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867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docx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研究

 

1 本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时指出,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

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

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体育作为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引起社会广泛

的重视。

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时,

强调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二00八年奥运会、残奥

会。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办好北京奥运会表面上看是中国政府的

重要工作,其隐含的是中国体育的市场正在逐步升温,社会对体

育的需求在逐步增强,体育发展的经济性特征日趋明显。

随着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落幕,迎来了全民健身需求的高

涨,2009 年 9 月 6 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全民健身条例》,规

定在 2009 年 10 月 1 日开始实行,《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必将

会扩大体育人口的群体数量,推动体育活动向着更高层次去发展,

1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体育市场会展现出不可估量的庞大需求,

体育产业的发展地位仍然不高,市场对需求拉动的经济效益还不

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实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体育领域自身发展不断完善

的内在要求。

因此,近年来,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日益

成为体育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任何一项产业的分析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该产业的

自身条件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

前者包含了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政策以及特定

产业发展理论,后者则覆盖了宏观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制

度经济学等诸多理论。

本文将运用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区

域经济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

展进行分析,为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为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原

国家体委先后召开了全国体育产业研讨会和体育产业工作会议,

并把 1995 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的内容重点确定为体育产业,

1997 年又召开了全国体育经济工作会议。

通过这些会议和实践

探索,对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产业形成和发展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体育产业的概念、内涵、外延,以及如何

认识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发挥体育产业在推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基础性问题统一了思想认识,为

2

推进体育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

《1995-2010 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

目标和具体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确定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实施“六化

六转变”,其中以社会化和产业化为主要方向的战略变革催生体

育产业发展的序幕徐徐拉开,体育领域的经营活动逐步活跃,体

育健身娱乐与竞赛表演市场逐步演变成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要

素市场,体育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经过近二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体育产业对于改善区域经济结

构,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功能与形象,增强群众体质与

健康等多方面表现出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没有规模化的

效应,没有与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关联,产业的发展便缺少动力,

事实上,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体育

引导居民的消费生活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体育产业

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做出变革。

产业集群通常是一个国

家走上兴盛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国家在考虑经济发展、产业地

位时重点关注和实施的产业变革内容。

借助于产业集群的理论,

来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其主要意义体现在:

1.2.1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体育产品

产品的丰富与发展,是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产业集群有利于推动产业分工和专业化。

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

3

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关系的,这一关系便是

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共同形成的产业链条。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社会历史观的著作《理想国》中指出

了分工的起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1]:

一是从社会分工与人的

需要关系中去考察,他指出,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是社会分工产

生的根源;二是把社会分工归结为人的天性的结果]。

他认为,没

有两个人的本性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的才能是有区别的,某些人

适于这种工作,某些人适于那些工作。

而对于社会分工的本质的

论证,则揭示了社会分工的一些基本特征,即,柏拉图认为,首先

社会分工的第一个本质就是工作的专业化;其次是社会分工的另

一个本质属性是分工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社会的分工是一个巨大

的体系,这个体系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一是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

相互服务性,在分工体系中,每个成员既为别人服务又接受别人

的服务,这样,不同分工的个人通过相互交换而结合在一起;二

是社会分工体系的多层次性,这主要由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决定

的。

按照柏拉图对社会分工理解的延伸,正是由于人类有了对大

量体育产品的需求,就必然会形成对该类体育产品的社会专业化

分工,同时由于体育产品虽然属性相同,但用途不一,又必然会

产生分工体系的层次性。

显然,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和由产品需求

不同所导致的分工体系层次性决定了体育产品形成与发展的路

 

1 刘佑成. 社会分工论[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9

4

径。

由此可见,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在提供体育产品,

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体育消费需求上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1.2.2 丰富和发展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

研究体育产业集群,可以丰富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虽

然在二十年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产业从概念定位、市场

形成、实务运作等多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从事体育产业研究的

团队也在不断扩大,无论从理论到实践均取得了飞速的突破。

我们依然要看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多年来体育产业理论发展缺乏突破,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产业

经济还缺乏明显的效益,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还不清晰,

如何从理论上去推导体育产业的做大做强问题都在困扰学术界,

研究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把体育产业从一个点的研究推向

一个面的研究,把体育产业研究的视角纳入到产业关联、区域经

济的范畴之中,衬托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中应该所承担的职

责,同时提升体育中介组织的功能与地位等等,所以,体育产业

集群的研究是一个深入而复杂的课题,涉及学科众多,对丰富体

育产业理论、拓宽研究领域并能够积极应用于实践之中均有较好

的作用。

1.2.3 体育产业集群可以整合体育资源

王缉慈(2001)指出[2],产业集群的本质就是同一产业供应链

 

2 王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4

5

的集群,而非简单的企业集群。

供应链的集群并不要求供应链上

所有的企业汇聚在一起,供应链上的某些环节完全可以处在集群

之外,只要区域内的企业控制了供应链过程,拥有供应链中最有

价值的部分,那些完全依附于区域的外部企业实际上也是区域供

应链的一部分。

各种企业通过生产网络成员的流动性和成员之间

的联系交织起来,共同构成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

长期以来,体育产业的发展零星、分散,产业内企业相对比较

独立,或者区域分布松散,体育产业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这样

势必会造成企业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提高,体育产业中哪些环

节可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便无法清晰的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所认

识,造成企业成本高,效益低下。

体育产业的集群化,从根本上就

是要研究体育产业内具有有效价值供应链在一定区域的相对集

中,从而促进竞争与合作,有效整合体育产业资源,产生外部经

济。

1.2.4 加强体育产业间企业的学习与合作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3],彻底改变企业的惯性,

改善企业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唯有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培养,这是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体育产业间企业的学习与合作

已经被众多体育类企业认识到是改善企业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的重要路径。

体育类企业委托高校进行专门的体育产业培训目前

已蔚然成风,例如晋江知名体育用品企业舒华公司就委托上海体

 

3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31-32

6

育学院产业经营管理的学者专门就产业的发展问题对他们在全

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分部经理进行培训等等,集群一个关键的作用

就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的区域共同

体。

当然,作为集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

校与生产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同时作为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由于竞

争的剧烈性,企业的内部学习和企业间的合作学习就显得更为重

要,因为集群的本身创造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学习环境。

集群有

利于知识和技术在企业间的广泛传播,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将有利

于产品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集群对外部的吸引力。

“体育”的兴起,顺应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改变了传统“体育”

发展的不足和消费模式与消费结构的单一化,为促进产业结构的

升级、塑造区域形象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文以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经验借鉴、

资源分析进行问卷设计,对当前影响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

关键要素展开研究,期望能够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提

出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问题,并提出相关的

对策。

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评述

2.1 体育产业研究评述

2.1.1 体育溯源

目前关于“体育”的定义相当混乱,其中最主要的是“体育”

7

(Physical Education)与“运动”(Sport)两个概念纠缠不清[4]。

俄罗

斯称之为体育运动(Sport),美国称为体育与运动(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将体育分为广义

与狭义,广义体育包括三部分: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竞

技运动(Sport),身体锻炼(PhysicalTraining)。

1963 年统一体育

术语国际研究会又将体育称为“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

之,关于体育的定义,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美国学者哈帕、米勒

等人在文章《对竞技体育问题的一些看法》中无奈地说:

当对一些

混乱现象进行讨论时,常会出现更混乱的现象。

人类社会的体育实践活动历史悠久,而“体育”一词的出现却

要晚得多[5]。

体育”这个词的前身是“体操”(Gymnastic),古代奥运

会就有了“体操”一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就常用这个词,当时

把这个词理解为“健身术”,古希腊把游戏、角力、体操作为教育

的内容,而且西方一直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

17-18 世纪西

方教育中,就包含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等内容。

洛克的《教

育漫话》认为:

教育应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

他说,健全之精神

寓于健全之身体”。

18 世纪德国体操之父古兹穆兹把健身教育项

目统称为“体操”。

世界体育史料记载,世界上“体育”一词最早出

现在 1760 年,当时法国报刊上用“体育”一词来论述儿童的身体

教育问题。

可见“体育”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身体的教育,即

“Physical Education”,这是体育最基本的含义,也是体育的真义所

 

4 李军政.略论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 10 月

5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体育概论[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45-50

8

在。

19 世纪前后,欧美各国开始普遍使用体育一词,当时毫无争

议,体育即 Physical Education,即“身体的教育”。

(准确地说,是通

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以获得身体健康。

下文“身体教育”均指此

意。

在我国本没有“体育”一词,它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

实我国历史上早就有了体育实践活动,但没有“体育”这个词,仅

用气功、导引、武术或养生等词来指代。

1840 年鸦片战争打破了

我国闭关自守的局面,洋务运动兴起,国外的许多新思想、新观

念、新事物涌入国门。

19 世纪末,德国的扬氏体操、瑞典的林氏

体操开始传入我国,首先是用于军队操练,后逐步进入学校,用

于学生的“身体教育”。

当时我国就采用“体操”这个词来表示“体

育”的含义。

1903 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文规定,各

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设“体操科”(即体育课)。

和当时许多西洋新事物传入我国的路径一样,体育”这个词

也是从日本传入我国的。

1897 年康有为编辑日本书目志时,列入

了“体育学”,这是体育一词首次在我国出现。

19 世纪末,许多青

年赴日本留学,很多人选择了学习体育,为的是强国强民。

留学

回国的学生带来了“体育”一词,如 1904 年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中说:

保全身体健旺,体育发达基此。

1905 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

略》中提出:

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留日学生

不仅带来了“体育”一词,还创办了许多体育团体、体育学校,如

上海沪西士商体育会、四川体育专门学校。

1907 年秋瑾创办了大

9

通体育会。

当时清朝的学部奏折中也有了“体育”一词。

1904 年基

督教天津青年会干事饶伯森在京津一带宣传西洋体育,体育”一

词在我国开始广泛流传。

民国之后,体育”一词逐渐在我国普及

起来。

不过当时“体育”与“体操”并用。

毛泽东同志于 1917 年撰写

了《体育之研究》,标题中用“体育”,但文内仍用“体操科”、体操

教习”等词。

直到 1923 年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

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才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体育”一词,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与教育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这个词最初从西方引入时就是指身体的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是学校的一门课程,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按照词语定

义的方法,体育,体即身体、体能,育即教育,体育,即身体的教

育,简明而清晰,这就是体育的真义,无可辩驳。

20 世纪前半叶

体育界的两位著名学者袁敦礼、吴蕴瑞两位先生所著的《体育原

理》就是这样定义“体育”的。

而体育广义说则扩大了体育的本义。

 

体育广义说目前在我国占据权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

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的功劳。

体育广义说认为体育即指体育运动,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体育包括三部

分:

体育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

体育教育(有人称为学校体育)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

10

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

技能,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

竞技运动(又称为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和提高个

人或集体在体格、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能,为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身体锻炼(有人称之为群众体育、体育锻炼)指以健身、医疗、

卫生、娱乐、休息为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以上三者有其共同点:

都是通过身体活动来全面发展身体和

增强体质,都有教育和教学的作用,也都有提高技术和竞赛的因

素。

综观上述对体育的解释,本文认为使用一个词时,更多的

要考虑到它在本国和本民族的习惯用法和现实状况(即民族性),

因为只有如此,本国(本民族)的大多数人才能理解它、认同它、

接受它,并用它来进行方便而清楚的交流。

民族性是一个词能在

本国(本民族)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因而我们使用或翻译

一个外来词时,有时候,民族性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当民族性

与国际性发生冲突时,正确的做法只能是将民族性置于国际性之

上。

否则不仅国内的概念含糊混乱,国际交流也势必受影响。

现代的各种竞技体育活动绝大多数来源于西方的 Sport。

"Spor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 deportare,而后传入法国,在古代法

语中被标记为 desporter,意为"情绪转移"、"使高兴"、"使愉快"、"

玩"、"忍耐"等等[6]。

15 世纪又由法国传入英国,并经过 disport 以

11

及 sporte 的演变,17 世纪以 Sport 固定下来。

19 世纪后,20 世纪

初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运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

国际竞技体育协会(IESPE)在"竞技宣言"中指出:

"凡是含有游戏

属性,并与他人竞争以及向自然障碍挑战的运动都是竞技运动

"。

大致可以认为:

竞技是以打败对手来获取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利

益为目标的,通过竞赛来显示体力和智力,在正式的对参加者的

职责和位置做出明确界定的规则所设立的限度之间进行的一种

文化活动。

甲骨文字形的"競",就是二人竞逐的形象化表示。

现在我们可以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从时代发展的背

景中,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体育做更为深入和全面的

研究。

本文认为,现代体育是指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超脱

出来,为了追求生命质量,自愿从事各类体育活动(体育锻炼、身

体娱乐、竞技运动等)和购买体育服务的一种自由活动。

体育一

词的内涵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自由选择;第二,它

是一种自我教化;第三,它是一种内在心理需求;第四,它是一种

生命存在状态。

因此,体育是人类在自由时间所自主选择的各种

体育活动(包括参加和参观)。

当然,以上所说的“自由选择”具有

相对意义。

因为,人们只能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愿

意从事的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

同时实现自我教化,达到身心健康、丰富生活,提升创意的效果。

选择科学的体育活动方式,遵循健康的生活态度,可以为现代人

 

6 蒋丰,兰林.对体育教学中排斥竞技运动观点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6(3)

12

指明生活方向,明确生活意义,从而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1.2 体育需求

通过上述对体育的阐述,可以得出,当我们选择把体育当作

教育的重要内容时,体育的内涵随教育的发展有了深刻的变化,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教育,更是一种精神的、心理的和文化的高层

次需求,这种教育不仅在参与中可以实现,更可以通过参观性来

实现。

因此,体育可以包含身体的持续性教育、发展智力和体力、

履行社会职能、进行社交活动等多种内容。

与其它类型的需求相

比,体育需求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重复性。

体育需求往往具有重复性,因为其隐含着随社会

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追求的渴望,是社会进步后的一种必然社

会心理。

这种需求往往不是强加的,是个体心理不断作用的结果,

由此很多人培养出终生体育的意识,把重复当作一种习惯。

(2)周期性。

对现代社会的大部分人群来说,体育需求受时间

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周期。

这一表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体育

需求的周期波动。

越是紧张的工作之后,人们越是渴望一种身心

的平衡,参与体育和观赏体育的欲望就会强烈,因此,双修日、节

假日、周期性的体育赛事都会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放松心情的重

要时间。

对很大一部分群体来说,体育需求总是与生活节奏、工

作效率、劳动负荷、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3)层次性。

体育需求内在的包含了有能力购买体育产品和体

13

育服务的欲望。

一方面,在不同经济条件下,每个人的体育需求

具有层次性;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的爱好、兴趣、文化素质和生活

背景不一样,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也会产生体育需求的层次差

别。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体育供给的相对单一,体育需求缺乏

多样性,这类需求往往被其他需求所代替,如聊天、逛街、上网、

看电视、电影等,甚至根本没有体育需求,除非在特定条件下,外

界刺激迫不得已去产生内在需求,如 2003 年爆发的SRS,很多

从来不运动的人都纷纷走向运动场。

层次性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

因,除了经济条件以外,运动场地设施的配套、专业化体育的分

工、体育内容的扩张以及消费者自身的文化素质都是影响体育需

求的重要内容。

(4)个性化。

体育消费是人们通过消耗和使用体育产品和劳务

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因而,受主体自身因素影响大。

此外,在体育消费中不论是消费项目还是消费时间,都呈现较强

的异质性特征。

根据有形和无形的标准,我们可以将体育消费做

以下分类。

 

表 1:

体育消费的主要类型[7]

体育消费类

举例

实物型体育运动服装(含鞋、帽、手套、箱包等)、运动护具、

 

7鲍明晓. 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2005,第 32-33 页

14

消费运动器材、户外体育运动装备、运动食品、运动饮

料、体育纪念品(包括体育邮票、体育纪念币、球

星卡、吉祥物、以及带会徽、名称、吉祥物等标志

的各类纪念品)、体育出版物(体育杂志、图书、音

像制品等)以及体育彩票等。

观赏型体 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以及各种与体

非实物型体

育消费

育有关的影视录像、展览等。

育消费参与型体 健身、健美、网球、高尔夫、台球、保

育消费

龄球等及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培训等。

资料来源:

鲍明晓.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论文,2005,32-33

 

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育需求及体育消费能力,会对不同类型

的体育产品产生不同的偏好。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需求将

越来越个性化。

任何体育企业或组织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活

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1.3 体育产业

关于体育产业的界定8,目前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韩国学

者相英玉在《韩国体育产业和供给政策》一文中提出,“所谓体育

产业就是指与体育活动和消费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

美国学者埃尔非·密克认为,“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参

 

8 张保华, 陈慧敏.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

(1):

29-32

15

与性的体育娱乐活动和消费;一是体育产品和服务。

”日本早稻田

大学的宫内孝典在《日本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文中指出:

“体育产

业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从上述对体育产业的界定中我们

可以看出其对体育产业经济属性的理解是从体育消费的观点分

析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 即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主要表现在物

质性和服务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统一。

国内一些学者也持相同

观点。

国内有些学者从“赢利论”或“消费论”的角度来阐释体育产

业, 认为体育产业经济属性就是它在市场上的可赢利性,而不论

它是属于与哪个产业的混合。

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虽然社会各界都已明确地感

受到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如果真正提出“体育产

业”的概念则还必须解决一些理论和认识上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

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育”真是“产业”吗?

体育产业的内涵和

外延如何确定?

提出体育产业的意义是什么?

的确,如果按照传统的产业界定方式来研究,很难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