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17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9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docx

法规新来及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安全教育手册

炼油厂新来及外来人员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节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

石油化工行业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行业。

石油化工生产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它不同于冶金、机械制造、基本建设、纺织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而有它突出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

1、易燃易爆。

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

它们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易泄漏、挥发。

在生产过程中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便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另外,在许多生产过程中,物料还必须用明火加热;加之日常的设备检修又要经常经常动火。

这样就构成一个突出的矛盾—怕火,又要用火,再加之各企业及装置的易燃易爆物质储量大,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

2、毒害性。

石油化工生产,有毒物质普遍地存在于生产过程这中。

其中有许多原料和产品本身即为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反应又生成一些新的有毒性物质,如氟化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烃类毒物等。

它们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存在,并随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原来的状态。

此外,在生产操作环境和施工作业场所,还有一些有害的因素,如工业噪声、高温、粉尘、射线等。

这些都是影响石化从业人员身心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要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

3、腐蚀性强。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性主要来源:

一是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一些强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和烧碱等。

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料和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原油中的硫化物,常使设备管道被腐蚀。

三是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生成许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蚀。

三是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生成许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蚀性的物质,如硫化氢、氯化氢、氮氧化物等。

这些腐蚀物质不但对人有很强的化学危害性,而且对设备、环境也有很强的腐蚀破坏作用。

4、生产的连续性。

制取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序多,过程复杂,并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长周期的连续运转。

在企业内部,各个运行部之间,作业区之间,工序之间,是一个组织严密,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单位或部位发生事故,都可能影响到全局。

鉴于石化企业的上述生产特点,凡进入我公司生产、施工区域的外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公司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相应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以确保在生产、施工及相痒活动中自身安全和我公司的安全生产。

第二节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一、防火安全知识

防火是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外来人员进入生产、施工区域,要严格遵守我公司的消防安全规定,学习防火安全知识,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可燃、易燃气体和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当其从设备内泄漏时,便会四处流淌、扩散,如遇明火,则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因此,在接触可燃、易燃液体和气体时要特别注意防火。

1、生产火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用火管理不当。

无论是生产用火火源还是生活用火火源,如果管理不善,都可能引超火灾。

(2)对易燃物品管理不善,库房不符合防火标准,没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储存。

例如,将性质互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放在一起,灭火要求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遇水燃烧的物质放在潮湿地点等,都可能引起火灾。

(3)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安装不符合要求,发生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等,都可能引起火灾。

(4)工艺布置不合理,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设备缺乏维护检修或检修质量低劣,都可能引起火灾。

(5)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设备超温超压,或在易燃易爆场所违章动火,吸烟或违章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都可能引起火灾。

(6)通风不良,生产场所的可燃蒸汽,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遇火源引起火灾。

(7)避雷装置设置不当,缺乏检修或没有避雷装置。

发生雷击引起火灾。

(8)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的设备、管线没有采取消静电措施,发生放电引起火灾。

(9)棉纱、油布、粘油铁屑等,由于放置不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起火。

(10)可燃物质在无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下,常温中自行发热,热量聚积自燃,如硫化亚铁在空气中自燃。

2、发生火灾(燃烧)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1)要有可燃性物质存,如汽油、液态烃、酒精、煤、氢、木材等。

(2)要有助燃物质存在,如空气、氧气及强氧化剂等。

(3)要有能导致燃烧的能量,即有着火源,如明火、撞击、静电放电、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便不会发生火燃烧。

3、一般防火措施

引起火灾的着火源可分为八种:

明火、冲击(摩擦)、高温表面、自燃发热、绝热压缩、热射线、电气火花、静电火花。

为防止和控制火灾,我公司制定了防火安全管理规定以及预防火灾的措施,一定要严格执行。

下面介绍预防火灾的常规措施:

(1)、易燃易爆生产装置、罐区、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制氧站等要害部位严禁烟火,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禁火区内动火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需要进行该类作业时,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

如必须在原地检修,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必要时还需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用蒸汽、热水等化冰解堵。

(5)、对于混合接触能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6)、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7)、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哭撞击地面。

措施:

(1)易燃易爆生产装置、罐区、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制氧站等要害部位严禁烟火,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禁火区内动火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应昼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需要进行该类作业时,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

如必须在原地检修,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必要时还需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用蒸汽、热水等化冰解堵。

(5)对于混合接触能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6)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7)易燃易爆场所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8)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9)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0)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氢化物火灾,因为这此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1)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二、防爆安全知识

石油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生产特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不仅会破坏生产装置和设施、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往往还会进一步引发火灾。

一般后者的损失是前者的10-30倍。

化学工业的爆炸事故最多,而且爆炸后引发火灾事故所占的比例也最高。

在很多情况下,爆炸事故发生时间都很短,所以几乎没有初期控制和疏散人员的机会,因而伤亡较多。

爆炸一般分为化学性和物理性爆炸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包括炸药、火药、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等爆炸,后者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钢铁水爆炸等。

预防爆炸事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般重要的爆炸危险场所都会采取监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应心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必须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如需对生产或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上要安设火星熄灭器;为防止烟囱飞火,要保证炉膛内燃烧充分,而且烟囱要有足够高度。

5、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或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

6、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内作业应穿静电的工作服、不准穿带铁钉的鞋。

7、对于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然和爆炸。

8、相互接触会引起爆炸的两类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遇酸碱有可能发生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避免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

9、防止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跑、冒、滴、漏,以防扩散到空间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0、锅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资格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以后方可进行操作。

11、锅炉、压力容器须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装置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第三节防毒安全知识

防止人员中毒,是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外来人员入厂后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规定,学习防毒安全知识,提高防毒安全意识,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什么叫毒物?

侵入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器质性病理变化的物质叫毒物。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业毒物以气体、蒸汽、雾、烟或粉尘的形式污染生产环境中空气,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和消化道(食入)三种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对人本组织器官侵害。

什么叫中毒?

由于毒物的侵入,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破坏,使人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死亡的,称为中毒。

大量毒物在短时间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突然中毒为急性中毒。

长时间内小量毒素不断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逐渐引起的病变称为慢性中毒。

一、我公司生产作业中常见的有毒物质

1、硫化氢(H2S)

硫化氢为无色带有臭自鸡蛋味的窒息性气体,有毒而且易燃,比空气重,

因而常聚集在低洼处。

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抑制细胞的呼吸,造成内窒息。

当现场的硫磺化氢浓度较低时,其臭味的增强与浓度增加成正比,但当浓度越过10mg/m3之后,浓度继续升高臭味反而减弱。

因此,不能仅依靠其臭味的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硫化氢中毒的危险。

人体吸入不同浓度的硫化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

低浓度的硫化氢中毒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会出现头痛、流泪、恶心、气喘等症状:

而当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时,会使人昏迷;当环境中硫化氢浓度达到1000mg/m3时,吸入后使人立即失去知觉,甚至很快中毒死亡。

生产现场空气中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主要分布区域和生产环节:

脱硫、碱渣处理和硫磺回收等装置;各种油罐的脱水和大小呼吸以及污水罐的大小呼吸、气体脱硫、污水气提等环节。

2、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不易液化和固化,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与氧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通过肺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液外的某此含铁蛋白形成可逆性结合,抑制组织呼吸,对大脑皮质、苍白球等影响最为严重。

生产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主要颁区域和生产环节:

炼油区域的CO锅炉、常减压、催裂化、加氢裂化、制氢、重整、沥青、焦化:

化肥区域的合成油气化、酸洗等装置。

3、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人体大量吸入二氧化硫可引起肺水肿、喉头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

生产现场空气中二氧化硫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5mg/m3。

主要分布区域:

炼油二部二联合作业区、化工部合成作业区的硫回收装置。

4、氨(NH3)

氨是无色、有辛辣刺激气味的气体,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生氢氧化氨,遇热或与火接触即可燃烧。

低浓度氨主要是对粘膜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可出现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生产现场空气中氨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主要分布区域和生产环节:

化肥的合成、尿素、包装、水汽等作业区;炼油的精制回收、常减压一脱四注等区域及海达公司冷库、液氨装瓶站等。

5、氯(GL2)

氯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

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氯在高温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则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氯气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出现肺水肿,肺气肿及出血等。

吸入高浓度氯气后,可刺激迷走神经,致反射性心跳停止可出现“电击样”死亡。

生产现场空气中氯最高溶许浓度为1mg/m3。

主要分布区域和生产环节:

化工部的水汽作业区、公用工程部供水作业区的加氯间等作业和储运环节。

6甲醇(CH3OH)

甲醇为无色澄清易流动、高极性液体。

可与水、乙醇、乙醚、苯、酮、酯及卤代烷等相混溶。

燃烧时生成蓝色火焰。

易受氧化或脱氢而生成甲醛。

甲醇在水及体液中溶解度极高,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吸收后可迅速分布于机体组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膜内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最后导至神经萎缩,重者还可致失明。

生产现场空气中甲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50mg/m3。

主要分布区域和生产环节:

化肥合成的甲醇洗工序及甲醇储运环节和检维修作业。

7、苯(C6H6)

苯为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苯的急性毒性属于中等毒类,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麻醉作用,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造血系统的损害。

生产现场空气中苯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40mg/m3。

主要分布区域和生产环节:

炼油的重整、芳烃抽提以及芳烃储罐等生产区域和环节;其他如:

油漆行业、印刷行业等用苯作稀释剂的岗位和化验、检维修等接触苯的岗位。

8、丙烯腈(GH2CHCN)

丙烯腈是剧毒类的无色透明液体,有苦杏仁味。

质量是53.06,物质的相密度的0.8004g/cm3,溶点-83.7℃,沸点是77.3℃,爆炸极限在3.1-17%范围,闪点是0℃,自燃点在481℃。

该物质是毒性作用类的于氢氧酸。

如窒息性化合物。

对眼晴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射作用,?

中毒主要由收入共或皮肤治所致,中毒表现的粘膜刺激,头晕,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恶心,如不及时抢救可存在呼吸停止,直至死。

该物质的危险特性有要表现在?

高温,?

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迂绝酸,绝纤反?

反应剧烈,由于该物质电率低,因此当流动和提拌时,会有静电。

导致燃烧或爆炸。

生产现场空气中丙烯腈短时间接触许浓度1mg/m3。

主要分布区域生产环节,化工二厂的丙烯腈车间,硫酸生产,丙酮车间和氧化纳车间、晴纶厂的联合车间,?

车间和腈纶厂的试验装置以及化工二厂的晴纶厂的化验车间。

9、氮化钠(NaDN)

白色结晶固体,在充分干燥的,无气味,记有氮化氢气味(苦杏仁)49.02相对密度的1.596,溶点:

563.7℃。

沸点的1496℃。

剧毒物质,可产生氰基的典型作用,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收,接触皮肤伤口极易侵入人体而造成死亡,经消化道吸收的致死量取决于当时胃中是否有食物存在。

口服至死量是1-2mg/m3。

中毒表面是:

无力、头痛、糊涂、恶心、呕吐、气喘。

危险特性表现是:

本身不燃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时产生剧毒的氢化物气体,与硝酸、盐酸、亚硝酸盐、氯酸盐有剧烈反应,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主要分布区域和生产环节:

化工二厂

10、丙酮氰酸:

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乙醚,在碱性溶液中,受热很快分解成丙酮或氰化氢。

分子量:

85.11

相对密度:

0.932(液体)2.93(气体)

熔点:

-20℃

沸点:

82℃

闪点:

73.9℃

自燃点:

685℃

爆炸极限:

2.2%-12%

本品属剧毒类物品:

毒性作用与氰化氢相似,是所和液体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早期中毒表现是无力头痛、胸闷、心悸、恶心严重发生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该物质的危险特性是遇明火能燃烧,受热溶解成丙酮和氢氰酸。

二、作业环境预防中毒措施

1、首先应了解作业环境毒物种类,来源和可能泄漏的条件。

如现场有“当心中毒”、“当心硫化氢中毒”的安全标志,说明该作业区域容易发生有毒物泄漏或散发的条件,因此,在作业中要树立并提高防毒安全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中毒。

2、当在生产区域施工作业时感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呕吐、皮肤或喉部发痒、咳嗽、流泪、眼睛刺痛等不适症状时,是轻度中毒的表现,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

3、撤离有毒区域现场时应向该区域的上风向疏散,千万不能往下风向撤离。

4、现场设置的预防中毒的各类防护器材,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使用,未经培训严禁使用。

5、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一旦发现作业环境中有人中毒,周围人员在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能盲目进入有毒区域救人,而应迅速呼救、报警、同时在采取相应的防毒措施后才能实施救人。

6、要十分重视硫化氢危害。

硫化气体有这样的特点,少量泄漏和浓度不高时有臭鸡蛋味,高浓度和大量泄漏时反而无嗅觉,人体吸入后,会立即发生“电击样”中毒。

因此,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防止硫化氢中毒十条规定”。

7、进塔入罐必须办理作业票。

施工人员应在规定的施工区域内进行相应作业,不能擅自进入别的生产区域或装置,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第四节电气静电安全知识

施工人员在作业中,会接触到各类电气设施,如有不慎可能会酿成事故。

进行电气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特种工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起作用证后方能上岗。

否则,就属于违章作业。

非电气作业人员因缺乏相关知识,不可擅自动用电气设施。

电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经验的人一般是在接触到带电体以后能才发现有电,幸运的情况下会感受到接触部位麻了一下,触电者会本能地迅速缩回,摆脱电流;严重的时候就可能被烧伤、击倒,甚至危及生命。

静电是难以定量捕捉的物理现象,并且缺乏再现性;在某些方面它又和动电一样,与人类的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静电放电是这些可燃物质的着火源之一,由此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也不乏其例。

因此,对静电的防范也是生产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

电气、静电事故的预防措施如下。

1、电气事故的预防措施

(1)在生产、施工区域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

如果电气设备出了

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可带故障运行。

(2)使用中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等,要保持完好,不得有存损或裸露带电部分,一经发现应及时通知电工修理或更换。

(3)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4)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5)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作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6)手持照明灯具应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7)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经过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还要按规定时间拆除。

(8)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

(9)雷雨天,不可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20米以内,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10)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用黄沙、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它们有导电的危险。

(11)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备,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2、静电事故的预防措施与规定

高处坠落而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根据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规律,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1)完善安全设施,改善作业环境,清除事故隐患。

(2)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落实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现象。

(3)禁止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等疾病或酒后人员从事高作业。

(4)加强大型构件、模板的检查,防止坠落、倒塌而带动人员坠落造成事故。

(5)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安全装置灵活可靠

(6)在高处作业的人员,衣着要灵便,不准穿高跟鞋、拖鞋;不准攀爬脚手架或乘运料井字架吊篮上下。

(7)从事不法架设安全防护措施的作业时,施工人员在2米以上部位均须系好安全带。

在悬崖、陡坡作业时,要挂好安全带。

2、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是指高处落物或因建筑机械运转螺栓松动飞出,操作不慎等原因而遭受物体打击伤害。

建筑施工现场的物体打击事故往往与高处坠落有密切联系,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有:

(1)凡4米以上的施工工程,首层要设3-6米宽的安全网。

每隔四层再支一道3米宽的固定安全网,施工层处支一道3米宽的安全网。

高层施工时,首层网点要支双层6米网。

若采取立网应高出建筑物1米以上。

安全网的质量应符合要求。

(2)种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每层要绑护身栏和挡脚板。

施工层脚步手板必须铺严,架子上不准留单跳板、探头板。

脚手板与建筑物的间隙不得大于20厘米。

各种脚手架使用前应过安全技术等部门的验收。

(1)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不准用压缩空气调和、搅拌。

(2)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

(3)对易燃、易爆流体贮罐进行测温、采样,不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

(4)不准从罐上部收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装车,严禁在装置或罐区灌装油品。

(5)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不得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织物擦试设备。

(6)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以内。

(7)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装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地面、橡胶地板等导电必要符合规定。

(8)化纤和粉体物料的输送和包装,必须休取消除静电或泄出静电措施;易产生静电的装置设备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9)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建卡登记存档。

(10)新产品、设备、工艺和原材料的投用,必须对静电情况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第五节建筑施工安全知识

建筑施工是露天作业,受气候和环境条件制约,而且,建筑施工中高空和立体交叉作业多,易引发安全事故。

建筑伤亡事故中以高空坠落、物件打击伤害事故居多。

掌握必要的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对预防建筑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1、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指从事高空作业人员从墙顶、屋面、脚手架

(3)、种类脚手架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分布并且不得超过相应的规定值,以保证脚手架的正常使用。

(4)、施工现场的一切洞口,特别是楼梯口、电梯口、(包括垃圾道口)、预留洞口、建筑物阳台、采光口等,必须设置围栏或盖板、架网等防护措施。

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必须设板棚等护头棚,棚的长度对于多层建筑施工不小于3米,高层建筑施工不宜小于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