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47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docx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2.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终形成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是

A.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C.天子—卿大夫—士—诸侯D.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3.《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

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

4.战国时期提倡“仁政”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

C.孟子D.老子

5.秦国灭掉六国后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秦朝定都于

A.咸阳B.临洮

C.邯郸D.辽东

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朝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控制地方B.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C.有助于加强皇权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7.“光武中兴”中的光武帝指的是

A.刘邦B.刘秀

C.王莽D.刘彻

8.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史记》B.《宋书》

C.《论语》D.《汉书》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列按照空间更能直观反映出三国鼎立局势的图示是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11.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王莽改制

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12.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的浩大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13.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

14.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科举制初步形成是在

A.曹魏B.唐朝

C.隋朝D.宋朝

1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这有利于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6.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A.雕版印刷书籍出现B.孙思邈编写出《千金方》

C.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

17.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D.陶渊明

18.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

C.知府D.枢密副使

19.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能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

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改革涉及诸多领域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D.引发党争导致北宋衰亡

20.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

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士族强大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D.经济重心南移

21.(1141年)“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和辽B.北宋和西夏

C.南宋和西夏D.南宋和金

22.北京城正式作为王朝都城开始的标志是

A.金朝迁都燕京B.元朝定都大都

C.明朝建都北京D.金朝定都上京

23.《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A.党项B.蒙古

C.契丹D.女真

24.为了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元朝设立了

A.台湾行省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D.宣慰司

25.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了加强和辽夏金各政权的经济交往,宋设置了

A.市B.夜市

C.坊D.榷场

26.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编撰的“四书”不包括

A.《大学》B.《中庸》

C.《宋书》D.《孟子》

27.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

A.柳永B.关汉卿

C.苏轼D.李清照

28.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详细的著作《农书》的作者是

A.王祯B.郭守敬

C.沈括D.辛弃疾

29.地方行政区划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主要经历了秦汉郡、县两级,唐代道、州、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

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

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地方行政机构极不稳定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削弱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30.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

随后出现的隋唐统一王朝,……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导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秦朝和隋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一下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6分)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武帝纪赞》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顺应时代需要所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8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四个角度各举出一个措施即可得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分)

32.(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盛况?

(2分)这一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6分)

 

材料二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

万户)

年代

地域

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

唐朝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

(公元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

(公元1187年)

北方

965

493

459

679

南方

111

257

830

1280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哪一时期?

(2分)简单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突出表现。

(6分)

 

33.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

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此外,这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苟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帅“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

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34.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

“13世纪的中国……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4分)

 

(2)材料二中,汤因比和余秋雨都对宋代的中国非常向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可能会关注的宋代市民文化现象,并分析这些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6分)

 

35.(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中国古代史有许多通史著作。

史学家们往往按照朝代进行分期创作,并给该时期做以阶段性的概括,例如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概括为《大分裂》,将清朝概括为《帝国余晖》,这些题目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的秦汉、隋唐、宋、元、明的其中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能反映所选朝代的题目,并用具体史实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予以论证。

(要求:

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3.(12分)【答案】

(1)关注重点:

仁政;重民、富民。

原因:

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寻求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传承传统“民本”思想。

(5分)

(2)特点:

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

影响:

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4分)

(3)问题:

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

发展: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3分)

34.(10分)

(1)观点: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表现:

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4分)

(2)现象:

瓦肆(城市中的娱乐场所)的出现,宋词的繁荣,宋代话本的出现,《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的兴起等。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6分)

35.(6分)回答出所要求朝代的阶段性特征即可,包括总特征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

【示例1】

秦汉——大一统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时期的形成、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

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经济:

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秦的暴政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文化:

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城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示例2】

隋唐——大繁荣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走向成熟的时期。

中华文明在内部体制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推动中华文明向外传播,在交流中,形成了中华文明圈。

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隋唐开创并不断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使行政体,制更加完善。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经济:

生产工具和技术的革新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臻完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出现盛世局面。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在危机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理论体系得到更新和丰富。

科技和文学艺术繁荣,兼收并蓄,领先世界。

中华文化对世界贡献很大,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

【示例3】

宋——新高度宋代是我国农耕文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时期。

中华文明通周边文明的交流与攻伐,促进了中华文明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

政治:

宋代政治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完善,文官制度形成。

经济:

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租佃关系普遍化,海外贸易兴盛,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思想文化:

形成程朱理学,市民文学获得极大发展,科技领先世界,并不断外传。

【示例4】

元——大融合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统治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政治、经济、文化之复杂多样,前所未有。

政治:

“蒙汉杂糅”,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经济:

棉纺织业发展,生产彩瓷,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市世界最大港口。

思想文化:

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市民文化获得发展,是中国戏剧的黄金时期。

科技发达,传播海外。

【示例5】

明——兴衰并存明朝时期农耕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但,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

政治: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经济: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海禁政策使外贸落后。

思想文化:

宋明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