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81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docx

初三数学下教案合成26章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时划分

§26.1概率的预测4课时

§26.2模拟实验2课时

复习与小结1课时

26.1.1什么是概率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概率的定义和通过列表法解决理论概率问题,从实验中寻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感受理论概率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等活动过程,学会用列表法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运用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难点:

对概率的理解.

3.关键:

在实验中寻找规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骰子、扑克牌、硬币.

2.学生准备:

骰子、扑克牌、硬币.

教学过程

一、合作实验,寻找规律

1.实验感知.

教师活动:

拿出一枚硬币抛掷,提出:

结果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

拿出一枚硬币抛掷发现结果只有两种情况:

“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而且发生的可能性均等.

教师引入: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学生联想:

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出现反面的概率是

教师引导:

可记作P(发现正面)=

;P(出现反面)=

2.问题提出.

投掷一枚普通的六面体骰子,“出现数字为5”的概率为多少?

学生回答:

,可记作P(出现数字5)=

教师师述:

上述例子可以经过分析很快地得出概率,但是实际中,许多问题是要进行重复实验、观察频率值的办法来解决的.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见课本P108表26.1.1.

学生活动:

对表26.1.1中的问题进行实验.

思路点拨:

(1)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

(2)注意所有机会均等.

(1)、

(2)这两种结果个数的比就是所关注的结果发生的概率.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寻找方法.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1.问题情境1:

如图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什么颜色区域的概率大?

师生交流:

教师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发现红色区域的面积最大,因此,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大,P(红色区域)=

2.问题情境2:

见课本P109问题1.

学生活动:

分四人小组展开对“问题1”的实验,并从中得到规律:

如果掷的次数很多,实验的频率渐趋稳定,平均每6次就有1次掷出“6”.

评析:

通过实验,让学生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并观察其中的规律性,从而归纳出实验概率趋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

3.问题情境3:

课本P110思考.

师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思考”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思路点拨:

只要是均匀的骰子,掷得任何一面(1~5)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这个概率表示“均等”,也就是掷骰子,六个面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提出,结果是不矛盾的,因为实验频率是趋于理论概率的,实验往往是估计值,是一个趋向.

评析:

一个人的实验数据相差可能较大,但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大,实验频率也就比较稳定了.

例:

见课本P111例1.

思路点拨:

本题是简单的古典概率,理论上很容易求出其概率.P(抽到男同学名字)

;P(抽到女同学名字)

,得出结论为抽到男同学名字的概率大.

教师活动:

讲述例题,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概率的内涵以及计算方式.

学生活动:

参与到例题的学习中去,体会概率的意义.

拓展延伸:

课本P111“思考”.

师生交流: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在全班进行发言.

教学形式:

互动交流.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111练习.

2.探研时空.

袋中有6个红球,4个白球,2个黄球和1个蓝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小红认为袋中共有四种不同颜色的球,所以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白球、黄球的概率一样,你认为呢?

思路点拨:

小红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四种颜色的球的只数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摸到它们的概率也不一样.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教师提问:

1.什么叫概率?

2.本节中的实验结果所产生的趋势与理论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实验次数的大小与所得的“估计值”有什么关系?

4.谈谈你对概率的理解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16习题26.1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课后反思

 

26.1.1什么是概率

(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继续上一节的内容,学习概率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第一课时问题的变式推广,掌握并运用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学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应用概率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其实际价值.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列表法树状图来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难点:

理解概率的内涵.

3.关键:

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列成表格或树状图,直观地求出事件的概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投影仪、扑克牌.

2.学生准备:

扑克牌、两个转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问题牵引.

有两组牌是相同的,如果每组3张牌,它们牌面数字分别是1,2,3,那么从每组中各摸出一张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几的概率最大?

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概率是多少?

思路点拨:

方法一是采用树状图来解决;方法二是借助列表.因为两次出现1,2,3点的可能性相同,因而共有9种可能,而符合条件的有(1,3),(2,2),(3,1)三种可能,所以牌面数字之和为4的概率等于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

四组合作,尝试求解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交流、探索.

评析:

安排此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拓展,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

2.拓展.

对上述问题的结论改为:

(1)求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奇数的概率.(

(2)求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大于3的概率.(

(3)求两张牌的牍面数字和为3的概率.(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1.例1:

见课本P112例2.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理论概率问题,袋中球的总数为8+16=24只,由于红球有8只,因此,P(取出红球)=

=

,黑球16只,P(取出黑球)=

=

,也可以这样计算黑球:

P(取出黑球)=1-P(取出红球)=1-

=

2.例2:

见课本P112例3.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通过比较取出黑球的概率大小进行判断的题目,首先要计算从甲、乙两只口袋中取出黑球的概率.P甲(取出黑球)=

,P乙(取出黑球)=

,所以应选乙袋成功机会大.

教师活动:

参与分析例2、例3,并讲解求解的方法.

学生活动:

参与分析例2、例3,从中认识理论概率的运算方法.

三、继续探究,实验牵引

1.课堂演练.

用列表法求概率:

(1)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掷两次,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游戏者同时转动如下图(甲)、(乙)中两个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求游戏者获胜的概率.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列表求解概率的具体步骤.

学生活动:

书面练习,同桌交流.[拿出制作的学具,如上图(甲)、(乙)]

2.思路点拨.

(1)掷两次硬币,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所列表格可以是:

第1枚

第2枚

正面

反面

正面

(正,正)

(正,反)

反面

(反,正)

(反,反动

(2)游戏者获胜的概率等于

,所列表格可以是:

第1个转盘

第2个转盘

黄色

蓝色

绿色

红色

(红、黄)

(红、蓝)

(红、绿)

白色

(白、黄)

(白、蓝)

(白、绿)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113练习.

2.探研时空.

随机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思路点拨:

运用树状图分析如下:

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结果有3次:

(正,正),(正,反),(反,正),所以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本题也可用列表法.

五、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本节课主要学习列表法、树状图法求概率,在学习中要领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多样思维.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17习题26.1第3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七、课后反思

26.1.2在复杂情况下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复杂状态下机会均等的事件结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实验、研讨活动的应用价值,感受概率的内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难点:

实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关键:

通过实验、统计活动,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投影仪、生日蛋糕.

2.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内容,调查10人的生日,生日蛋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愉快学习

1.情境思索.

教师发言:

请同学们找出班上今天生日的学生,为他过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4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可以不同年)吗?

300个同学呢?

学生活动:

分四人小组,组织生日活动,为班上过生日的学生唱“生日之歌”,而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评析:

本节以生日话题切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上述问题的理论概率大约等于0.97.

思路点拨:

首先提出“4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吗?

”这个问题可以利用抽屉原理来解答,答案是肯定的.随后提醒学生思考“300个同学呢”此时就不可能保证了.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老师的观点:

50个同学中,就很可能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

2.问题思索.

(1)50个同学中,就很有可能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这话正确吗?

请与同伴交流.

(2)如果你们班50个同学中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那么能说明50个同学中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的概率是1吗?

如果你们班没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那么能说明其相应概率是0吗?

点拨:

学生调查本班同学的生日后,可能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也可能没有.对于学生的调查结果应进行适时反思与评判,为此,来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

思路点拨:

50个同学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并不能说明50个同学中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的概率是1;而50个同学中没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也不能说其概率为0.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交流,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而后进行小组汇报.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教师活动:

复习列表法与树状图的应用.

投影显示课本P113例4.

思路点拨:

这里投掷硬币的次数为3,第一次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两种:

正面和反面;但是第二次投掷的结果有四种:

正,反,正,反,即

;第三次再投掷,那是在第二次的结果上:

.从上到下就有:

.从上到下每一条路径就是一种可能的结果,这里每一种结果发生的机会均等,即P(正正正)=P(正正反)=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画树状图,并请一位学生上台解释自己画的树状图,然后再写出解答.(见课本P114).

学生活动:

讨论例4,应用树状图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树状图的分析方法.

拓展延伸:

课本P114思考.

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三、联系实际,丰富联想

课堂活动:

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人的生日写在纸条上,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的人,看看他们中有没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将全班同学的调查数据集中起来设计一个方案,估计50人中有2个生日相同的概率.

评析:

设置本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收集数据、进行实验、统计结果等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对本节问题有较直观的感觉.

思路点拨:

在具体实验中,可以将每个同学所调查的生日随机排列成某一适当形式(如方阵),然后再按照某种规律从中选取50个进行实验;还可以要求学生每次随机地写下自己所调查的一个生日,再汇总,写生日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进行一定的简化,如可将“2月6日”记为“0216”等.在活动与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要求学生随机地写出1~365之间的某一个自然数代表生日,实际上这就是模拟实验.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1.要理解尽管随机事件每次发生与否无法确定,但发生的可能性是可以估计的,体会不确定中隐含着确定的因素,同学要学会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概率问题.

2.常见的方法:

(1)列表;

(2)画树状图.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17习题26.1第4、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课后反思

 

26.1.2在复杂情况下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

(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继续学习复杂情况下机会均等的事件结果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形成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较为全面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形成随机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感受概率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学会,应用实验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

理解概率的内涵;对模拟实验的了解.

3.关键:

概率的实验估算、理论计算以及频率的偏差等应是理解概率的一个关键.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投影仪、12生肖邮票制成投影仪、编球号1~12号、布口袋、计算器.

2.学生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牵引,小组交流

1.思考:

课本P114问题2.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问题2”.

教具配合:

用球和布袋为教具,辅助学生进行直观认识.

学生活动:

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内涵.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思想,用树状图表示.

2.辨析理解:

课本P115思考.

评析:

让学生通过比较,能真正领会“问题2”的本质特征.

3.继续探究:

课本P115问题3.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3”.

评析:

上述两个问题主要是巩固画树状图法和列表法解决概率问题.

二、合作探究,方案设计

1.问题提出:

通过调查,我们估计了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要想使这种估计尽可能精确,就需要尽可能多地增加调查对象,而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不用调查即可估计出这一概率呢?

请你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巡视、关注小组学生的设计方案,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

分四人小组探究问题的结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而后小组汇报各自的方案.

媒体使用:

投影显示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评析:

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具体方案.学生的方案多种多样,只要合理就可以肯定和鼓励.教师在提出问题前,通过投影仪显示12生肖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参考答案:

(1)用扑克牌,从扑克牌中选出梅花色12张,分别为1~10,J(11)Q(12).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张扑克牌.

(2)用12枚一元钱的硬币,一面贴上1~12号,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枚钱币.

3.阅读比较:

有人说:

可以用12个编有号码的、大小相同的球代替12种不同的生肖,这种每个人的生肖都对应着一个球,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就意味着6个球中有2个球的号码相同,因此,可在口袋中放入这样的12个球,从中摸了1个球,记下它的号码,放回去,再从中摸出1个球,记下它的号码,放回去;……,直至摸出1个球,记下第6个号码,为一次实验,重复多次实验,即可估计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

想一想:

(1)你认为这样说法有道理吗?

(2)为什么每次摸出球后都要放回去?

概念:

上面的方法是用摸球实验代替实际调查,类似这样的实验为模拟实验.

教师活动:

指导阅读,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帮助理解.

学生活动:

与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比较其合理性.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116练习第1、2题.

2.探研时空.

探索:

(1)从去掉大小王牌的一副扑克牌中随意抽出一张,抽到黑桃偶数(Q为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2)设计一种摸球游戏,使摸到黄球的概率与

(1)中的概率相同,最少要用多少个球?

其中要用多少个黄球?

说说你的设计理由.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1.学习本节课内容,结合具体情况,请你谈一谈它们的实际意义.

2.本节小组交流,你在哪些能力上有提高?

你的同伴中哪些人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77第6、7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课后反思

 

26.2.1用替代物做模拟实验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应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应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感受其应用内涵.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随机事件中的实验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推断思维,体会概率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本质.

2.难点:

怎样选择替代物,怎样进行实验并得出估计值.

3.关键:

通过具体实验领会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揭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投影片.

2.学生准备:

围棋子、布袋、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牵引,引入新知

1.问题提出:

(1)在一个摸球实验中,假设没有白球和黑球,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

思考后回答,可以用围棋中白子和黑子,还可以用……

(2)在“投掷一颗均匀的骰子”的实验中,如果没有骰子,又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

想出多种替代方法.

(3)在“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硬币,怎么办?

学生活动:

思考后回答:

可以用两张扑克牌或瓶子盖等.

(4)抽屉里有尺码相同的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混放在一起,在夜晚不开灯的情况下,你随意拿出2只,如何用实验估计它们恰好是一双的概率.你打算怎样实验?

如果手边没有袜子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

填写课本P120表26.2.1.

2.教师再次进行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讲解.

二、实验操作,迁移探究

1.问题提出:

一个口袋中有8个黑色的球和若干个白色的球,若不许将球倒出来,则应如何估计出其中的白球数呢?

实验替代物:

白色、黑色围棋子.

教师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一个方案,并开展活动.

评析:

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采用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而后再小组汇报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上讲台陈述自己的方案.应该注意的是:

学生的方案结果只是一个估计值,比较粗略,不要过多苛求,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估计方法.

2.参考思路:

(1)思路1:

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共摸了200次,其中有57次摸到黑球,因此我们估计口袋中大约有20个白球.

建构方法:

假设口袋中有x个白球,通过多次实验,可估计出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它为黑球的概率;另一方面这个概率又应等于

,据此可估计出白球数x.

(2)思路2:

利用抽样调查方法,从口袋中一次摸出10个球,求出其中黑球数与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总共摸了20次,黑球数与10的比值的平均数为0.25,因此,估计口袋中大约有24个白球.

建构方法:

假设口袋中有x个白球,通过多次抽样调查,求出样本中黑球数与总球数的比值的“平均水平”,这个“平均水平”应近似于

.据此,可以估计出x的值.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活动方案:

在每个小组的口袋中放入已知个数的黑球和若干个白球.

(1)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估计口袋中所放的白球数.

(2)打开口袋,数一数口袋中白球的个数,你们的估计值和实际情况一致吗?

为什么?

(3)全班交流,看看各组的估计结果是否一致,各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别有多大?

(4)将各组的数据汇总,并根据这个数估计一个口袋中的白球数,看一看估计结果又如何?

(5)为了使估计结果较为准确,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活动:

提出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巡视,关注学生的思维.

学生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活动,记录数据,小组汇报交流.

评析: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学生的实验结果与实验数据会存在偏差,个别小组的结果还可能差异较大,但是将各组数据汇总,由于实验的次数累加后增大,此时估计值和实际情况差别较小.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用大小相似的不同颜色的豆子代替白球和黑球,也可用围棋代替.

2.活动反思:

上述的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从理论上讲,如果实际实验次数是够多,那么思路1的方法应当是比较准确的,但这种方法的现实意义一般不大.而思路2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若总数较小时,用思路2的方法估计,精确度较差,但是,对于许多实际问题(其总数往往较大),这种精确度是允许的,而且方便可行.

教师活动:

积极地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学生活动:

相互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本节课的模型选择,注意了模型的递进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中应注意思维多样性,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意识.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21练习,习题26.2第1、2、8、9、10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课后反思

 

26.2.2用计算器做模拟实验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计算器做模拟实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等进行模拟实验,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初步形成随机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

2.难点:

理解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3.关键:

概率的实验估算、理论计算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偏差等应是理解概率的关键.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投影仪、制作投影资料、计算器.

2.学生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用计算器,模拟实验

问题牵引:

课本P121问题2.

教师活动:

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具体步骤见课本P122.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使用计算器来进行模拟实验.

做一做:

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计算器产生1~12之间的随机数并记录下来,每产生6个随机数为一次实验,每组做10次实验,看看有几次实验中存在2个相同的整数,将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