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371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分为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航天部门在当天公布了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一“揽星九天”,以及名为“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形标示可以用来示意()

A.银河系B.太阳系行星

C.可观测宇宙D.河外星系

2.“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目标天体位于()

A.水星和地球轨道之间B.木星和天王星轨道之间

C.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D.土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

『答案』1.B2.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我国航天部门在当天公布了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一“揽星九天”,以及名为“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可知,该图标表示的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B正确;可观测宇宙是天体系统的最高层次,它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由上述可见,可观测宇宙和银河系范围太大,A、C错误。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更不可能表示河外星系,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可知,火星是其目标.太阳系根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知,火星位于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

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

图为某中学天文观测小组绘制的农历上半月傍晚时分的月相示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月相的变化周期()

A.与太阳活动周期保持一致B.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大致相同

C.与地球自转周期保持一致D.取决于观察者所处的经纬度位置

4.北宋欧阳修的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为()

A.满月B.凸月C.上弦月D.蛾眉月

『答案』3.B4.A

『解析』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相的变化以月为周期变化,大体和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相同,大约为28天,B正确;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A错误;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C错误;与观察者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无关,D错误。

故选B。

『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描述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满月,A正确;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B错误;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是上弦月,C错误;蛾眉月是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D错误。

故选A。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内物质相态的差异B.地内温度的变化

C.地内物质密度的差异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6.①圈层()

A.位于莫霍界面以下B.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C.厚度比②圈层大D.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5.D6.B

『解析』

『5题详解』

不连续面是指地震波波速在地下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故选D。

『6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得知,①圈层是地壳,它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B选项正确;地壳在莫霍面以上,排除A选项;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km,②圈层属于上地幔;其厚度约是33—900km,排除C选项;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即②圈层,排除D选项。

故选B。

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由沉积岩形成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下图为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时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8.图中含煤地层形成时期,当地()

A.沉积作用为主B.气候炎热干燥

C.广布大陆冰川D.缺乏植被覆盖

9.若图中的含煤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则地层③可能形成于()

A.寒武纪B.石炭纪

C.三叠纪D.第四纪

『答案』7.B8.A9.D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文可知,①为花岗岩,②为煤层,③为砂岩,④为安山岩。

其中,煤层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砂岩属于沉积岩,只有具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岩中才可能含有化石,故选B。

『8题详解』

煤是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随着地壳运动及沉积作用掩埋于地下,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题干中为含煤地层形成时期,说明当地以沉积作用为主,A正确,D错误。

气候炎热干燥与广布大陆冰川,不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无法为煤层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BC错误。

故选A。

『9题详解』

在沉积岩中,岩层位置越靠下,年代越久远,反之岩层则新,地层③位于含煤地层之上,说明其形成时间较晚,在所给地质年代中,只有第四纪晚于侏罗纪,故选D。

下图为一游客在我国某世界自然遗产地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地貌景观为()

A.冰川地貌B.黄土地貌

C.海岸地貌D.喀斯特地貌

11.图示地貌类型的地下部分往往发育有()

①溶洞②角峰③海蚀柱④地下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0.D11.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为峰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D正确;与冰川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等无关。

故选D。

『11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在地下多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①④正确;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貌,②③错。

故选D。

臭氧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下图)。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臭氧层()

A.位于地球大气对流层

B.其内的臭氧浓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

C.位于地球大气平流层

D.是地球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

13.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分解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B.提高地表温度

C.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D.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2.C13.C

『解析』

『12题详解』

臭氧层位于大气圈的平流层,A错误;由图示可知,臭氧浓度随海拔上升先增后减,B错误;臭氧层主要存在于平流层大气中,C正确;臭氧层不是地球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D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命的辐射危害,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作用,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正确;臭氧不能分解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有利于降低地表温度;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导致,不是臭氧层能缓解的,ABD错误。

故选C。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5.大规模火山喷发会导致当地甚至全球气温下降,主要原因是()

A.①减弱,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B.②增强,大气颗粒物增多

C.③减弱,地球大气的CO2浓度降低D.④增强,地表反射率降低

『答案』14.C15.A

『解析』

『14题详解』

通过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其中大气通过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

故选C。

『15题详解』

火山喷发会向大气中喷发大量的火山灰(主要为颗粒物)和火山气体。

大气中颗粒物增多会加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进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因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进而导致气温下降,A正确。

吸收辐射会使大气温度升高,B错误。

火山喷发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C错误。

④是地面辐射,其不等同于地面反射,D错误。

故选A。

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水盐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7.图示区域海水盐度特征说明长江入海径流()

A.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B.使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整体降低

C.携带大量盐类入海提高海水盐度D.使入海口附近盐度高于大洋平均

『答案』16.D17.B

『解析』

『16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

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说明海水盐度越高,从图可以看出丁地数值最大,盐度最高,故选D。

『17题详解』

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长江入海径流量大,使入海口附近海域的盐度降低,B正确、C错误。

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与图文信息无关,A错误。

使入海口附近盐度低于大洋平均,D错误。

故选B。

城市雨水收集是利用城市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入—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经过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推广城市雨水收集设施,主要影响城市水循环的()

A.地表径流量B.水汽输送量C.降水量D.蒸发量

19.通过城市雨水收集设施收集的雨水可直接用于()

①餐具洗涤②景观水体③绿地灌溉④饮用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8.A19.C

『解析』

『18题详解』

由材料“城市雨水收集是利用城市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可知,推广城市雨水收集设施,主要影响城市水循环的地表径流量,A正确。

水汽输送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推广城市雨水收集设施,对水汽输送量影响不大,B错误。

降水量主要和天气状况密切相关,推广城市雨水收集设施,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C错误。

太阳辐射影响蒸发量,D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通过城市雨水收集设施收集的雨水达不到餐具洗涤及饮用水的标准,①④错误;但其可以用于景观水体及绿地灌溉,②③正确。

故选C。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图a),岛上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

但岛上有一些石灰岩小山丘上只长草不长树(图b),每年定期这些“草堆”干枯,变成褐色,酷似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故称巧克力山,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此参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从分布位置考虑,保和岛的植被类型为()

A.针叶林B.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2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山上()

A.降水太少B.气温太低

C.积雪太厚D.土层太薄

『答案』20.B21.D

『解析』

『20题详解』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应为热带季雨林,B正确;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的亚寒带地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CD错误。

故选B。

『21题详解』

巧克力山坡度较大、土层薄,植被生长难度大;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处热带气温高,无降雪积雪现象。

选D正确。

苏扬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防震抗震知识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培训时,为示意地震构造做如下实验:

将一根木棍用力折断,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同心圆来表示地震波的传递(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木棍断裂之处,可用以表示地震发生时的()

A.震中B.震中距

C.震源D.震源深度

23.听到地震应急演练警报响起,正在三楼教室上课的经纬同学较为科学的做法包括()

A.马上夺门而出B.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

C.直接从三楼跳下D.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

『答案』22.C23.D

『解析』

『22题详解』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为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木棍断裂之处,应表示地震发生时的震源。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题详解』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可以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D正确;若来的及逃跑,要有秩序,听从指挥逃到空旷的地方,不要马上夺门而出,那样容易被挤到踩踏,造成伤亡,A错误;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会错过避险和逃生机会,B错误;不要从三楼跳下,那样会摔伤,C错误。

故选D。

2014年5月2日,一场暴雨过后,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造成2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此次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村落遭受的自然灾害为()

A.雪崩B.滑坡C.台风D.沙尘暴

25.应对上述自然灾害,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A.管理灾情数据B.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

C.引导灾害救援D.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

『答案』24.B25.C

『解析』

『24题详解』

图示村落位于陡坡脚下,暴雨过后,坡体重量加大,极易引发滑坡灾害;该灾害发生在5月,且是暴雨引发,不是雪崩;阿富汗深居内陆,不受台风影响;沙尘暴是没有降水的特殊天气。

选B正确。

『25题详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提供定位和导航功能,可引导灾害救援;管理灾害数据是GIS系统;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是RS功能;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是政府职能部门。

选C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综合题本题26-30题。

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城市的热岛环流示意,虚线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1)和周围的郊区(乡村)相比,城市中心区的气温一般较高,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原因解释,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多填、少填、不填均不得分)。

①城市人口、产业比转集中,排放的废热多

②城市的地面硬化比例高,吸收太阳辐射多

③城市大气中CO2浓度很高,大气保温作用强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和丙、丁两地气压差异。

(在横线上填写“大于”或“小于”)①甲________乙;②丙________丁。

(3)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尽可能把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________(填/外);另一方面,应合理________(填扩大/缩小)城市公共绿地及水域面积。

『答案』

(1)①②

(2)大于大于(3)外扩大

『解析』

(1)由所学的热力环流知识可知,城市中心区的气温一般较高,气流上升,和周围的郊区(乡村)相比高。

原因是①城市人口、产业比转集中,排放的意废热多②城市的地面硬化比例高,吸收太阳辐射多③城市中绿地、林木和水体减少,吸热能力差。

(2)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中心区的气温一般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甲大于乙;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丙地形成高压,丁地形成低压,所以丙大于丁。

(3)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尽可能把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避免风将污染物带到城区;另一方面,应合理扩大城市公共绿地及水域面积,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山区,河谷地带往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中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图示意某山区的河谷断面。

(1)简述图中河漫滩的空间分布特征。

(2)人们常选择阶地作为耕作场所,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位于谷底;大致对称分布于河床两侧。

(2)(阶地)地形较为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靠近河流,用水方便。

『解析』

(1)由图观察可知,河漫滩位于河床两侧的谷底;且关于河床大致对称分布。

(2)由图中可见,阶地地势较高,地形较为平坦;邻近河流,便于用水;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成土因素学说。

该学说认为,土壤的形成取决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1)将下列部分成土因素、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通过直线连接。

(2)请对下面提供的观点判断正误(在括号内填正确或错误)。

观点一:

形成土壤的五大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单独影响,互不干扰。

()

观点二:

森林生物量比草地多,所以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地土壤。

()

观点三:

土壤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一般呈黑色。

()

『答案』

(1)

(2)错误错误正确

『解析』

(1)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的最初来源;气候通过水热条件控制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及其分布规律;生物的生命活动积累有机质,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生物是土壤有机物的重要来源;地形通过影响水热条件,使不同坡向的土壤发育有差异。

综上分析,连线如下图:

(2)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形成土壤的五大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割裂,观点一错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而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观点二错误;土壤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积累所形成的暗色土层,观点三正确。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多年之后,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完成繁殖产卵的使命后,便长眠在自己出生的海域。

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

2017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

图示意欧洲鳗鲡洄游路径及北大西洋洋流分布。

(1)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并简述其原因。

(2)科研人员认为,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直接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绕道南方迂回到达。

推测鳗鲡洄游产卵路径的合理之处。

『答案』

(1)④④处纬度最高,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最低。

(2)(绕道南方迂回)顺着洋流游动,省时省力。

『解析』

(1)首先海水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

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

一般情况下,从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则逐渐变大。

其次暖流海水密度小于寒流海水密度。

综上分析,④海域纬度最高,且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低,因此密度最大。

(2)读图可知,若是直接自东向西直接去往马尾藻海域,会逆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而绕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到达,更加省时省力。

3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校作为造纸原料。

图中a示意该地速生核种植前状况,b示意该地速生核种植后的不完整的变化。

(1)有人将速生桉比作植物界的“抽水机”,请说明理由。

(2)结合提供信息,在b中用虚线示意(补画)地下水位变化,同时指出种植速生桉后当地沼泽的变化。

『答案』

(1)速生桉根系深扎地下,能够大量吸收地下水;生长迅速且蒸腾作用强,地下水消耗快。

(2)示意地下水位(见图,接近即可。

)沼泽萎缩(面积缩小)。

『解析』

(1)速生桉比作植物界的“抽水机”,结合速生桉的根系特点、生长迅速特点分析;速生桉根系深扎地下,能够大量吸收地下水,加剧地下水消耗;生长迅速且蒸腾作用强,地下水消耗快。

(2)补画地下水位变化,结合速生桉消耗地下水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画线如下图

;种植速生桉后当地沼泽的变化,从地下水消耗大,地下水位下降,湖沼水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导致地表沼泽萎缩(面积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