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资料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19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学资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药学资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药学资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药学资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药学资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药学资料全.docx

《农药学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学资料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药学资料全.docx

农药学资料全

绪论

1、作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

农业技术防治:

预防害虫、控制病源、防除杂草、改变病虫害易发环境;

物理防治:

灯光、辐射、高压电、激光、高频等;

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灭草、线虫制剂;

化学防治:

农药防治。

2、农药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

使用天然产品阶段;

第二代:

人工合成高效化合物应用阶段;

第三代:

人工合成超高效和作用特异化合物应用阶段。

3、3R指什么?

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性;农药残留。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

1、农药的定义?

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按用途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3、农药按作用方式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

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

4、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害作用的程度的评价指标通常是?

毒力和药效

5、LD50、LC50、ED50、EC50的定义及意义。

LD50、LC50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浓度)。

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ED50、EC50抑制50%病菌菌丝生长或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所需要的剂量(浓度),药物的ED50越小,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6、毒力和药效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都是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性作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区别:

毒力

药剂+靶标

室内

标准供试生物

测定较精准

防治上的参考

药效

药剂+生物体+环境

田间

接近田间情况

测定较粗放

具实际的防治意义

7、农药对人、畜的毒害,即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急性毒性:

通过口服,皮肤接触等,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生命不安全的现象;

亚急性毒性:

症状与急性中毒相似,但中毒前有一段较长的与农药的接触史,从接触到出现症状一般需要数天到数月时间;

慢性毒性:

毒性不高,性质稳定的农药污染了环境,通过食物链在体内积累,引起器官机能损坏,产生病变。

这种因农药在体内长期积累导致的中毒即为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主要是引起“三致”作用。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1、我国商品农药的名称有哪几部分构成?

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通用名;剂型。

2、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

原药不经加工一般不能使用(不加工一般难溶于水);

稀释作用(用量少,不能均匀分布)

优化生物活性,改善物理性能(增加湿度,黏着能力等);

高毒农药低毒化;

提高原药储存期的稳定性;

扩大使用方式和防治对象;

控制原药释放速度;

具有增效、兼治、延缓抗性的作用。

3、农药的分散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通常用粒子直径和比表面表示。

比表面是农药颗粒的总体积与其覆盖的总面积之比。

4、分散度对农药应用性能的影响?

a、提高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b、适当控制农药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

增加覆盖面积;

增加药剂颗粒在处理表面上的附着性;

改变颗粒运动性能;

提高药剂颗粒表面能;

提高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液的稳定性。

5、农药助剂主要有哪些?

填料或载体、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粘着剂、稳定剂、增效剂、渗透剂、安全剂、其它(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防冻剂等)。

6、HLB的意义?

值越小亲油能力越强,值越大亲水能力越强。

石蜡的HLB值为0,聚乙二醇的值为20.

7、主要农药剂型有哪些?

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微胶囊剂、微乳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

8、农药的施药方法有哪些?

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拌种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毒饵法;种苗浸渍法。

第三——七章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1、农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入昆虫体内?

口腔(取食)、体壁(接触)、气门(呼吸)

2、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的作用是对乙酰胆碱酯酶产生抑制作用。

突触部位大量乙酰胆碱积累,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不断被激活,突触后神经纤维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同时,突触部位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塞,中毒的昆虫最初出现高度兴奋、痉挛,最后瘫痪、死亡。

3、有机磷杀虫剂的基本化学结构通式?

4、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特点有哪些?

气味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药效高、作用方式多样;

在生物体内易于降解为无毒物质;

持效期有长有短。

5、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特点?

分子结构和毒性密切相关;

大多数品种的速效性好,持效期短,选择性强;

毒性差异大;

在自然界易分解,残留量低;

增效性多样。

6、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主要特点?

优点:

1.杀虫普广,对螨类和壳虫防效较差

2.高效、速效

3.对哺乳动物安全

4.具有强大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

5.易降解不污染环境

6.负温度效应药剂,并有较好的击倒活性

缺点:

1.对光敏感,容易分解,持效性差

2.室内使用

7、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昆虫脑激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类似物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昆虫生长、变态、滞育等主要生理现象有重要调控作用,这些化合物统称为昆虫生长调节剂。

8、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原理(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

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铲除作用;抗产孢作用

9、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叶面喷洒、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其它施药方法。

10、杀菌剂的输导方式有哪些?

局部内吸;半内吸或跨层转移或类内吸;向上输导内吸;真内吸

11、目前无杀菌毒性化合物主要有哪些?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角质酶抑制剂;

有效毒素;

抑制或钝化病菌产生的毒素化合物。

 

12、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有哪些?

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2)形态选择性

3)生理选择性

4)生化选择性

5)利用基因工程进行选择

6)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13、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共同特点?

活性高,用量低;

杀草谱广,可用于多种杂草去除;

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

使用方便,多数可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进行茎叶处理;

药效发挥缓慢;

易发生酸性水解;

一些品种土壤残留较长,影响下茬作物;

对人畜毒性极低。

14、杀鼠剂的分类?

按杀鼠作用的速度可分为速效性和缓效性两大类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熏蒸剂、驱避剂和引诱剂、不育剂

15、杀鼠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毒饵、毒水、毒粉、毒糊、蜡块毒饵

16、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其生理效应可分为哪几类?

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甾醇类、乙烯类、脱落酸类、植物生长抑制剂类。

17、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矮化、生根、摘心、疏花疏果、催熟、脱叶、干燥杀雄

18、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的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环境条件(温、湿度);

栽培措施(水、肥);

植物生长发育状况;

使用时期,使用浓度;

使用方法。

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1、害虫抗药性的特点?

抗性是种群的特征;

昆虫的抗性是针对某些特定的药剂而作出反应;

是药剂选择的结果;

抗性有地区性;

是相对敏感种群和正常正常种群而言的。

2、抗药性程度如何表示?

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的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的LD99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

(倍数或百分率越高,抗性程度越强)

3、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的定义?

交互抗性:

昆虫的一个二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用一种药剂进行选择后,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它未曾使用过的另外一种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负交互抗性:

与交互抗性相反,负交互抗性是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从未使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4、害虫抗药性形成的四种学说?

选择学说;诱导学说;基因复增学说;染色体重组学说。

5、昆虫抗药性机理?

代谢作用增强:

酶系代谢活性密切相关;

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

质和量的改变均可导致抗药性;

穿透速率降低;

行为抗性。

6、害虫抗性治理的三个基本策略?

适度治理;饱和治理;多种攻击治理。

7、害虫抗性治理中的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有哪些?

农药交替转换使用;农药的限制使用;农药混用;增效剂的使用。

第九章农药与环境安全

1、生物富集的定义?

又称生物浓集,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2、残留半衰期的定义?

农药残留分解消失到原始药量一半所需的时间。

3、农药对不同生态系统影响的共同效应?

农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质量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农药导致生态系统的简单化。

4、农药残留的定义?

指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和动物饲料中出现的特定物质,包括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应产物以及杂质等。

5、常规农药残留检测的基本步骤?

采样、样品保藏、前处理(粉碎、提取/萃取、净化、浓缩等)、仪器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结果处理及分析等。

6、农药残留生物速测技术有哪些?

目前有活体生物测定方法、酶抑制测定方法、免疫测定方法以及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7、最大允许残留限量的定义?

指在生产或保护商品过程中,按照农药使用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农药后,允许农药在各种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或其表面残留的最大浓度。

8、安全间隔期的定义?

农产品在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收获上市之间的最短时间。

第十、十一章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农药的科学使用

1、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对的控制环境条件;

必须设立对照;

处理必须重复;

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2、农药科学使用的基础?

(与农药应用技术相关的因素)

药剂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剂型对应用技术的影响;靶标生物特性对应用技术的影响;以及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和土壤因素都会影响到农药的应用技术。

2、混用农药可能出现的对生物的联合作用表现?

加合作用;增效或增毒作用;拮抗作用。

3、目前混用农药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扩大防治对象;

提高速效唑;

增加防治效果,降低防治费用;延缓控制对象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