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10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docx

整合汇编《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

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

业务学习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

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

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

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

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习,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

一组做一题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

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

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

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

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平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

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

跟我当时教的三

(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习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

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2

  这几天我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优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

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问题情景。

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学生入迷的听讲中,顺势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D、效果明显。

  二、不足:

  

(1)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

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的是两位教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渗透估算。

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24×12后,我追问:

谁能估算一下大约一共有多少个?

你是怎样估算的?

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知道估算可以24和12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

学生的估算方法多样,思维灵活,在具体的题目中渗透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又能为检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服务。

  2.理解算理。

列出算式24×12,重点还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本节课主要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尝试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形结合,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

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由于学生是初学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因此经常会在书写格式上出错,出现数位不对齐等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还要多巡视学生的书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计算类教学一直被冠以枯燥、乏味的标签,学生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反复强调但仍有学生不会计算,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痛苦。

因此,如何上好计算课成为了我的困扰。

上个学期我们创新街基地校便以计算类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渐渐发现可以借助直观模型架起算法与算理之间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

很庆幸在我们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亲临指导,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将针对到《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作以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做过了表内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些都将成为本节课学习的依据,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已经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根据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教育观,在明确了这节课的知识地位之后,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学前调查。

对班上随机抽取的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有少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家长或课外班辅导能计算出正确答案168,但对算理并不清楚,竖式的书写格式也不规范,对于给出的电子图,并没有起到帮助理解算理的作用。

  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我对教材进行了研读。

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

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经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可见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中加入了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并在练习十中安排了相应的习题,教材的用意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用书。

书中明确指出在教学笔算的时候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因此点子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点子图,我又阅读了一些相关的饿书籍——《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书中对电子图的一些解释也为我备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方法。

首先要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2X14,学生借助估算的知识来分析12X14大约是多少,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是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同时也渗透了准确计算的方法。

接着借助点子图让学生尝试准确计算结果,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出与笔算一致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分布计算的形式写成竖式,并对照着点子图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也渗透十进制和位值制的思想。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点在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结果和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如何对齐,因此,我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通过一节课的探索,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加深了,点子图将“冰冷”的算法和“神秘”的算理深层次融合,让学生清楚感受到“法中见理,理中得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当然,在课堂中为了加深对点子图的理解,花费的时间较多,感觉竖式的规范书写没有练习到位,课下仍要继续规范,这也是本节课的一点遗憾。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通过现实生活情境为素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性。

  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我在新授教学后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把第二个因数的两个数字的乘积合并成一个数字的乘积,如“34×13”计算时变成34×3=102,再算34×10=3,最后34×13=3102。

第二种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54得数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第三种是忘记在乘的过程中加上进位。

针对这几种情况的学生,我是先集体讲评,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家来找出问题所在的地方,再指导订正。

经过这样的辅导练习,到最后还剩两三个学困生不会用竖式计算,对于学困生我先让他们练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再在这个基础上把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第二个因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也就是说让学生做了两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再把这两个竖式乘得的积相加,在相加时注意把第二个竖式的积的末尾上的数与第一个竖式的积的十位对齐,再相加。

这样经过几个竖式的练习,效果真的还可以,学困生基本都会计算。

在这种方法熟练的基础上最后让学困生慢慢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一下子就全部学会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对于学生真的有难度,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举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反馈,才能完全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

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

  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

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

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习的竖式。

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

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

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

  ①掌握乘的顺序;

  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

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7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

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

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

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

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

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

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习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关键:

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上的灯柱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

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

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努力做到编排练习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使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在设计本堂课时都比较注重练习的强度和层次性,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作业设计方面重新设计了一份星级挑战题,分三个层次。

由于这堂课的重难点是计算顺序,为突破这一难点,巩固算理,第一个星级作业我设计了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算法,特别是对学习较弱的学生。

二星级作业是请学生写出每个笔算乘法中两个积分别表示什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算理,为以后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三星级作业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12×30

  师:

12×3多少?

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

(乘法意义)

  师:

那12×30呢?

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

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

小朋友,你们有吗?

好,现在上课。

  3、师:

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

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

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

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

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

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

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

(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

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

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

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

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谁想出了一种方法?

有两种的吗?

还有没有更多的?

(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

31×10=31031×2=62310+62=372

  师:

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

(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12×1=12360+12=372

  师:

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

为什么要拆呀?

  师:

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

31×4×3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

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

自己试着做做看。

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62是怎么来的?

(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

(10个31)那3728呢?

(板书:

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2

  ———

  62

  31

  ×10

  310

  62

  +310

  372

  

(1)你为什么这么做?

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

是不是觉得有点繁?

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

再试试。

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

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

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

(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

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

(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人10个班有()人12个班有()人

  23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习23×13。

(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想问大家的。

(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

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

(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

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

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13

  ———

  69

  41

  ×21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

(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

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

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

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

(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但要注意什么?

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

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

(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

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

(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

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

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

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

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成人票每张50元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24

  ———

  244

  122

  1464

  ⑷1张票要()元60张票要()元61张票要()元

  5、11×11=12×11=13×11=

  14×11=15×11=16×11=

  师:

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

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

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

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

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

(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学习的?

  师:

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

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