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096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9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x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前言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如何抓住机遇,广揽人才、吸纳资金、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环境,从而加速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将人民生活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扩大***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形成社会经济、城市乡村、环保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政府和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

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做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决策、实施大手笔的城市发展规划,选择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举措,以逐步推进***经济圈的不断扩充和发展。

针对***的城市现状条件,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了***产业聚集区,以聚集区为依托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积极打造全省工业强县和***市副中心城市,尽快使***成为现代化城市,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城市道路网作为城市骨架,对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对城市的发展及其定位目标的实现,起着首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城市交通架构的规律性,多数大城市的具体作法是整体加局部的“环路加放射”路网格局,并据此构筑大城市交通布局,完善城市多中心组团与外围城市交通,从而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功能和区域性功能。

******产业聚集区道路建设既要与现有城区的放射及环形道路相联系,又必须与聚集区内的城市结构轴线相结合,采用不同交通功能的区域性“环路加放射”路网格局,共同架构城市道路网。

以期形成城市总体骨架和城市路网构架,有力促进产业聚集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本项目拟建道路是***产业集聚区规划中需修建的主干道和次干道,是产业聚集区逐步开发建设产业新城区街道,连接区域公路网,拉大城市框架,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决策的前奏,对《***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的实施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战略部署,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受项目业主委托,***金宇工程咨询服务公司承担了******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接到委托书后,我单位立即成立了由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组,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市***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人民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等有关文件,明确本项目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定位,确认本项目的使用性质。

随后项目组认真研究了***县城道路交通规划图,编写了研究报告的工作大纲,并认真地进行了外业踏勘及资料收集工作。

外业期间,项目组与项目业主、县政府、发改委、住建局、文物旅游局、环保局、交通局、铁路、国土、水利、文化、林业、电力、电讯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充分了解和征求他们对项目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对城区规划、沿线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及将来的开发情况、文物分布、现有城区道路的建设和运营现状、旅游资源分布及周边公路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实地踏勘道路方案的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对项目起终点、各交叉口、与城市规划结合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收集了项目影响区域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资料,掌握了区内交通客流及道路技术现状、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规划、综合管线规划、文物分布、水文地质、地震、矿产分布等方面的资料。

项目组经实地踏勘,在充分尊重地方政府意见的同时,以带动

沿线经济发展、符合***县城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

规划为原则,最终形成厂******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外业道路方案。

外业踏勘结束后,项目组及时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外业工作总结。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迅速全面展开编制工作,并顺利完成了本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法人代表:

1.1.3建设地点

河南省***北部***产业集聚区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金宇工程咨询公司

1.2编制依据

l、《***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人民政府,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06);

2、《***市***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

4、《******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委托书》: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

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第(1993)784号);

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I)60—2004);

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

16、其他相关规范、法规以及编制人员调有的有关资料、数据。

1.3编制原则及范围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在***县城总体规划、***产业聚集区总体发展规划及***道路交通规划的指导下,

结合******产业集聚区给排水规划和其它市政管线的规划,并依据******产业集聚区开发时序规划方案,由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结合集聚区城市开发建设和城市道路工程及其它市政管线的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其目的是完善路网结构、优化交通布局、增大完备市政管网覆盖面、改善区域环境、构筑城市骨架、加快城市发展及加大城镇化规模。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充分结合工程所属城市区域道路总体规划所涉及各市政管线的布局,满足道路红线要求,同时符合项目委托书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

其主要建设内容和设计范围包括:

道路、桥梁、雨水、污水、给水、交通工程及绿化等工程的主要研究和规划,道路照明、燃气、热力、电信、有线电视和电力等工程的次要研究及管线预留。

******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是***县城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中的主、次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88.8204Km(详见下表)。

表1-1规划建设的道路一览表

序号

道路

路名

走向

起讫点

长度

红线

备注

等级

(米)

宽度

1

主干道

淇园路

南北

泰山路—淇水西路

8226.5

40m

 

2

主干道

***大道

南北

泰山路—淇水西路

7582.33

50m

 

3

主干道

经三路

南北

***五路-淇水西路

4365.31

40m

 

4

主干道

卫都路

南北

泰山路-***三路

1390.67

40m

 

5

主干道

永达路

南北

新安路-现状支路

3170.24

40m

铁西

6

主干道

中华路

南北

新安路-京广铁路

5467.13

40m

铁西

7

主干道

淇水西路

东西

经三路-现状107国道

2488.39

40m

 

8

主干道

新高西线

东西

经三路-现状107国道

2897.42

40m

 

9

主干道

***十一路

东西

经三路-现状107国道

3038.36

40m

 

10

主干道

***八路

东西

经三路-经一路

1507.94

40m

 

11

主干道

***六路

东西

经三路-现状107国道

3042.13

40m

 

12

主干道

***二路

东西

古烟路-现状107国道

2734.97

40m

 

13

主干道

泰山路

东西

古烟路-现状107国道

2912.42

50m

 

14

主干道

泰山路

东西

现状107国道-振兴路

1884.15

50m

铁西

15

主干道

工业路

东西

现状107国道-振兴路

1506.14

50m

铁西

16

主干道

鹿台路

东西

永达路-振兴路

1226.85

40m

铁西

17

主干道

新安路

东西

永达路-振兴路

1172.42

40m

铁西

18

次干道

经一路

南北

***五路-***六路

818.37

30m

 

19

次干道

经一路

南北

***七路-淇水西路

3178.86

30m

 

20

次干道

经二路

南北

***五路-***九路

2545.57

30m

 

21

次干道

小庄路

南北

泰山路-***二路

1266.33

30m

 

22

主干道

淇水路

南北

泰山路-***二路

1053.37

30m

 

23

次干道

古烟路

南北

泰山路-***三路

1410.13

30m

 

24

次干道

腾飞路

南北

新安路-现状支路

3393.33

30m

铁西

25

次干道

振兴路

南北

新安路-泰山路

3002.34

30m

铁西

26

次干道

***十三路

东西

淇水西路-现状107国道

911.56

30m

 

27

次干道

***十路

东西

***大道-现状107国道

1602.13

30m

 

28

次干道

***九路

东西

经三路-***大道

1001.45

30m

 

29

次干道

***七路

东西

经三路-淇园路

2104.93

30m

 

30

次干道

***五路

东西

经三路-现状107国道

3030.35

30m

 

31

次干道

光伏路

东西

***大道-现状107国道

1544.41

30m

 

32

次干道

***三路

东西

古烟路-现状107国道

2557.71

30m

 

33

次干道

***一路

东西

古烟路-淇园路

2322.58

30m

 

34

次干道

太和路

东西

永达路-振兴路

1264.69

30m

铁西

35

次干道

金牛路

东西

永达路-振兴路

1198.87

30m

铁西

 

合计

 

 

 

88820.4

 

 

本工程拟建道路35条,其中主干道17条,次干道18条,全长88.8204KM。

淇水西路、新高西线、***十一路、***八路、***六路、***二路、泰山路、工业路等连接G107线、京港澳高速公路、***大道,是***产业聚集区内的主要东西向主干路;***大道、淇园路南接***县城,北连***市新区,是加快***一体化发展的两条主干道,其它主次干道相互连通,是形成***产业集聚区内路网骨架的主要道路。

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产业聚集区的城市道路交通网十分重要,将大大提高******产业集聚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对***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4城市概况

1.4.1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远在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在今花窝村附近居住,在南王庄、石河岸、靳庄、耿庄等35个村发现有距今5000年前龙山时期先民的居住遗址。

《诗经·桑中》云:

“爱采唐矣,沫之乡矣”,所指“沫乡”,即此地。

***最早叫沫乡,也称沫邑,即景色优美之地。

(诗经·淇澳云: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古代淇地竹木茂盛,水草蓊郁,景色秀丽,气候宜人,谓之淇园,既是游猎之所,又是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好地方,又系交通要冲,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西汉开始先后为朝歌县、朝歌郡、临***,隋代设卫县,清至民国间一直为***。

新中国国成立后,***归新乡专员公署领导,1954年9月20日,撤销***并入汤阴县,原***县城改为朝歌镇,***归安阳市管辖,1985年划归***管辖至今。

198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据***有关史料记载,约公元前50世纪先民已在淇河沿岸繁衍生息(今***花窝村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后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今淇滨区刘庄有仰韶文化遗址)。

到约公元前28世纪至约23世纪,生活在淇河沿岸的先民已进入龙山文化期(今淇滨区辛村有龙山文化遗址)。

到约公元前22世纪时,尧命鲧治水无功,鲧子禹奉命治平洪水,《尚书·禹贡》载:

“禹疏河东过洛内,至于大坯”,这里述及的大坯,即今浚县境内的大侄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载淇河儿女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最早史料。

到约公元前21世纪时,黄河流域部落间商品交换己具一定规模。

《尸子》载:

舜“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

”这里所述的顿丘,其位置约在今浚县屯子乡的蒋村附近。

到约前17至前11世纪时,商帝武丁曾建都于沫,后迁到北梦(今安阳市小屯)。

帝武乙复迁于沫,历四世至纣。

至帝纣时,改沫邑为朝歌。

这里所述的“沫”与“朝歌”,其位置就在今***境内。

周灭殷后,封纣子武庚为帝,周诛武庚后把朝歌以东与淇河之间地区封给武王少弟康叔名叫卫国。

其国都仍为朝歌。

春秋时改为朝歌邑,战国时属魏国,秦灭魏统一中国后,归三川管辖,秦末汉初仍为朝歌,西汉时设朝歌县于旧址,自汉时一直延续至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的***自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归卫辉府管辖,不久废州府设道尹,***改属河南北道,民国十三年归河南新乡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解放,***人民政府迁驻县城,又先后划归安阳、***至今。

在县城的建设发展历史上,县城自古系本地区水陆交通之要道,地处漳德,卫辉之间,有驿道南北通过,***城为驿道中转站。

1897年--1906年,平汉铁路建成通车,***县城是该铁路的一个停车站。

城池规模在殷末帝都时曾有三道城墙,外城北到高村桥,南到常屯附近。

第二道城在老车站之三海一带,秦汉以后的朝歌县城基本上均是在第三道城墙遗址上。

三道城墙:

外城西依太行,东临淇水,二道城墙即纣王城,第三道城(内城)为纣王宫城。

西周至西汉城池建设变化不大,明正统十二年,知县董英重修,四门各建城楼,四角各建角楼,修土城垛2300多个,城外修护城河,栽护堤柳,引折胫河水灌入护城河。

民国时期旧城犹存,城墙上主城门四处,各门俱有城楼,南为朝阳门、北为拱极门、东为润泽门、西为起秀门,四门各建石拱桥一座,东门北边另有一处小东门,为普通拱券门,拱极门北有过街棚一座,西门外另有一处高大的影壁墙,西门外常为处决死囚之所,故处决犯人俗称“出西门”。

总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县城面貌没有发生巨大变化。

解放后城墙大部分已不复存在,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县城己向北发展到三海村,铁路以西己发展为工业区。

北门外沿护城河建设了红旗路,大街两旁建筑了县委政府大楼及百货楼,已成为***的政治文化中心。

1964年***人民委员会组织人员作了“***市镇建设规划”,此次规划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又无科学依据,加之多种原因而未能实施。

1981年,***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草案》和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对***道路建设进行了规划,此次规划共规划了二十二条道路,1984年“***城镇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于1985年通过了省市技术鉴定。

改革开放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城区内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致使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市规模再次得以扩张。

目前***城区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达,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穿越县城纵贯南北,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大运河傍县城西而过,柏油路密度名列全省前列。

30000门程控电话与国内外并网直接,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方便快捷。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机制的完善,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和政府经营城市意识的增强,并且农民剩余劳动力这一大群体经营意识的提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商或从事第三产业,这使城区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上得到了较大的增长。

至2010年***城用地规模达到1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

县域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567.4平方公里。

总人口25.8万人,辖9个乡(镇、街道办),175个行政村。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

北距首都北京567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28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县城而过。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等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发展迅速,至2009年末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08个县级单位名列第17位。

1.4.2城市性质及规模

***地处河南省北部,在北纬35o30′0″至35o48′26″,东经113o59′23″至114o17′54''之间,县域西依太行与林州市连山,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北与***市区毗邻,南与卫辉市接壤。

其行政隶属***市,辖1乡4镇4街道办事处。

北、东、南三面有淇、卫、沧三河环绕。

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及安新段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县城位于县域东南部铁路两侧,南距省会郑州128公里,北距首部北京567公里。

***县城位于县域中南部的朝歌街道办事处(原为朝歌镇)。

***城的城市性质定位为:

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域旅游业发展的一级支撑城镇,以轻纺、旅游、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县域中心城市。

***县城现状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城区人口为8万人。

现状建成区主要在京广铁路和G107以东,向北沿路发展。

近年来,***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市框架初具雏形。

2近两年,启动了上关村、下关村、西街、东街等城中村改造,新开工住宅小区8个;淇北***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一批汽车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光伏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朝歌集团商务中心建设进入装修阶段,2个机关单位办公楼竣工入驻,5个机关单位启动建设。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城区零星建设控制,临街建筑丁地实现经常性管理;垃圾处理场一期建成投用,县城卫生整治力度加大,城区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009年县城人口8多万人,2003年县城人口7万人,近5年年均增长率为9.5‰,1993—2003十年的自然增长率在7.5‰—8.7‰,之间。

增长速度很高,主要是县城工业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茁壮成长,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许多剩余劳动力;另外,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使城市人口迅速扩张。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乡体制的转变,大量农业户口转成非农,造成县城人口的快速膨胀。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县城将吸引更多投资项目,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从而使***城的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2010年县城城区总人口达8.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县城城区总人口达15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

1.4.3社会经济及市政基础设施

***地处河南省北部,隶属***市。

依太行,傍淇水,素有“东临淇水观龟跃,西依太行听鹿呜”之美誉。

总面积567.4平方公里,辖1乡4镇4街道办,175个行政村,总人口25.8万人。

***农业生产的优势十分突出,是一个以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县。

***历史悠久,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商朝在此建都,称朝歌,作为殷商和战国文化遗址,这里有许多名胜占迹,例如:

华夏第一座皇家园林——淇园、摘心台、纣王墓、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校等。

淇河水哺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如被孔夫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军事家鬼谷子王禅,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剌秦义士荆轲等。

***地貌多姿,自然资源丰富。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花椒、核桃等优质产品。

淇河鲫鱼、缠丝鸭蛋、软核蜜枣,被誉为***“三珍”。

煤、石膏、大理石、花岗岩等矿藏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达。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穿越县城纵贯南北,正在修筑的南水北调大运河傍县城而过,柏油路密度名列全省前列。

程控电话与国内外并网直接,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方便快捷。

改革开放来,***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建材等行业为支柱的生产体系,随着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光伏等产业已成为发展势头迅猛的两个新兴产业,工业成为***的支柱,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75%以上。

农业基础稳固,粮食连年丰收。

畜牧养殖业发达,人均肉蛋产量居全国前茅,全省第一,是河南省食品出口创汇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010年,初步预测,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见表1—2

表1-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

年份

人口(万)

CDP(亿元)

产业结构(亿元)

人均GDP(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22.2

2.6

1.4

0.6

0.6

1189

1991

22.8

3.2

1.5

0.9

0.8

1408

1992

23.1

4

1.8

1.4

0.8

1736

1993

23.3

5.8

2.2

2.4

1.1

2504

1994

23.4

8.5

3

3.9

1.5

3639

1995

23.8

12.8

3.5

6.9

2.3

5405

1996

24.1

17.4

4.6

9.6

3.2

7253

1997

24.4

17

4.7

8.3

4

6998

1998

24.8

17.2

5.2

7.9

4.1

6983

1999

25.3

18.1

5.4

8.3

4.4

7238

2000

25.5

20.7

5.7

10.1

4.9

8155

2001

25.7

22.4

6.1

10.9

5.5

8763

2002

25.3

24.6

6.2

12.5

5.9

9748

2003

25.2

28.8

7.3

15.2

6.4

11416

2004

25.3

39.5

10

22.3

7.2

15652

2005

25.4

48.8

10

31.3

7.5

19213

2006

25.5

60.7

 

 

 

23804

2007

25.6

74.5

 

 

 

 

2008

25.8

93

 

 

 

 

2009

25.9

99.9

 

 

 

 

2010

26

115

 

 

 

 

县域内有220KV灵山变电站一座(市属),容量1×180MVA,位于高村镇花窝村;有110KV变电站两座(市属),即高村桥变电站容量l×31.5MVA,袁庄变电站容量2×31.5MVA,分别位于高村镇内和铁西区袁庄村;另有铁路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