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模拟试题
第1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
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
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娃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
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
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
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姓与氏合流。
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
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赢政”,刺杀赢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
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
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国的孔氏姓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据称出自虞舜。
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故。
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C.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
D.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B.春秋时期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
D.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从以前的氏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
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徙下部,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
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
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
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
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
徙庐州,以父疾请归。
后为两浙转运副使。
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
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
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
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
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
“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
”诂由是得免。
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
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
尤工诗。
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曰;“无使不全而见弃也。
”号“知余子”。
论曰:
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言事忤旨 坐:
因为。
B.至是,鳄弭受网 弭:
顺服。
C.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风:
风俗。
D.堤再岁辄坏 再:
第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尧佐情系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 ②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
③后卒如尧佐议 ④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⑤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 ⑥无使不全而见弃也
A.①③⑤ B. 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尧佐因言获罪,两次降职。
他在朝邑为官时,因告发宦官方保吉的罪恶,遭到诬陷被降职为县主簿;后又“言事”触怒皇上而被贬为潮州通判。
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
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在并州,他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C.陈尧佐为官正直,敢鸣不平。
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诂在治政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惹怒太后,执政大臣因避嫌不敢辩说,独陈尧佐敢于为陈诂说公道话。
D.陈尧佐富有才学,宽厚俭约。
他善于隶书,写一丈见方的字,用笔端正,笔力遵劲,到老功夫不减,特别擅长写诗;不让人杀动物,器物衣服破损了,修补一下继续使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尧佐独曰:
“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
”
(2)父援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
我家。
8.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分)
9.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至(4)题。
(25分)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
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
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心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
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诚恳的表白:
“(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
但求能够用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
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
“吾从众。
”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人:
“你看怎么办好?
”得到回答后,如果他同意,便说:
“我看就这么办吧!
”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如果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
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
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
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
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显然,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
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对清华的挚爱。
身为校长的他,对清华的一草一木寄有深情。
1949年后他在美负责管理“清华基金”。
叶公超每到纽约都去看他,劝他回台,把清华的这笔钱用到台湾。
他每次都说:
“我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来我才回去。
”他不愿把这笔钱拿到台湾盖大楼以装潢门面,他想用在科学研究上。
台湾有人骂他“守财奴”,他也不在乎。
1955年,他终于找到“更好的用法”。
到台后,他把这笔款子用于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
晚年的梅贻琦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桌旁始终有只手提包,他去世后,夫人韩咏华打开包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
闻一多被害,悲愤之余,他一面妥善安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与当局交涉追查凶手,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特务的罪行。
为防止类似惨案的发生,他立即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和张奚若安排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
吴晗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他先拒绝,然后悄悄通知吴晗离去。
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
梅贻琦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热情,以超人的冷静维持稳定局面。
学生进城游行,他派卡车把学生接回。
当局要逮捕、开除学生,他想方设法给以保护。
有学生被捕,他费尽周折去保释。
学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总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大标语。
正是凭借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在那非常的岁月,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还从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
清华的名片》)
相关链接:
①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XX百科)
②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梅贻琦语)
③梅贻琦这个名字始终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原因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校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更因为他是为形成清华校风贡献最卓著的人之一。
清华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梁启超演说中的引用之辞,而真正能够将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琦。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记清华前校长梅贻琦》)
(l)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罗家伦离职后,清华校长几次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请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面对清华现状,梅贻琦虽然推辞,但心里高兴,所以还是欣然上任。
B.梅贻琦为人儒雅谦和,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对于教授提出的建议,他只是用“吾从众”来予以回答,因此,被称为“寡言君子”。
C.梅贻琦在清华大力推行当时国民政府反对的通才教育,这与他对当时抗战形势的认识和“只唯实不唯上”的做人原则有着重要的关系。
D.对自己负责管理的“清华基金”,梅贻琦非常珍惜,有人多次劝他将这笔钱用到台湾搞建设,他都以委婉的口气予以拒绝。
E.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不只因他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还因为凭借他的品质和精神,使清华在非常时期保存了元气,并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2)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教育思想?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3)梅贻琦先生挚爱清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分析。
(6分)
(4)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政府该做些什么?
前不久,各大城市相继开始公布PM2.5指数的实时监测数据,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B.《舌尖上的中国》是优秀的国产纪录片,创作理念是既展示美食,又借助美食表现乡土人情,这种左右逢源的思想给影片增色不少。
C.“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九个第一”,看到报道,老林一下笑出声来,纠缠他多日的大大小小的病痛涣然冰释。
D.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13.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2年以来,CPl高位运行,居民消费理念变化,经济收入增加,使得石家庄市市区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明显增加,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B.作家铁凝认为,莫言的获奖对今后的中国文学引起国际上更多读者的研究、关注和兴趣,以及中外文学交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C.中国红十字会要以公开透明、清正廉洁为生命,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制度、严谨的行为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公信力。
D.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
今天,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传递丰富、质朴、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①从“家风”入手做文章
②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
③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
④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
⑤千方百计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⑥恰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
A.⑤④⑥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⑥③
C.①⑤②③⑥④ D.①⑥④⑤②③
1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6分)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它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
担忧和恐惧多了,无畏和勇气就少了;,;,。
让一些不需要的东西随风而逝吧,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16.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
(40字以内)(5分)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
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
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
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
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答题卷
第1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1.2.3.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5.6.
7.
(1)(5分)
(2)(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8.(5分)
9.(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名句阅读(6分)
(1)
(2)
(3)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5分)
(2)(6分)
(3)(6分)
(4)(8分)
第二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3分)13.(3分)14.(3分)
15.(6分)
16.(5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血缘联系了”。
)
2.D(“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说法错,今人之所以将周文王等三人的称谓弄错,是因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应用规则。
)
3.B(“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原文无据。
)
4.C(教化)
5.B(③不是写陈尧佐,⑥表明节俭)
6.C(“陈诂在治政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说法错,陈诂只是治政严厉急迫,招致一些地方官吏不满。
)
7.
(1)只有陈尧佐说:
“惩处陈诂就让那些奸猾的官吏阴谋得逞,(这样)今后谁还敢再约束下属官吏们呢?
”(重点词“独”“罪”“绳”各1分,句意顺畅2分。
)
(2)父亲教几个儿子读经书,他的兄长没有完成学业,尧佐通过偷听已经可以背诵了。
(重点词“授”“卒”“诵”各1分,句意顺畅2分。
)
8.“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分)
9.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
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
(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4分。
)
10.略。
11.
(1)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D得1分。
(A项“欣然上任”说法不正确;B项强加因果,“吾从众”表现的主要是梅贻琦的民主作风;D项“搞建设”说法不当。
)
(2)①办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②培养人才需审时度势,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③学生教育,既重学问又重做人;④主张学术独立、兼容并包、自由教育。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3)①在清华危难之时,他出任清华校长,并诚恳表示,用尽心力为清华服务,为清华谋发展。
②他非常珍惜“清华基金”,希望将这笔钱用在科学研究上;对账目管理认真。
③他爱学校的同仁、朋友和学生。
闻一多遇害,他安排后事,揭露罪行;并想方设法保护老师和学生。
(每点2分)
(4)梅贻琦的圆融谦逊表现在:
①工作上,作风民主,虚怀若谷,博采众议;②为人儒雅,说话和气、委婉;③在保护师生时,机智灵活,方法得当,头脑冷静。
梅贻琦的刚毅果敢表现在:
①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②坚持只唯实不唯上,使通才教育在清华得以实施;③对当局暗杀民主人士的罪行,敢于揭露,拒绝当局解聘吴晗的要求。
(每点2分,每一个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
12.(3分)A(B.“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或办事圆滑。
C.“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D.“却之不恭”是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说的客套话)
13.C(A“消费水平明显增加”搭配不当。
B语序不当,应为“兴趣、关注和研究”D句式杂糅,去掉“渗透其中”。
)
14.B
15.参考示例:
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
傲慢和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
(每句3分,句式1分、内容2分。
)
16.答案:
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17.参考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角度:
(1)遇到困难(障碍、矛盾),要学会变通,灵活应对;
(2)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必要的地方;
(3)有时,避开障碍是一种智慧;
(4)战胜困难方能达到目的;
(5)遇到矛盾不要绕道走。
参考译文:
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
高祖陈翔,是蜀州新井县令,因而安家在那里,于是为阆州阆中人。
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
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恰逢他的兄长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以事诬陷陈尧佐,降为朝邑县主簿。
移任下邽县主簿,升任秘书郎、真源知县,任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升开封府推官。
因言事忤逆圣旨,降为潮州通判。
修建孔子庙,造韩吏部祠,以教化潮州人民。
百姓张氏的儿子与其母亲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而吃掉其子,母亲不能营救。
陈尧佐听说后为之伤心,命令两个小吏乘小船拿着网前去捕捉。
鳄鱼最为凶暴,不能网到,到这时,鳄鱼顺服被网住,陈尧佐写文章把鳄鱼示众街市而烹之,人们都感到惊异。
召陈尧佐回朝,任直史馆、知寿州。
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官吏都现出大米,赈济几万人。
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