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教师队伍解说稿.docx
《德育 教师队伍解说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 教师队伍解说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教师队伍解说稿
第一部分:
德育篇
春来耕耘花满树满园德育尽芬芳
第一篇:
环境育人––润德
“重德弘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前行;责任、诚信、感恩,总有一种信念让人奋进。
1957年白银区第三小学在铜城白银组建诞生,61年的磨砺,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白银区第三小学跨越发展的华章。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快速更新观念,努力实现立德树人,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的目标。
以“教学生六年,想学生一生,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办学理念;以“阳光快乐,博学善思”为校训;用“求实求精,求异求新”的教风、“勤学乐学,会学博学”的学风和“和谐进取,务实创新”的校风打造出誉满白银的名校。
校园处处呈现育人思想,在各楼梯两侧制作可方便更换内容的文化长廊,在每层楼道内分别制作经典古诗、“大中国”图片、“十大主题”教育图片、“魅力白银”和“甘肃风光”图片展以及28颗班级之星长廊,让校园文化濡染孩子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
在各楼道墙壁上间隔悬挂学生的书法、水粉画、十字绣、剪纸等作品。
充分利用学校教学楼后挡土墙面,分隔为多块来展现学校各项活动内容;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彰显学校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
沁润廊、涵泳坊、阳光乐园,诗情画意,耳濡目染,使孩子们在阳光沐浴成长。
第二篇:
活动育人——养德
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段炼,在活动中创新。
“德”在爱国教育中
为让学生从小种下爱国的种子,学习优秀人物的良好品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组织开展德育第一课教育,如观看“感动中国”活动。
重视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周一德育主题晨会,以升旗仪式时“国旗下讲话”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主题教育。
“德”在传统教育中
大队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故事。
在校园橱窗、宣传栏内定期更换宣传资料,营造教育氛围。
各班也利用班队课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德”在感恩活动中
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主题德育实践教育。
如,三八妇女节、感恩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德”在传承文化中
我校注重利用读好书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学校利用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学校宣传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开展“我的中国梦”、“书香校园——引领阅读未来”图书漂流阅读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全体师生品读经典。
学校也围绕“读书、求知、文明”为主题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争做“阅读之星”和“书香少年”,努力构建书香校园。
“德”在艺术活动中
为促进学生德、慧、智全方位发展。
每年5月份为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月,学校举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学生能唱的唱、会弹的弹、会画的画,能跳的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
我校认真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在校园”,开发特色体育课程。
一是开展以“追逐阳光,享受快乐”为主题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活动,创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二是落实“三操一课”制度,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伴着音乐出操、列队、踏步、跑操。
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多样,将“集体舞”、“团体操”、“趣味运动”和体育达标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举行“阳光体育”花样团体操展演,将篮球、排球、呼拉圈、跳绳等各种体育活动项目和改编的配乐巧妙串接起来,融为一体,通过艺术的渲染,变成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使孩子们在最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最好的体育锻炼。
如今,这一展演已成为我校体育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德”在礼仪课程中
为使得礼仪教育更贴近学生,我校编写了《区三校阳光少年文明礼仪》手册,将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举止、谈吐、服饰、餐饮、对外交往等礼仪礼貌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坚持分类施教,对小学生实行坐、行、站、写、读等行为习惯养成以及文明礼貌用语等基础性教育,通过仪表、言谈、举止体现个人礼仪,通过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集会礼仪等体现学生礼仪,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德”在廉洁教育中
我校充分认识到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师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白银区第三小学教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十项规定》,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的会议),提出“领导重人品、教师重师品、学生重学品”的廉洁教育方向,编写了《廉洁教育读本》。
“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我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化校内德育效果。
如:
“我最宝贵的——一个需要被关爱的世界”、“体验社会掌握技能”体验“五个一”、“走进社会,感受家乡新变化”、“节粮在我身边——2008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我的低碳生活”、“节约每一滴水”、“认识常见农作物”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调查体验活动,培养青少年自身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荣获国家、省级和市级一二等奖,已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认可。
“德”在安全和法制教育中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我校十分重视安全和法制教育,每学期开学进行“安全第一课”教育。
同时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队会、课堂、板报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确保师生的平安,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德”在科技活动中
学校鼓励学生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让学生把自己的创造发明写出来或画出来,参加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2002年至今,每年都有学生作品获奖。
近五年来,学校装修了一间100平方米的科技室,有机器人、3d打印机、车床洗床等设备,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发动青年教师参与辅导,我校在部省市区各类科技活动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如:
2016年代表甘肃省参加国家级VR机器人比赛荣获三等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三等奖;还有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大赛都荣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特长的舞台。
第二篇教师队伍
引领教师内涵发展构建阳光教师团队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
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品牌学校、特色学校的基础。
我校于2011年启动了高效课堂建设,这对于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区三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传统备课方式、陈旧教育观念难以突破;跳不出重教轻学的牢笼;重教学内容的讲授,轻教学管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进入高原期。
这些问题制约了教师本人和学校的发展。
为了打破瓶颈,学校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在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的理念上拓展出新的思路。
我们确定了幸福成长教师发展目标:
育人为本、专业为重、创新为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立足学校的发展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引领教师内涵发展,构建阳光教师团队。
一、师德建设弘扬教师风范
学校开展以“培育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宗旨的师德建设工程。
目的在于培养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德是教师的魂,其核心是“敬业”、“爱生”、“奉献”,我校立足于本校实际,把师德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开展系列主体教育。
“学习名师活动”、“相信和关爱每一个孩子、”“感动三校人物评选”、“师德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
二、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
“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的核心任务是传承文化和塑造人格,只有不断读书,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促进生命成长和人生的发展。
学习一般有三大功效:
一是补充没有的,二是更新陈旧的,三是改变错误的,无论哪种结果,都将改变一个人的现状,使他的认知更加广阔,更加精准,更加专业。
学校开展了“你读书,我买单”的活动(就是假期每位教师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开学后交回学校图书室,学校全额报销。
),使得教师阅读更加便利,同时又充实了图书室库存量;把教育专著作为奖品奖励给每年评选出的师德标兵、教学新秀、希望之星等先进个人和阳光和谐团队,让名家理论引导教师成长;大力发展阅读工程,
1.每天年的读书节,学校启动了“书香校园——阅读引领未来”的读书漂流活动;
2.每周一、三、五三节阅读必修课,重点强调了师生共读,构建了新的“学习共同体”,营造大家争创书香班级、争做书香教师的良好氛围。
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引领教师读出教育的长度(教育价值),教育的宽度(生命成长),教育的深度(人性关怀),教育的高度(价值取向)。
3.我们确立了“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
“走出去,请进来”是一种教师非常喜欢的学习形式。
外派教学骨干到北京、上海、苏州、长沙、成都等教育先进地区参加生本课堂研讨会;学习、考察回来后进行共享交流,带动更多的老师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在学习中获得专业发展。
邀请六小龄童、沈石溪等名家来校讲座,本土专家李尚飞等作专题报告,教师的观念得以更新,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得以提升。
4.校本培训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借助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培训模式,以常态课为突破口,开展“与名师手拉手——同课异构”等活动,引领教师从学科本质入手,探索教材整合的路径和方法;挖掘核心概念,进行体验教学设计。
成立“听评课指导小组”,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
营造了老师们都能坦诚相见,互通有无的教研氛围。
三、教育科研提升教师学术能力
教育教学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应积极投身科研,拓宽渠道,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向着骨干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的目标发展,以切实行动提升专业技能。
1.教研工作,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师只有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才可能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博取专业发展。
教师一定要挤出时间来参加教研活动,千万不可以功课多,教学任务紧来搪塞,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只有把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游刃有余地在三尺讲台上任意挥洒,激扬文字,指导教学。
只有通过教研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迅速,否则会步履蹒跚,成长滞后,只有教师能力得到发展,才能居高临下,打造精品课堂,创建高效课堂。
学校要搭建各种教研平台,组织和引领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们互相学习,才能洗去教师身上的那种狭隘的教育教学观。
教而不研则浅,没有教研的指导,没有教研氛围,教师只是一个教书的匠,缺乏研究和探索的气息,也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度。
下面就我校在科研方面的一些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具体做法,分而析之。
2.抓常规教研活动
一是每学期根据学校主题教研,针对性制订业务学习计划(问题导学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小组评价做卓越教师怎样教书不累人、电子白板、希沃技术、课题立项、教育叙事等)。
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目标组织有效教研组活动一次。
二是按以解惑为主的集体备课、以创新为主的教学研讨、以反思为主的“群体式教研”、以提升为主的叙事研究分类探讨具体研修流程。
三是以“三力工程”(水平标高影响力、团队领导号召力、专业伙伴凝聚力)为抓手着力推进学科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建设。
四是规范学科组活动流程(组员签到→学习展示→研讨交流→工作安排→备课活动)。
3.抓二项工程实施
二项工程即“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一,是依托“青蓝工程”,着力青年教师的培养,给每个青年教师排一名师傅,采取捆绑式评价,使“青蓝工程”落地生根,形成有效的“传帮带”机制。
二是依托“名师工程”,以名师为引领,以课堂为纽带,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引领辐射作用,旨在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促进优秀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提高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三、抓精品课堂研磨
1.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我校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在赛课活动中,学校给青年教师都安排了师傅,参赛教师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十分重视,有的教师为了上好参赛课,在组内反复试讲,不仅虚心请教师傅,还能请教学校其他的骨干教师,让他们对自己的教学点拨、指导,力争将课上好。
通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大多数教师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2.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教学研讨活动。
我校教研组精心挑选各科阳光课堂落实较好的教师,带头给各学科教师上示范课,通过他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全校教师积极向上,探究课改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不断促进骨干教师研究课堂的深度,逐步向特色型好专家型提升。
3.开展“5113年级组竞赛课”活动。
我校开展了七届大型的教研“年级组赛课”活动,即年级组5人为单位,1人课前5分钟说课,1人课中40分钟上课,2人课后10分钟评课,1人课后写出反思,每一次活动,同年级教师不能重复上次参与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所有学科,全校教师均在不同层面参与了活动。
活动中年级组教师,通力合作,互相切磋,针对同一课共同研讨,既展示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又彰显了年级备课组、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更诠释了新的教学理念。
年级组内通过磨课研讨活动,“磨”出了校本教研的活力,“磨”出了教师专业提升的平台,“磨”出了教师锐意进取的精神,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单兵作战走向合作共赢。
老师们在研讨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了吸纳,在领悟中学会了调整,在合作中实现了成长,形成了三校教师“奉献、拼搏、钻研、创新”的团队文化。
4.结合“一师一优课”活动,使用我校“问题导学自主互助”教学法,用一学期时间,为参赛教师反复打磨精品课,让每位教师充分把握优质课、精品课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框架,确保取得更好的优质课成绩,在反复研磨打造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
(青年、骨干、老教师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张玫张金兰等)
5.抓现代化教学手段
(1)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
(2)班级优化大师使用;
(3)希沃提升技术
希沃授课助手是一款由希沃(seewo)自主研发的基于无线Wi-Fi网络,实现移动终端与(及智能手机)之间的互联互动的移动应用软件。
通过运行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可对智能手机进行无线的PPT演示、上下翻页、退出操作、通过移动终端实物拍照文件传输、实物拍照展示、触摸板控制、手机电脑同屏等手机操控电脑等操作。
作为一线教师,应拓宽渠道、灵活多样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要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服务育人为宗旨,立足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引导教师达成“工作即研究”、“教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新的增长点”的共识,学校坚持“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
校本教研有主题成系列,依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模式,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和校本研究为主体,组建了五个“学习发展共同体”:
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教研活动共同体、课题研究共同体、学科备课共同体、班主任工作研究共同体,形成了合作式的科研团队教研氛围。
在教育科研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策略,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们特别渴望“开放式的互动的课堂;注重体验、实验、探究的课堂”——即生命化的课堂。
于是,我们挑选了几位教研员尝试“学案导学,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但几节课下来我们发现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实施小组合作?
如何做到优困兼顾、生生互动?
学生不预习、展示、反馈怎么办等问题困扰着高效课堂建设。
经过调研,找出了师生共同关注的四个关键点即“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
我们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大困惑、真现象进行整合,化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确定为教研主题。
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共同体的作用,在人人备课、个个钻研的基础上,集体讨论、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精神,实现团队、成员双赢的效果。
开展了“我眼中的高效课堂”、“我与课改同成长”、“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为主题的教学论坛活动。
要求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接龙日记传阅。
学校梳理了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每周教研组进行一次教学困惑研讨,如进行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自主学习的策略何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指导”、“有效合作的形式有哪些”等。
学科备课组进行“课堂教学流程”研究,带领教研小组进入课堂,课后再对教学环节逐一分析,找出高效环节和无效环节,制定了“问题生成单导学”自主互助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即以“问题”为引领,“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题,筛选问题,以学路建议为线索,开展小组讨论探究,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问题生成单导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面对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有问题就有发展,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的过程。
我们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转化成研究的课题,同时采取自下而上组建团队的方式,让老师们自主申报教育教学中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选择彼此认同的同伴,目前我校已组建了14个以“课题研究”为指引的课题研究共同体,又自主推选出了各自的共同体负责人,这些负责人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他们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发表教育随笔,教育反思,引领一大批新锐教师成长了起来。
提升层次,引领教师成长为学术型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应是学术型的,一名学术型教师要具备六大素养:
重品格;好学习;多实践;勤反思;常积累;善研究。
2013年我们为使得礼仪教育贴近学生,德育副校长组织编写了区三校文明礼仪《阳光少年宝典》,将小学生的举止、谈吐、服饰、餐饮、对外交往等礼仪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修订了校本课程《国学经典读本》《家庭教育读本》《安全教育》《廉洁教育读本》;教学副校长主持的课题《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和语文组老师的课题《激情在小学课堂的实践活动》通过省级鉴定,4项课题通过市级鉴定,2项省级立项,6项市级立项。
有多篇教师的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和获奖。
四、培养骨干优化教师结构
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切实开展师能达标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练功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三字”达标、“普通话”过关、白板使用、说课、评课等练功活动,促进教师基本功的提高。
二是划分层次,分类提高。
启动“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确定成长目标、途径及保障措施。
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六个一引领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制定了“导、练、帮、带、评、用、推”七字管理策略,开展“快速成才计划”。
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给教师创造了更优质的成长环境,也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本学期学校共15对师徒结对,并签定帮带合同,学校还分阶段对帮扶效果进行了调研了解,提高被帮扶者的教学能力。
三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学校深入开展了“高效课堂六课”活动,即:
随堂课、达标课、教改示范课、汇报课、实验课和竞赛课。
校领导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包组教研,和教师一起听课评课,进行课堂跟踪,了解教师的教,了解学生的学,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帮助,发现好的经验方法在全校总结推广。
学校在骨干团队的引领下,涌现出了一批课改标兵,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他们在省、市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中频频获奖。
近三年先后有3名教师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0名教师分别奖获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仅在2013年白银市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校4位青年教师代表白银区参赛均获得了一等奖,其中两位分别获小学语文、科学的第一名。
被评为“甘肃省教学技术能手”,还有2名教师分别获得“甘肃省技术标兵”和“白银市技术标兵”称号。
青年教师的成长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五、文化建设强化团队合作
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优良学校文化的过程,就是师资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过程。
因此,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需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当是教师团队文化建设。
共同体的建设,是学校成长、发展、自我完善的源泉和动力。
学校为了便于老师教研,以各年级学科为教研单位,构建学科电子教案共享资源库,形成教研团队,让教研员参与管理,集体备课,集体教研:
理清教学思路,找准训练重点,明确教学策略,确定教学行为。
今年在1-6年级全面实施了“教学案一体化”的共享教案集智备课形式,它的特点是“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教学案”的编写流程是:
一编二讨三改四审五用。
建立了主备先行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二次备课形成个案,课上续备形成续案,课后反思形成补案的“五级集体备课制”。
创建合作型团队,让教师快乐地工作。
合作是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
学校鼓励教师之间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分享教学技能和专长,以此来培养教师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
教师快乐工作的内因是精神的愉悦,外因是合作的愉快,而载体则是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在实践阶段,学校采取了“年级组捆绑式评价”激励机制,开展了最有活力的两届大型的“阳光教师,自主课堂4112年级组赛课”教学活动。
同年级组的老师集体备课,课前一人5分钟的说课,一人40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其他2位老师进行点评。
这项活动涉及所有学科,全校教师均在不同层面参与了活动。
活动中年级组教师,通力合作,互相切磋,针对同一课共同研讨,既展示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又彰显了年级备课组、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更诠释了新的教学理念。
年级组内通过磨课研讨活动,“磨”出了校本教研的活力,“磨”出了教师专业提升的平台,“磨”出了教师锐意进取的精神。
合作型的团队创造了喜人的成绩,,学校借助“捆绑”的团队力量,培养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青年教师,推出了一支“特别乐奉献、特别肯吃苦、特别爱钻研、特别能创造”的专业团队,在共同发展的氛围中,老师将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整合在一起,荣辱与共,形成了“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三校精神和“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团队”的团队文化,使备课组、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在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方面,我校重发现、重关怀、重激励、重引领,逐步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
2012年我校语文、音乐、美术老师合作编排的《少年中国说》在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经典诵读展演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型团体操《最炫民族风》和《跃动彩虹》是学校体育艺术组和全体班主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每当展演时刻,绿茵场上展现的三校全体师生灵动的美:
那欢快的节奏,催人奋进;跳动的音符,荡人心弦。
教师队伍建设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
今后我们将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创建“主动担当、公平正义、创新发展”的行政班子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深入挖掘知识对于人类的价值,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设计课堂教学。
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意的专业素质,享受职业幸福。
学校将继续强化品牌优势,深入践行“阳光和谐教育,朝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的教育目标迈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白银区第三小学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