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325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5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docx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步骤方案总流程内容详细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流程

现将铝合金模板的设计分为六大块:

1、墙体的设计,2、梁的设计,3、楼面板的设计,4背楞的设计,5、支撑体系的设计,6、楼梯的设计,现针对每个块进行具体的分析。

墙体的设计流程:

1.1审图

1.1.1通读墙柱图、梁结构图、平面布置图;

1.1.2查阅三张图中是否存在尺寸相互矛盾地方;

1.1.3熟悉其他非标楼层的结构变化,方便后续设计中模板通用性;

1.2图纸确认

1.2.1将图纸错误或者矛盾地方,通过正式函件发于甲方确认;

1.2.2将图纸中复杂结构或不适用于铝合金模板的结构,深化理解后,确定最后具体施工方案,以正式函件要求甲方签字盖章确认;

1.3墙体模板库建立

在熟悉掌握标准层的墙体变化及楼板厚度、梁深度及结构特点后,为了节约时间及减少配模错误,专门用一定时间,单独计算出所有墙体模板长度,将所有墙体模板的规格图块建好,并以表格形式放于CAD图档中,建立好图块之后,让同组其他人员进行校对检查;

表格形式如下:

P100板

P150板

P200板

P250板

P300板

P350板

P400板

异形板

阳角

阴角

板厚

降板

板厚

梁深

降板

梁深

墙体的长度计算规则如下:

外墙:

模板长度=层高-100-200

内墙(无降板):

模板长度=层高-板厚-150(阴角)-80(阳角+12mm)

内墙(有降板):

模板长度=层高-板厚-降板深度-150(阴角)-80(阳角+12mm)

内墙(有梁处):

模板长度=层高-梁深-150(阴角)-80(阳角+12mm)

内墙(有梁、有降板处):

模板长度=层高-梁深-降板深度-150(阴角)-80(阳角+12mm)

阴角:

阴角长度与墙板配模原则相同,不同的是最后减去的不是80,只需减去12mm即可;

阳角:

1、墙板下的阳角不用建图,墙板计划出来后相应宽度的墙板下就有一支相应长度的单面开孔的阳角

2、墙体末端的阳角长度,只需将末端处最矮的一块墙板的长度+80mm即可;

1.4配模步骤

1.4.1对楼层最外围墙体进行配模,从墙体的内侧面开始

1、在内墙体拐角处,配置相应规格阴角;

2、配置内墙体梁下墙板(一般梁下墙板需超出梁宽,则梁下墙板宽度=梁宽+300)

3、配置内墙体空余部分模板,优先选择400宽度模板;

4、待到最后一块墙板时,如若宽度小于200,尽量调配至大于等于200宽度;

1.4.2、对楼层外围墙体的外墙进行配模

1、在外墙体的拐角处,放置阳角;

2、从拐角处向另一侧配模,此时注意调配模板宽度;

3、优选选择400宽度板同时,遇到内墙梁处需调配相对应宽度模板,形成对称状;

1.4.3、对楼层内围墙体进行配模

1、从内墙体梁较多的一面墙开始配模,方便后续调板;

2、配模原则与外墙体相同,最后同样需要调整相关宽度;

1.4.4、楼层楼面板有洞口处的配模

1、洞口的长和宽任一小于500时,则不考虑此洞口,按照没有洞口考虑,配模完成后再面板上放置铁盒子即可;

2、洞口较大时,在洞口处向洞口方向偏出150mm宽度的板后,其他模板则按照外墙板的规格进行布置;

3、洞口大并有梁时,则单独偏出的150mm宽模板不需要减去80mm的长度;

1.4.5、墙体配模时,需特别注意墙体内的洞口,此时该位置墙板应单独计算长度及宽度,并单独画出立面剖视图进行配模;

1.4.6整个流程实例如下:

1.5待所有墙体模板配模完成之后,将配模图整理后放置我司专用图框中,并将结构图中定位轴线复制到该墙体平面布置图内;将所有不同截面尺寸的墙体配模剖面示意图画出,清晰的反应出墙板与楼面板、梁板具体如何连接;用MSTEEL工具,统计出布置图中的模板数量,最后制出正式的加工计划单。

(一)主要控制点

1、结构图纸尺寸的准确性,图纸错误更正时甲方的正式回复;

2、各类墙板长度计算的正确性,图块的建立和检查必须是两个人;

3、实际配模过程中模板选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选用小板(如P100、P150),异形板同样避免建立小板(如小于200);

4、不同类墙体配模的剖面图,必须清晰明了的画出相应标高、模板尺寸、打孔位置等结构连接特点。

(二)检查资料

1、墙体平面布置图

2、各类墙体剖面图

3、墙体模板加工计划

(三)流程图

 

 

 

外围墙体的内墙拐角配置阴角

布置梁下墙板模板

布置内墙体梁较多一面墙

调配对称

清理图素,出墙体平面布置图

画出墙体内洞口布置图

绘制不同类墙体剖面视图

出最终墙体模板加工计划

梁的设计流程:

第一步:

审图

在设计梁板前,得对结构图中梁的尺寸进行审核,查看是否有明显错误矛盾的地方,梁顶标高是否有升或降的情况,住宅楼外围的梁一般有大样图,这些结构都需要弄清楚,有错误有疑点的地方都需与甲方沟通确认好。

第二步:

设计梁阴角

审图无误后,综合相关图纸,正确理解楼梯标准层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设计梁端头阴角,一般分水平方向的阴角以及竖直方向的阴角,

通常设计是把竖直方向的阴角放在水平方向的阴角上面。

水平方向的阴角一般一端伸出梁侧边外100mm。

竖向阴角如太短,例如C-50、C-30,则竖向阴角不放水平阴角上。

 

图1(阴角伸出梁外、竖向阴角放在水平阴角上)

第三步:

设计梁底顶板

1、如果梁底板长度在1200mm以内,则梁底不需要顶板。

图2(梁较短时不用顶板)

2、如果梁底板长度大于1200mm,则需要顶板。

(1)大于400mm宽的梁,顶板所焊铝管应使用双排支撑,大于80mm宽的梁使用三排支撑、按400一个等级,依此类推。

顶板应与楼面梁的V顶对齐,顶板长度最好是比梁宽大200mm,一边各伸出100mm。

 

图3(梁较宽时,采用双排支撑或更多)

(2)小于400mm宽的梁,顶板下焊一根铝管,同样,顶板与楼面梁的V顶对齐,顶板长度最好是比梁宽大200mm,一边各伸出100mm。

图4(顶板伸出梁外100mm)

(3)梁底顶板的位置

1.3.2米以下的楼层。

对于3.2米以下的楼层,支撑体系是采用单支撑,立杆与立杆之间不需要连接水平杆,即梁底支撑与楼面支撑不需要连接,也就意味梁底顶板不需要和楼面V顶纵横对齐,在设计梁底顶板位置的时候,考虑底板的通用性。

2.3.2米以上的楼层。

对于这样的楼,立杆与立杆之间是要连接水平杆的,即梁底的支撑与楼面的支撑用水平杆连成一个整体,故在设计梁底顶板位置的时候,要考虑梁底顶板的位置与楼面V顶是纵横对齐的,且纵横的水平杆尽量长度统一,避免水平杆种类太多,且梁底板和楼面板的种类尽量少。

水平杆在高度方向具体设计,详见支撑设计流程。

第四步:

设计梁底板

1、梁宽有变化的情况。

根据梁图,如果随楼层的变化梁宽有变化,那么梁底板应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采用宽窄组合的板,以后梁变窄的时候抽掉相应的底板,剩下的底板则刚好可以继续使用,从而节约材料合理利用。

见图2

2、如楼层使用铝模都是标准层,结构一直不变化,则梁底板不用考虑变截面,底板长度不超过1200mm。

第五步:

设计梁侧板

计算侧板的尺寸时注意梁有没有沉降、与梁相接的楼面有没有沉降。

1、梁侧板宽度大于400mm。

如梁侧板的宽度大于400mm,则模板应该竖着设计,计算侧板的尺寸时注意梁有没有沉降,与梁相接的楼面有没有沉降。

图5(梁侧板竖着设计)

2、梁侧板宽度小于等于400mm。

则在设计的时候,侧板应是侧着放,如梁侧板的宽度尺寸过小,如30mm宽,则考虑是否用木条代替或者P100模板面开孔。

图6(梁侧板侧着设计)

3、底板与侧板连接,采用阳角。

阳角的长度和底板一致,各别地方特殊处理,总之原则是保证没有缝隙漏浆。

图7(阳角设计如图)

第六步:

梁板加固

1、一般3.2米以上的楼层高,不能使用单支撑,支撑与支撑之间需搭设横杆,所以梁底支撑需与楼面支撑连成一体。

图8(支撑示意图)

2、3.2米以下的楼层高,一般使用单支撑,即立杆与与立杆之间不需要搭设横杆加固。

如图8无水平杆。

3、梁侧板如果是竖着设计,内部的梁是不需要加背楞对拉加固,因为侧板上面有阴角压住,与楼面模板形成一体。

4、外墙的梁侧板如果是竖着设计,则必须拉背楞加固,如果外墙的梁侧板是侧放着设计的,但是有几块连在一起的,也需要拉螺杆拉住。

图9(外墙的梁要拉螺杆加固)

设计流程图

 

 

梁模板加固

统计数量、出计划、图纸

 

楼面板设计流程:

第一步:

审图

在设计楼面前,得对结构图中各个房间楼面的尺寸进行审核,查看是否有明显错误矛盾的地方,楼面标高是否有升或降的情况,沉降的高度,住宅楼外围一般有大样图,这些结构都需要弄清楚,有错误有疑点的地方都需与甲方沟通确认好。

第二步:

设计楼面周围阴角

1、楼面转角处设计转角阴角,现在标准的转角阴角是350-350的的转角阴角。

图1(设计转角阴角)

2、设计转角阴角与转角阴角之间的阴角。

应先设计一个斜角阴角,现在标准的斜角阴角是C-600。

斜角阴角设计完了后再设计其他阴角,通常,阴角的长度最大不超过2000mm,阴角的长度种类尽量少。

注意,如果有出现梁底平板底的情况(即没有梁侧板,或者梁侧板全部是挂模),那相接处应该是没有阴角的、或者阴角有开孔的情况。

图2(设计楼面阴角)

图3(楼面阴角不超过2000mm)

第三步:

设计楼面梁(龙骨)

设计龙骨前,楼面的阴角是应该已经设计完成了,在这基础上,楼面的横向或纵向的长度尺寸已确定。

1、设计中梁,中梁最大的尺寸是1200mm,且中梁的尺寸数字应是整数。

中梁的种类尽量避免过多。

2、设计边梁,边梁的最大尺寸应是1100mm,两端的边梁尽量使得尺寸一样,边梁的种类也不宜太多。

图4(设计楼面龙骨)

3.楼面V顶纵横中心距。

(1)、3.2米以下的楼层。

无需搭水平杆,使用单支撑,那么V顶的位置在设计时考虑的是边梁中梁的通用性、互换性。

(2)、3.2米以上的楼层。

立杆支撑需要搭水平杆,那么V顶的位置在设计时考虑的是纵横对齐,与梁底顶板对齐,纵横水平杆的长度最好设计成通用的。

第四步:

设计楼面板

1、设计楼面板,即设计龙骨与龙骨的间距。

尽量使得龙骨与龙骨的间距是1200mm,模板的长度最大也应是1200mm,那么这样设计后,绝大部分的楼面模板就是400-1200mm的板,也就是所说的真正的标准板。

设计模板的长度尽量是100的倍数。

尽量使用P400的模板,P100的模板尽量不要使用。

图5(设计楼面板)

2、对于有悬挑的楼面,在悬挑最边上设计与楼面相同的顶板。

图6(悬挑部位楼面设计)

3、将设计完的楼面板和墙板、梁板整合到一块去,查看孔位是否完全对齐,查看尺寸是否完全到位。

4、全部楼面设计完成后,对楼面所有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出来的模板种类及数量,进行再次的调整,确保没有数量是单个的模板。

第五步:

楼面板加固

楼面板的加固完全依靠支撑体系,当楼面全部设计完成后,楼面的支撑位置已确定。

1、3.2米以上的楼层,支撑应该是需要搭扫地杆及上端的连接杆,对于要搭横杆的支撑体系,在之前设计就应尽量使得横杆的尺寸是1200mm。

横杆的种类不宜太多。

详见支撑设计流程标准。

图7(超高层支撑搭横杆)

2、3.2米以下的楼层,应是使用单支撑。

设计流程图:

 

 

 

支撑设计流程:

第一步:

楼面支撑体系平面设计

1.根据结构图,以墙、梁、柱为界限划分楼面。

2.将楼面边长较短的一边确定为支撑的横向方向,长边作为支撑的纵向方向。

支撑沿纵横方向自然形成支撑矩阵。

设计时,尽可能使支撑形成如图1所示的基本支撑矩阵。

其中,优先考虑形成(a)、(b)类型的矩阵。

图1支撑矩阵基本特征

3.按照设计支撑的先后顺序确定起始支撑的位置。

一、设计支承的顺序:

(1)优先从核心筒往外设计。

(2)从左往右设计。

(3)从直边往异形边设计。

二、起始支撑的定位原则:

图2起始支撑定位示意图

表1起始支撑的位置

a

b

1200

1200

注:

a、b分别为支撑中心离墙面或梁边的距离。

4.按纵、横向间距l=1300mm的原则从起始支撑开始布置其余支撑,形成图1(a)、(b)、(c)所示的支撑矩阵。

5.由于尺寸限制,无法采用1300mm的支撑间距时,可采用650mm的支撑间距,如图1(d)所示。

6.楼面短边宽度B小于等于1600mm时,不设置支撑。

7.楼层板厚b≤140mm,楼面短边宽度B小于等于1700mm时,不设置支撑。

第二步:

梁底支撑体系平面设计

1.按照设计顶板的先后顺序确定起始顶板的位置。

一、设计顶板的顺序:

(1)优先确定能与楼面支撑对齐的顶板。

(2)优先确定两梁相交处的顶板。

二、起始顶板的定位原则:

(1)顶板与楼面支撑对齐优先。

(2)顶板中心距离墙面或梁边a=1200mm,如图3所示。

(3)第

(1)、

(2)条均不适宜时,顶板的定位应保证梁底板规格最少。

图3起始顶板定位示意图

2.确定支撑沿顶板的位置。

(1)梁的宽度小于等于400mm时,支撑沿梁的宽度方向居中布置。

(2)其余宽度的梁,支撑按表2根据排距合理布置。

表2梁底支撑排数表

梁宽

排数

排距L

400mm<b≤800mm

2

400mm

800mm<b≤1200mm

3

400mm

1200mm<b≤1600mm

4

400mm

1600mm<b≤2000mm

5

400mm

3.按l=1300mm的纵距设计梁底支撑,形成图1(a)所示的基本矩阵。

4.根据梁高、宽尺寸,按表3增设辅助支承,使支承实际纵距尽可能变为650mm。

表3梁底支撑增设辅助支承条件

梁宽

梁高

增设辅助支承道数

实际纵距L

b=200mm

510mm<h≤1000mm

1

650mm

b=300mm

300mm<h≤1000mm

1

650mm

b=400mm

300mm<h≤1000mm

1

650mm

500mm≤b≤1600mm

h≤1000mm

1

650mm

5.梁的最大跨度符合表4的要求时,不设置支撑。

表4梁允许最大跨度表

梁宽

梁高

最大跨度L

200mm≤b≤400mm

不限

1200mm

第三步:

楼梯支撑体系平面设计

1.楼梯梯段双侧均为墙承重结构时,楼梯支撑设计成居中单排支撑。

沿第一块400mm支撑板设计支撑的起始位置。

2.楼梯梯段有一侧为梁承重结构时,楼梯支撑设计成双侧支撑。

沿第一块400mm支撑板设计支撑的起始位置。

3.按纵距l=1300mm沿楼梯底面依次设计支撑。

第四步:

钢支柱选型

根据层高,按表5选择钢支柱型号。

表5钢支柱选型表

层高

板厚

钢支柱型号

H≤3300mm

不限

标准型GZZ-3

H≤4100mm

不限

加长型GZZ-4

第五步:

支撑体系立面设计

1.根据支撑的平面设计,计算最大轴向压力。

按表6确定是否采用水平杆,按表7确定水平杆的步距。

2.采用支撑矩阵的思想,确定水平杆的连接方式,使支撑尽量形成图1所示的支撑矩阵。

3.两种钢支柱水平杆连接的立面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

4.支撑高度高于3600mm时,用钢管扣件设置最顶层水平杆,水平杆距离顶板500mm。

表6单支顶容许荷载表

使用长度mm

容许荷载KN

3200

11.65

3100

12.11

3000

12.68

2900

13.15

2800

13.74

2700

14.27

2600

14.91

2500

15.6

2400

16.3

2300

16.96

2200

17.74

2100

18.55

表7水平杆步距选用表

最大步距mm

10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容许荷载kN

45.47

25.91

23.04

20.43

18.17

16.34

14.69

13.3

图4标准型钢支柱立面示意图图5加长型钢支柱立面示意图

第六步:

出文件资料

1.出支撑体系的平面图及立面图。

2.制作零配件明细表。

设计流程图:

楼面支撑体系的平面设计

 

楼梯设计流程:

1.1熟悉楼梯的结构及尺寸

(1)审图

仔细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楼梯剖面图、大样图、核心筒放大图等与楼梯相关的图纸,阅读相关的标注以及技术说明。

审查:

①各楼层的楼梯是否存在变化;

②图纸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③楼梯是否存在不便于铝模板施工的结构。

如果审查发现问题,必须以函件的形式与甲方进行沟通和确认。

(2)读图

审图无误后,综合上述相关图纸,正确理解楼梯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重点包括:

踏步的尺寸,梯段的厚度尺寸,平台的标高,梯梁的尺寸,平台梁的尺寸,梯柱的尺寸等。

1.2绘制楼梯三维模型

根据读图的结果,建立楼梯的三维模型,并与图纸进行核对,确保模型完全正确。

1.3梯段模板设计

1.3.1梯段底板模板

(1)底板转角阴角

第一步首先根据梯段底板,在梯段与墙、梁交接处设计底板转角阴角。

如图1所示。

 

底板转角阴角应采用标准阴角焊接而成。

此阴角与梯段底板的接触长度属于设计时应重点注意的尺寸,不宜过短,以防止漏浆,可以通过上一楼层的梯段配合情况进行检测。

如图2所示。

 

 

(2)底板模板

①尽量使梯段底板配400mm宽的标准板。

②如有临空侧,临空侧尽量使用200mm宽的标准板进行支撑。

如图3剪刀形楼梯临空侧梯段底板局部配模图所示。

 

③底板模实际工况较恶劣,受力较大,为保证模板的强度,模板与楼梯倾斜底板配合部分的长度A不宜过宽,尽量控制在300mm以内。

如图4。

 

④楼梯底板配模设计时,重点注意梯柱、梯梁、平台梁等与梯段节点处的设计,防止漏浆。

如图5所示。

 

⑤应综合考虑与底板模有配合关系的其余模板,使其余模板尺寸为整数,以便采用标准板。

如图6所示。

 

⑥底板模板除满足配模的结构要求外,还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便于加工,方便装拆。

(3)底板支撑

①底板支撑设计遵守《铝合金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标准流程》。

②梯段单侧临空,必需加支撑。

支撑间距不大于1200mm。

③梯段单侧部分临空,部分为墙体时,临空部分可灵活处理。

(4)底板标准件

①尽量采用200mm、400mm标准板;

②尽量采用标准阴角,标准斜角阴角。

标准阴角长度不大于2000mm。

(5)底板异形件

梯段与梯梁、梯柱、平台梁等节点处如需设计异形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异形件结构应使其它模板结构简单化。

②异形件结构应便于加工和装拆。

1.3.2踏步连接板

踏步连接板是用来连接踏步模板与墙模板的中间件。

 

①模板主要成型表面的尺寸必须与楼梯踏步尺寸一致。

②踏步连接板的结构应便于墙配模板。

③便于装配,无干涉。

④结构满足强度要求。

1.3.3踏步模板

①模板“L”形成型表面的尺寸必须与楼梯踏步尺寸一致。

②踏步与平台梁、梯柱等相交的节点处可考虑采用长300mm的踏步模板。

③便于装配,无干涉。

④结构满足强度要求。

⑤踏步模板应方便通行,运送物料。

⑥踏步板与踏步板的连接孔距宜取200mm、300mm。

结构限制时,允许间距100mm。

1.3.4踏步挡板

踏步挡板是用来连接梯段底板模板与踏步模板的中间件。

①踏步挡板结构应保证梯段侧面无漏浆。

②便于装配,无干涉。

③结构满足强度要求。

1.4梯段临侧墙模板设计

1.4.1防穿模板

当楼梯梯段侧为整面墙体时,应设防穿模板。

防穿模板宽度宜取200mm。

 

1.4.2梯形板

①优先采用400mm宽梯形板配模。

②梯形板两侧边打孔宜从直角边开始。

 

1.4.3三边形板

梯段临侧墙根据配模板的需要,可配三边形板。

三边形板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保证接缝良好,无漏浆。

1.4.4异形板

根据配模需要,可配异形板。

异形板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保证接缝良好,无漏浆。

1.5强度设计计算

楼梯梯段部分受力较大,对底板模板、踏步、踏步挡板的结构强度需要重点控制,可以参照相关部分设计标准流程附录进行校核计算,保证楼梯模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6出工程资料

经过优化结构,并确认无误后,由三维装配图出零配件明细总表。

根据总表分项制定标准件明细表,背楞系统明细表,支撑系统明细表,以及楼梯加工计划表。

由三维装配图出楼梯的二维配模图。

由三维零件图出非标准模板的加工图。

流程图:

见下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