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218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

  一、本册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理论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根底。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局部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根底,因为不管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根底。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详细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详细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展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开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开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详细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理论才能。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才能。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历,安排了两个数学理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理论才能。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展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展估算;能纯熟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局部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展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展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概述是不确定的;可以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绘。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才能。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概述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构造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表达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表达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良笔算教学的编排,表达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纯熟程度〞,?

标准?

中还提出:

提倡算法多样化、防止程式化地表达“算理〞等改革理念。

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表达?

标准?

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开展的规律。

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根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

标准?

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的(复杂性和纯熟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详细步骤,因此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

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

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究和考虑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概述。

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概述,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概述,防止机械记忆。

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根底,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概述,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防止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概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敏的解决问题才能。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才能和良好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详细情境中才能真正表达出它的作用。

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络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局部,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展计算更合理。

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才能和良好的数感都是非常有利的。

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局部,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在解决旅游间隔问题的情境中教学笔算减法,在解决运动场看台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所以,估算是?

标准?

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第18页例2、第23页例1、第76页例2等)。

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表达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才能,从而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络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消费的需要中产生的。

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拟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消费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络。

所以,这局部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开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进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

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通过详细的、现实的活动进展感受,获得体验。

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老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

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老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

其次,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历。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第14页)、调查理解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第64页),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开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加强估测意识和才能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局部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绘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历,另一方面概述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根底上,四边形的特点与分类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结果。

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究活动不仅为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根底。

这局部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才能的培养。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展估测的时机常常比准确测量更多。

根据?

标准?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的,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

〞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例如,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各大约有多长,再进展测量。

在相应的练习中也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

〞的题目(第5页第3题)。

在“四边形〞一章中概述设计了“估计〞一小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互相讨论中学习估测的方法,练习估测长度,为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条件,开展学生的理论才能。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

标准?

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历。

〞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络自己身边详细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本册实验教材注意表达这一理念,不仅利用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教材提供了“班级开联欢会布置会场需要摆花〞这一现实题材,设计了没有余下花的摆法、余下花的摆法,以及进一步探究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理解层层推进,概念逐步形成。

同样,关于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学生也经历了理解什么叫周长、怎样测量周长以及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

再如,“可能性〞这一单元,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

“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主题图),大量的生活实例(例2)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活动(例1、例3、例4),使学生初步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不确定现象是这局部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假如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想、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逐步开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才能、理论才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注意开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各局部教学内容,提供给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随着学生生活经历与数学知识、数学才能的增长与进步,实验教材注意逐步开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才能,进而开展学生的理论才能。

这一点突出表如今“理论活动〞的设计上。

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安排了两个数学理论活动──“填一填、说一说〞“掷一掷〞。

与前几册教材相比,本册实验教材的理论活动更侧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从而,也可促使学生的理论才能得以进步。

例如,“掷一掷〞(第118~119页)的设计,展示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已学的数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即在探究活动中(列出组合数──判断事件确实定性和可能性──探究可能性的大小),将可能性、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等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在一起。

又如,“填一填、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而且启发学生自己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查资料,找出小学生充足睡眠的时间数。

这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融会贯穿,更重要的是对于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理论才能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本册实验教材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

例如,结合教学和习题浸透环保教育的内容。

第15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例题,利用图片和统计表,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对学生进展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又如,第13页第4题,让学生理解自家的用水量,与家长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对学生进展环境保护教育等。

教材还注重表达数学的文化价值,用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开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例如,介绍了加号、减号的出现史、分数表示法的开展等。

还安排我国古代的光芒灿烂的数学文化史料──曹冲称象的故事、“七巧板〞的由来、我国古代计时工具──刻漏等。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重的兴趣,鼓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究研究,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开展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进步数学教科书的兴趣性。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

例如,第40页用七巧板拼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第44页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再算出这些图画的周长;第57页第5题的“森林餐厅〞;第113页唐僧师徒三人拍风景照、第116页“该我演大灰狼了〞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拉近了教科书与学生的间隔,使学生感到亲切,喜欢阅读教科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前几册老师教学用书中介绍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其中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等,仍可以继续使用。

这里再介绍几种,供参考。

1、卷尺和测绳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时用。

量几十米、几百米的间隔,通常用卷尺和测绳。

卷尺和测绳,都可以在商店买到。

也可以自制测绳。

要选伸缩性小的绳子(如尼龙绳),长度30米或50米,用米尺量出10米、20米、30米的长度,在绳上分别做出标记(可以涂红或用红线打一结)。

2、七巧板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图用具,由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稍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

它是用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良好学具,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广泛使用。

目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设计的学具中,一般都包含有这一学具。

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用七巧板拼组常见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组一些象形的人和物,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钟面

目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设计的学具中,一般都包含有钟面。

也可指导学生自制。

用硬纸片剪一个圆并标出刻度制成钟面,再分别剪出时针、分针和秒针钉在钟面上。

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间。

4、转盘

见教科书第106页。

用硬纸片剪一个圆和一根指针,根据需要将圆等分成假设干份,涂上不同的颜色。

将指针钉在圆心上,使指针可以自由转动。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做转盘游戏,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5、其他教具

老师还可以根据各局部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把教科书第92页的月饼插图画在硬纸板上,剪下,制成较大的“月饼〞,作为课上的教具。

又如将教科书第123页考虑题图复印多份,发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剪一剪。

四、课时安排

根据?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局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老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详细情况适当灵敏掌握。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概述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

孟子?

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

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

国策?

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

国策?

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

礼记?

曲礼?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

十、总复习(4课时)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