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55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docx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剖析题型一:

诗歌题材分类及其思想内容1、送别诗(亲人情人之别、朋友之别以及君臣官场赠别)1、标志:

在题目中:

送、别、赠、酬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杨柳、杨花、柳絮、酒、歌、船、长亭、灞桥、月亮、水、夕阳、阳关、劳劳亭2、诗歌情感举例: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李白送友人)

(2)、以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高适别董大、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借送别言志或抒发人生感慨。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抒写离别后的怅惘、孤寂与落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羁旅行役诗1、概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而作。

2、标志:

诗题中常有“客舍”、“行”、“旅”等字眼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驿道、船舟、马、杜鹃、猿啼、鸿雁、飞鸟、浮萍、飞蓬、浮云、与“秋”相关的字眼等3、诗歌情感以及诗歌举例

(1)、羁旅愁思:

游子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寂寞愁苦以及思乡之情。

(长安晚秋

(2)、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

(张籍秋思)(3)、感慨身世,表达对人生的慨叹,流年易逝的苦闷。

(4)、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咏史怀古诗1、概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陈迹为题材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2、标志:

题目中有明显的“怀古”、“咏史”字眼文中的意象:

历史古迹、历史人物、古地名等、3、诗人的情感以诗歌举例泊秦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边塞征战诗1、概念: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2、标志:

题目中的标志:

出塞、从军、行、古风、歌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黄河、长城、明月、阴山、大漠、金鼓旌旗、烽火羽书、长矛剑戟、雪山孤城、3、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举例

(1)、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2)、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3)、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哀怨情仇(4)、对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的描写、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统治者的批判以及对远征边塞将士的同情。

(5)、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民族和睦往来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兵车行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5、山水田园诗1、可以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一是山水诗:

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为表现内容的诗歌诗例:

王维山居秋暝二是田园诗:

以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诗例:

孟浩然过故人庄2、主要思想内容:

(1)、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2)、向往自由、厌恶官场、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陶渊明饮酒)(3)、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薄、悠然自得之情。

(王维山居即事)(4)、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六、咏物诗标志:

题目中有“咏某物”、“题某物”和“某物吟”。

(一)、诗歌分类1、单纯咏物诗(贺知章咏柳)2、托物言志诗(于谦石灰吟)3、托物喻理诗(朱熹观书有感)4、托物讽世诗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2)、主要思想内容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命运不济与怀才不遇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命运多舛的哀愁。

例诗:

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

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笑热风。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3)、表现方法象征、比喻、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七、爱情闺怨诗1、主要包括:

爱情诗、宫怨诗、闺怨诗2、主要思想感情:

(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针、反问、设问、对比等;2.表现手法:

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衬托、渲染、象征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用典等);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4.结构安排: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

【考点分解一】【鉴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对比等【命题揭秘】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答题步骤】第一步: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

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

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

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拟物【例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

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2)拟物【例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

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事物的特征,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

湿漉漉的样子。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常言道: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

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例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5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案】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

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6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或问题引入,带动全篇;或中间设问,承上启下;或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7】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本曲以设问开头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曲简析。

【答案】用设问句开篇,点明本诗追溯英雄伟业的题旨,领起下文三个典故,分层次地叙述三国英雄人物的业绩。

7反问:

用疑问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8】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8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例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析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

今昔对比,更显今年元夜的凄凉,突出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怅惘与悲伤孤独的情怀。

【巩固练习1】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用典)2、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设问)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比喻)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叠字)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拟人)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8、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9、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拟人)1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反复)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

帘已乱。

(顶真)【巩固练习2】【2013.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金罍,泛指酒盏。

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巩固练习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

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考点分解二】【鉴赏表现手法】【命题揭秘】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衬托、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等。

高考对于“鉴赏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

有什么作用?

3本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4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5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第三步:

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知识精要】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一、抒情手法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它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笔法。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达的?

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

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

诗人大发感慨,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

2间接抒情:

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1)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

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的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诗凭吊屈原。

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原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

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

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题。

陌头杨柳色”。

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夫婿的思念和牵挂,一时涌上心头,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

(3)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例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

试略作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借古讽今:

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例5】阅读下面这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借古讽今,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

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5)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例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

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蝉的高洁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表现了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

二、描写方式【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描写方法】

(1)虚实相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动静相谐(4)细节描写(5)白描(6)衬托(烘托)(7)象征(8)渲染1虚实相生:

“实”是指眼前的景;“虚”可以是过去的景,也可以是想象的景。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

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2】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

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主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

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

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3动静结合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

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

【例3】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答案】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

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给人以悠闲喜悦之感。

4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例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击,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5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例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6衬托(烘托):

就是利用其它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更加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例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

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

这种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

7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任务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从而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例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屏风李商隐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

这样写好在哪里?

请作较简要的分析。

【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

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

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

8渲染:

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描写。

【例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三、用典用典有用事和摘引前人诗文语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