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698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殡仪馆迁建工程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殡仪馆迁建工程

1.1.2项目承办单位

################殡仪馆

1.1.3项目选址

############################################文山坞

1.1.4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实施年限为18个月,即2014年4月-2015年9月

1.1.5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60亩,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殡殓服务达到最高3000具/年的能力。

项目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1、总建筑面积6300㎡,其中火化区建筑640㎡;殡仪区建筑1410㎡;骨灰存放区建筑280㎡;办公区建筑420㎡;职工生活区建筑800㎡;服务区建筑1200㎡;辅助建筑500㎡;公共连廊1250㎡。

2、室外配套工程。

3、设备和工器具。

4、专用道路2.5km、防洪渠4.3km。

工程总投资:

9215万元。

1.1.6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9215万元,所需资金由财政投入,不足部分自筹。

1.1.7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属社会公益事业范畴,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

主要收入为殡葬服务费,由政府补贴其不足部份。

(2)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是################殡葬改革工作的需要,是该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的需要。

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为全县实行全面火葬、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习、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研究依据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

2、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的通知(民办发[1990]10号)

3、《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1999;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6、《################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2.2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规程、规范等,对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项目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建设规模与内容、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研究、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3研究结论及建议

1.3.1结论

1、本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本项目既解决了################南大门丘陵地带连片开发的问题,提升该片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同时也改善了殡葬环境,大大提高了################殡仪馆的档次和服务能力,为全县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习,开展两个文明建设,推动殡改工作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项目建设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切实可行。

1.3.2建议

1、殡仪馆要加强移风易俗宣传,逐步引导市民改变烧香烧纸的祭祀方法,努力把殡仪服务区建设成为真正的“无烟区”,把殡仪馆建设成为一个集人文、教育、休闲、办理丧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做到与城市和谐发展,让群众从心理上、观念上接受并喜欢这个单位。

2、项目在下阶段工程勘察、设计中,要进一步优化工程方案,尽量节约建设资金,避免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背景

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健康的殡仪活动,能使人们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

健康的殡仪活动还能起到移风易俗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

葬祭活动早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便是人类社会当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

人类早已觉察空间和死亡的深厚的关系,他们从活人的空间选取一个特定的地方并将其神圣化来表述死亡。

殡葬建筑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谱写了辉煌的历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伴随而来的是人口流动和人口集中的空前频繁。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化非常严重。

按城市内非农业人口和建成面积计算,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已超过11160人平方公里,已超过了世界公认的人口过密城市--日本东京。

在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中,环境的污染、城市土地资源的急剧减少,使得火葬的方式成为必然,而且要求传统的葬祭的场所必须被专业的设施和配套的空间--现代殡仪馆建筑所取代。

另外,据预测“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9.7%左右,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1.35亿,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

在城市快速发展和中国人口加速老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殡葬事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殡仪馆1692家。

但仍与我国拥有15亿人口、900多万死亡人口的大国很不相称。

参照国外经验,我国的殡仪馆至少应发展到3000-10000多个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殡葬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减轻人民群众丧葬负担;进一步实施绿色生态殡葬,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1.2################殡葬事业的发展背景

################殡葬改革是在中国殡葬改革的大环境下发展过来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从九十年代开始,殡葬行业开始更多地被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现在的殡仪馆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上马仓促,规模很小,设施简陋。

两台简单的平板火化炉,能耗高又污染大;一个小小的悼念厅,面积不足200平方米。

运行了15年,至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殡仪工作的需要。

随着################城不断扩大,城市附近的土地也更趋紧张。

现在殡仪馆的位置正好处在城边一片待开发的丘陵地带,而目前该片土地周边已有一些大型项目相继完成,如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大酒店、凤凰盛世、车辆检测站等,殡仪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该片土地的开发利用。

因此,为优化城市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满足殡葬改革后续使用需要,搬迁殡仪馆迫在眉睫。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殡仪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在殡葬改革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解决困难群体“死无所葬”的重任,在为丧户提供运尸、火化、骨灰存储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还承担着政府指令性任务和突发事件、无名遗体的处理工作。

殡葬事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殡葬事业在提高殡葬行业的社会公益水平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思想。

要有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审视、改进工作。

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国殡葬事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特别是殡仪服务系统广大殡仪服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2.2.2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县城总体规划的需要

近年来,################和全国一样,社会和经济都有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县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越趋紧张。

而现在殡仪馆的位置,处在################东大门的一片丘陵之中,################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把这片丘陵规划为商住用地,用于招商引资,目前该片土地周边已有一些大型项目相继完成,如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大酒店、凤凰盛世、车辆检测站等。

殡仪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该片土地的开发利用。

2006年################市政府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中,明确要求现殡仪馆和公墓迁移到池淮镇黄庄。

这样,规划就和现状产生了矛盾。

只有将原殡仪馆迁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因此,实施本项目是################县城总体规划的需要

2.2.3项目建设是################人民群众对殡仪服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现在的殡仪馆建于1998年,当时由于上马仓促,规模很小,设施简陋。

总建筑面积只有约500平方米,两台简单的平板火化炉,能耗高又污染大;一个小小的悼念厅,面积不足200平方米。

既没有除尘消烟等环保设备,也没有灵堂、骨灰寄存等服务设施,群众反映很大。

殡仪服务涉及遗体接运、遗体冷藏、穿衣整容、化妆、礼厅布置、挽联书写、火化、骨灰寄存及相关丧葬用品供应等内容,场地和设备的不足限制了这些服务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殡葬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殡仪馆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

殡仪馆有业务有责任改善殡仪馆的环境和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殡仪馆的环境会越来越优越。

首先,殡仪馆应加强对服务设施的改造,包括装修告别厅,更新冰柜,使用高科技设备进行遗体冷藏和防腐等。

其次,殡仪馆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再次,殡仪馆要美化绿化环境,原衣物焚烧炉所在地要改造成为休闲、休息场所,清明时节作为音乐鲜花祭拜区使用。

同时,殡仪馆要继续积极倡导文明祭祀,进一步推进鲜花换鞭炮、换纸钱等活动,逐步引导市民改变烧香烧纸的祭祀方法,努力把殡仪服务区建设成为真正的“无烟区”,把殡仪馆建设成为一个集人文、教育、休闲、办理丧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做到与城市和谐发展,让群众从心理上、观念上接受这个单位。

另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殡葬事业是独家经营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局面必然会被平等竞争、共同拥有的市场所打破,要想占领和巩固这个市场,就必须向人们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

前提是要加快殡仪馆的改造和正规化建设。

因此,实施本项目是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对殡仪服务工作要求,也是殡仪馆自身完善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服务需求分析

殡仪馆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

殡仪馆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根据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二十一世纪40-50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达到相对高峰期。

而其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轨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这一特征为制定殡仪馆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殡仪馆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

该项目的服务范围为全################地区。

从全县人口现状来看,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24.51万人,但如将出外打工人员统计在内,约35万人左右。

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9.04%。

同200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53个百分点。

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口出生高峰期,这部分人即将进入老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呈继续发展态势,这也表明################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

从################殡葬管理工作整体情况来看,年正常死亡率近6‰,按此测算,年正常死亡人数为2100人左右,平均每天约火化6具尸体;规划至中期(2020年)人口自然死亡率按3%增长测算,年火化2600具尸体;规划至远期(2021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自然死亡率均按3%的增长率测算,殡葬服务需求空间巨大。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选址原则

1、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的发展;

3、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应建在交通方便,水电供应充足的地方,同时应选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4、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4.2项目选址

根据################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确定项目建设地址为################池淮镇黄庄村文山坞。

################池淮镇黄庄村文山坞是原良种场基地。

这一区域现有耕地一百多亩,山林茂盛,沟水清澈。

目前有一条约3米宽的机耕道通城白线,长度约2公里,也有小路通黄庄村和黄泥坝。

该地块距县城约12公里,交通还比较方便。

本项目建设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定的殡葬和公墓用地区域。

该区域是全县行政区域的中心点,与城区距离较远,周边没人居住,主要利用原良种场土地,没有大的征地压力和环境压力,主导风向正确、地处水流中下游、而且可供使用面积大,建设规划不受限制,还可留有将来的公墓用地,发展潜力大,符合建造殡仪馆的主要条件。

项目拟用地共160亩,其中新殡仪馆占地45亩,一期公墓用地85亩,专用道路用地30亩。

4.3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建设条件良好。

1、拟建地块大部份土地产权是县国资公司的(原良种场土地),不需要征用,但道路拓宽部份需要征用农民土地约20亩;2、四周无人居住,牵扯面小,在建设的整个过程受到的干扰小;3、道路较窄,开工前需拓宽道路,用水需要打井做水塔,临时用电可加粗原电缆增加容量解决,长期用电需要另行架设高压电缆。

4、场地大,施工方便,建设周期不用很长。

第五章建设方案与设计

5.1建设规模与内容

5.1.1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06135平方米,合160亩,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殡殓服务达到3000具/年的规模。

5.1.2建设内容

整个项目分为土地征用、主体建筑工程、室外配套工程、三通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和各项费用共六部分。

具体建设内容如附表5.1:

附表5.1################殡仪馆迁建工程内容和投资汇总

序号

投资费用名称

投资费用

(万元)

占总投资比例

备注

1

土地征用

2620

28.43%

160亩

2

建筑工程

1159

12.57%

6300平方米

3

配套工程

1945

21.10%

4

设备购置安装963

499

5.41%

5

三通工程1551万元

1374

14.9%

6

前期和其它费用

1179

12.79%

7

小计

8776

8

项目预备费

439

4.76%

9

合计

9215

100%

5.2总体规划设计

5.2.1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1、注重祭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充分利用本地块的地理优越性及周边的自然资源,注意人文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建筑同山川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既能体现古人“天人合一”、“凝结生气”的风水理论,又能享受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现代文明的殡葬典范,从而唤起人们的情感,使他们从悲哀和冥想中解脱出来。

2、强调产品的人性化。

采用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园林式风格,从祭奠建筑的结构组织、流线安排、层次空间的设计、形象特征的塑造等多方面,突出庄严、肃穆这一主题,充分表达生者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哀悼。

3、在建设举行隆重纪念仪式场所的同时,利用科学的环境规划方法,注重保留原地植物,并在殡仪馆周围种植绿化缓冲带,与周边建筑相隔离,减少附近居民的排斥心理。

5.2.2总体规划构思

本项目借鉴国内经典的纪念建筑创作方法和技巧,吸取各地域殡葬业界的优点,接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邀请国内知名景观设计单位、规划大师倾力打造,对建筑物进行精心设计。

殡仪馆内配套设计齐全,配套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休闲区、服务区、停车场和垃圾转运站。

5.2.2.1总平面布置

1、区域划分

殡仪馆根据功能划分为公墓区、火化区、殡仪区、骨灰寄存区、生活办公区、服务区、休闲区、停车场及室外配套设施。

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总体布局:

根据建设、使用、管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有利于环境自然条件的保护,整个建筑布局围绕中心广场展开,殡仪区是整个殡仪馆的中心建筑,所以位于中轴线尽端与主入口大门正对,而在殡仪区南侧为生活、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北侧为火化区,西侧为公墓、骨灰存放间和祭祀区,入口处设有一个停车场。

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

3、道路交通组织:

主入口接殡仪馆专用道路,紧邻入口处为停车场,停车场占地面积为16000㎡,可同时停泊大车50辆,小车150辆。

道路围绕中心广场和绿地形成环状,把业务区、公墓区、火葬区、办公生活区和殡仪区联系起来,做到交通便捷,分区明确又互不干扰。

4、绿化:

在主入口处设有绿化隔离带,以起到遮挡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场地周围设有防护林,场内设有绿化带,可起到隔离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营造了安静肃穆的氛围。

################殡仪馆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占地面积

160

2

总建筑面积

m2

6300

3

容积率

0.059

4

绿地率

%

94

5.2.2.2建筑设计

1、殡仪区:

主要设有消毒、清洗、整形整容、冷藏室、停尸间、悼念大厅、守灵室和休息室,建筑面积 1410㎡。

2、骨灰存放区:

设有门厅、管理人员办公室、骨灰存放室,建筑面积280㎡。

3、生活用房:

设有办公室、值班室、员工厨房、餐厅和卫生间,建筑面积800㎡。

4、业务用房:

设有接待室、小超市、登记收费处,建筑面积420㎡。

5、辅助用房:

配电室、车库、锅炉房、解剖室、冷藏室,化妆室、厕所,建筑面积500㎡。

6、服务用房:

招待所、食堂等,建筑面积1200㎡。

7、公共连廊1250㎡。

5.2.2.3建筑环境及园林景观设计

整体环境景观设计,突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四季常青、百鸟争鸣、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环境主题,总体表现融园林、人文景观、殡葬为一体的环境特色,结合自然、地势、地貌,塑造庄重、肃穆、优雅、宁静、宜人的祭祀环境。

规划建造中央绿地广场,采用坡地式设计,平均地平在原有基础上高出1米左右,实行立体绿化,建造特色枯水景,并辅以建筑小品装点,以扩大绿化面积、增强视觉冲击力。

根据组团分区,设置不同主题的组团绿化,倡导宾至如归的园林生活。

各组团的景观设计以半围合的结构加上立体化的主题绿化使每个组团形成各有特色的陵园景观,营造温馨体贴的归属感。

保证植被的多样性和色彩性。

整个园区的植被应保证四季有景,色彩丰富,高矮有序,品种多样。

5.2.2.4道路结构与停车场设计

车行道为20厘米厚C25现浇混凝土面层,下设15厘米厚5%干硬性混凝土稳定层,15厘米厚碎石垫层,路面宽7米。

建筑物后退道路边缘4米,道路转弯半径6-9米,呈网状布置。

林荫道路面铺设广场砖,下设30厘米厚沙石垫层。

人行小道为混凝土路面。

在主出入口处左右设置两个停车场,每个停车场8000平方米。

设置大车停车车位120个,小车停车车位280个。

在地上的主干道上设置港湾式停车位,供临时车辆停车。

道路及设施考虑应充分考虑到大众的使用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

5.2.5馆区建筑小品

1、景观小品:

整个园区内设各种雕塑小品和景观小品,提升艺术品味。

2指示牌:

厂区设置各种指示牌,如指示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公共建筑以及管理处等方便来宾使用。

3、庭院灯:

保证园内夜间行人车和公共次序安全、既有安全保护功能、又可美化环境。

4、座椅板凳:

设在广场、水边,既绿化又方便使用。

5、宣传栏:

设在人流集中必经之地。

大小高度适宜,便以观看。

6、垃圾桶:

在公共区域等人流较多的地方、居住楼旁设置。

5.3结构方案

5.3.1结构与基础

本项目的主要结构布置方案拟考虑采用粘土空心砖砖混结构;素砼条型基础或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本项目不考虑抗震设计。

5.3.2材料选择

1、砌体

砖混结构房屋的墙体采用370厚粘土空心砖,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墙体采用陶砌块。

外墙外贴50厚聚苯板保温,内隔墙可采用铝合金或石膏板等轻质隔墙。

墙面外装饰主要为涂料和瓷砖,住宅的内装饰材料由业主自定。

2、钢筋

一级钢筋φ-HPB235fy=210KN/mm,

二级钢筋φ-HRB335fy=300KN/mm2

三级钢筋φ-HRB400fy=360KN/mm2。

3、钢材

本项目采用Q235B钢材。

4、混凝土

上部结构柱、墙、梁、板采用C25混凝土,其他构件采用C20混凝土。

5、焊条

本项目Ⅰ级采用E43,Ⅱ级采用E50。

5.4主要配套设备

项目拟引进燃油式全自动环保节能高档平板火化机、拣灰式火化机各2台。

火化机由台车、主燃室、二燃室、燃烧器、烟道、风机、引射器和烟囱组成。

其主要特点:

一是利用二次燃烧使有毒有害物质燃烧的比较充分,同时二次燃烧室排出的烟气经烟道和引射式矮烟囱排放大气中,可烟气中的有害成分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环保要求,污染物的排放可达到国家三级或二级标准,烟囱口基本上无黑烟;二是火化机是下排烟式火化机,即烟气是从火化机主炉膛内向下,经再燃室地下烟道和烟囱排入大气中,从而达到减轻大气污染的效果。

其技术参数如下:

火化机技术参数

项目

拣灰式火化机

平板式火化机

燃料

0―20﹟轻柴油

0―20﹟轻柴油

燃油炉膛工作温度

600―850℃

600―850℃

炉膛工作压力

-5―-20Pa

-5―-20Pa

焚化时间

35―40分钟/具

25―35分钟/具

耗油量

8―12公斤/具

3―6公斤/具

火化率

8具/8小时

10具/14小时

鼓风机参数

风压10500Pa,风量1000m3h

风压10500Pa,风量1000m3h

引风机参数

风压8900―9800Pa,

风量1450―1600m3h

风压8900―9800Pa,

风量1450―1600m3h

电气容量

18KW

15KW

炉体尺寸

主炉长3200宽2300高2200

假炉长3200宽3100高2200

长3400宽2200高3300

炉膛尺寸

长2210宽700高560

长2200宽700高618

炉体重量

18吨

15吨

环保标准

GB13801-92

GB13801-92

5.5给水工程

5.5.1用水量

1、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标准:

公共设施(6个功能区)6L/㎡·d

其他(绿地、广场道路等)1L/㎡·d

不可预见水量(包括管网渗漏水量)按总水量的15%计

2、用水量

本项目用水量见下表

用水量计算表

5.5.2给水水源

因离市政管道较远,拟在园内打深水井取水。

5.5.3生活给水系统

将深水井内水储入储水塔,用DN100球墨铸铁管接到园区各建筑,室外给水管网为环状,管道沿设计道路顺自然坡度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