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B.保卫镐京

C.发展社会经济D.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历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西周的分封制

10.《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夏、商、西周三朝历史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最后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

11.与“问鼎中原”典故密切相关的是()

A.齐桓公B.越王勾践C.晋文公D.楚庄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争霸的历史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周定王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

庄王见了王孙满,问道:

“周天子的鼎有多大?

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

12.成语“朝秦暮楚”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秦国的统一战争B、合纵连横的斗争C、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D、百家争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战国历史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这就是所谓的“朝秦暮楚”,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13.战国时期从“公作则迟”到“分地则速”的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B.各国的社会变革

C.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D.为了统一中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使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使小农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4.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15.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

【答案】

【解析】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其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建立县制,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16.图4是甲骨文,它是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依据,最早出现于……()

A.商朝

B.夏朝

C.秦朝

D.西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文字的发展历史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17.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观察图片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相关知识。

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司母戊鼎如图,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18.下列与孔子无关的是()

A.“仁”的学说B.“为政以德”C.因材施教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孔子在教学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属于荀子的主张,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9.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主要原因是()

A.人民勤劳勇敢B.土地肥沃C.都江堰的兴修D.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李太守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著名的都江堰

20.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由于连续下了几天暴雨,半坡人的干栏式房屋被冲跨,他们不得不重新修建。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

半坡人的干栏式房屋

理由:

干栏式房屋时河姆渡居民的建筑,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建筑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2.小明同学参观了泉州清源山麓的老子石像(如图5),他对

这里蕴含的儒家思想赞不绝口。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

儒家思想

理由: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始人)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百家争鸣

23、西周实行分封制,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理由:

西周的分封制,受分封的是周天予的亲属、功臣,与废除特权无关;

废涂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西周的分封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材料一反映的是传说时代的哪一人物的事迹?

(2分)

答:

材料二

(2)根据图6,都江堰主要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3分)

答:

(3)图6体现了修建都江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都江堰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分)

答:

(4)材料一和二的治水英雄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最值得我们纪念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答:

【答案】

(1)禹(2分)

(2)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3分)

(3)a.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B.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3分)

(4)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禹的贡献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部落联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被称为“大禹”。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

材料主要讲述了大禹治水和都江堰的历史事实,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做到了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著名的都江堰

2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2分)

答:

(2)在这次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哪一项?

()(2分)

A、奖励生产B、推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承认土地私有

材料二: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根据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4)通过对变法的学习,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2分)

答:

【答案】

(1)承认土地私有。

(2分)

(2)B(2分)

(3)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分)

(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做事要成功,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共22分。

26.某班同学,开展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探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3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孔子的话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哪一核心思想?

答:

【学以致用】(3分)

(2)对孔子进行一番了解后,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你从孔子的思想中学到了什么?

答:

【理解学习】(4分)

材料二: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奖项,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

(3)材料二中“孔子教育奖”为什么以孔子的名字命名?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1)“仁”(3分)

(2)要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要加强个人修养,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在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理想,不随波逐流。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3分)

(3)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在学法上“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达到其他内容,只要和孔子教育有关的任意两点皆可)(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就是孔子的这一核心思想。

(2)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从人际关系来说,我们要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要加强个人修养,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在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理想,不随波逐流。

第(3)问,材料中的“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在学法上“温故而知新”。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27.请回答与文化有关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

完成下列问题。

 

(1)图10图11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图一房屋的名称叫什么?

居住图二房屋的居民叫什么?

(4分)

(2)图2的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问一:

请写出一位战国时期倡导“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理念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3)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举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4分)

【答案】

(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

(2)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甲骨文。

(1分)因为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分)或司母戊鼎。

(1分)因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

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状况。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冬天寒冷,他们所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房屋,图10就是半地穴式房屋;图11是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建筑,河姆渡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他们过着定居生活。

(2)问,依据材料中“和谐共融”等信息可以得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仁政”思想、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主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3)问,依据材料中的“殷墟”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朝历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商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很高,首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还有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百家争鸣

 

高考一轮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