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411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1-2030)

(简本)

 

茂名市旅游局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二○一一年七月

前言

第一条规划背景

茂名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滨海旅游发展的第一轮高潮,尤其以虎头山度假区、中国第一滩为代表的滨海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后期由于体制、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原因,旅游业发展速度放缓,部分景区(点)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发展态势。

新世纪以来,茂名旅游整体保持良性发展,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呈增长态势,各项旅游事业发展逐渐深入,茂名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总量呈稳定发展和增长的趋势。

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茂名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呈现了相应的变化,同时,一些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这些问题既存在于旅游地形象建设、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市场开拓、旅游资源整合等具体层面,也亟待在旅游战略部署、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土地利用、旅游体制改革等深层次层面予以解决。

第二条本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规划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

☆如何寻找启动市场的突破口重塑形象,将茂名打造成为吸引力强的独立旅游目的地;

☆如何正确认识旅游发展对于茂名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其在粤西地区以及广东省、泛珠三角区域中的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茂名旅游发展阶段和目前面临的困难;如何正确判断驱动茂名旅游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如何进一步整合茂名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丰富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合力打造茂名旅游的拳头产品;

☆如何在充分发挥石油文化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转变茂名城市形象,实现由石化城向滨海城、工业城市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如何深入挖掘茂名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通过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茂名旅游竞争力,加强文化对地方旅游经济的贡献与带动作用;

☆如何优化茂名旅游消费结构,扩大住宿、购物和餐饮在旅游花费中的比例,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提升其消费水平;

☆如何调整旅游业的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增加政府财政与企业收入的同时,通过社会经济调控措施,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分享旅游福利。

第三条规划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形象为驱动、以项目为支撑,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建设,创新茂名旅游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协调各方利益,提升茂名旅游发展的品位,塑造茂名旅游品牌形象,形成茂名旅游特色,全面提升茂名旅游的质量、品位和效益,开创茂名旅游区域联动、城乡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第四条规划目标

围绕休闲度假旅游,以品牌建设为中心,强化精品意识,转变管理观念,创新促销方式,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推进滨海资源、温泉资源、森林资源及文化资源相结合,努力创建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活跃、旅游产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尤其将环水东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滨海风情和生态文化特色的全国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

第五条规划范围与时间

本规划范围为茂名市全境,包括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

地理坐标范围为介于北纬21°22′30′′~22°42′33′′、东经110°~114°41′之间,陆地总面积11459km2。

规划年限为2011-2030年。

划分三个阶段,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六条规划依据

6.1公约和法规

☆《旅游权利法案和旅游者守则》,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1994年,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国务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年,建设部;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林业部;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国家旅游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国务院;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国务院。

6.2国家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996年,林业部;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999年,建设部;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1999年,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广东省、茂名市及相关地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第七条规划成果

(1)《茂名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2)《茂名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图件),

(3)《茂名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4)《茂名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区域规划,包括:

《茂名浮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

《茂名环水东湾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专项规划》

第一章茂名市旅游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第八条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东连阳江,南滨南海,西邻湛江,北接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粤西四市(湛江、茂名、云浮以及阳江)之一。

辖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35.31万人,其中市辖区130.68万人。

茂名陆地面积11459km2,山地面积1300km2,海岸线220km,有水东、博贺、莲头、东山等26个大小港湾,地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茂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年平均气温22.3~23°C,年平均降雨量1509~1794mm。

交通条件:

茂名是广东省与大西南的陆路交通要冲,海路交通便利。

三茂(三水—茂名)铁路与京广、广九线相连,河茂(河唇—茂名)铁路与柳湛(柳州—湛江)、南昆(南宁—昆明)铁路相连,正在兴建的洛湛(洛阳—湛江)铁路茂名段于2010年开通;国道G207线、G325线和广湛高速公路纵横境内;距湛江机场仅90km,同时粤西新机场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

经济条件:

茂名市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14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

重化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0%,实现利润46.2亿元;茂名市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调整投资结构,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茂名的经济正朝向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有望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成为粤西乃至广东最有潜力的地区。

第九条旅游业发展分析

茂名市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达到发展高潮,随后由于管理体制、旅游开发力度不够等原因,部分景点发展受阻,旅游发展遭遇瓶颈。

茂名市旅游发展呈现出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旅游发展起步较早,旅游业总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显现出旅游产品结构不完善、游客量增长较为缓慢、各类旅游企业数量较少。

质量有待提高等不足,目前茂名市的旅游业正处于二次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发展条件正日趋成熟,“后发优势”逐渐凸显,通过政府主导、科学合理地规划,将引领茂名旅游业的第二次全面发展之路。

第十条旅游地位及竞争格局

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将广东省各市按照旅游总收入情况划分为三个集团,第一集团是2009年旅游总收入在500亿元以上的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旅游总收入之和占到了广东全省旅游总收入的50%以上;第二集团是2009年旅游总收入在100亿元至两百亿元之间的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和江门,这六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之和占广东省旅游总收入的30%左右;第三集团是2009年旅游总收入低于100亿元的城市,这十三个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占广东省旅游总收入的20%左右(图1)。

 

图1茂名市旅游业在广东省的地位格局

第二章茂名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评价

第十一条旅游资源类型

表1茂名市旅游资源评价

主类

基本类型

所占比例

全国

茂名

地文景观类

37

12

32.4%

水域风光类

15

10

67.0%

生物景观类

11

6

54.5%

天象与气候景观

8

2

25.0%

遗址遗迹类

12

6

50.0%

建筑与设施

49

34

69.0%

旅游商品

7

7

100%

人文活动

16

15

94.0%

第十二条旅游资源评价

12.1总体评价

自然资源占主体地位,人文资源呈鲜明特色。

茂名自然资源主要有海岛、海岸、山地、森林、湖泊、江河、温泉、乡村生态等资源。

资源点众多,类型丰富。

空间分布层次明晰,类型开发差异明显。

茂名旅游资源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层次性:

由南至北,形成了“海岛—海岸—城市—乡村—山地”的资源分布格局。

12.2特色评价

潜力巨大的海岛滨海资源。

茂名作为广东西部重镇,具有很大的滨海资源优势。

“夏天太热,冬天不暖”的资源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吸引区域客源市场,以发展2-3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市场群体,尤其是内陆省份的中低消费人群。

颇具影响力的地方文化。

茂名文化本底浓厚,其中以名人文化、水果文化、石油文化尤为突出,在区域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对丰富茂名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收入、拓展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品牌具有积极意义。

绿色可持续的山水生态。

茂名境内山地、河流湖泊资源较为丰富。

山地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水域资源的旅游开发成效显著,从已开发的景区来看,各具特色。

绽放新活力的南国油城。

茂名是中国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著名的“南方油城”。

以石化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对茂名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石化工业的发展可带动茂名商务旅游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的快速提高。

12.3吸引潜力评价

✧滨海、文化类资源:

具备全国、区域吸引力的资源

✧山水生态类资源:

具备省内吸引力的资源

✧城郊游憩类资源:

具备本市及周边城市吸引力的资源

第三章茂名市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十三条旅游发展重点战略

13.1国家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

先行先试,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利用广东省作为“中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试验省份的有利条件,先行先试,实现政策突破,引导旅游业产业链延伸并集群化发展,推动广东旅游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13.2滨海旅游战略:

整合滨海资源,打造茂名旅游拳头产品

整合茂名滨海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优化空间组合,以放鸡岛、龙头山浪漫海岸、虎头山、“中国第一滩”、晏镜岭为代表性景点,打造环水东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努力改善环境条件,营造浓郁的度假氛围。

以滨海旅游为拳头产品,引领茂名整体产品体系建设。

13.3城市商务旅游战略:

完善集散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加快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其交通集散、旅游集散、旅游综合服务等功能,加强中心城区与其他各县区的交通联系,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茂名旅游的集散中心。

同时面向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将茂名建设成为“居”“游”“业”三相宜的滨海城市以石化工业为驱动力,大力发展城市高端商务游,通过“显山露水”的手法,实现城市精品休闲游;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打造城市RBD;以“新城”为契机,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13.4文化生态战略:

深挖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与文化完美结合

茂名旅游发展要深入挖掘潘茂名文化、冼太文化、荔枝文化、石油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将这些文化特征融入景区景点的建设之中,使其与周边区域同质化资源的竞争中突显个性特色。

13.5形象塑造战略:

以滨海为前提,文化为根基,重塑茂名旅游形象

茂名滨海旅游新形象的树立对茂名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作为“石油城”向“旅游城”转化的拐点时期,应对茂名地脉、人脉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把握“滨海旅游城”的主线进行定位,形象口号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涵盖茂名的特色,同时要对潜在游客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并且便于记忆。

选取高效的营销途径,进行整体持续宣传,加强旅游形象支撑体系建设。

.

第十四条旅游发展目标

14.1旅游发展总目标

茂名将依托粤西优质的山、海、泉、林、果、湖、滩、岛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冼太文化资源,借助包茂高速、深茂高铁、洛湛铁路、粤西机场(新建)成为连接两个国际旅游目的地——桂林、海南岛最便捷的通道,建设国家滨海旅游产业实验区,创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

以“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和“中国第一荔乡”——根子镇为主题,建设“中国巾帼”、“中国荔乡”旅游目的地,突显“冼太故里、中国荔乡、云山鉴水、滨海茂名”的城市形象。

同时,联合湛江市、阳江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共同构建南中国海旅游“黄金三角”,加快促进茂名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旅游业带动茂名石油城形象的快速转型,在规划期末力争实现“滨海茂名”旅游新形象的成功塑造。

充分发挥茂名旅游业对茂名经济、文化和环境的综合影响。

14.2分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2011-2015)

创建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实验区。

创建AA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5个,接待国内旅游者10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亿元,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4.5万人次,创汇2300万美元,初步确立茂名旅游在茂名市经济社会的地位以及在广东省旅游的地位。

中期目标(2016-2020)

建设AAAAA级景区2个,AAAA级景区8个。

接待国内旅游者18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0亿元,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8万人次,旅游创汇4000万美元;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挤进广东省旅游第二集团军,进一步强化在茂名市经济社会的地位,深化在全国旅游目的地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远期目标(2021-2030)

创建AAAAA级景区3个,AAAA级景区13个,接待国内旅游者33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0亿元,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21万人次,旅游创汇1亿美元;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挤进广东省地级市前几位,进一步扩大茂名在全国旅游目的地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对世界范围内客源有所辐射。

第四章茂名市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十五条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确定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带、两核、三副、四片”。

15.1一带:

滨海游憩度假发展带

范围:

G325以南,电白县、茂港区的沿海地区以及近岸的岛屿,也包括大小放鸡岛。

功能定位:

该地区有优良的滨海旅游资源,依托G325作为主要的联系通道,是茂名市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具有极化作用,也是茂名创建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实验区的关键区域。

该发展带适合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旅游活动,并作为茂名市旅游的拳头产品,带动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

15.2两核

茂名市中心城市核

范围:

主要指茂名市的中心城区(茂南区),以及周边环城游憩带。

功能定位:

中心城区是茂名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是茂名旅游的集散地,重要的住宿接待中心,也是城市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此外,以江、湖、湿地、森林公园等水域生态资源及鳌头古镇等历史人文资源,还包括城郊乡村田园风光与民俗文化,构成了茂名中心城区的环城游憩带,既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

环水东湾城市核

范围:

涉及茂港区的南海街道办、电白县城区以及陈村镇、旦场镇等。

功能定位:

该区是茂名市实施南向发展战略,构建未来城市“双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茂名由石化城向海滨城市转型的的重要载体。

该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茂名市现已开发的滨海旅游产品都在该区域及其周边地区。

可依托中心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交通功能,开展休闲娱乐、城市观光、度假疗养等旅游活动,为本区及滨海旅游提供强大的支持。

15.3三副

高州城区。

高州的主城区,包括潘州街道办、宝光街道办、山美街道办。

该区依托高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功能,在提升自身旅游休闲度假氛围的同时,促进高州其他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

信宜城区。

信宜市的中心城区。

周边的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较好,可以很好地承担疏散及接待游客、整合旅游景点、营造旅游形象的功能,提升信宜市的旅游业实力,形成与南部滨海旅游协调发展的山地生态旅游。

化州城区。

化州市的中心城区。

交通条件很好,区位条件也很优越,距离茂名市中心和湛江市中心都不远。

该副中心发散出去的两条省道可以很好地联系化州的北部地区,发挥城市综合旅游区的辐射作用。

15.4四片

北部山地生态片

范围:

信宜市

资源基础:

天马山生态旅游区、大雾岭自然风景区、大仁山风景旅游区、甲门峡漂流、龙玄峡漂流、西江温泉、马安山万亩竹海、钱排李花等。

功能定位:

充分依托信宜山地生态的资源特色,以山地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南部商务滨海片

范围:

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

资源基础:

放鸡岛海上游乐世界、中国第一滩、浪漫海岸、虎头山旅游度假区、御水古温泉、广东茂名森林公园、罗坑水库等。

功能定位:

该区的资源优势突出体现在优质的沙滩、清澈的海水、郁郁葱葱的海岛,十分利于开展滨海观光、水上游乐运动、海岛度假等旅游活动,打造茂名滨海旅游、商务旅游。

中部文化农业片

范围:

高州市

资源基础:

冼夫人庙、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平云山旅游风景区、高凉岭风景区、仙人洞景区、三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区、佛子岭旅游区、万福千佛洞、正垌文化风景旅游区、老子山文化风景旅游区、马蹄岭文化风景旅游区、“三讲”红色党建线路、荷花温泉、大拜温泉、金山温泉、大井温泉、万亩竹海、千亩桃花等。

功能定位:

该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旅游资源是悠久的冼太文化、荔枝文化和发达的农业生产,但目前开发程度不深,游客较少,规划将深入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提高现有产品的档次,并进行整合提升。

西部康体休闲片

范围:

化州市

资源基础:

那务温泉、龙湾湿地公园、倒流湾、名富现代农业观光园、扶荫地林场、南山寺等。

功能定位:

化州的旅游资源并不突出,但化州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在旅游开发方面易形成“资本依托型”旅游产品开发,通过吸引旅游资本,实施跨产业联合发展。

第五章茂名市滨海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六条滨海旅游发展机遇

广东滨海旅游正呈现出日益巨大的发展潜力。

早期开发的热点海滨旅游地大多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未来上升的发展空间已不大。

新时期广东滨海旅游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打造新的市场热点和龙头型海滨旅游目的地,引领和带动广东滨海旅游二次开发。

茂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滨海发展战略”,通过国家级滨海产业试验区建设,创新滨海产业发展模式,高水平规划建设滨海旅游精品项目。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茂名市实施“滨海发展战略”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建设茂名滨海新区”的战略构想。

各项新条件和新机遇都为茂名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

第十七条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海资源潜力巨大,知名度较高;发展态势良好,成为了茂名旅游的龙头;滨海旅游对茂名市目的地形象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茂名滨海旅游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

以观光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旅游开发导致环境承载力过大,度假氛围不浓,旅游设施、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土地盘整和整合困难,景区与社区矛盾显现,经营管理体制不顺,区域内滨海旅游竞争激烈等。

第十八条滨海旅游发展规划

18.1发展目标

将茂名滨海地区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亚洲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产业实验区。

✧资源——全力整合滨海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

✧产品——营造休闲度假氛围,打造特色滨海产品

✧市场——区域内外联合营销,努力形成市场合力

✧目的地——借助滨海旅游品牌,树立茂名旅游新形象

✧政府——调控旅游有序开发,协调旅游与社区发展

18.2滨海旅游产品结构

改变茂名滨海旅游产品现状,努力培育休闲度假产品,注重运动、休闲、度假、康体、会议,主要包括:

滨海风情休闲滨海游乐度假水上运动体验游艇俱乐部邮轮旅游水上运动赛事

18.3滨海旅游功能分区

✧环水东湾组团:

水东生态体验区港湾生活风情区

✧晏镜岭——歌美海组团:

城市文化游览区中心游憩商务区;湿地生态观光区山海养生度假区

✧中国第一滩组团:

滨海体育运动区

✧博贺——龙头山组团:

旅游商贸中心区运河风情居住区;浪漫海岸度假区渔港风情体验区

✧放鸡岛组团:

海洋文化游览区

18.4滨海旅游发展规划措施

✧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协调各方利益,营造滨海旅游发展氛围;

✧资源整合与利用,打造高端滨海休闲度假产品;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滨海旅游持续发展;

✧联手开拓区域旅游市场,实行区域整体营销;

✧以滨海旅游为依托,全力促进茂名旅游目的地建设;

✧加强与区内外合作,共同推动南部滨海旅游发展。

第六章茂名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九条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茂名独特的地域文化往往蕴含于茂名各种文化旅游资源中,茂名目前拥有相当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94处,其中省级13处,市级24处,县(区)级57处;共有博物馆6间,馆藏文物10000余件。

可以将茂名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冼太文化资源、潘茂名文化资源、石油文化资源、荔枝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其他文化资源,茂名市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体现在:

☆冼太夫人作为粤西乃至南中国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其市场认知度较低,在包装旅游产品的同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好品牌营销工作;

☆石油文化一直贯穿于茂名市的城市发展历史之中,但茂名石化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几乎没有留存从建国初期至八十年代转型前的工业设施和设备,导致旅游开发的物质载体十分缺乏;

☆荔枝是茂名市的品牌水果,从唐朝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到当代的“三讲”发源地,无不见证了茂名荔枝的文化深度,但是作为旅游开发则难以构成独立的吸引物,并需要考虑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茂名的民俗文化是粤西民俗的代表,其年例、飘色、木偶戏、高脚狮子舞等都独具地方特色,但是同样缺少展示的舞台和载体,使其迟迟没有融入到茂名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第二十条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20.1发展目标

通过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潜力,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重塑茂名地方形象,将无形的文化转化为有形的旅游产品。

近期重点打造冼太文化、荔枝文化和石油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茂名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与内涵,使文化旅游成为茂名市旅游新名片,使茂名市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0.2文化旅游产品规划

冼太文化:

依托茂名市众多的冼太庙和冼太故里的历史底蕴,做大做强冼太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商业策划和整体营销的方式,实现冼太文化的产业化和品牌化。

荔枝文化:

茂名荔枝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塑造以体验为主题的茂名荔枝文化,在产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