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014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docx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陈云选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

  我们可不可以少犯错误?

这个问题提得好。

拿我来说,我是中央委员,我犯了错误,影响就比较大。

  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呢?

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

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

他要我学点哲学。

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还是对我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他以张国焘〔143〕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

第三次毛主席同我谈这个问题,他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

  后来,我把毛主席从井冈山到延安写的著作都找来看,研究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同时再次考虑,错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我得出一条结论,是由于主观对客观事物认识上有偏差。

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

认识支配行动,行动是认识的结果。

比如,蒋介石为什么说三个月或者五个月就可以消灭我们呢?

他的这种错误的判断,就在于他对我们的兵力是同群众密切结合的这一点缺乏估计,同时夸大了自己精锐武器的作用,忽视了自己军队的士气低落和同群众的严重脱离。

敌一九五师的失败,也是由于赵公武〔343〕和陈林达〔344〕对我们部队的认识不对,他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兵力分散,不能集中。

我们这次在敌后,有些同志有点惊慌失措,原因是他们过高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明明是个瓜皮帽,却把它看成了猫耳山〔345〕。

因此,我认为我们做工作,应当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力量用在了解情况上。

情况了解清楚了,就可以正确地决定对策。

我在延安时从枣园〔346〕出来后到财办〔242〕工作,如果要我明天作报告,当天晚上还忙于搜集材料,以了解情况。

不忙于决定对策,而首先了解情况,这才不是本末倒置。

  实事求是既容易做到,也难以做到。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从具体分析实际情况中找出对策。

人之所以犯错误,都是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匆忙地决定对策,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当然,我们过去所以犯错误,也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

片面的情况不是真正的实际,也就是说,它并不合乎实际。

所谓难也就难在这里。

我参加革命二十多年,犯错误都是因为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要少犯错误,就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其方法,我概括为三条:

一、交换,二、比较,三、反复。

  交换是带头的。

所谓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

交换时要特别找同自己相反的意见,相反的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不足。

相反的意见即使错了,也有可能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包括一些历史经验的推论。

因此,对同自己相反的意见,我们也要作些分析,吸取其中有用的部分。

陈独秀〔186〕的错误,李立三(〔347〕的错误,王明〔222〕的错误,不是由于这些人发神经病,或者因为他们是傻瓜,主要是由于他们夸大了事物的一面,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九三○年的革命高潮,只是比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运动处于低落时高,而不是比大革命失败前高。

红军力量比过去是大了,但还不是大到足以打垮蒋介石军队的程度。

一九三二年的一二八〔348〕事变,使全国的抗日反蒋运动掀起了一个高潮,但还不是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四中全会〔349〕的错误结论,临时中央作出的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错误决议〔350〕,都对当时的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

我们不能说犯错误的同志对形势的判断是毫无根据的,但是他们夸大了客观事物的一个方面。

所以,我们应该收集反对意见。

对于正确的反对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足。

对于不正确的反对意见,我们要把它驳倒。

愈是不正确的,就愈要把它驳得彻底。

既然要批驳,就得找论据,这可以加深我们的认识。

正确的意见往往就是由系统地驳倒不正确的意见而产生的。

各种资产阶级的、假马列主义的错误思想,为毛主席的真马列主义的正确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毛主席的著作都是采取这个办法写的。

如写《论持久战》,他先收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论据,经过分析、批驳,得出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这个正确的结论。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主席首先批驳只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或者只要研究俄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或者只要抄用北伐战争的经验,就可以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错误意见,然后提出必须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尤其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特点、规律和战略战术的正确主张。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是先批驳文艺是超阶级的、文艺工作者无所谓阶级立场的观点,进而阐明了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所以,要做到交换,特别是要做到同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同其他阶级的代表交换意见,首先要明确交换的目的在于能使自己对事物认识得更加完整。

同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他们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凡是有理有据的都要吸取。

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往往不喜欢同自己意见相反的人谈话,互相交换看法,这是不好的。

  交换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

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

检验黄金的纯度要用试金石,验血也有参照的标准。

我们如果用比较的方法,把一九三二年的革命高潮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相比,再与上海三次暴动〔351〕时相比,就知道一九三二年的革命高潮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决定我们的策略,这样就不至于采取“左”倾冒险主义的行动。

前几年有位美国将军叫史迪威〔352〕,他派观察组到延安,拿我们对美国的政策,来比美国对我们的政策,结果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

所以一经比较,就能够对事物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

又比如,今天我们要不要在南满坚持,只要把现在坚持所带来的牺牲与将来退到长白山可能造成的牺牲,大小轻重,有无价值,加以比较,就容易作出必须坚持南满斗争的决定了。

  比较仍然是认识的过程,反复则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

反复,首先要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使认识更正确。

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

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

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

总之,判断,行动,再认识,修正之,这样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

从我的经验看,如果上面说的三条要求都达到了,就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避免某些片面性,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比较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是不充好汉,不爱面子。

如果不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装洋蒜,一定要跌觔斗。

愈怕丢脸,一定会丢脸。

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

要论事不论脸。

做到了这一条,自然不会一听到反对意见,就毫不思索地跳起来。

  我们要求犯错误的人论事不论脸,同时要把客观事实拿给他看。

大家都根据客观事实想问题,定政策,自然可以求得党内一致。

  论事不论脸,这里有个立场问题。

有了坚定的立场,才能掌握这个方法。

如果尽是为个人打算,一辈子也掌握不了这个方法。

个人主义与马列主义的矛盾就在这里。

真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有无产阶级的立场。

大家如果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方法就容易一致,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事情就好办了。

党内只应当有这种态度,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态度。

在两个人谈话中可以承认错误,在小组会上可以承认错误,在大一点的会上可以承认错误,在千万人面前也可以承认错误,这叫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

这样,扯皮就少了,事情也就好办了。

  *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共中央辽东分局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周恩来选集——我的修养要则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八日)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

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本文是在重庆红岩整风学习时写的。

周恩来选集——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一、领导者的定义。

  一般干部都有做领导工作可能,而且多半已经做了领导工作。

所以讲领导工作,是包含了上中下各级领导干部说的。

  两岩〔189〕的工作人员,是以工作为区别,而非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来区别,更非以干部与非干部来区别。

今天两岩、报馆有些同志虽未直接做领导工作,但实际上仍是领导干部。

  二、领导者的立场。

  党的立场就是领导干部的立场,但这样说太简单了,分开来具体说说,有下列几点:

  

(一)要有确定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

  

(二)要有坚持原则精神。

  (三)要相信群众力量。

  (四)要有学习精神。

  (五)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

  (六)要有高度的纪律性。

  三、领导者与领导机关。

  

(一)集体领导与按级领导——领导的一元化,集中化与民主生活(讨论与分工)。

  

(二)个人负责制与个人领导——大后方环境更需要这一方式,但在集体领导下也并不取消这一方式。

  (三)直接干涉与直接解决——这不是经常的办法,而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办法或是为了示范。

  四、什么是正确领导?

  我现在按照斯大林说过的三点〔190〕来加以说明:

  

(一)必须正确地决定问题。

首先,要估计环境及其变动,并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

次之,要依此与党的总任务联系起来,确定一时期的任务和方针。

再次,要依此方针,规定当前适当的口号和策略。

又次,然后据此定出合乎实际的计划和指示。

这一切,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并使这些实际材料与党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

  

(二)必须组织正确决定之执行。

首先,要经过组织计划和指示的执行之讨论。

次之,要慎选人材,负责计划之执行。

再次,要组织斗争,来实现党的计划。

又次,还要躬行实践,以为倡导。

这样,就能从实践中证明党的路线和策略之是否正确和是否需要补充。

  (三)必须组织对于执行这种决定的情形之审查。

这种审查的方法:

(1)不根据允诺,而看工作结果;

(2)不根据室内纸上计划,而看实地情形是否做了或是否敷衍;(3)不看形式,而看内容和实际是否正确地执行或被曲解了;(4)不仅由上而下,还要由上而下地审查;(5)要有系统的经常的审查;(6)要有领导者自己参加。

  这一切,正如斯大林所说,必须与群众取得联系,必须把领导者与群众两方面的经验综合起来。

只有这样,领导才是正确的。

  五、领导者的任务。

  毛泽东同志说用人行政是领导者的任务,这是真理。

分开来看,我以为:

  

(一)要求领导干部抓紧思想政治的领导。

这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加强自己的政治锻炼。

我们要求同志注意这样几件事:

(1)注意大事;

(2)提高政治警觉性;(3)提高理论水平;(4)加紧党内外思想斗争;(5)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成绩。

  

(二)要求领导干部抓紧组织领导。

有了政治路线,组织工作就决定一切。

我们要求同志注意这样几件事:

(1)要使组织领导提到政治领导的水平,这就是说,一切工作要提到原则的高度,要与政治任务联系起来;

(2)要使一切组织和实际工作保证党的政治任务和工作计划的实现;(3)要注意日常党的领导,使党的组织接近于下层,工作更具体化;(4)要动员组织和群众,为克服工作中一切困难而斗争;(5)反对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如马虎主义,空谈家,妄自尊大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以及蜕化或腐化思想等等。

  (三)慎重地挑选干部和分配工作。

这也是组织工作之一,不过可以单独来说。

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斯大林曾指出用人不依原则的危害于党。

他指出这种人到什么地方,都是“随员”一大批,专用所谓“自家人”〔191〕。

毛泽东同志在整风报告中,也批评这种人的不老实,而过去“钦差大臣满天飞”就犯有这种毛病。

有了政治信任,用得其当(适时适地适合条件)也很重要。

  (四)审查工作。

审查工作人员和工作计划之执行情形。

审查的任务如斯大林所说,第一是认识人材的品质,第二是查明执行机关的优劣点,第三是查明工作计划或指示本身的优劣点〔192〕。

有人以为这样审查容易暴露自己弱点,有损领导威信,或动摇自己信心。

这是不对的。

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不是从自吹自擂中而是从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的。

工作信心,改正错误后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只有那种要虚荣爱面子的人才会怕揭发错误呢!

  (五)面向群众。

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

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

我们要求同志们:

(1)与群众接近和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要与他们打成一片;

(2)倾听群众意见;(3)向群众学习;(4)教育群众,不做群众的尾巴。

  六、领导群众,结交朋友。

  

(一)领导党的方式和领导群众的方式是不同的,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

  

(二)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决不是命令;只有在多数已经同意而少数尚不同意的情形下,必要时可用多数的意见强制少数执行。

  (三)领导群众和结交朋友,领导者自己要起模范作用。

  (四)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

  (五)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

  七、领导艺术。

  列宁、斯大林论领导艺术,不可跑得太前,也不可落在运动后面,而应抓住中心一环,推向前进。

  毛泽东同志论领导艺术,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

  八、工作方法。

  

(一)在斗争中审查理论原理和原则。

  

(二)从实际工作中规定和审查政策。

  (三)要用革命的精神改造工作。

  (四)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五)主要用说服的方法,不用行政的方法,只有在情况紧急时,才用命令的方式。

  九、工作作风。

  

(一)列宁的工作作风是:

俄国人的革命胆略;美国人的求实精神。

  

(二)毛泽东同志的工作作风是:

中华民族的谦逊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机动沉着;布尔什维克的坚韧顽强。

  (三)反对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在目前,特别应反对马虎主义,空谈主义,自大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以及破坏党和军队传统的现象。

  *这是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为向干部做报告而写的提纲,原题为《领导与检查报告大纲》。

陈云选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在党的六中全会〔175〕上,中央和毛主席提出,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任务。

大家都接受了这个任务。

一年多来,虽然进度不同,但大体上都在学习。

交换一下学习的经验,对于今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我觉得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得够不够,是决定我们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

我们过去对于学习的意义了解得不够切实。

比如大家读过列宁那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11〕,以为懂得了学习理论的重要。

但是,读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尤其读了那篇结束语以后,实在使人感觉到列宁那句话又有新的意义,认识比过去切实得多了。

  在实际上,我们过去还不曾把学习理论作为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

即使在六中全会以后,虽然大家知道了学习是党员的一种任务,可是许多同志了解得还不深刻。

我们好多同志总以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我们对党的全部责任,这种想法是很不全面的。

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

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习理论既然是每个党员的责任,那末,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

因为你是老干部,因为你常常担负独当一面的领导工作,你就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高级干部要思索一下,看看下列两种情形,哪一种对党更有利?

一种是,一天到晚地埋头工作,不去找时间读书;另外一种,就是一天抽两小时来读书。

我认为:

后一种无疑对党更有利。

因为你是老干部,有斗争经验,学习理论更容易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这样,领导工作的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

同时,党要培养大批理论联系实际的干部,也首先寄托在老干部和高级干部的身上,老干部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来读书。

  我们这些老干部如果要学习,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十年内战时代,在白区〔37〕,虽有教材、教员,但因为白色恐怖,没有读书的环境。

在苏维埃区域〔19〕,虽然没有白色恐怖的不安,教员也有,教材也可设法找到,但由于战争频繁,读书的机会也不多。

在今天,延安和某些根据地的读书条件比过去好得多了。

我们这些老干部应该趁此机会读些书,增加一点知识,不要再把这个机会错过去,否则将来就悔之晚矣。

现在无论你怎样忙,为了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必须增加一点革命的理论,增加一点历史的知识。

  各人的程度不同,环境不同,读书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

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

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是弛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

可以每个星期读三四十页,每字每句都要读懂,不懂的就要认真请教。

  一本一本书读懂的办法很重要。

过去我们许多干部,书拿到手上,这句不懂那节不晓,而又不曾想法一句一句地弄通。

这样,没有益处,而且不能坚持,必然半途而废。

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读就读懂,不要一知半解。

这种力求把书上的意思都读懂的办法,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必经步骤。

对于初学的人,不要企图每门功课读很多参考书,那样读完一本书要延长几倍的时间,倒不如一本书多读几次,逐渐增加参考书,逐渐加深理解,得益更多些。

  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

老干部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它提到理论的高度,来指导以后的工作,但是,如果书还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

读懂就是消化。

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

  读书要做笔记。

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

  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

  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

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

  共产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对革命所负的责任这样重大,自己的知识又这样少,应该是“加油”的时候了!

  *这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写的一篇文稿。

刘少奇选集——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五日)

  在我党北方的组织中,存在着严重的空谈主义。

这几乎已是北方我党工作的主要障碍。

不肃清与改变这种空谈主义,我党的组织和工作是不会活跃起来、开展起来的。

  但我着重地指出,空谈主义不存在于支部中,不存在于那些正在公开领导群众向帝国主义与汉奸斗争的同志中,而严重地存在于我党高级和中级的领导机关与领导同志中。

我所指的,是这些领导机关与领导同志的空谈的工作作风与空谈的领导方式。

因此,我特别要求各省、县、市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提高自己的警觉,特别虚心地检查自己的工作方式与领导方式。

在这里,我们不能容许用“空谈主义”去责骂支部与担负群众工作的同志。

  我看过同志们写的一些带指示性质的文章、信件、工作报告、政治报告等,这些东西是特别长、重复、乏味,而内容非常空泛与不清楚。

指示与文件的公式化、刻板化,我们的许多同志还没有改正过来。

或者是为着要“具体”,而把一切细小的事情毫无组织与中心地堆积起来;或者是为着“不脱离总的形势”而泛论全世界、全中国各方面的形势,玩弄许多政治名词,傲慢地咒骂一切。

我常用极大的忍耐看完一篇东西,但我还不能了解这篇东西到底是说的什么问题。

如果用这些东西去指导工作与教育同志,那是只能得到极坏的结果的。

  在京东与保属的干部〔37〕中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干部不相信他们那样的工作情形可以把事情做好。

然而我们的领导同志除开翻来复去地骂这些同志是“机会主义”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

“机会主义”骂过了,已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新的问题又要发生。

  我们说要反对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然而在许多地方这又成为佛经中的“阿弥陀佛”,把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诚心念它千遍之后,自己还没有懂得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在他那里是否也有这种东西。

  常常一件活生生的事情,一个活泼泼的问题,一到这些空谈家的手里和嘴里,就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东西。

本来是很活泼有生气的同志,一经过这些空谈家的责骂和搬弄之后,就变成了象失掉灵魂和前途的人一样。

  同志们!

空谈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要求同志们尤其是领导同志们绝不要空谈。

你们应该客观些、细心些、诚实些,有什么你们就说什么,懂得,你们就说懂,不懂得,你们不要说懂。

你们应该特别虚心学习,把你们还没有把握没有了解清楚的问题,用各种方法去弄清楚。

不要在你们自己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上教训别人,指导别人。

与其对下面指导错了,不如少去指导还好。

  我提议对下面除非有完全的必要,应少采取指示与命令的方式,多采用提议、建议与讨论的方式。

绝对的东西应该少一些,多留一些回旋的余地。

少去责骂下面,多去帮助下面。

尤其随便宣布下面或某些同志为机会主义,无论如何是不能允许的。

如果下面对于某些问题不了解或了解有错误,你们的任务是指正与帮助下面了解。

如果下面对某些问题未注意或注意不够,你们的任务是提起他们的注意。

在这里,板起教师的面孔责骂是用不着的,没有好处的。

  目前我们的总任务,是准备大规模的抗日反汉奸的战争,而实现这个总任务的总策略是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这是我们详细分析了目前世界与中国的形势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

我们每一个同志就应该把这些详细地研究清楚。

但当我们研究清楚之后,如果形势没有重大的新的变动,我们就不要在一切文件上,在各种说话中,千遍重复地来分析世界与中国的形势(现在是天天在一切事情上都分析形势,但又很少有同志真正来研究一次形势),也不要拿着“准备抗战”与“统一战线”在口头上当作“圣经”来念,而是要我们各地的同志根据各地方、各工厂、各学校、各农村、各兵营的具体特殊环境,进行当时当地的准备抗战与统一战线的工作。

总任务与总策略是一个,但一到实际工作上,各地方各部分就各有不同。

我们的同志就要善于细心地去分析各地方各部分的特殊环境与条件,去决定在这个工厂、这个农村,在今天可以做什么?

能够做什么?

怎样做法?

这些做好了,明天又做什么?

我们的同志如能这样去做工作,就不会不实际。

  有些农村的农民还不了解民族危机的严重,他们还斤斤于自己日常的经济要求。

如果我们的同志忽视这个特殊情形,到这个农村去号召农民来举行反日游行与组织救国会,那就会成为空谈。

但在平津学生中这个号召就不是空谈了。

实际工作总是根据各地方的特殊情形来决定的。

忽视与离开各地特殊情形,一切好的决议都要变成空谈。

但我们反对农村“特殊论”,因为“特殊论”认为农村根本不能有反日运动。

如果农民对于日常经济要求有兴趣,我们就领导经济斗争,同时我们向农民解释目前的民族危机,经过农民的经济斗争,是可以引导农民走上民族斗争的。

经济斗争与民族斗争不会是矛盾的。

  我们的同志还要严重地注意工作从哪里下手?

从何处开始?

这也是根据各工厂、学校或农村的特殊条件与同志的能力来决定的。

这里可以从办报纸开始,那里可以从组织研究会下手;这里是发动经济斗争,那里甚至只能从找人谈话、介绍书报开始。

然而只要我们能确实地走了第一步,我们就可能去走第二步;切实地抓住了第一个环子,就可以过渡到另一个环子。

  各地方的领导干部还要特别注意那些中心支部、中心的群众团体和有能力、有信仰、有发展前途的个别同志,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和训练,爱护与提拔他们,这样才能依靠这些支部、这些团体、这些同志使工作开展起来。

  我还要求我们的同志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