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427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docx

初中物理一模实验

1.某小组通过实验测量铅笔芯电阻大小如图15所示,请观察铅笔芯的异同,猜想:

“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材料(或型号)、长度(或横截面积)。

(写出两个因素即可)

 

图16

图15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按如图16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如果他们要研究导体的材料对电阻的影响,应选择图17中的A和B分别接入电路中的E、F之间。

实验

序号

材料

长度

(米)

横截面积

(米2)

电流

(安)

1

镍铬

1

S

0.4

2

镍铬

1

2S

0.8

3

镍铬

0.5

S

0.8

4

锰铜

1

S

0.7

 

图17

他们继续进行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3)在整个实验中他们除了控制温度保持不变外,还应控制电压不变,才能通过电流大小来比较导体的电阻大小。

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

实验时,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

处于不同物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3.小李和小明同学做“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实验。

他们分别选用材料相同,但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导体进行实验。

他们分别将导体接在同一电源的两端,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导体的电流,并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小李和小明同学是根据电流大小来比较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4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4)小李进一步分析了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当

长度与横截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4.在学习“压力”时,某小组同学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如图15)所示,发现两手指与铅笔接触部位在受压力作用时都有凹陷的现象存在;同时还发现:

两手指的凹陷程度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由此引发“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把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压力F、受力面积S和物体在沙中的下陷深度h分别记录在下面三张表中。

 

⑴分析比较序号为1与4、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业效果越显著。

⑵分析比较序号为4与7、1与5与8、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显著。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单位面积的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

单位面积的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5、为了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12的实验.他们选用材料相同,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导体,进行了多次实验。

实验中分别将各种规格的导体接在某一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并记录实验数据。

下面表格中是经整理后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导体的材料

导体的长度/米

导体的横截面积/10-6米2

通过导体的电流/安

1

镍铬合金

0.5

0.5

1

2

镍铬合金

0.75

0.75

1

3

镍铬合金

1.0

1.0

1

4

镍铬合金

0.5

1.0

2

5

镍铬合金

0.75

1.5

2

6

镍铬合金

1.0

2.0

2

7

镍铬合金

0.4

1.0

2.5

8

镍铬合金

0.6

1.5

2.5

9

镍铬合金

0.8

2.0

2.5

(1)小组同学为了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否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他们应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4、7(或5、8或6、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1、2、3或4、5、6或7、8、9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同种材料的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比值相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②分析比较1、2、3和4、5、6和7、8、9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同种材料的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比值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4)通过实验该组同学得出: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大小有关。

你认为根据他们的实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请说明理由。

不能,实验中没有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进行研究,不能得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6.由于大气压强和水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相同,小明猜想大气内部压强应与水内部压强有着相同的规律。

由于在大气中物体所处的深度无法测量,他分别用离地面的高度和同一杯水中离杯底的高度来反映所处的深度。

表一是他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表二是他收集的科学家通过相关实验得到的数据。

表一:

同一杯水中

表二:

同一地点大气中

实验序号

离杯底的高度

(米)

水的压强

(帕)

1

0.05

2000

2

0.10

1500

3

0.15

1000

4

0.20

500

实验序号

离地面的高度

(米)

大气压强

(帕)

5

2000

80000

6

4000

60000

7

6000

49000

8

8000

39000

 

(1)分析对比表一、表二数据中高度与压强的变化关系,可发现相同的规律是:

在同一杯水或同一地点大气中,压强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2)分析对比表一、表二中相邻两次数据高度变化量与压强变化量的关系,可发现不同的规律是:

在水中,高度变化量相等时,压强变化量相等;在大气中,高度变化量相等时,压强变化量不相等。

请写出两条你认为造成上述差异的可能原因:

Ⅰ水的密度是均匀的,大气密度是不均匀的;

Ⅱ研究时水的高度范围较小,大气高度范围较大。

7.某小组同学将甲、乙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按图15A所示接在可调节电压的电源两端,闭合电键,发现甲灯比乙灯亮;接着,又将它们按图15B所示连接,闭合电键,却发现乙灯比甲灯亮。

为了探究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分别测出两次实验中每个小灯的电流、电压值,并记录小灯的亮暗程度(用*表示,*越多表示灯越亮,*数相等表示小灯亮暗程度相同),实验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表二

小灯

电压/伏

电流/安

亮暗程度

小灯

电压/伏

电流/安

亮暗程度

2

0.18

***

1.5

0.16

**

1

0.18

*

1.5

0.24

***

(1)对上述电路和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是该小组同学根据图15

A(选填“A”或“B”)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测得的。

(2)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现象,可以得出:

通过的电流相等时,两端电压越大,小灯越亮。

(3)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现象,可以得出:

两端电压相等时,通过的电流越大,小灯越亮。

(4)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又选用丙和丁两个小灯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分别如表三、表四所示。

表三

表四

小灯

电压/伏

电流/安

亮暗程度

小灯

电压/伏

电流/安

亮暗程度

1.2

0.2

**

2.5

0.32

*****

1.8

0.2

***

2.5

0.24

****

请综合分析、比较以上四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现象,还可以得出:

(a)当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乘积相等时,小灯亮暗程度相同;

(b)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乘积越大,小灯越亮。

⑤由以上结论可以得出:

小灯的亮暗程度是由小灯发光时的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决定的。

 

8.为了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甲、乙两组同学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

他们分别选用材料不同的若干合金导体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实验中他们将这些导体分别接在某一恒定电压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来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然后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入下表中。

小组

实验序号

导体的材料

导体的长度(米)

导体的横截面积

(×10-6米2)

通过导体的电流

(安)

1

镍铬合金

0.1

2

0.3

2

0.3

6

0.3

3

0.1

3

0.45

4

0.2

6

0.45

5

铁镍铝

合金

0.25

5

0.2

6

0.45

9

0.2

7

0.5

5

0.1

8

0.9

9

0.1

(1)甲组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当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乙组同学分析本组记录的实验数据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2)甲、乙两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2与4、5与7、6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3)乙组同学进一步综合8次实验中所记录的导体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大小,并结合相关条件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5与6或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常温下,当导体的材料相同时,长度与横截面积的比值相同,导体的电阻相同。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3与4或5与6和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常温下,当导体的材料相同时,长度与横截面积的比值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c)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5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常温下,当导体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的比值相同时,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不同。

 

9.在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中,某班级同学用电源、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若干根导线,按图12所示的电路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中先将电流表接到电路的A处,测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再将电流表接到电路的B处,测出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

然后将电压表分别接到AB、BC、AC处,测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以及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

下表是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

组别

电阻

R1(Ω)

电阻

R2(Ω)

A处电流I1(A)

B处电流I2(A)

AB间电压U1(V)

BC间电压U2(V)

AC间电压U(V)

第一组

10

10

0.3

0.3

3

3

6

第二组

5

15

0.3

0.3

1.5

4.5

6

第三组

10

20

0.2

0.2

2

4

6

第四组

5

25

0.2

0.2

1

5

6

 

(1)分析比较表中I1、I2的数据(填写表中物理量的符号),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串联电路中,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与通过电阻R2的电流相等,即I1=I2。

(2)分析比较表中电压U1、U2和U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3)分析比较表中第一组与第二组(或第三组与第四组)的电压U、电流I1、I2及电阻R1、R2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串联电路中,在总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电阻值之和相同,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效果相同;

在分析了大家归纳的上述初步结论后,小明同学认为结论①应该修改成: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是相等的,即I=I1=I2。

在分析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及记录的实验数据后,小华同学认为结论①是正确的。

你同意小华的意见(选填“小明”或“小华”)。

理由是:

实验中只测了A、B两处的电流,只能得出结论①。

10.小明、小华和小芳三个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B两个导体实验。

为了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用了不同办法:

小明、小华用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小芳则采用了增加电池串联的个数。

三位同学将测量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小明)表二(小华)

导体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A

1

2.0

0.40

2

3.0

0.60

3

4.0

0.80

导体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A

4

4.0

0.40

5

3.0

0.60

6

2.0

0.80

 

 

表三(小芳)

导体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B

7

2.0

0.20

8

3.0

0.30

9

4.0

0.40

 

(1)在连接电路时,他们就操作要求得到了共同认识。

你认为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在断开状态是为了防止电路短路,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应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是为了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7、8、9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对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分析小华的实验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与小明,小芳的不同,你认为小华实验时发生的问题是:

小华实验时把电压表并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4)为了使第

(2)题中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

再选择一个导体C或选用多个其它不同的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1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有多个电阻可供选择,小李把两只电阻R1、R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13所示。

 

图13

(1)正确连接电路后,实验正常进行,通过测得两组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实验次数

UAB(伏)

UBC(伏)

UAC(伏)

1

4

2

6

2

3

3

6

 

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2)你认为本实验设计有什么不合理或可以改进的地方?

实验次数还需增加,至少要3次。

12.某实验小组用图14所示的电路,探究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他们分别将三个定值电阻Ri先后逐个接在图14中的M、N

两端,且电源电压始终保持不变。

⑴为了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MN不变(即电压表显示

的电压值不变),当接入电路中M、N两端的电阻Ri逐渐

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应变大(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⑵表三、表四和表五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几组数据。

 

(1)分析比较表三(或表四或表五)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___小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3.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猜想:

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14所示:

小华根据图14(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小明根据图14(c)和(d)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小红根据图14(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种类)有关。

(2)探究:

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

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同学

密度(×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深度(厘米)

橡皮薄膜凸出程度

小华

0.8

1

5

h1

2

10

h2

小明

1.0

3

10

h3

4

20

h4

小红

1.2

5

18

h5

6

20

h6

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由此可验证小华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

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由此他们验证了小红的猜想是正确的。

 

14.某小组同学做“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

①首先,他们将塑料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14(a)所示。

当塑料块慢慢浸入如图14(b)所示的盛满水的烧杯中时,他们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这现象表明塑料块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当塑料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并继续下降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这现象表明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②在操作中,他们还观察到,当塑料块慢慢浸入时有水从烧杯中溢出,且随着测力计示数的逐渐变小,溢出的水在逐渐增加:

当塑料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水不再溢出。

随后,他们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塑料块缓慢浸入如图14(c)所示的未盛满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随着测力计示数的变小,烧杯中水面的高度在升高;当塑料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水面的高度不再变化。

由此,他们通过分析得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猜想: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③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水等器材,测量塑料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和塑料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右表为该小组实验记录表中的部分数据。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④为得出完整的结论,该小组同学还应该选用其他液体做实验。

15.在探究通过导体中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的实验中,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1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B(选填“A”或“B”)端.

(3)如图12所示是两组同学根据分别用a、b导体做实验测得数据作出的I-U图像,分析图像中a图线或b图线上电流与电压的变他倍数关系,可初步归纳出的结论是:

同一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进一步综合分析I-U图像中的a、b两图线:

①分析比较a图线或b图线可得:

同一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②分析比较a图线和b图线可得:

不同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

(5)小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

滑动变阻器连了A、B两个接线柱。

(写出一种即可)

 

16.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实心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他们猜想:

实心长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度和材料密度等因素有关。

他们选取的器材有:

底面积、高度、密度不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若干,器壁标有刻度线、内盛细沙的玻璃容器。

实验时,他们分别将不同的实心长方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并进行了多次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实验序号

材料密度

(克/厘米3)

底面积

(厘米2)

高度

(厘米)

凹陷程度

(厘米)

1

3

5

8

1.0

2

2

5

12

1.0

3

2

10

12

1.0

4

4

10

6

1.0

表二

实验序号

材料密度

(克/厘米3)

底面积

(厘米2)

高度

(厘米)

凹陷程度

(厘米)

5

3

5

16

2.0

6

4

10

12

1.5

7

3

10

16

2.0

8

8

10

6

1.7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6或4、8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实心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度相同时,材制的密度越大,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5或4、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初步结论是:

当实心长方体的底面积和材料的密度相同时,高度越大,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或5、7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与底面积

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甲同学认为:

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与高度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乙同学认为:

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与高度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丙同学同意甲同学的观点。

他认为表二中序号6、8记录的数据有误,于是他直接修改了

相关的数据,如表三所示。

你认为:

丙同学直接修改数据的做法是错误,理由是:

应该认真观察并仔细读数,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如果发现数据有误,需重新试验获取数据。

 

17.为了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某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

他们选用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镍铬合金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将这些导体分别接在某一恒定电压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

然后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