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40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县级党政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2

工程地点

新城区迎宾大道

3

建设单位

财政局

4

监理单位

待定

5

工程规模

建筑面积18880平方米

6

招标范围

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7

工期要求

365日历天

8

工程质量要求

合格

1.2、施工场地概况

1.3、地质条件

根据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提供的《行政中心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09,拟建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粉质粘土层,细砂层(局部),松散卵石层(局部),稍密、中密、密实卵石层,强风化、中风化泥岩层,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及局部筏板基础,以稍密卵石层或强风化泥岩层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70Kpa.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强化风泥岩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局部以松散卵石层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70Kpa。

二、编制依据

1、主要法规和相关文件

类别

名称

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国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条例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部第15号令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建设部第80号令

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办法

国档发[1998]4号

《施工现场文明安全管理规定》

《质量手册》

XXX/ZB0100-1999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

(1999技质字第144号)

质量体系文件(ISO9002系列标准)

环境保护体系文件(ISO14001)系列标准

安全体系文件(OHSAS1800)系列标准

2、主要施工规程、规范

类别

名称

编号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6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螺栓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CESC94:

9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T01-26-200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200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建设工程监理规程

DBJ01-41-2002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JGJ/T10-9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三、施工计划

1、计划开、竣工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月日,计划完工日期2011年月日。

2、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和各项技术要求。

及时组织图纸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将图纸中的问题、疑问在施工前解决,确保按设计要求及图纸进行施工。

2)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供水、供电、防洪排水等情况,以便为施工规划和准备提供依据。

3)依据对施工图纸的理解,以及对现场环境的勘查,制定土方开挖的施工顺序,确定开挖线路、放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土方堆放场地等,选定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组织,编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4)对业主提供的坐标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核,建立坐标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定位,确定开挖的边坡线及开挖标高。

5)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一个施工人员能够明白如何作业及质量标准、安全施工要求,避免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3、现场准备:

清除现场障碍物:

将施工区域内所有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对淤泥、

垃圾等全部挖除。

设置测量控制网,根据提供的水准点及坐标点建立平面水准及轴线控制网,引测建筑物的轴线及边线,确定开挖边线及放坡系数,便采用灰线放出基坑开挖控制线。

对于已经引测好的水准及轴线控制桩应采用混凝土进行保护,并作好明显的标志。

4、施工部署

根据现场勘察本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水位埋深2.4~3.0米,因此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考虑降排水做法。

4.1降水方案选定

本工程主楼的基础埋置较深,用轻型井点降水很难达到施工要求的效果,因此考虑使用深井降水。

采用24口无砂混凝土井管,降水井径为Ф600,井距约15米左右,深度约10米,确保降水效果。

具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开挖情况配合降水。

4.2情况分析

根据当地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自地表至下,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深井降水有效作用范围较大,能够保证施工范围内的降水达到要求,在基坑开挖土方之前必须提前布设好深井,且提前半个月降水,以确保降水效果,满足基础施工要求。

4.3降水井布置原则

根据本次设计深度内工程地质条件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开采量及预测降深计算布设降水井,布设降水井遵循以下原则:

4.3.1井点的布置按照节省投资为先导,以最少的工作量、最短的排水管线,以达到降水的目的。

4.3.2采用降水井的位置避开基础承台位置,以免影响整体楼座的施工。

4.3.3采用深井对地下水进行降水,深井的布设间距应在15m左右,每口井里面单独放一个潜水泵进行排水。

4.3.4因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大开挖方式,基槽开口很大,加之现场施工条件有限,降水方式采用槽内、边坡和槽边三处相结合。

4.4计算依据:

降水深度7m,井深考虑为10m,井距离基础外侧边线约为3米,环形布置。

含水层厚度为:

12.4m-2.4m=10m。

井点的降水深度在考虑设备水头损失后,不超过6m。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长)按下式计算,

H≥H1+h+iL,H1:

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m),h:

基坑中心处基坑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i:

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L:

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单排井点中为井点管至基坑另一侧的水平距离)。

基坑假想半径:

假想为一个半径为x0的圆井进行计算。

x0=

=63m

R=1.95s

=61m

R0=x0+R=63+61=124m

降水系统的总涌水量,可采用潜水完整井计算,R用抽水影响半径R0,所以可得:

基坑总涌量Q=1.366K

=845m3/d=0.0098m3/s

深井过滤器进水部分每米井的单位进水量:

q=2πrl

=0.0012m3/s

深井过滤器进水部分的需要长度为:

L=

=8m

4.5排水系统

现场组成临时的排水系统,将在南北两侧砌筑1000×3000mm的标准排放井,井之间采用Φ50波纹管连接,井点降水抽出来的水进入排放井,再通过井与井之间的波纹管排水系统,进入市政下水道。

4.6明排水系统

本工程设置两道道排水沟,第一道在基坑底,第二道在基坑上口,沟宽300,沟深400,沟底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3%,明排水沟每隔40米设置集水井500×500×800,集水井底距筏板底1.4m,集水井壁采用砖砌筑,1:

2水泥砂浆抹面。

每口集水井内设置13米扬程潜水泵1台,由专人负责抽水工作。

5、施工准备

5.1机具设备:

水泥井管和潜水泵、排水管等。

5.2施工准备:

5.2.1地质勘探资料具备,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已确定降水方案。

5.2.2基础施工图纸齐全,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

5.2.3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

5.2.4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设置了排水沟。

5.2.5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材料已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

5.2.6井点在布置过程中应在满足降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直线布置,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的外观要求。

四、施工工艺技术

(一)施工降水

1.施工工艺

1.1、井点管施工工艺程序是:

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一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砾石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1.2、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1.3、采用冲击钻成孔。

最好采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1.4、成孔后立即清孔,并安装井管。

井管下入后,井管的滤管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的适当范围内,并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砾石滤料。

1.5、安装水泵前,用压缩空气洗井法清洗滤井,冲除尘渣,直到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1.6、水泵安装后,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合格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1.7、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作好详细记录。

管井剖面图

2.主要管理措施

2.1质量措施

2.1.1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2.1.2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井管顶部应比自然地面高0.5m。

2.1.3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应一次完成,从井底填到井口下

1.0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2.1.4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要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2.1.5滤管在井孔中位置偏移不得大于滤管壁厚。

2.2安全措施

2.2.1加强水位观测,使靠近建筑物的深井水位与附近水位之差保持不大于1.0m。

2.2.2施工现场应采用两路供电线路或配备发电设备,正式抽水后干线不得停电停泵。

2.2.3定期检查电缆密封的可靠性,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入电机内,影响正常运转。

2.2.4遵守安全用电规定,严禁带电作业。

2.2.5降水期间,必须24小时有专职电工值班,持证操作。

2.2.6潜水泵电缆不得有接头、破损,以防漏电。

2.2.7深井管上口做好安全防护。

2.3环保措施

2.3.1泥浆必须排入泥浆地或用泥浆车及时运出场外,严禁随地排放。

现场设置泥浆池后处理。

2.3.2施工期间对噪声进行监测,不允许形成噪声污染。

2.3.2泥浆车要随时进行清洗。

(二)土方开挖

1.土方施工工艺流程

1.1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主要)和人工相结合的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

土方开挖前,会同甲方了解清楚现场地下情况,重要管线作好标志,避免施工中造成破坏。

施工期间现场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装土、倒车要有人指挥。

要配合甲方查明地下障碍物,以防止人防、管道被挖坏。

用一台反铲挖掘机,配合2-3台大型自卸式运土车进行土方现场倒运施工,并采用人工跟机清槽。

具体流程:

设备进场→挖土→装车→拍土→外运→人工挖土。

1.2挖土施工前对具体施工班组和挖土机械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并做好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2.施工方法

2.1土方开挖从西向东进行对称分层开挖,先中间后四周,先深后浅,不应沿基坑四周一次开挖到底,应防止挖土机械开挖面得坡度过陡。

运输车辆、运输荷载引起土体位移、底面隆起登异常现象发生,按1:

0.5角放坡。

放线人员要跟班放线,保证平面位置的准确,不超挖和欠挖,机械开挖至基础梁下口标高处。

而后再用人工开挖到设计标高,基础梁部分挖至梁下口标高处,并及时将土运到挖土机的作业半径以内,以便将土随机带走。

运输路面用挖土机找平压实,待基础施工完毕后做水泥硬化处理(土方施工中注意对基坑平面尺寸的控制,应使基坑平面尺寸大于基础垫层实际尺寸约20-30cm,以便于基础施工中的施工操作)。

3.施工技术措施

3.1、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省、市及公司的安全施工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各专业操作规程。

3.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土方工程的边坡坡度、排水坡向等必须按审批后的施工方案执行,确保边坡支护的稳定和基坑的施工安全。

  3.4、机械前后行走时必须看清楚前后方是否有人或障碍物,机械回转时必须看清楚3600回转半径内是否有车辆和行人。

且机械施工至围墙处时必须有专人配合指挥挖掘机驾驶员,防止由于驾驶员的距离错觉造成对围墙的碰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5、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开挖及运输过程中有专人看守,防止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

  3.6、人员刷坡与机械开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且夜间施工时不能同时进行。

  3.7、土方开挖需要使用的机械应具备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属正常使用范围内的机械。

  3.8、工地各专职安全员进行预防及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3.9、根据施工计划,首先确定基坑放样尺寸,以满足坡比的要求,且要求断面平整。

4.土方开挖技术质量要求

4.1、土方工程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正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

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复测和检查,保证其正确性.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标高等变化情况经常检查,做好原始记录,若发现地基土质与设计不符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确保基坑工程质量。

4.2、土方开挖时应按要求放坡挖土,根据本工程的原始地基状况,挖机挖土放坡:

1:

0.5,挖到设计标高经“三检”后,立即请地质勘察单位、设计院等进行验槽确认,如遇杂填土或成分复杂、结构均匀性差时,应会同各方确定处理。

(三)、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

1.方案选择

基坑支护的方法较多,如:

土钉墙支护、锚杆护坡桩支护等。

土钉墙支护土钉支护是依靠土钉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将边破土体内不稳定区土体的侧压力,通过土钉的水平推力作用传递到稳固区。

在土钉支护体系中,土钉与土体共同作用,充分利用土体的自承能力和土钉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约束土体的侧向变形,形成一种自稳性结构,既增强了土的主动受力能力,又增强了土体破坏的延性。

由于土体延性的增加,即使土体支护体系发生破坏,也是渐进性的。

该工艺最大特点就是土体位移变形相对较大,但经济造价较低。

因此在边坡位移无特殊要求的地方广泛采用。

锚杆护坡桩各地区深基坑支护已广泛采用。

采用锚杆护坡桩,是一种被动的支挡形式,它依靠桩结构体系的支挡能力、桩体的刚性支挡土体,控制土体位移。

这种支护形式最大优点是控制位移能力强,但投入大,成本高。

为此,根据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结合场地周围环境对位移要求条件,并结合我单位在该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经验,经我方专家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论证,决定采用土钉墙支护。

2工程特点

(1)本工程地处位于交通要道,边坡支护、土方工作量较大,对现场文明施工必须作出周密计划与安排;

(2)支护地层大多为砂砾土,为此应注意土方开挖分步高度、土体的自立性以及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的配合;防止因开挖面过大而未及时支护导致边坡塌方;

(3)注意基坑四周边坡水源渗水。

(4)还须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土方开挖收坡要求,对马道位置的支护作出合理的设计与施工;

(5)由于土体基本上为砂砺层,虽然对土钉锚固力有利,但对土钉成孔工艺要求更高;

基于以上难点,在我方技术部门的组织下,经过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和反复论证,本着安全、优化、经济的设计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

3技术措施

(1)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经典的、与实际较为吻合的《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设计,该软件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均采用该套软件并得到实际工程的验证,产生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行动态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用动态信息施工技术全面控制施工质量。

通过采集边坡沉降与位移等方面的信息,对基坑下部施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反演计算,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边坡安全。

(3)支护地层存在易坍塌的砂层,为此应注意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的配合,以及土钉墙支护时采用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方法,确保地层开挖面的稳定;

(4)还应加强基坑开挖后,上部砂土与降雨形成边坡侧壁渗水处理;

(5)加强土方施工与基坑支护的配合,如土方开挖分步高度、土体的自立性;

4设计方案

本工程的基坑采用土钉墙及挂网素喷进行支护。

基坑东侧按照1:

0.5放坡,深度6.5m,土钉共计3排。

北侧放坡留有中间平台,土质结构较好,平台下采用挂网素喷进行支护。

土钉距地面为0.5m,土钉垂直间距按实际情况设置;水平间距均为2.0m。

1~3排土钉长度从上至下为:

7M、5M、7M。

采用螺纹钢Φ18,土钉孔径100mm,倾角10°,常压灌注水泥浆,浆体强度不低于20Mpa。

面板为现场喷细石混凝土而成,砼强度为C20,厚度不小于10cm,中间挂Φ6.5@250X250的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采用现场土面绑扎及焊接加强筋方式,外配1Φ14加强筋,横向布置和所有土钉头相连,纵向加强筋间距4.0米。

面板为现场喷细石混凝土而成,砼强度为C20,厚度为10cm。

土钉设计参数

土钉

编号

深度(m)

长度

(m)

倾角(0)

孔径

(mm)

水平间距(m)

垂直间距(m)

芯杆规格

1

2.0

7

10

10

1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Φ18

Φ18

Φ18

2

4.0

5

3

6.0

7

各土钉端头均弯“L”形与面板拉筋紧固连接。

槽边边缘的土钉墙面板应在基槽上口处向外翻边为1.2m,采用长

1米Φ18螺纹钢锚固钉入地面每隔2米布置,与钢筋网片焊接。

若现场实际情况有变化,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设计做调整。

五、基坑安全监护

在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派专职监测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在基坑顶部进行巡视监护,主要观测周围土体、周围环境,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鸣哨通知坑底施工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

六、安全文明施工

1、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和各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健全和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认真学习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文明施工、创建标化工地责任制,指定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重点抓好文明施工,建立文明施工奖罚制度。

2、现场施工人员按国家劳动部门规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所有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施工。

特殊工程必须持有操作证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上岗作业。

各工序施工前均应由施工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专职安全员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结合安全生产制度和有关规定,经常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如发现严重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4、施工现场各类孔洞、临边设置钢管护栏。

基坑形成后离基坑1m四周内及主要通道应设置好1.2m高红白油漆相间的防护栏杆或警式绳围护。

围护区域内严禁材料堆放或机械通行。

上下基坑须设专用通道或登高措施,并保持夜间有充分照明。

5、施工用电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现场夜间施工时,必须确保足够亮度的夜间照明灯光,现场电工加强值班巡视及时修复损坏的灯,确保施工部位的需要。

6、工程施工过程中,专职安全监督人员须经常检查工作面的安全设施,杜绝、消灭有关的违章行为。

7、施工现场任何人严禁擅自拆除施工现场的脚手杆、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如需拆除,须由项目负责人会同技术人员商议后,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由专业工种进行操作。

8、做好成品保护,保护上工序已完工程的成果。

建筑垃圾不得乱堆、乱放,做到工完料净,垃圾日产日清。

9、按国家技术监督局现行《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部门规定,加强施工现场人员与机械的施工安全管理。

10、上班前应进行现场安全隐患的清除,工作时要集中精力,严禁吵闹,下班前应进行施工区域清扫及清除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11、进入作业现场,作业人员一定要穿戴好防护用品,电焊专业人员应戴好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12、在施工区域出入口按标准设置安全标识,合理布置现场各种临时设施,材料的储存、堆放点,实施现场标准化动态管理,确保整个现场在有序的条件下组织施工。

13、施工现场材料、构件、设备、易燃物品、交通道路、厂区排水规划应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推行标准化作业。

现场大临施设总体布置必须与道路相结合,避免冲突、影响总体的施工进度。

推行标准化作业,施工现场保持整洁,排水畅通,无积水。

保持进出道路畅通。

14、施工区域重点关键部位,一方面需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方面警标、宣传及布置相应的设施器材之外,同时必须加强有关文明标化施工的宣传、标识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七、雨季施工措施

1、阴雨天气,在临时边坡上应加盖塑料薄膜,以防止临时边坡上的土体流失。

2、提前准备好编织袋、草袋、木桩等物,如边坡局部塌方,则可将坡脚土方清除,用草袋或编织袋装土堆砌挡土墙,再用木桩打桩加固。

3、如边坡经上述措施后,仍有失稳现象,则应征得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同意,采用加大边坡坡度或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等方法,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5、如因土体引起塌方,在塌方位置打设垂直钢管或毛竹,用横向拉筋固定,再编网,然后用泥土或砖块填塞塌方的空隙处,并在塌方位置加设短注浆管,再喷浆封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