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86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docx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

元?

程端礼

作者简介:

程端礼(1271一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元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元代学者、教育家。

至元、延祐年间先后为广德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县)、池州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县)儒学教谕~后历台州路(今浙江临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学教授及稼轩、江东书院山长。

生徒甚众~学宗朱熹。

著作有《畏斋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等。

程端礼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觉察到当时许多儒学学校一味强调“背文”、“学文”~忽视道德修养~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不重视认真读书和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总想让学生早日应举~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

这样下去~学生不能真正“读书明理”~终造成“失序无本~欲速不达”的局面。

他认为当时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应规定一套严密的教学程序与教学计划~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步骤与方法。

这样~学生毕业了~既能“读书明理”~又能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从而“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

所以他按照朱熹的“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而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原则~编撰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正文•序•

今父兄之爱其子弟,非不知教,要其有成,十不能二三,此岂特子弟与其师之过,为父兄者,自无一定可久之见,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

为师者,虽明知其未可,亦欲以文墨自见,不免于阿意曲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

不特文不足以言文,而书无一种精熟,坐失岁月,悔则已老。

且始学既差,先入为主,终身陷于务外,为人而不自知,弊宜然也。

孔子之教序,志道、据德、依仁居游艺之先。

《周礼。

大司徒》列六艺居六德六行之后。

本末之序,有不可紊者。

今制取士,以德行为首,经术为先,词章次之,盖因之

也。

况今明经一主朱子说,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以便志道之士。

汉唐宋科目所未有也,诚千载学者之大幸,尚不自知而忍紊之邪,嗟夫~今士之读经,虽知主朱子说,不知读之固自有法也。

读之无法,故犹不免以语言文字求之,而为程试资也。

昔胡文定公子程学盛行之时,有不绝如饯之叹。

窃恐此叹将复见今日也。

余不自揆,用敢辑为《读书分年日程》,与朋友共读,以救斯弊。

盖一本辅汉卿所粹《朱子读书法》修之,而先儒之论有裨于此者,亦间取一二焉。

嗟夫~欲经之无不治,理之无不明,治道之无不通,制度之无不考,古今之无不知,文词之无不达,得诸身心者,无不可推而为天下国家用。

窃意守是,庶乎本末不遗,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而心与理相浃,静存动察而身与道为一,德形于言辞而可法可传于后,较其所就,岂世俗偏长一曲之学所可同日语哉。

延祐二年八月鄞程端礼书于池之建德学。

正文•读书分年日程

日程节目,主朱子教人读书法六条修。

其分年,主朱子宽著期限、紧著课程之说修。

八岁未入学之前:

读《性理字训》程逢源增广者。

日读《字训》纲三五段,此乃朱子以孙芝老能言,作性理绝句百首教之之意,以此代世俗《蒙求》、《干字文》最佳。

又以朱于《童子须知》贴壁,于饭后,行饭时使之记说一段。

自八岁入学以后:

读《小学书》正文。

日止读一书,自幼至长皆然。

此朱子苦口教人之语。

随日力、性资,自一二百字,渐增至六七百字。

日永年长,可近千字而已。

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读二三十遍。

后凡读经书仿此。

自此说《小学书》,即严幼仪。

大抵小儿终日读诵,不惟困其精神,且致其习为悠缓,以待日暮。

法当才完遍数,即暂歇少时,复令入学。

如此,可免二者之患。

日程小学大学:

小学读经三日,习字演文一日,所分节目,详见印空眼薄。

必待做次卷工程,方许学文。

——每夙兴,即先自倍读已读册首书,至昨日所读书一遍。

内一日看读,内一日倍读。

生处、误处、记号以待夜间补正遍数。

其闲日看读书,为童幼文理未通、误不自知

者设。

年十四五以上者,只倍读,师标起止于日程空眼薄。

凡册首书烂熟,无一句生误,方是工夫已到。

方可他日退在夜间与平日已读书轮流倍温,乃得力。

如未精熟,遣然退混诸书中,则温倍渐疏,不得力矣,宜谨之。

凡倍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

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师试倍读昨日书。

师授本日正书。

假令授读《大学》正文、《章句》、《或问》,共约六七百字或一千字,须多授一二十行,以备次日或有故及生徒众不得即授书,可先自读,免致妨功。

先计字数,画定大段。

师记号起止于薄,预令其套端礼所参馆阁校勘法,黄勉斋、何北山、王鲁斋、张导江及诸先生所点抹《四书》例,及故王鲁斋《正始音》等书点定本,点定句读,圈发假借字音,令而读子细正过,于内分作细段,随文义可断处,多不过十句,少约五六句。

大段约千字,分作十段,或十一二段,用朱点记于薄。

《四书》本,惟有梅溪书院新刊《纂疏》字大、少误、有疏文。

可参考《集注》,最便初学读诵。

每行二十字,五十行则千字,细段约四五行则得矣。

还案每细段读二百遍,内一百遍看读,内一百遍倍读。

句句字字要分明,不可太快,读须声实,如讲说然。

句尽字重道则句完,不可添虚声,致句读不明,且难足遍数。

他日信口难举,须用数珠或记数板子记数。

每细段二百遍足,即以墨销朱点,即换读如前。

尽一日之力,须足六七百字。

日永年长,可近一千字。

宁誊段数,不可省遍数。

仍通大段,倍读二三十遍,或止通倍读全章正经并《注》、《或问》,所尽亦可。

必待一书毕,然后方换一书,并不得兼读他书,及省遍数。

此以《朱子读书法》、《小学书》及所订程董《学则》修。

——师试说昨日已说书。

——师授说平日已读书不必多,先说《小学书》,毕;次《大学》,毕;次《论语》。

假如说《小学书》,先令每句说通朱于本注,及熊氏解,及熊氏标题。

已通,方令依傍所解字训句意、说正文。

字求其训,注中无者,使简《韵会》求之,不可杜撰以误人,宁以俗说粗解却不妨。

既通,说每句大义。

又通,说每段大意。

即令自反覆,而试覆说果通,乃已,久之,才觉文义粗通,能自说,即使自看注,沉潜玩索。

使来试说,更诘

难之,以使之明透。

如说《大学》、《论语》,亦先令说注透,然后依傍注意说正文。

——小学习写字,必于四日内,以一日令影写智永千文楷字。

如童稚初写者,先以于昂所展千文大字为格,影写一遍过,却用智永如钱真字影写。

每字本一纸,影写十纸。

止令影写,不得惜纸于空处令自写,以致走样,宁令翻纸,以空处再影写。

如此影写千文足后,歇读书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写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以全日之力如此写一二月乃止。

必如此写,方能他日写多,运笔如飞,永不走样。

又使自看写一遍。

其所以用千文,用智永楷字,皆有深意,此不暇论,待他年有余力,自为充广可也。

盖儒者别项工夫多,故习字止如此用笔之法。

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

此口诀也。

欲考字,看《说文》、《字林》、《六书略》、《切韵指掌图》、《正始音》、《韵会》等书,以求音义偏傍点画六书之正。

每考三五字或十数字,择切用之字先考。

凡抄书之字,偏傍须依《说文》翻楷之体,骨肉间架气象用智永,非写诗帖,不得全用智永也。

——小学不得令日日作诗作对,虚费日力。

今世俗之教,十五岁前,不能读记《九经》正文,皆是此弊。

但令习字演文之日,将已说《小学书》作口义,以学演文。

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结一章之意。

相接续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更令记对类单字,使知虚实死活字。

更记类首长天永日字,但临放学时,面属一对便行,使略知对偶轻重虚实足矣。

此正为己为人、务内务外、君子儒小人儒之所由分。

此心先入者为主,终此身不可夺,不惟妨工,最是夺志,朱于谆谆言之,切戒~

只日之夜,令玩索《大学》。

已读《大学》,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章求其旨。

每一节,十数次涵泳思索,以求其通。

又须虚心,以为之本。

每正文一节,先考索《章句》明透,然后摭《章句》之旨,以说上正文,每句要说得精确成文。

钞记旨要,又考索《或问》明透,以参《章句》。

如遍说性理深奥精微处,不计数看,直要晓得,记得烂熟,乃止。

仍参看黄勉斋、真西山《集义》、《通释》、《讲义》,饶双峰《纂述》、《辑讲》、《语录》,金仁山《大学疏义》、《语孟考证》,何北山、王鲁斋、张达善《句读》,《批抹画截表》、《注音考》,胡云峰《四书通证》,赵氏《纂疏》、《集成》、《发明》等书。

诸说有异处,标贴以待思问。

如引用经史先儒语,及性理、制度、治道、故事相关处,必须检寻看过。

凡玩索一字一句一章,分看合看,要析之极其精,合之无

不贯。

去了本子,信口分说得出,合说得出,于身心体认得出,方为烂熟。

朱子谆谆之训,“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道是,更须反覆玩味”,此之谓也。

不必多,《论语》止看得一章二章三章足矣,只要自得。

凡先说者,要极其精通,其后未说者,一节易一节,工夫不难矣。

只要记得《大学》毕,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

小学止令玩索。

小学灯火,起中秋,止端午。

或生徒多,参考之书难遍及,则参差双、只夜以便之。

——双日之夜,倍读凡平日已读书一遍。

倍读一二卷、或三四卷,随力所至。

记号起止,以待后夜续读。

倍读熟书,必缓而又缓,思而又思。

详见读册首书条。

凡温书,必要倍读,才放看读,永无可再倍之日,前功废矣,切戒~如防误处,宁以书安于案,疑处正之,再倍读,倍读熟书时,必须先倍读本章正文,毕,以目视本章正文,倍读尽本章注文。

就思玩涵泳本章理趣。

凡倍读训诂时,视此字正文。

凡倍读通解时,视此节正文。

此法不惟得所以释此章之深意,且免经文注文混记无别之患。

如倍读忘处,急用遍数补之。

凡已读书,一一整放在案,周而复始,以日程并书目揭之于壁。

夏夜浴后,露坐无灯,自可倍读。

——随双、只日之夜,附读看玩索性理书。

性理毕,次治道,次制度。

如大学失时失序,当补《小学书》者,先读《小学书》数段,仍详看解,字字句句,自要说得通透,乃止。

《小学书》毕,读程氏《增广字训纲》此书铨定性理,语约而义备,如医家脉诀,最便初学。

次看《北溪字义》、《续字义》,次读《太极图》、《通书》、《西铭》,并看朱子解,及有何北山《发挥》,次读《近思录》看叶氏解。

《续近思录》蔡氏编,见《性理群书》。

次看《读书记》、《大学衍义》、《程子遗书》、《外书》、《经说》、《文集》、《周子文集》、张子《正蒙》、《朱子大全集》、《语类》等书。

或看或读,必详玩潜思,以求透彻融会,切己体察,以求自得性理紧切。

书目通载于此,读看者自循轻重先后之序。

有合记者,仍分类节钞。

若治道,亦见西山《读书记》、《大学衍义》。

——以前日程,依序分日,定其节目,写作空眼,刊定印板,使生徒每人各置一簿,以凭用工。

次日早,于师前试验,亲笔勾销。

师复亲标所授起止于簿。

庶日有常守,心力整暇,积日而月,积月而岁,师生两尽,皆可自见。

施之学校公教,尤便有司钩钤考察,小学读经、习字、演文,必须分日。

读经必用三日,习字演文止用一日。

本末欲以

此间读书之日,缘小学习字、习演、口义、小文词,欲使其学开笔路,有不可后者故也。

假如小学薄纸百张,以七十五张印读书日程,以二十五张印习字演文日程,可用二百日。

至如大学,惟印读经日程。

待《四书》本经传注既毕,作次卷工程时,方印分日读看史日程。

毕,印分日读看文日程。

毕,印分日作文日程。

其先后次序,分日轻重,决不可紊。

人若依法读得十余个薄,则为大儒也,孰御,他年亦须自填以自检束,则岁月不虚掷矣。

今将已刊定空眼式连于次卷,学者诚能刊印,置簿日填,功效自见也。

《小学书》毕。

次读《大学》经传正文。

读书、倍温书、说书,习字、演文,如前法。

次读《论语》正文。

次读《孟子》正文。

次读《中庸》正文。

次读《孝经刊误》。

读书、倍温书、说书,习字、演文,并如前法。

次读《易》正文。

六经正义依程子、朱子、胡氏、蔡氏句读,参廖氏及古注、陆氏《音义》、贾氏《音辩》、牟氏《音考》。

读书、倍温书、说书,习字、演文,如前法。

次读《书》正文。

次读《诗》正文。

次读《仪礼》并《礼记》正文。

次读《周礼》正文。

次读《春秋》经并《三传》正文。

前自八岁,约用六七年之功,则十五岁前,《小学书》、《四书》诸经正文,可以尽毕。

既每细段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大段,早倍温册首书,夜以序通倍温已读

书,守此,决无不熟之理。

自十五志学之年,即当尚志。

为学以道为志,为人以圣为志。

自此依朱子法读《四书注》。

或十五岁前用工失时失序者,止从此起,便读《大学章句》、《或问》,仍兼补《小学书》。

读《大学章句》、《或问》:

——读书、倍温书,所读字数分段,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并如前法。

夜间玩索倍读已读书,玩索读看性理书,并如前法。

必确守《朱子读书法》六条:

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

必以身任道,静存动察,敬义夹持,知行并进,始可言学。

不然,则不诚无物,虽勤无益也。

朱子谕学者曰:

“学者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真是无著力处。

只如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直须反覆思量,究其病痛起处,勇猛奋跃,不复作此等人,一跃跃出,见得圣贤千言万语,都无一字不是实语,方始立得此志。

就此积累工夫,迤逦向上去,大有事在,诸君勉旃,不是小事。

”又如程子《四箴》,朱子《敬斋箴》、西山《夜气箴》,当熟玩体察外,有天台南塘陈先生名栢字茂卿《夙兴夜寐箴》曰:

“鸡鸣而寤,思虑渐驰,盍于其间,澹以整之。

或省旧愆,或紬新得,次第条理,瞭然默识。

本既立矣,昧爽乃兴,盥栉衣冠,端坐敛形。

提掇此心,皓如出日,严肃整齐,虚明静一。

乃启方册,对越圣贤,夫子在坐,颜曾后先。

圣师所言,亲切敬听,弟子问辨,反复参订。

事至斯应,则验子为,明令赫然,常目在之。

事应既已,我则如故,方寸湛然,凝神息虑。

动静循环,惟心是监,静存动察,勿二勿三。

读书之余,间以游泳,发舒精神,体养情性。

日暮人倦,昏气易乘,斋庄正齐,振拨精明。

夜久斯寝,齐手敛足,不作思维,心神归宿。

养以夜气,贞则复元,念兹在兹,日夕乾乾~”昔金华鲁斋王先生名栢字会之以为此箴甚切,得受用,以教上蔡书院诸生,使之人写一本,置坐右。

又云:

“养以夜气,足以证西山之误。

《大学章句》、《或问》毕。

次读《论语集注》。

次读《孟子集注》。

次读《中庸章句》、《或问》。

次抄读《论语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次抄读《孟子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次读本经。

治《周易》:

抄法,一依《古易》十二篇。

勿抄《彖传》、《象传》附每段经文之后。

先手抄四圣经传正文,依《古易》读之。

别用纸依次抄每段正文。

次低正文一字,节抄所兼用古注疏。

次低正文二字,附节抄陆氏《音义》。

次节抄胡庭芳所附朱子《语录》、《文集》,何北山《启蒙》、《系辞发挥》,朱子孙鉴所集《易遗说》,去其重者。

次低正文二字,节抄董氏所附程子《语录》、《文集》。

次低正文三字,节抄胡庭芳所纂朱子解及胡云峰《易通》及诸说精确而有裨朱子《本义》者。

其正文分段,以朱子《本义》为主。

每段正文既抄诸说,仍空余纸,使可续抄。

其读《易》纲领、及先儒诸图及说,抄于卷首。

图在《启蒙》者,不可移。

读法,其朱子《本义》、程子《传》所节古注疏,并依读《四书》例,尽填读经空眼簿如前法。

须令先读《五赞》、《启蒙》及《发挥》;次《本义》,毕;然后读程子《传》,毕;然后读所节古注疏。

其所附抄,亦玩读其所当读者,余止熟看参考。

其程子《传》、古注疏与朱子《本义》训诂,指义同异,以玩索精熟为度。

异者以异色笔批抹。

每卦作一册。

治《尚书》:

抄法,先手抄全篇正文读之。

别用纸抄正文一段。

次低每段正文一字,抄所主蔡氏《传》。

次低正文一字,节抄所兼用古注疏。

次低正文二字,附节抄陆氏《音义》。

次低正文二字,节抄朱子《语录》、《文集》之及此段者。

次低正文三字,节抄金氏《表注》、董氏所纂诸儒之说,及诸说精确而有裨蔡氏《传》者。

其正文分段,以蔡氏《传》为主。

每段正文,既抄诸说,仍空余纸,使可续抄。

其《书序》及朱子所辩,附抄每篇之末。

其读《书》纲领及先儒诸图,抄于首卷。

读法,其蔡氏《传》及所节古注疏,并依读《四书》例,尽填读经空眼簿如前法。

其所附抄,亦玩读其所当读者,余

止熟看参考。

须令先读蔡氏《传》,毕;然后读古注疏。

其古注疏与蔡氏《传》训诂,指义同异,以玩索精熟为度。

异者以异色笔批抹。

每篇作一册。

治《诗》:

抄法,先手抄《诗》全篇正文读之。

别用纸抄《诗》正文一章,音义协音,并依朱子。

次低正文一字,抄所主朱子《传》。

次低正文一字,节抄所兼用古注疏。

次低正文二字,附节抄陆氏《音义》。

次低正文二字,节抄朱子《语录》、《文集》之及此章者。

次低正文三字,节抄辅氏《童子问》,及鲁斋王氏《诗疑辩》,及诸说精确而有裨朱子《传》者。

每段正文,既抄诸说,仍空余纸,使可续抄。

其《诗小序》及朱子所辩,附抄每篇之末。

其读《诗》纲领及先儒诸图,抄于首卷。

读法,其朱子《传》及所节古注疏,并依读《四书》例,尽填读经空眼薄如前法。

其所附抄,亦玩读其所当读者,余止熟看参考。

须令先读朱子《传》,毕;然后读古注疏。

其古注疏及朱子《传》训诂,指义同异,以玩索精熟为度。

异者以异色笔批抹。

每篇作一册。

治《礼记》:

抄法,先手抄每篇正文读之。

别用纸抄正文一段。

次低正文一字,节抄所用古注。

次低正文一字,节抄疏。

次低正文一字,附节抄陆氏《音义》。

次低正文一宇,节抄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相关者。

次节抄朱子《语录》、《文集》之及此段者。

次低正文二字,节抄黄氏《日抄》、陈氏栎《详解》、卫氏《集解》精确而有裨正经古注疏者。

其正文分段,以古注为主。

每段正文,既抄诸说,仍空余纸,使可续抄。

盖治礼必先读《仪礼》经。

其读《礼记》纲领及先儒诸图及杨氏《仪礼图》,抄于首卷。

读法,其所节古注并疏,依读《四书》例,尽填读经空眼薄如前法。

其所附抄,亦玩读其所当读者,余止熟看参考。

其古注疏之所以合于经与否,以玩索精熟为度。

其未合者,以异色笔批抹。

每篇作一册或二三册。

治《春秋》:

抄法,先手抄正经,每一年作一段读之。

读全经毕,别用纸抄当年经文一段。

次低经文一字,节抄所节用《三传》、胡氏《传》诸说之合于经之本义者。

次低经文一字,节抄《三传》、胡氏《传》诸说之未合者。

次低经文二字,附节抄陆氏《音义》。

次低经文二字,抄程端学所著《辩疑》、《或问》。

凡诸说之有裨正经、《三传》、胡氏《传》者,已详见成书。

每段正文,既抄诸说,仍空余纸,使可续抄。

其读《春秋》纲领及先儒诸图,抄于首卷。

读法,凡所节《三传》、胡氏《传》,并依读《四书》例,尽填读经空眼薄如前法。

其所附抄,亦玩读其所当读者,余止熟看参考。

其《三传》、

胡氏之所以合于经与否,以玩索精熟为度。

其未合者,以异色笔批抹。

每年作一卷,每公作一册或二三册。

前自十五岁,读《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性理诸书。

确守读书法六条约用三四年之功,昼夜专治,无非为己之实学,而不以一毫计功谋利之心乱之,则敬义立,而存养省察之功密,学者终身之大本植矣。

《四书》、本经既明之后,自此日看史,仍五日内专分二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倍温诸经正文,夜间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并如前法。

为学之法,自合接续明经。

今以其学文不可过迟,遂次读史,次读韩文,次读《离骚》,次学作文,然后以序明诸经,览音详焉。

看《通鉴》:

看《通鉴》及参《纲目》。

两汉以上,参看《史记》、《汉书》,唐参《唐书》、范氏《唐鉴》。

看取一卷或半卷,随宜增减。

《四书》既明,胸中已有权度,自此何书不可看,虽不必如读经之遍数,亦虚心反复熟看。

至于一事之始末,一人之姓名、爵里、谥号、世系,皆当于细考求强记。

又须分项详看。

如当时君臣心德之明暗,治道之得失,纪纲之修废,制度之因革,国本之虚实,天命人心之离合,君子小人之进退,刑赏之当滥,国用之奢俭,税敛之轻重,兵力之强弱,外戚宦官之崇抑,民生之休或,风俗之厚薄,外夷之叛服,如此等类,以项目写贴眼前,以备逐项思玩当时之得失。

如当日所读项目无者,亦须通照前后思之,如我亲立其朝,身任其事,每事以我得于《四书》者照之,思其得失,合如何论断,合如何区处。

有所得与合记者,用册随抄。

然后参诸儒论断、管见、《纲目》、《凡例》,尹氏《发明》、金仁山《通鉴前编》、胡庭芳《古今通要》之类,以验学识之浅深。

不可先看他人议论,如矮人看场无益。

然亦不可先立主意,不虚心也。

诸儒好议论亦须记。

仍看《通鉴》释文,正其音读。

看毕,又通三五日前者看一遍。

——分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及诸经正文,夜间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并如前法。

《通鉴》毕。

次读韩文:

读韩文,文法,原于孟子经史,但韩文成幅尺间架耳。

先抄读西山《文章正宗》内韩文议论叙事两休华实兼者七十余篇,要认此两休分明后,最得力。

正以朱子《考异》,表以所广谢,山批点。

篇法、章法、句法、字法备见。

自熟读一篇或两篇,亦须百遍成诵,缘一生靠此为作文骨子故也。

既读之后,须反复详看。

每篇先者主意,以识一篇之纲领;次看其叙述裨扬、轻重、运意、转换、演证、开阖、关键、首腹、结末、详略、浅深,次序。

既于大段中看篇法,又于大段中分小段看章法,又于章法中看句法,句法中看字法,则作者之心,不能逃矣。

譬之于树,通看则由根至表,干生枝,枝生华叶,大小次第相生而为树。

又折一幹一枝看,则又皆各自有枝幹华叶,犹一树然,未尝毫发杂乱,此可以识文法矣。

看他文皆当如此看,久之自会得法。

今日学文能如此看,则他日作文能如此作,亦自能如此改矣。

然又当知有法而无法,无法而有法,有法者,篇篇皆有法也;无法者,篇篇法各不同也。

所以然者,如化工赋物,皆自然而然,非区区模拟所致。

有意于为文,已落第二义。

在我经史熟,析理精,有学有识有才,又能集义以养气,是皆有以为文章之根本矣。

不作则已,作则沛然矣。

第以欲求其言语之工,不得不如此读看耳,非曰止步骤此而能作文也。

果能如此工程读书,将见突过退之,何止肩之而已~且如朱子《或问》及集中文字,皆是用欧曾法,试看欧曾,曾有朱子议论否,此非妄言。

若能如此读书,则是学天下第一等学,作天下第一等文,为天下第一等人。

在我而已,未易与俗子言也。

自此看他文,欲识文体有许多样耳。

此至末事,一看足矣,不必读也。

其学作文次第,详见于后。

——六日内分三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及温看史,夜间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如前法。

韩文毕。

次读《楚辞》

读《楚辞》,正以朱子《集注》,详其音读训义,须令成诵,缘靠此作古赋骨子故也。

自此他赋止看不必读也。

其学赋次第详见于后。

——分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温看史,夜间读看玩温性理书,如前法。

性理毕,次考制度。

制度书多兼治道,有不可分者,详见诸经注疏、诸史志书、《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郑夹漈《通志略》、甄氏《五经算术》、《玉海》、《山堂考索》、《尚书中星闰法详说》、林勋《本政书》,朱子《井田谱》、夏氏《井田谱》、苏氏《地理指掌图》、程氏《禹贡图》、郦道元《水经注》、张主一《地理沿革》、《汉官考职源》、陆农师《礼书》、《礼图》、陈祥道《礼书》、陈旸《乐书》、蔡氏《律吕新书》及《辩证律准》、《禋典郊庙奉祀礼文》、吕氏《两汉菁华》、唐氏《汉精义》、《唐精义》、陈氏《汉博议》、《唐律注疏》、《宋刑统》、《大元通制》、《成宪纲要》、《说文》、《五音韵谱》、《字林》、《五经文字》、《九经字样》、戴氏《六书考》、王氏《正始音》、陆氏《音义》、牟氏《音考》、贾氏《群经音辨》、丁度《集韵》,司马公《类篇》、《切韵指掌图》,吴氏《诗补音》及《韵补》、《四声等子》、杨氏《韵谱》。

先择制度之大者,如律历、礼乐、兵刑、天文、地理、官职、赋役、郊祀,井田,学校、贡举等,分类如《山堂寺索》所载历代沿革,考核本末得失之后,断以朱子之意,及后世大儒议论,如朱子《经济文衡》、吕成公《制度详说》。

每事类抄,仍留余纸,使可续添,又自为之著论。

此皆学者所当穷格之事。

以夫子之圣,犹必问礼问乐而后能知,岂可委之以为名物度数之细而略之~平日诚能沉潜参伍,以求其故,一旦在朝,庶免礼官不识礼、乐官不识乐之诮,而和胡、阮、李、范、马、刘、杨不能相一之论可决,禘祫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