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634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docx

九下18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共4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说课稿

(共4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掌握作者、体裁、中心。

 

3、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 用、通假字、 特殊句式)

4、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4

教学方法:

抢记法,比赛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

(孟子)

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两分钟时间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

 

(作者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

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 

(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二、自渎课文,检测生字词等预习情况。

1、给生字注音并解词。

(将全班分为两大组,请每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上台来各写一个,分别 计入两大组的比赛成绩。

 畎(quan )亩 :

田间水沟    付说(yue )  

曾(zeng)益:

增加胶鬲(ge   )  

拂(bi )士:

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u )乱:

违反、阻挠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

同“增”,增加    

衡:

同“横”,梗塞,不顺   

 拂:

同“弼”,辅佐,辅弼 

 3、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

建筑、修路  

古义:

捣土用的杵)举于士(今义:

士兵 ; 古义:

狱官    ) 

5、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发:

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今义,判断动词  

拂: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6、特殊句式。

A、状语后置

B、被动句  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b、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  d、举于士(被录用)e、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f、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7、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到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A 、举    市    故    所以   征     作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

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4、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正、反)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

5、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为)。

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 

6、得出的结论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标题,也是结论)

8、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9、小结:

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 ,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五、拓展:

1、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

(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

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2、辩论。

上回搞的那次辩论赛后,我们的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想那天,我一人舌战群雄,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只要一想起,就豪气顿生。

......”可见辩论的白热化程度。

今天我们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要求说出各自的理由。

(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六、作业:

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3.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4.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积累名言警句。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2.难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二)自学互动

1.自学指导

齐读,自主读,发现问题,作眉批。

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精彩故事再现:

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成长故事。

请你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经历,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共同的规律。

2.设问

(1)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

(2)怎样才算艰苦的磨练呢?

过渡到第二、三段的学习,了解孟子的人才成长观。

(3)本文侧重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请理清其论证思路。

3.讨论释疑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连举古代几位名人的事例,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③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展示汇报梳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才能从磨练中来(客观环境)

关于造就人才 :

生于忧患(举例) 才能从奋斗中来(主观因素)

关于治理国家:

  居安----------亡国---------  死于安乐

论      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目标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__通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通___

困于心,衡于虑    __通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

3、背诵课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

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明确大意。

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将不懂的词语圈出来共同解决。

一、基础知识

(一)读准字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曾益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法家拂士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百里奚

(二)解释词语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解释加点字。

管夷吾举于士    必先苦其心志行

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入则无法将拂士。

征于色,发于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认识作者

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

人称“  ”孟子主张施行“  ”,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四书”之一,“四书”有《   》《  》《  》《  》。

二、资料助读

1、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

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2、《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它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他的思想、政治主张,属于语录体。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笔带锋芒,论辨技巧高明。

3、逆境中崛起的格言和故事补充:

(1)格言: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伦《唐璜》)

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朱光潜《谈美书简》)

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

(2)事例

华罗庚逆境成才:

华罗庚二十岁时得了伤寒病,卧床半年病愈后,左腿致残。

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自学数学,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震动了数学界。

后来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辍劳苦继续研究数学,成为举世瞩目的数学家。

一位美国学者在给他的信中说:

“您向大家证明了,好的学者即使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您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和稳定环境中的人们只能感到羞愧。

海伦•凯勒与命运搏斗:

海伦•凯勒诞生在美国南部的一座小镇。

一岁半时,她不幸染病,致使眼瞎耳聋,陷入了茫茫的黑夜之中。

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她心中燃起了反抗命运的火焰。

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用手摸着老师的嘴唇和喉咙发声动作,就这样,她学会了发音,学会了用盲文写字作文,并勇敢地考入普通中学。

后来又奇迹般地考入美国第一流高等学府——哈佛大学,以惊人的毅力学完了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等课程,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教育家。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

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三、课文阅读指导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

完成课课练课文感知部分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四、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中获得启迪。

2.理解课文说理的方法和思路――举事例、作阐述、得结论。

学习过程:

一、展示交流:

师生共同译读课文

(一)朗读展示

注意文章的停顿:

用斜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停顿,读一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翻译展示

1、小组内交流翻译成果

2、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二、归纳积累:

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小组合作学习)

(一)通假字

(二)词类活用

(三)一词多义

(四)古今异义词

(五)特殊文言文句式

二、研读、探究课文的内容,深入文本。

(一)研讨的问题之一:

举了六个人的经历,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这六个人的经历中可以得到什么共同的道理?

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二)研讨的问题之二:

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三)研讨的问题之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四)研讨的问题之四:

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

(五)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是:

   ,客观条件是:

    。

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六)文章得出的结论是:

     。

三、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这篇议论文通过            、    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中心论点。

告诉我们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练习案】

要求:

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为选做题

必做题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义: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无法家拂士

2、仔细阅读本文,找出课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说说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一开头为什么要先列举出古代圣君贤相的事例?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选做题(在下面的第6题的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题来作答。

5、讨论题

A.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对此,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能举例最好)

 B.有同学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没有什么“忧患”来让我锻炼,所以我成不了才也应该。

你的看法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此次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文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二章》里的一篇课文孟子的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本文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文章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文采丰富本文放在这里对前面所学习的文言文有巩固作用,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生动精辟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其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及其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课文,教学任务既要表现在积累文言知识又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借此读懂其他文言文故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

(2)疏通疑难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把握课文关键句,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4)品味其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教程,在读中积累文言知识、感知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文章内涵。

(2)在讨论、质疑中,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把握文章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学习我国古典文学精髓,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

(2)阅读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启迪学生明了“逆境中造就人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论文结构、论证方法及文章思想内涵的把握。

二、说教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和基础,通过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其本上能理清文章的大意,提出疑难点因此根据该课程标准及学生的特征,以读为核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形成生动开放的教学模式;创设“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引导、点拨、对话、指导等教学方法,并且为方便教学使用多媒体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韵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及

文章大意,并提出疑难点,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提出问题

3、小组之间先互相解答疑难点,教师加以指导,并且引导学

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并积累文言知识:

(每个举一例)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

(2)虚词:

于;而

(3)一词多义:

拂;发

(4)词类活用:

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等

(5)特殊句式:

倒装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写出文章论证思路,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提问启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画出文中重点句子)运用了那学论证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明确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结构示意图:

论点论据

生于忧患

(正面)

摆事实:

古代六位圣贤逆境中成才

讲道理:

天降大任——必先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发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死于安乐

(反面)

明确:

连用六个排比,说明“逆境中造就人才”,并由个人类推到国家,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扩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个性与韵味,与同学分享你最欣赏的是

本文的哪一方面

语言上:

句式整齐,近似对仗,运用大量排比,读起来不仅琅琅

上口,而且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结构上:

结构紧凑,严密,浑然一体

思想上:

孟子的政治见解

2、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3、根据结构示意图,试着背诵课文

(五)展读课文,飞扬思绪

孟子以其酣畅淋漓的论述,阐明了“逆境中造就人才”这个道理,

请同学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教师用PPT出示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六)课堂总结

《孟子》二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汹汹,善于说理,

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我们今天写议论文非常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

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教益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把自己对“逆境中造就人才”这人道理的看法形成书面文字,写一篇

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总结:

这节课以朗读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文言课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为了让学生直观易懂地看笔记,本文板书

简洁、扼要地括了文章的重要内容,学生一目了然

论点论据

生于忧患

(正面)

摆事实:

古代六位圣贤逆境中成才

讲道理:

天降大任——必先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发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死于安乐

(反面)

扩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