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512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docx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

1、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和相协调。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和。

3、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年。

4、城市污水应当处理。

5、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的原则。

6、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和禁止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7、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既包括,也包括,体现了“大环境”的概念。

8、对固体废物应当实行“三化”管理。

所谓“三化”是指固体废物、、。

9、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间的环境保护方面重要的国际条约规定有:

、。

10、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形式有和

两种。

11、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12、由于自然界的运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由于人类运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13、我国大气污染严重,以和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14、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大会。

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以各国普遍接受的方式,正式通过了《》。

15、排污收费是指国家保护机关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排放污染物和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16、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事故查清后,还应向其作出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

17、新《刑法》对环境犯罪作了专节规定,其名称为,共规定了种罪名。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是由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标准三级及标准、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五类构成的。

19、《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年;《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年。

20、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是:

性,性,性。

21、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和限期治理。

22、土地的特征是,位置的固定性,,生产能力的永久性。

23、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一是      的环境问题,二是        的环境问题。

24、由于自然界的运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称。

由于人类运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25、环境监测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监测和监测。

26、《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五种行政处罚,即____、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_________、责令停业或关闭。

27、限期治理决定由______作出,是设定一定期限由排污者在该期限内实施完成治理任务、使污染物排放达到治理目标的一种________措施。

28、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______,会议通过了____。

29、新《刑法》对环境犯罪作了专节规定,其名称为________,共规定了_____种罪名。

30、固体废物包括_________、城市生活垃圾、______。

31、环境法调整的对象是_______,环境法保护的对象是_______。

32、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要求三项建设三同时,即______,以实现三个效益相统一,即__________。

33、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方法分为技术的、____、行政的以及_____方法等。

34、我国大气污染严重,以_____和____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35、土地的特征是_______,位置的固定性,_______,生产能力的永久性。

36、在大气和外层空间的环境保护方面重要的国际条约规定有:

____、______。

37、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形式有_____和_____两种。

38、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____日内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_____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39、环境保护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和广泛性。

40、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____方针,实现______相统一的重要手段。

41、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既包括_____,也包括_____,体现了“大环境”的概念。

42、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保障____,促进_______的发展。

43、对固体废物应当实行“三化”管理。

所谓“三化”是指固体废物____、____、无害化。

44、1992年联合国_______大会后,各国把______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

45、环境问题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

A、大环境概念

B、生态环境概念

C、次生环境概念

D、原生环境概念

2、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30日

B、25日

C、20日

D、15日

3、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4、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A、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C、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

D、污染者负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

5、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根据行为违法的性质和情节的不同,可以对违法单位处以()的行政处罚。

A、警告

B、罚款

C、停业

D、关闭

6、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A、赔礼道歉

B、排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恢复原状

7、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30日

B、25日

C、20日

D、15日

8、我国环境保护可采取的手段有()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科学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9、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A、赔礼道歉

B、排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恢复原状

10、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A、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C、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

D、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

12、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A、赔礼道歉

B、排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恢复原状

13、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4、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30日

B、25日

C、20日

D、15日

15、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A、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C、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

D、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

16、我国环境保护可采取的手段有()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科学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三、判断题

1、在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

()

2、地震和海啸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    )

3、在世界现代史上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属于环境破坏问题。

()

4、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并向城市蔓延。

()

5、《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又称《地球宪章》。

()

6、酸雨污染是当今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

7、矿产资源是一种可供人类社会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

()

8、现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破坏环境行为的权利,并且还享有就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

9、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标要收费,不超标不收费。

()

10、在特定地区,为了保持一定的环境质量,可以由地方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

11、在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

()

12、在世界现代史上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属于环境破坏问题。

()

13、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并向城市蔓延。

()

14、《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又称《地球宪章》。

()

15、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标要收费,不超标不收费。

()

16、在特定地区,为了保持一定的环境质量,可以由地方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

17、地震和海啸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    )

18、限期治理的决定机关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19、在环境监督管理部门里,统管部门执法地位高于分管部门。

()

20、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依据综合型原则,即以属人主义为主,以属地主义、保护主义为辅。

()

2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   )

22、当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不一致的时候,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而绝对不是自然规律。

(     )

23、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兴起和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     )

24、对环境实行法制管理,不是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能够完成和进行的。

(     )

25、预防为主,并不是意味着它可以代替治理措施,也不是治理不重要。

(   )

26、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环境权。

(     )

27、现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破坏环境行为的权利,并且还享有就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   )

28、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标要收费,不超标不收费。

(     )

29、在特定地区,为了保持一定的环境质量,也可以由地方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   )

30、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处罚之前,应告之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

31、在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

(     )

32、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是由国家设立的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单独完成的。

(   )

33、环境污染损害是一般的侵权行为。

(   )

34、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污染源规定的最高容许排污标准。

(     )

3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

36、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谁获得野生动物的监管权,野生动物就属于谁所有。

(   )

37、一般来说,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应对环境评价承担法律责任。

(   )

38、根据国际习惯法,任何国家若违反了国际义务并给相邻国家造成越境空气污染,就得承担国际法上的责任。

(   )

39、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非988年制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

40、矿产资源是一种可供人类社会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

(     )

四、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

2、环境保护法

3、“三同时”制度

4、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5、国际环境问题

6、限期治理制度

7、环境基准

8.水土保持

9.无过错责任

10.国际环境问题

11、环境

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3、公害

1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

15、环境保护                         

16、污染事故

17、环境影响评价(狭义)            

18、排污收费

19、许可证制度

20.环境保护法体系

五、简答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环境监测?

它具有哪些任务?

3、简述对耕地进行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

4、简述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5、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6、简述当前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7、简述中国提出的解决世界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原则。

8、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

9、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0、什么是环境监测?

有何作用?

1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什么是国际环境保护法?

80年代以来有哪些新的特点?

13、什么是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统管”与“分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

六、论述题

1.试述1992年《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所提出的原则的主要内容。

2、试述我国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具体制度。

3.试述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

4.试论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5.试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的法律意义。

6.试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资源环境保护法》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2、检举控告

3、三

4、集中

5、减少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

6、机动车辆行使使用声响装置

7、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8、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9、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0、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1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2、原生或第一类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类环境问题

13、尘酸雨

14、环境与发展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15、超标准陆地水体

16、48

17、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13

18、国家环境地方环境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标准

19、 五二

20、预测客观综合

21、目标期限

22、面积的有限性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23、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4、原生或第一类的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类的环境问题

25、环境质量污染监督

26、警告     责令重新安装使用

27、国家机关   强制性

28、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29、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13

30、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31、环境社会关系         环境

32、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3、经济的       法律的

34、烟尘     酸雨

35、面积的有限性   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36、《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7、排除危害     赔偿损失

38、15   15

39、科学技术性   综合性

40、预防为主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41、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

42、人体健康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3、减量化       资源化

44、环境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

45、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

2、D

3、B

4、ABCD

5、ABCD

6、BC

7、D

8、ABCD

9、BC

10、C

11、ABCD

12、BC

13、B

14、D

15、ABCD

16.ABCD

三、判断题

1、对2、错3、错4、错5、错6、对7、对8、对9、错10、对

11、对12、错13、错14、错15、错16、对17、错18、错19、错20、错

21、T     22、F       23、F         24、T       25、T

26、F     27、T       28、F         29、T       30、T

31、T       32、F        33、F         34、T          35、T

36、F       37、T        38、T         39、F           40、T

四、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2、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和外商投资建设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4、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指因违反环境保护法污染或者破坏环境资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5、国际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6、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

7、是指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8、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9、无过错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只要对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10、国际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11、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公害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并对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

1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污染危害环境而侵害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15、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6、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管理上不负责任致环境受到污染的现象。

1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科学依据。

18、排污收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机关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向陆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19、许可证制度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20、环境保护法体系,是指由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法律规范所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答: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和预测。

(4)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5)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

(6)结论。

 

2、答: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

它具有三项任务:

(1)进行环境质量方面的监测,系统掌握和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2)进行污染监督方面的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进行环境科研和服务方面的监测,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为社会多做贡献。

 

3、答:

对土地的管理,特别是耕地,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保护耕地的主要内容是:

(1)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2)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

(3)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4)严禁乱占、滥用耕地。

4、答:

(1)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律依据。

(2)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

(3)是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武器。

(4)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

 

5、答: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和预测

(4)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5)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

(6)结论。

6、答:

当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1)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耗损),

(3)酸雨污染,

(4)生物多样性锐减,

(5)淡水短缺,

(6)森林破坏,

(7)荒漠化,

(8)海洋污染和破坏,

(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7、答:

中国提出的解决世界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原则是:

(1)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2)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

(3)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

(4)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处理环境问题应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

8、我国环境法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

(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

(2)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3)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4)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5)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法律、法规中环境保护规范;

(6)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7)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8)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9)我国参加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9、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1)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2)新的全球伙伴精神原则;

(3)公平承担责任原则;

(4)合理承担污染损害责任原则;

(5)和平解决环境争端原则。

10、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

环境监测的作用表现为:

(1)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2)是科学管理环境的基础。

(3)是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技术依据。

1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12、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间环境保护关系行为规范的总称。

国际环境法的新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