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32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最新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Ⅰ卷(阅读题)和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

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

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

“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

”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

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

《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

“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

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

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

《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

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

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

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

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

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

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他们不自我夸耀,不轻易改志节,不放弃操守。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

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D.“士为知己者死”是侠义之士的最高的道德标准。

在他们眼里,道义和生命总是都一样珍贵,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伐其能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如专诸、豫让等,虽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

D.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

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藏青色西服

季明

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

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

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

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

于大傻。

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

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

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

这景象有些独特:

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

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

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

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

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

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

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

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

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

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

“大傻,穷烧个啥哩?

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

大傻不服气,说:

“穿干净点不好吗?

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

那是犯贱!

大傻又说:

“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

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

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

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

大傻急了,遍地翻找,可横竖找不到。

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

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

老磨喊:

“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

又有人喊:

“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

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

老磨他们说:

“真是个大傻熊!

”就撇下大傻,先走了。

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

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

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

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

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

“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

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

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

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

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

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

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

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

“于大厦,现在咋样?

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

B.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

C.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

D.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

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

5.小说为了凸显于大厦的形象特点运用了多处对比,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5分)

答:

 

6.小说为什么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趋缓的“冷静期”,2017年,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数据: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这些成绩表明:

中国电影市场步向稳健,电影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据专业人士分析,2017年票房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与电影院及银幕数的不断增加。

另外,观众的成熟度在提高,非理性和粉丝消费在减退,电影的口碑在票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有删改)

材料二:

《红海行动》这部以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影片,在最初排片、票房双双低开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票房突破35亿元,荣登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红海行动》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提升,“没有电影产业的工业实力、专业化的电影团队,很难想象能拍出这样的大片。

人民日报社文化室主任记者刘阳表示,《红海行动》“观影热潮”背后体现了观众对于生命和个体认知理解的进步:

“电影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动用军力去拯救一个公民的生命?

电影表达的内在感情是中国当代社会对公民权益的珍视,这种进步体现了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的不断贴近。

(摘编自《<红海行动>“红”在哪儿?

》,有删改)

材料三:

2017年,中国银幕总数超过北美,中国成为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

如果说票房只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指标,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那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则可以看出,2018年春节档期满意度得分为83.4分,是迄今为止春节档调查中的最高分。

这一切,离不开《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它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国家支持创作、摄制各类优秀国产影片,地方政府对电影创作、摄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激励资本投入、降低运作成本……电影从业者们一致认为,从《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那一天开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电影产业视为重点,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部门都开始积极配合电影产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电影,势头正劲》,有删改)

材料四:

3月5日,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创造56.8亿票房奇迹的《战狼2》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名单。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影难以攻陷奥斯卡,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对好莱坞规则的不熟悉。

而借助资本力量,对中国电影在这两方面的提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文化融合角度而言,随着中国资本的深入介入,中外合作越来越多,双方在文化领域的相互了解与尊重也会越来越多,这无疑会让海外主流社会以及奥斯卡的评委们更进一步接受中国文化,为未来中国电影进军奥斯卡铺平道路。

从制作体系来看,资本的介入将促使中国电影人和好莱坞更深度合作,从以往简单翻拍、模仿、老外担任制片人,发展到切入核心制作、深度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甚至是全球发行体系等完整产业链的合作。

这种合作将促进中国电影人系统学习好莱坞的全球化视野和工业化操作流程,为中国电影最终赢得奥斯卡,乃至于借助电影实现中国文化海外输出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中国电影迟早会走向世界市场。

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也将会十分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硬实力”对“软实力”的支撑,必然会一步步地彰显。

另外,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电影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完全以市场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拒绝单一、培养真善、推动电影艺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才是电影发展的真谛。

(摘编自《中国电影冲奥又一年资本力量或能打开突破口》,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

B.中国电影是否健康发展不能单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电影资料馆的春节档期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依据。

C.2017年我国成为了全球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银幕总数超过北美,“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D.《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不仅让我国电影产业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让我国电影产业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实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事实,至少证明了我国的电影观众渐趋成熟,理性消费意识增强。

B.材料一用数据客观说明了我国电影事业处于健康稳定发展阶段,国产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电影票房一直保持高速上扬的态势。

C.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贴近,充分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这是《红海行动》能够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重要原因。

D.借助资本力量,可促进中外电影的深度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电影走向奥斯卡,也为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奠定基础。

E.中国电影因文化差异及对好莱坞规则的不熟悉,所以即使在国内能创造票房奇迹,也不能在奥斯卡的评奖活动中取胜。

9.如何让我国电影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4分)

答: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

“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10.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左传》、《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B.舍人: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人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弟子为舍人。

C.参乘:

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遗老:

一般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臣民。

本文指“前朝的旧臣民”。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

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对此细节的描写比《鸿门宴》简单,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命运的转变持怀疑态度。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5分)

译文: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秋望①

赵 嘏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③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④。

[注]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

②云物:

云雾。

③“鲈鱼正美”:

《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④“南冠”“楚囚”:

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南冠”即楚冠。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

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

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C.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E.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15.颔联和颈联用了哪些意象?

诗人借用这些意象寄托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5分)

(1)《荆轲刺秦王》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赴秦。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

“,”。

(3)《沁园春·长沙》中写青年革命者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卷(表达题,共80分)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

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政府正在大力加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控制房价上涨。

B.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C.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入选。

D.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

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酒楼老板组织了一场关于酒楼发展前景的讨论会,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老板对着厨师长李力说:

“李师傅,还是你来抛砖引玉吧,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B.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也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

“季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C.为了展示公司员工的精神风貌,相关部门昨天通知员工们准备生活照。

许多人积极响应,市场部李玲选出最能展现自己气质的一张发到了指定的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