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478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一中 六中 八中 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

合肥一中六中八中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合肥一中、六中、八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

命题学校:

合肥六中命题人:

张伟审题人:

夏家桂

考试说明:

1.考查范围:

必修1和必修2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2.试卷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文言文阅读(3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人之相与.与:

交往

B.虽趣舍万殊.殊:

差别

C.未尝不临文嗟悼.悼:

叹息

D.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其所之.既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当其.欣于所遇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游目骋怀

D.因.寄所托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3.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语段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

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体现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表示时间过得很快,暗含着人怎样度过短暂一生的深沉问题。

C.作者借“虽趣舍万殊……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几句表达了深沉的感慨:

人生一

世虽各有所好,但终会随着时间和心境的变化而变化。

D.“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是古代高寿的人,在这里以专名代泛称,代指长寿;“殇”即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在这里代指短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3分)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分)

(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穆崇,代人也。

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

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

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

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之,密遣崇告太祖。

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

“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崇来告难,太祖驰如贺兰部。

显果疑眷泄其谋,将囚之。

崇乃唱言曰:

“梁眷不顾恩义,奖显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

”显闻而信之。

窟咄之难,崇外甥于桓等谋执太祖以应之,告崇曰:

“今窟咄已立,众咸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

”崇乃夜告太祖。

太祖诛桓等,北逾阴山,复幸贺兰部。

崇甚见宠待。

太祖为魏王,拜崇征虏将军。

从平中原,赐爵.历阳公,散骑常侍。

后迁.太尉,加侍中,徙为安邑公。

又从征高车,大胜而还。

姚兴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救,太祖遣崇六千骑赴之。

未至,恭靖败,诏崇即镇野王,除豫州刺史,仍本将军。

征为太尉,又徙宜都公。

天赐三年薨.。

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

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谥.法,至述义不克曰“丁”。

太祖曰:

“此当矣。

”乃谥曰丁公。

初,太祖避窟咄之难,遣崇还察人心。

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

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

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

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

适去,贼党追者已至,遂得免难。

太祖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

太和中,追录功臣,以崇配飨。

(节选自《魏书·穆崇列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B.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C.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D.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6.下列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大体分公、侯、伯、子、男

五个等级。

B.“迁”和“徙”一样在古代都是调动官职用语,但“迁”一般指升官,有时侯也指贬官,

如“左迁”。

C.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褒奖赞美的称号,

称为谥号。

D.薨,可指有爵位者的死。

《礼记·曲礼》: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崇忠于太祖,太祖流落独孤部,他常往来供给生活必需品,尽心尽力。

B.穆崇足智多谋,在刘显阴谋叛乱时,他主动献计使梁眷免于被刘显怀疑。

C.穆崇深得太祖恩宠,去世后太祖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法,为他确定谥号。

D.穆崇曾获得白狼的帮助,为躲避贼兵追捕,宿营大泽边,遇白狼引他逃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

“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5分)

(2)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杂诗(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写日落月出,昼去夜来,为下文“日月掷人去”埋下了伏笔。

B.天气的变化让作者感觉到生活不易,于是失眠的作者开始感叹长夜漫漫。

C.作者想要倾吐内心隐衷,却无人应答,只好举杯与自己的影子相劝共饮。

D.诗人将素月清辉浩荡万里的景象和内心感受相融合,独具浑然天成之美。

10.同样写于作者辞官之后,《杂诗》(其二)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在运用意象、抒

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1.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

(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比兴的手法,表明求贤才而不得,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的两句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以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柳树

契诃夫

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

柳树很粗,两人合抱都围不拢。

这树老了,驼背了。

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

你把手伸进树洞,你的手就会粘着黑糊糊的蜂蜜。

一群野蜂会在你头上嗡嗡地叫,不住地螫你。

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老汉阿尔希普,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

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

白天他钓鱼,夜里坐在树根上沉思。

大约三十年前的一个礼拜天,阿尔希普听到了铃铛声。

一辆三套马的大车翻过山包,下了坡,眼看就要来到堤坝上。

邮差睡着了。

马车上了堤坝,不知为什么停住了。

赶车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地开始行动起来,他扯下邮差脸上的布巾,挥起一把短柄链锤。

邮差立时不动了。

在他的浅色头发里,露出一个鲜红的伤口。

赶车人跳下车,挥起臂膀,又给他一锤。

不一会儿,阿尔希普听到近处有脚步声:

赶车人从岸上下来,径直朝他这边奔来……他那晒黑的脸膛十分苍白,眼睛呆呆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

他浑身颤抖,跑到柳树跟前,也没有发现阿尔希普,就把邮包塞进了树洞,之后跑上堤坝跳上大车,而且让阿尔希普更为吃惊的是,赶车人朝自己的太阳穴猛地一击,并把血抹了一脸,这才抽打起马匹来。

“救命啊,出人命啦!

”他大声叫喊。

他的呼喊引起了回声,很长时间里阿尔希普都听见这声“救命啊!

大约过了六天,有人来磨坊调查。

他们画了磨坊和堤坝的平面图,不知为什么还测量了河水的深度。

一行人在柳树下吃了饭,又都坐车走了。

在来人调查的时候,阿尔希普一直坐在磨坊的水车边,身子发抖,眼睛望着那个邮包。

他看到里面有不少盖五个戳子的信封①。

他日夜望着这些戳子沉思,而柳树老婆婆白天不声不响,到了夜里就呜呜哭泣。

“傻婆子!

”阿尔希普倾听着柳树的哭泣暗想。

一周后,阿尔希普已经带着邮包进了城。

进城后他向人打听:

“这里的官府在哪儿?

有人给他指点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一个条纹岗亭。

他走进前厅,见到一位老爷,制服上的纽扣亮闪闪的。

老爷吸着烟斗,正为什么事训斥看守人。

阿尔希普走到老爷跟前,战战兢兢地讲起了老柳树旁发生的事。

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我一会儿回来!

”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

在那里他被许多人团团围住……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对他说:

“你找错了地方,老伙计。

你该到下街去,那里会告诉你怎么办,这里是地方金库,亲爱的朋友!

你该去找警察局。

阿尔希普接过邮包,走了出来。

“怎么邮包变轻了!

”他思忖,“比原来少了一半!

在下街,有人指给他另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两个岗亭。

阿尔希普走进去。

那里没有前厅,登上台阶就是办公室。

老人走到一张桌子跟前,向几名文书讲了邮包的来历。

那几个人夺了他手中的邮包,对着他大声嚷嚷。

他们派人去找长官,来了一个胖胖的大胡子。

他简单地问了几句,拿了邮包,进了另一个房间,把门插上了。

“钱在哪儿呢?

”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说话声,“邮包是空的!

去告诉那个老头子:

他可以走了。

要不把他抓起来!

带他会见伊凡·马尔科维奇!

不,算了,还是让他走吧!

阿尔希普鞠了一躬,走了出来。

一天后,那些鲫鱼和河鲈又看到他那把灰白胡子了……深秋。

阿尔希普依旧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脸阴沉难看,就像那枯黄的柳树。

当看到那个赶车人出现在身旁时,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赶车人没有发现他,径直来到柳树前,把手伸进树洞。

一些湿漉漉、懒洋洋的蜜蜂爬了他一袖子。

摸了一阵以后,他吓白了脸。

过了一个钟头,他才到河边坐下,呆呆地望着水面。

“那东西在哪儿?

”他问阿尔希普。

阿尔希普开头一声不吱,沉着脸躲开这个杀人凶手,但不久又可怜起他来了。

“我送交官府了!

”他说,“不过,你这个蠢货别害怕……我告诉他们,那东西是我在柳树下拾到的……”

赶车人跳起来,一声吼叫,朝阿尔希普扑去。

他把老汉打了一顿。

打他的老脸,把他摔在地上,用脚踹他。

打完之后,他却不离开老汉。

他在磨坊里留下来,跟阿尔希普一起生活了。

白天他睡觉,不言不语,到了夜里就在堤坝上走来走去。

春天到了,赶车人依旧不言不语,继续游荡。

一天夜里,老汉走去找他。

“够啦,你这蠢货,别再闲逛了!

”他说,“你走吧!

“不行啊!

”赶车人回答,“我倒是想走,可是腿痛,心也痛。

阿尔希普扶起赶车人,把他带到城里。

他把他领到下街,走进那问他上交邮包的办公室。

赶车人跪倒在长官脚下,连连悔罪。

大胡子一脸惊讶。

“你把什么罪名往自己头上安,傻瓜!

”他说,“你是喝醉了?

还是要我把你关进拘留所?

这些恶棍都疯了!

只会把事情搞乱……凶手没有找到——好,这就完了!

你还想干什么?

滚出去!

当阿尔希普提到那只邮包时,大胡子哈哈大笑,那几个文书都露出吃惊的样子。

看来他们的记性不好……这样,赶车人在下街赎罪不成,只好又回到柳树旁……

为了躲避良心的折磨,赶车人只好投水自尽,搅动了水面,水面上正漂着阿尔希普的浮标。

一八八三年四月九日(有删改)

【注释】①五个戳子的信封:

指寄现金的挂号信件。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老柳树的描写突出了其屹立不倒的形象,之后细致具体的描写了树洞,事实

上是为下文赶车人将邮包藏匿在树洞里埋下伏笔。

B.老人上交邮包,地方金库的官员却私自贪污其中一半的钱财,之后警察局也无意于查清

案件,这些丑相展现出沙俄当时民不聊生的惨象。

C.老人的遭遇体现了当时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从发现邮包分量不对到最后无端的被收走,

老人只能一声不吭,没有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D.小说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揭露现实的荒谬之处:

犯罪的马车夫选择自首,官员们却对他进行无情嘲弄,最终马车夫只能选择投水自杀。

13.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6分)

①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

(3分)

②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3分)

14.小说以“柳树”为题,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绯.(fēi)红归聘.(pìng)络绎绿草如荫B.踯躅.(chú)青衿.(jīn)蛾眉天伦叙乐C.黯.(àn)然拊.(dǐ)掌枕木陨身不恤D.遒.(qiú)劲漫溯.(sù)莅临图穷匕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

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此联内容很好,却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的咏竹楹联。

内容是:

“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声名赫赫至高无上B.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妇孺皆知首屈一指C.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妇孺皆知至高无上D.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声名赫赫首屈一指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语段中三种精神境界的内涵,每条不超过10个字。

(6分)

西方讲人生境界,以近代哲学家尼采的“精神三变”理论最为有名。

他以骆驼、狮子和婴儿喻为人生精神阶段三境界。

一变为骆驼: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外号,能背负重物,经受考验,毅然决然向前走去。

人在年轻时,谁不曾像只骆驼,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与指示,走上能成为圣贤的艰辛路?

具体说来,听别人对你说:

“你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

”而我们呢?

只是被动地接受命令,认真地奉行别人的指示。

这种被动的情况也可能持续终生。

二变为狮子:

狮子有“森林之王”的称号,抱有大无畏的精神,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开创的勇气。

狮子的比喻是说任何环境都无法阻碍它的前进和开创。

和骆驼相比,狮子的象征是:

你对自己说“我要如何,我要如何!

”这显然是从一个被动的自己转变为主动的自己了。

人生成败的关键就是从被动到主动。

骆驼若不变为狮子,则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随人俯仰,主体未能挺立,哪有自己的生命可言?

三变为婴儿:

是说在肯定主体之后,准备开始一个新生命了。

婴儿代表一切可能性的开始。

婴儿的境界并非指其无知、幼稚,而是指其情发乎本性,说话和行为源自本心,很少受到外在约束,无忧无虑每一天。

(1)

(2)

(3)

20.下面是小明陪同奶奶到医院就医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文字。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以内。

(4分)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

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合肥一中、六中、八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1.C【解析】悼:

悲伤

语文参考答案

2.A【解析】A.都是动词:

“去、到”。

B.代词:

“他们”,代词;代词:

“我自己”。

C.表原因:

“……的原因”;表凭借:

“用来”。

D.介词:

“依,随着”;连词:

“于是,就”。

3.A【解析】本语段未体现书序特点。

4.

(1)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与友人)在室内畅谈。

(句意通顺1

分,“怀抱”1分,“悟”1分)

(2)尚且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慨,更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句意通顺1分;“犹……况”,关联词1分;“化”1分;

“期”1分)

(3)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触。

(句意通顺1分,“览者”1分,“斯文”1分)

5.A(原句:

眷谓崇曰:

“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

6.C【解析】谥号不都是美谥,也有恶谥、平谥。

联系文段,就可以看出“丁”并不是美谥。

7.B【解析】“他主动献计”错。

8.

(1)(梁眷)于是将爱妻及所乘良马托付给穆崇说:

“事情如果被发觉,我当用这些来自我证明。

”(“因”、被动句,“自明”各1分,句意2分)

(2)在这之前,卫王拓跋仪谋反,穆崇曾参与其事,太祖爱惜他的功劳而替他隐瞒过去。

(“是”、“预”、“秘”各1分,句意2分)

9.B【解析】“时易”为“时节变换的意思”,不是“生活不易”。

10.《归园田居》(其一):

所用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简朴自然。

诗人置身其中,体会到的是辞官后归隐田园的淡泊、愉悦的心情。

(意象1分,情感2分)

《杂诗》(其二):

所用的“落日”“素月”“寒风”“冷枕”,展现的是月下诗人的孤独寂寞。

诗人深夜独自饮酒,彻夜不眠,感叹时光飞逝,壮志未展,满是悲怀。

(意象1分,情感2分)

11.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2.B【解析】无法看出民不聊生的惨象。

13.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人比作柳树。

老柳树历经多年,依然屹立不倒,从老柳树上我们看到了老人的饱经沧桑和坚韧不拔。

(手法2分,分析1分)

②运用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的活动,夸张地刻画

出官老爷的贪婪和虚伪,为下文官员偷走阿尔希普上交的邮包做铺垫。

(手法答出一种即可给2分,分析1分)

14.①暗示老人形象。

他们有相似的外形,相似的支撑作用;②充当行文线索。

老柳树与故事发生背景有关,同时又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③推动情节发展,老柳树为遮挡老人和赶车人藏匿邮包提供地方;④渲染悲剧色彩。

中对老柳树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无奈悲凉,营造了小说压抑沉重的氛围,使小说悲剧色彩更浓。

(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

15.D【解析】A项聘(pìn)荫——茵;B项躅(zhú);C项拊(fǔ)陨——殒

16.B(“回味之无穷”是表达效果,放在最后)

17.B(雕梁画栋:

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美轮美奂:

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富丽堂皇: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声名赫赫:

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一般形容人。

妇孺皆知: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至高无上:

意思是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形容地位很高。

首屈一指:

意思是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指居第一位。

引申为最好的。

18.C

19.

(1)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2)生命自觉勇敢无畏(3)返璞归真率性自由

20.门诊挂号后到门诊室就医,按医嘱到不同科室化验并做CT、B超、心电图检查,然后把汇总的检查结果拿到门诊室交给医生,医生开出处方,患者携带处方到交费处支付药费后去药房领取药品。

(内容完整2分,逻辑顺序2分)

21.作文评分细则

一、作文命题说明和立意分析

【命题说明】

本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立意的首要工作。

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细细揣摩。

第一句话是说明性的句子,是对“汉服”这个概念的说明性解释。

“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概念的外延;“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则是概念的内涵。

概念外延中的“传统服饰”是重要的信息点,考生应该对“传统”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敏感,因为从“服饰”与“传统”的概念关系上讲,后者是更上位的概念。

那么写作范围就应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低于“汉服”例如抓住汉服的特征进行立意,高于“传统”例如泛化为“任何事情”,都会导致偏离题意。

概念内涵中汉服的特点,也可以从“生活不便”的角度进行辩证理解。

第二句话是材料的主体部分。

“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是事件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这是女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也是考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的对象与载体。

或者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件事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

“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既可以是女生外在行为的初衷与出发点,也可以是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即女生上课和生活都穿汉服的目的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或者说她们行为的实质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

“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则是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与现代生活不同”也是重要的信息点,它引导考生要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思考问题。

第三句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则是思考的方向。

“此事”,指的就是“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