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690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共计6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学周长的含义,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实践活动。

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单元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学习多边形的开始,认识其特征。

逐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加深对周长概念的认识,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逐步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2.认识周长…………………………………………………………1课时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课时

4.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2课时

5.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想、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关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辨析、沟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钉子板和皮筋;三角尺和方格纸。

导学单

《长方形和正方形》预习单1

班级:

姓名:

评价:

预习内容:

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数学书P36~37。

助学题:

找一找:

1.在生活中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

 

猜一猜:

2.猜测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征,你能验证你的想法吗?

 

3.猜测一下正方形有什么特征,你能验证你的想法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图形王国里,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贴: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谈话:

你能在这里找一找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

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观察猜想,启发探究

谈话:

观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正方形呢?

预设: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说明:

在数学上,像这样上下两条边是面对面的,我们可以称它们叫做“对边”。

这是长方形的一组对边,长方形还有对边吗?

(左右也是一组对边)

小结:

同学们可真会观察思考。

研究几何图形我们一般可以从边和角两方面入手。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但这些还仅仅是大家观察所得的猜想,要想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特征,我们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板贴:

猜想、验证)

2.动手操作,交流验证

谈话:

你打算怎样验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呢?

预设:

量折

那,角的特征——直角,又该怎么验证呢?

3.对比联系,深入认识

谈话:

刚才和大家一起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那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同的呢?

预设:

四个角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不同的是正方形四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

小结:

你们真会联系比较,思考得很深入。

4.认识各部分名称

谈话:

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还有各自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请看。

揭示: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地长叫作边长。

谈话:

老师这儿有一个长方形,谁想来指一指、说一说它的长和宽。

如果我这样变换长方形的位置,你还能来指出它的长和宽吗?

正方形的边长谁想来指一指说一说的。

三、拓展练习,深化认识

1.做图形

谈话:

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你想亲手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素材:

钉子板、三角尺。

要求是:

1.同桌商量合作,每人选用一样材料做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完成后同桌互相评价,看看对方是否做成功了。

你们创造了很多长方形和正方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钉子板放在最后)

2.猜图形

谈话:

瞧,我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躲在了小丑的后面,请大家猜一猜后面躲着的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告诉你两条边的长度不一样时,就能确定是长方形。

那现在只告诉一条边的长度呢?

小结:

看来告诉你一条边的长度是不能确定图形的,这条边有可能是正方形的边长,也有可能是长方形的宽,还有可能是长方形的长。

3.画一画

谈话:

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想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吗?

这里的小方格的边长表示几厘米?

你画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正方形呢?

4.折一折

出示两张宽相等但长不相等的长方形,分别折成最大的正方形,你猜一猜,哪张纸折成的正方形大?

分别让两个学生折一折,进行验证。

追问:

为什么折出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呢?

(因为宽相等)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分享的吗?

那我们是怎样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呢?

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里,图形让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希望大家今后也能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去探索数学之美。

教学反思: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生在原来对长、正方形粗浅认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观察学生往往能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这仅仅是观察所得,只是自己的猜想,需要验证。

这一环节既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严谨。

接着放手让学生操作验证,交流得出结论。

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探索知识一个基本方法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种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学生创造施展的舞台,并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在练习中,我也是特别重视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如引导学生同桌合作,选择三角尺或钉子板,动手创造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认识。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猜一猜,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不足:

整个教学自己还没有完全放开,部分环节还没有完全请学生展现出来;引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有些牵强;学生汇报时的课堂表达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导学单

《长方形和正方形》预习单2

班级:

姓名:

评价:

预习内容:

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数学书P39~40。

助学题:

学一学,我知道: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量一量,我收获:

2、找一片树叶,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

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算一算,我掌握: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单位:

厘米)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感知周长

1.由动画情景引出周长概念,初步感知周长。

(1)初步观察,初识“边线”。

谈话:

瞧,一大清早,三只七星瓢虫(佳佳、乐乐、明明),准备早锻炼了。

想看看它们是怎样锻炼的吗?

他们沿着树叶的边线来锻炼的,看看谁遵守比赛的规则,老师有一个要求:

要找出它们比赛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准备好了吗?

仔细看!

(整体出示七星瓢虫的锻炼路线)

(2)比较观察,再识“一周”。

谈话:

谁是沿着树叶边线跑的,它们路线完全一样吗?

小结:

沿着池口的边线跑了明明不到一圈,而乐乐和佳佳呢?

从这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出发,整整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这一点。

像这样的一圈也可以说是一周。

(贴“一周”)

2.丰富表象,充分感知“一周边线”

(1)启发:

你能指出书签的一周边线吗?

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书签,指给你的同桌看。

小结:

任意选一点出发绕一圈再回到这点,都是池口的一周边线。

(2)启发: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身边一些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

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这是——课桌面,你能选择一个指出它的一周边线吗?

你还能找到数学书其它面上的一周边线吗?

3.揭示周长概念,深化认识

揭示:

我们把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叫做周长。

(贴“周长”)

二、操作测量,再识周长

1.认识并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

刚才我们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周长。

如果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线画下来,就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说明:

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贴“平面图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选择其中的两个,用铅笔描出它们的边线。

谈话:

怎样描得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结:

大家所描出的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谈话:

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有长有短。

测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你准备用什么工具?

是不是这里的每一个图形都必须同时用到这两样工具?

小结:

这样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用直尺直接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怎样就可以得到图形的周长?

(3)谈话:

你们明白了吗?

我们选择两个图形来“试一试”。

小结:

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长的总和,四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长的总和,那五边形呢,六边形呢?

几边形的周长就是几条边长的总和。

2.认识并测量树叶的周长。

(1)谈话:

那这样的一片树叶它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

你打算怎样测量?

观看视频。

(2)学生活动。

①同桌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②汇报方法和测量到的结果。

结合交流分享经验:

围一围要注意什么?

(紧贴边线围一圈、掐住终点)

量一量要注意什么?

(拉直、0刻度)

三、拓展练习,识记周长

1.基本练习。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多媒体出示无方格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移一移的方法求出结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体会哪种方法更加简便。

四、评价总结,寻觅周长

谈话:

今天我们学得好开心,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

你对周长有了哪些认识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1.创设有趣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含义。

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七星瓢虫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练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这样的情境创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意义。

新教材中,“周长”的概念是这样出示的“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一周”、“边线”等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首先,让学生同桌互指书签边线,再上台展示,并再交流中使学生明确要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揭示:

刚才我们所指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最后,描边线,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由“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她的周长。

”从而完善和深化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3.实践活动,经历测量计算物品周长的过程。

在认识周长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量一量、算一算,理解周长的含义。

同桌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怎样测量,再观看微课视频,进一步指导方法,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价值。

通过简单的测量和计算,引导学生拓展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初步学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这样测量计算,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具体地感受周长概念的内涵,感悟周长是一周边线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

不足:

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周长时花时较多,导致最后一题想想做做有些来不及,在学生活动环节可以提出限时要求,可能这样时间更好把控些。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例3、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多媒体

导学单

《长方形和正方形》预习单3

班级:

姓名:

评价:

预习内容:

第三单元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数学书P41~42。

助学题:

探一探:

1、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你打算怎样算?

 

试一试:

2、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问一问:

3、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在四周划线,篮球场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提问:

篮球场是什么形状?

你能指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为什么?

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学生尝试练习。

(3)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交流计算方法:

(1)28+28+15+15=86(米)

(2)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28+15=43(米)43×2=86(米)

师:

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想法。

3.总结回顾

说说我们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尝试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提问:

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

又干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

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谈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以生为本,合作探究

教学时,出示篮球场的情景图,放手让学生自己算一算篮球场的周长时多少,并要求小组合作,看看你们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汇报交流时也充分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想法。

主要有:

(1)28+28+15+15=86(米)

(2)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28+15=43(米)43×2=86(米)

其中后两种做法都是基于长方形的特征计算得出的,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特别时第三种方法,对以后逆向思考的题目作用非常大。

在交流后,我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说说你更喜欢哪种算法,在交流中体会到第三种方法的简便性。

总体上,整个教学较为流畅,但在练习中我并没有否定孩子的前两种做法,只是更为强调第三种做法。

2.课堂练习,注重实效

在练习环节,我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学生积极性较高。

在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时,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所求的长度指的就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巩固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

 

练习六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实际测量、拼图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导学单

《长方形和正方形》预习单4

班级:

姓名:

评价:

预习内容:

第三单元第4课时《练习六

(1)》

数学书P43页。

助学题:

我会整理

1、小朋友,你能试着把这个单元学到的知识整理下来吗?

 

我会计算

2、用一根线正好能围城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我会推荐

3、你能推荐一道关于计算图形周长的题目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多媒体出示题,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独立动手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说一说每个图形的每一条边各长多少。

指名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练习六第3题

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

4.练习六第4题

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5.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2.家庭作业:

课课练

选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右图是由6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教学反思:

《练习六》分两课时进行,主要是基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巩固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本课是第一课时,其中涉及的一些题型都较为典型。

如练习第二题出示了三个不规则图形,在求周长时,一般有三种做法:

一种是一格一格地数出来,一种是将每条边都算出来,还有一种是平移将其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第二种方法地错误率是最高的,这些不规则图形的边数较多,总有学生漏加。

所以在教学时,我引导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平移的好处,更多地鼓励他们用第三种方法来计算周长。

练习六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六6—11题。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实际测量、拼图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导学单《长方形和正方形》预习单5

班级:

姓名:

评价:

预习内容:

第三单元第5课时《练习六

(2)》

数学书P44~45。

助学题:

算一算:

1、两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重叠成右边的图形。

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做一做:

2、照书54页动手做一做,把不同的拼法画下来。

 

问一问:

3、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这一单元,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5-36=3×15=12×6=5×13=

13×4=4×21=18×2=7+23=

2.师:

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

正方形呢?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6题

(1)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

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

要画出这个正方形,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练习六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估计数学练习本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算一算。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测量了哪些数据,是怎样算的。

3.练习六第9题

让学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六第10题

(1)先让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集体订正。

(2)师:

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

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

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3)让学生独立尝试画出简图并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5.练习六第11题

(1)多媒体出示第1题

学生读题后同桌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周长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尝试画出简图,并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多媒体出示第2题

学生读题后同桌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拼成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周长是多少厘米?

如何拼成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尝试画出简图,并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思考题

(1)让学生观察图形,同桌互相指出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找一找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

(3)让学生尝试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