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docx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1.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EPSP;IPSP;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2.神经反射
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正反馈和负反馈
3.NS的感觉分析功能
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
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NS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牵张反射;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主要功能;基底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NS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突触传递:
Ca2+内流
↓
突触小泡释放N递质
↓
兴奋性递质→Na+内流→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递质(突触后抑制)→Cl-内流→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细胞间兴奋传递(突触传递)的特点:
◇电-化学-电的过程
◇时间延搁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单向传递
◇易疲劳
◇总和
※兴奋在中枢的传递——多突触传递
※比较记忆,要点总结
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动作电位)
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
兴奋在中枢传递的特点
(多突触传递)
局部电流
电-化学-电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过程
快
时间延搁
中枢延搁
双向
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
安全性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易疲劳
易疲劳性
易疲劳性
不衰减
总和
生理完整性
兴奋节律的改变
绝缘性
后发放
【例题】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反射弧中的突触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答疑编号505447080101: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例题】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单向传递
B.突触延搁
C.总和
D.不易疲劳
E.后发放
[答疑编号505447080102: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
A.K+
B.Na+
C.Ca2+
D.Cl-
E.H+
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答疑编号505447080103: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答疑编号505447080104: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
A.去极化局部电位
B.超极化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特性
D.突触后膜Na+通透性增加所致
E.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
[答疑编号505447080105: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 )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答疑编号505447080106: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传出神经:
交感—副交感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递质
受体
乙酰胆碱(Ach)
M——位于所有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
N
N1——位于神经节
N2——位于骨骼肌
去甲肾上腺素(NE)
α
位于皮肤黏膜内脏的血管、瞳孔开大肌
β
β1——位于心肌,肾球旁细胞
β2——位于支气管、冠脉、骨骼肌的血管
多巴胺(DA)
D1——位于肾、肠系膜、心脑血管平滑肌、心肌
D2——位于交感神经节及突触前膜
第二节神经反射
1.反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
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感觉传导通路
2.聚合: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3.环状:
反馈的结构基础;后发放
4.平行:
非条件反射:
先天/少数的/固定/低级
(基础)eg.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无数的/可消退/高级
eg.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特异性投射系统:
人体除嗅觉以外的各种感觉纤维,分别经脊髓和低位脑干,上传到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换元后,再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每种外周感受区域与大脑皮层感觉区之间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引起特异的感觉。
特异性投射系统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觉传导途径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多突触联系,抵达丘脑的髓板内侧核群(非特异投射核)后,换元,发出的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维持和改变其兴奋状态,但不产生特异的感觉。
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1.内脏痛的特征
①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而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
②常以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的慢痛为主;
③常可出现牵涉痛。
2.牵涉痛:
是指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eg.心肌缺血→心前区,左肩疼痛
胆囊炎,胆石症→右肩部疼痛
胃溃疡、胰腺炎→左上腹、肩胛间
阑尾炎→上腹部、脐周
肾结石→腹股沟区
输尿管结石→睾丸
第四节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1.α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
2.β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考问题时;
(大脑皮层兴奋的表现)
3.θ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4.δ成人睡眠,清醒时无此波;深度麻醉和缺氧也可出现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肌纤维
eg.眼外肌(6-12)/三角肌(2000)
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暂时丧失的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研究脊髓运动功能的手段
高位脊髓横断→肌紧张消失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粪、尿潴留
发汗反射消失
几周后部分恢复
说明:
脊髓的功能受高位脑的调控,但脊髓本身也可以完成某些简单反射活动。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骨骼肌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张而伸长时,能反射地引起该肌肉的收缩,称为牵张反射.
①肌紧张: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进行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伸肌)
②腱反射:
临床上通过检查某些腱反射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减弱→反射弧受损;
亢进→高位脑中枢病变。
反射弧特点:
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内
2.低位脑干(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1)易化区下行易化作用:
★
(2)抑制区下行抑制作用:
eg.去大脑僵直(γ僵直)
3.小脑的主要功能
4.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作用:
参与对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并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
基底核病变:
1.运动过多,肌紧张降低→舞蹈病
2.运动过少,肌紧张增强→震颤麻痹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自主神经的作用:
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2.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功能特征:
①紧张性支配
②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③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N作用的影响
④对整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交感兴奋-肾上腺髓质S→应急反应
副交感兴奋:
迷走-胰岛素S→安静,机体休整状态
交感
副交感
起源
起自脊髓T/L外侧柱
脑干S
支配
广泛所有器官
局限(血管、汗腺)
效应
反应弥散1:
11~17
局限1:
2
递质
节前AcE节后NE
节前AcE节后AcE
受体
节后N效应器αβ
节后N效应器M
3.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①脊髓:
是排尿,排粪,发汗,血管运动等许多内脏
活动的低级中枢
eg.脊休克
②延髓(基本生命中枢):
心血管运动,呼吸功能
反射调节中枢
③下丘脑(内脏脑)是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eg.体温调节、水平衡、
垂体激素分泌调节、
生物节律控制等等
第七节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优势半球
语言代表区
中枢部位
损伤后语言障碍
语言运动区
中央前回下部前方
运动性失语症(不会说话)
语言听觉区
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症(听不懂话)
语言书写区
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丧失写字能力)
语言视觉区
角回
失读症(不懂文字含义)
流畅失语症
Wernicke区
【例题】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 )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答疑编号505447080107: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
A.瞳孔缩小
B.逼尿肌收缩
C.肠蠕动增加
D.心率加快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答疑编号505447080108: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下列对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数量有限
D.建立后可以发生消退
E.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答疑编号505447080109: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