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35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docx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

湖南省湘潭市高考语文三轮模拟冲刺卷(十)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阅读题(共3题;共36分)

1.(6分)(2016高二下·林芝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

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

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

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2.(20分)(2019高二下·楚雄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衣

三毛

①那封信是我从邮差先生那儿用双手接过来的。

我把那封信交给母亲的时候,感觉到纸上写的必是一件不同凡响的大事。

母亲看完了信,脸上的那种神情十分遥远,好像不是平日那个洗衣、煮饭,永远只可能在厨房才会找到的妈妈了。

到了晚上要休息的时候,听见母亲跟父亲说:

“要开同学会,这次我一定要参加。

②母亲收到同学会举办的郊游活动通知单之后,好似快活了一些,平日话也多了,还翻出珍藏的有限几张照片给我们小孩子看,指着一群穿着短襟白上衣、黑褶裙子的中古女人装扮的同学群,说里面的一个就是十八岁时的她。

③从母亲要去参加同学会开始,总看见她用报纸比着我们的制服剪剪裁裁。

我有一天深夜放学回来,发觉母亲居然在缝一件白色的衣裳,我冲上去,拉住布料叫了起来:

“怎么是白的?

”灯下的母亲,做错了事情般的仍然低着头——她明明知道我要的是粉蓝色。

第二天回来,发觉白色的连衣裙已经缝好了,只是裙子上多了一圈紫色的荷叶边。

④“以后等妈妈有钱了,一定给你别的颜色衣服……”母亲一面说一面拿起新衣要给我套上试试看,我将手一挡,沉着脸说:

“不要来烦!

”母亲僵立了好一会儿,才把衣服慢慢地搁在椅背上。

我偷看那件衣服,其实也不太难看,可是不肯去试它。

⑤母亲的同学会订在一个星期天的午后,说有一个同学借了一辆军用大车,我们先到爱国西路一个人家去集合,然后再乘那辆大汽车一同去碧潭。

⑥等待是快乐又缓慢的,起码母亲感觉是那样。

同学会那个清晨,我很早就起来了。

中午吃便当的时候天色开始阴沉,接着飘起了小雨。

我和姐姐在微雨中被领上了车,位置狭窄,我挤在中间一个三角地带。

雨篷拉上了,母亲怕我的膝盖会湿,一直用手轻轻顶着那块黑漆漆的油布。

我们的心情并不因为下雨而低落。

⑦雨,越下越大,母亲看一次表,再看一次表,说:

“快跟妈妈一起祷告!

叫车子不要准时开。

快!

……”我们马上闭上了眼睛,不停的在心里喊天嘁地,拼命的哀求。

⑧母亲手里捏住一个地址,拉开雨篷把车夫老周叫来叫去。

我在那路的尽头,看见一辆圆圆胖胖的草绿色大军车,许多大人和小孩撑着伞在上车。

“在那边——”我向老周喊过去。

老周加速在雨里冲,而那辆汽车,眼看没有人再上,眼看它喷出一阵黑烟,竟然缓缓地开动了。

⑨母亲哗一下子将全部挡雨的油布都拉掉了,双眼直直地看住那辆车子——那辆慢慢往前开去的车。

“老周——去追——”我用手去打老周的背,那个好车夫狂冲起来。

雨水,不讲一点情面的往我们身上倾倒下来,母亲的半身没有坐在车垫上,好似要跑似的往前倾,双手牢牢的还捧住那锅汤。

突然听见母亲狂喊起来,在风雨里发疯也似的放声狂叫“——魏东玉——严明霞、胡慧杰呀——等等我——是进兰——缪进兰呀——等等呀——等等呀——”雨那么重地罩住了天地,母亲的喊叫之外,老周和姐姐也加入了狂喊。

他们一直叫、一直追,盯住前面那辆渐行渐远的车子不肯舍弃。

我不会放声,紧紧拉住已经落到膝盖下面去的那块油布。

雨里面,母亲不停地狂喊使我害怕得快要哭了出来。

呀——妈妈疯了。

⑩车子终于转一个弯,失去了踪迹。

⑪母亲颓然倒身在三轮车背上。

到了家,母亲立即去煤球炉上烧洗澡水。

在等水滚的时候,干的制服又递了过来,母亲说:

“快换上了,免得着凉。

”那时她也很快地换上了居家衣服,把抱起小弟就去冲牛奶了。

⑫我穿上旧制服,将湿衣丢到一个盆里去。

突然发现,那圈荷叶边的深紫竟然已经开始褪色,沿着白布,在裙子边缘化成了一摊一摊朦胧的水渍。

⑬那件衣服,以后就没有再穿过它。

⑭许多年过去了,我跟母亲坐在黄昏里,问她记不记得那场同学会,她说没有印象。

我再跟她讲,讲讲那第一件新衣,讲当年她那年轻的容颜。

⑮母亲心不在焉,听着听着,突然说:

“天明(小弟家的孩子)咳嗽太久了,不知好了没有——”她顺手拿起电话,按了小弟家的号码。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母亲接到那封信后“神情十分遥远”,含蓄地写出了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对自己青春时光的怀念。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⑤段写母亲的同学会借用一辆军用大车,大家乘大卡车去参加同学会,这为后文写追大卡车做了铺垫。

C.文章结尾写作者多年后跟母亲提及当年同学会的事,母亲却心不在焉,并岔开了话题,可见母亲后来已经彻底忘记了这件事。

D.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写,这样便于抒发情感,文本语言看似冷静、平淡,但实则蕴含着极真挚、深沉的情感。

(2)文章写雨中追车的片段(第⑦~⑨段)写得很精彩,请从语言、细节、侧面描写三个角度,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3)这篇散文的题目“紫衣”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文化的大众化和价值坚守

杨秀香

在西方,大众文化曾经指下层大众的低俗、粗鄙、“无品位”的文化,用来区别受过教育的、有教养的社会精英所拥有的“充分发达的意识文化”、高雅文化。

从历史上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模糊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

这种模糊是通过艺术向商品的渗透、艺术与商品“合流”成为人的日常消费品实现的,它使文化的发展在价值倾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詹明信把这样的文化称为“无深度文化”。

这些引起了西方学者对文化发展的价值忧虑:

认为它导致了精神贫乏空虚、享乐型的利己主义,瓦解了道德的基础。

西方大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道德背离现象的根源在于它“直接地屈从于商品化、商业化与市场”。

大众文化的“前提预设”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扩张,结果必然是要求建构新的市场,随着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闲暇消费大大增加,生产者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利用广告、媒介把各种关于浪漫的、美的、成功的,舒适的等等意念加诸在各种物质的消费品上,结果使人的消费由满足需要变为对过度欲望的追逐、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为“代用的使用价值”,即包德里亚所说的“符号”。

正是这种市场的逻辑,使“生产者永远有兴趣培养他人的‘过度和放纵’”。

 

在西方国家,大众文化在价值上的变化受到了阿多诺、泰勒等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批判。

那么,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境况如何呢?

对我们来说,文化的大众化是不可回避的。

问题在于如何给予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合理的价值引导,以消除其对社会带来的可能的隐忧。

显然,仅仅在市场逻辑中的大众文化是无法给人们以这样的引导的。

大众文化要给人以这样的引导需要超越市场。

文化产业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地发挥对文化产品生产的调控作用,抑制由于商业化出现的低俗和媚俗现象,使文化产品在价值取向上能够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追求,为大众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事实证明,这是可以取得成效的。

用大众对文化产品鉴赏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大众文化产品追求思想和艺术的高品位。

在文化市场中,生产者为了扩大市场,要极力满足大众的需要;同时,大众的需要又制约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它必须认同大众的需要。

而大众的文化需要的形成不仅来自大众文化,更主要的来自于他的文化传统、来自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培养,这就使大众会用他已有的价值标准和艺术标准来衡量文化产品以决定取舍。

因此,强化对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教育,有助于提升大众文化产品的思想和艺术品位,让大众对健康的文化产品的需求支撑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对此,一方面要对文化媒介人加强民族精神、社会主流价值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完善专家、大众、政府的评价机制,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褒奖、宣传、推介、认同,造就有利于文化媒介人履行社会责任的生活环境。

(1)

西方“大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它是如何产生的?

(2)

“大众文化价值的丧失”的原因有哪些?

二、古诗文阅读(共3题;共29分)

4.(11分)(2018高一上·浦东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

“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1)释加下划线

①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

②勖尔植________

③早缫而绪________

④字而幼________

(2)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

故不我若也

A.卿邀名人也(选自《孟业廉谨》)    

B.幸老见归,何为谢之(选自《刘宽温仁多恕》)    

C.盖规之也(选自《刘羽冲泥古不化》)    

D.善,陈孺子之为宰(选自《陈平任相》)    

(3)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4)这篇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B.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D.《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朝统治阶级烦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5)文章的第③④为例,分析一下本文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的作用。

5.(13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

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

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 ①萧衍:

梁武帝。

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

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约:

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

与萧衍同属“竟陵八友”。

(1)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

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

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

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

(3)

萧衍诗的前两句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

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方法中任选一角度,具体说明。

6.(5分)(2019·长春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感叹自己因为崇尚美德而被约束,但又以“________”强调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心志。

(2)《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_______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

(3)《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动作描写生动勾勒出拾麦者令人心酸的形象,饱含悲悯之意。

三、表达题(共5题;共16分)

7.(2分)(2017·深圳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历代统治者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B.虽然中消协“叫停”一次性餐具收费已半月有余,但“叫停令”并未立竿见影,不少餐饮商家仍在未明示的情况下仅提供收费餐具。

C.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

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D.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9.(2分)(2017·深圳模拟)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都冲不出去

C.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于我却有深刻的体会

D.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却置法律而不顾,向高压轴电铁塔伸出了罪恶之手

10.(5分)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要求:

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11.(5分)(2017·襄阳模拟)如图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高三上·靖江开学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

参考答案

一、阅读题(共3题;共36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二、古诗文阅读(共3题;共29分)

4-1、

4-2、

4-3、

4-4、

4-5、

5-1、

5-2、

5-3、

6-1、

6-2、

6-3、

三、表达题(共5题;共16分)

7-1、

8-1、

9-1、

10-1、

11-1、

四、写作(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